遼金城垣博物館
遼金城垣博物館
遼金城垣博物館位於北京市丰台區右安門外玉林小區涼水河以北50米處。1990年在此建住宅樓時發現了金中都南城垣水關遺址,被評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
遼金城垣博物館
遼金城垣博物館
遼金城垣博物館
遼金城垣博物館
遼金城垣博物館
遼金城垣博物館
遼金城垣博物館
另外,博物館的同志們在進行野外考古調查時,還採集、捶拓了許多遼、金時期 的文物資料和石刻拓本。目前,該館已擁有遼金時期的文物藏品三百多種,文物資料已達千餘件。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自建館初始,便十分重視考古調查與科學研究,注重對館藏文物的個案研究和文獻資料整理工作。相繼編寫出版了《金中都水關考覽》、《二十世紀遼金史學目錄索引》、《博物館的故事》(全三冊)等書,在各類報刊上,發表研究文章50餘篇。從2002年春季開始,他們對北京地區範圍內的遼金遺跡,進行系統全面的田野考古調查,足跡遍布北京 市所屬的18個區縣的山水村屯。調查結束后,又對調查資料進行整理、研究,編撰出版了《北京遼金史跡圖志》(全兩冊)和《北京遼金文物研究》(論文集),總計約200萬字,為把遼金城垣博物館最終建成全國遼金史學科研究的資料中心、信息中心和人才中心,奠定了基礎。
遼金城垣博物館
遼金城垣博物館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地下展廳為水關遺址。整個遺址為木石結構,全長43.4米,過水涵洞長21米,寬7.7米。該遺址是我國目前已發現的古代都城水關遺址中規模最大的一處,是確定金中都城址和研究我國古代建築和水利設施的重要實物。
遼金城垣博物館
出土文物以遼金時期文物為重點,例如北京 門頭溝龍泉務窯遼三彩觀音像,金陵出土的 石刻藝術品,金中都皇宮區內出土的銅辟邪,還有金代木質傢具、瓷器等。除此之外,還 向觀眾展示歷代北京城址的變遷和三國時期 戾陵堰、車廂渠的修建到金代金口河的開鑿 直至今天京密引水渠等水利工程。
遼金城垣博物館
館內基本陳列“北京都城發展史”由“遼金以前的北京”、“遼南京”、“金中都的城垣”、“宮城”、“城市布局”、“漕運”和“金以後的北京”等幾部分組成,展陳著各具特色的歷代文物和介紹水關遺址的發現發掘經過以及水關建築結構、價值的實物、照片、圖表等。分別介紹了遺址發掘情況和研究成果,以及以金中都為中心的北京城的發展歷史。有興趣了解北京過去的朋友可以來看看~
博物館北側還有其附屬的時刻展廳,介紹一些遼金時期的石刻。
2020年5月13日數據顯示,遼金城垣博物館藏品數量有220件。
和戰幽雲,結盟澶州
北宋自立國之始,便與遼處於戰爭狀態之中。公元975年宋遼通和。979年,北宋在按照先南后北、統一中國的戰略削平南方諸國后,移兵進攻依附於遼的北漢。遼出兵援助北漢。該年三月,宋軍在白馬嶺(今山西盂縣北)大敗遼援軍耶律沙、塔爾部,遼軍敗退,不能再出兵援救北漢。五月,北漢降宋。至此,各割據政權都被削平,收復幽雲便被提到了議事日程之上。
公元979年六月,北漢平定后,宋太宗趙光義在事先毫無思想準備和軍事準備的情況下,不顧宋軍經過數月的艱苦攻戰,士卒疲乏;兵力消耗頗多,戰勝后又未獲得例行的賞賜;士氣鬆懈,天氣炎熱的不利因素,企圖乘戰勝之威,立即攻取幽薊。諸將因師疲餉匱,皆不願行。只有崔翰認為時不可失,機不再來,如能乘此破竹之勢,下幽州如探囊取物。
古代服飾
七月初六,耶律沙率遼援軍進抵幽州城下,與宋軍大戰於高梁河(今北京西直門外)邊。遼軍初戰不利,少卻。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軍及時趕到,分左右翼橫擊宋軍。幽州城內的遼軍也開門出擊。宋軍大敗,趙光義中箭負傷,僅以身免。遼軍乘勝逐北,追至涿州,繳獲大量的軍械資糧,挫敗了宋軍的第一次北伐。趙光義第一次北伐失敗的原因在於宋軍進抵幽州前已歷經苦戰,消耗頗多,又未得到充分的補充,部隊的戰鬥力已有所削弱。遼軍則兵強馬壯,戰鬥力和士氣並未因白馬嶺一戰而大傷元氣。宋太宗昧於知己,又不能知彼。在平定北漢后即忘乎所以,犯下了輕敵的錯誤,竟希冀能輕而易舉地一舉掃平幽雲諸州。在遇到遼軍的堅決抵抗后,宋軍既缺乏足夠的攻城器械和攻城決心,及不部署充足的阻擊敵援軍的兵力,佔據阻扼敵援的戰略要地。當遼援軍毫無阻擋地進至幽州城下后,宋軍就只能抽調業已疲勞不堪,正在攻城的部隊匆匆應戰。其結果也就只能是在遼軍的內外合擊下,大敗而歸。高梁河之戰后,遼軍曾數度越界南下。982年,遼景宗去世,遼軍即停止南侵。雙方處於休戰狀態。不過在此期間,宋太宗一直在準備二度北伐,以收復幽州,報仇雪恥。
986年,宋知雄州(今河北雄縣)賀令圖等上言,說遼主少國疑,母后專權,寵臣用事,國人怨疾,建議乘此機會,直取幽雲。其實這時遼統治集團君臣協和,政治賢明,並不存在什麼可乘之機。但趙光義卻信以為真,不顧參知政事李至的反對,不顧糧草、軍械缺乏、北伐準備不足、開戰勝算不多的實際情況,不和宰相商量,即決定對遼用兵,兵分三路,大舉北伐。宋東路軍以曹彬為主將,崔彥進為副將;另一支以米信為主將,杜彥圭為副將。共擁有十餘萬兵力,是北伐的主力。
全軍由雄州直指幽州。
中路軍以田重進為主將,由定州(今河北定縣)進攻飛狐(今河北淶源)、蔚州(今河北蔚縣)。西路軍以潘美為主將,楊業為副將,出雁門(今山西代縣),進攻雲(今山西大同)、朔(今山西朔縣)、寰(今山西朔縣東馬邑鎮)、應(今山西應縣)諸州。宋太宗的戰略是,東路軍一面揚言進攻幽州,一面持重緩行,吸引遼軍主力,使其無暇西顧。待中、西二路攻佔山後諸州,東進與東路軍會師,再合力攻取幽州。
遼軍的戰略部署是以南京留守耶律休哥部抵禦宋東路軍,以耶律斜軫部抗擊宋中路和西路軍,以勤德部守衛平州(今河北盧龍),保衛側後方的安全。遼聖宗和蕭太后則率戰略預備隊駐幽州。其戰略是以偏師牽制宋中路、西路軍,先以主力擊破宋東路軍,再逐一擊退另二路宋軍。戰事初起,宋中、西二路軍進展順利,勢如破竹,連下飛狐、蔚、寰、朔、應、雲諸州。東路軍於三月初攻克固安、新城(今河北新城東南),並於十三日佔領涿州。耶律休哥避免與宋軍決戰,僅以小部隊騷擾宋軍,阻斷其糧道。曹彬至涿州,持重不前。十餘日後,因糧草不繼,退往雄州。
趙光義得報后認為大敵當前,回軍就糧乃兵家所忌,立即下令東路軍不得後退,亦不準再進,並命曹彬率部沿白溝與米信部會合,待中路、西路攻佔山地之後,再會師北上。但曹彬所部諸將聽到中、西二路連戰皆捷的消息后,唯恐落他路之後,無不積極求戰,力主北上。曹彬無法控制,只得再次率部北進。宋軍沿途迭遭遼軍阻擊,且戰且行。時值天氣炎熱,將士體力消耗頗大,抵達涿州時全軍上下均已疲乏不堪。這時,與曹彬正面抗衡的是耶律休哥部,蕭太后、遼聖宗所率遼軍已從幽州北郊進至涿州以東25公里的駝羅口,攻佔固安。曹彬所率宋軍糧草將盡,難以固守拒戰,又面臨遼軍主力合擊的威脅,向西南方向撤退。五月初三,遼軍在岐溝關追上宋軍,大敗曹彬、米信軍,並乘勝追至拒馬河,宋軍溺死無數。餘眾奔高陽,又受到遼軍騎兵的衝擊,死者達數萬之眾,遺棄的兵甲堆積如山。
遼在岐溝關一役后,即移兵西向,攻克飛狐和蔚、寰、應諸州。宋將楊業重傷被俘,不屈而死。山後諸州又落到遼的控制之下。宋太宗第二次北伐失敗的原因,仍然是昧於知彼和準備不足。遼在蕭太后攝政時期,正處於國勢強盛的階段。宋太宗看不到這一切,不願認真作好充分的戰爭準備,未能建立一支擁有眾多騎兵的強大軍隊,並依靠這支軍隊去摧毀遼軍的主力,而只想憑僥倖取勝,以步兵對抗騎兵,其結果就只能以失敗而告終。他的分進合擊的戰略雖然可行,但選擇曹彬這樣缺乏足夠軍事才能的庸將來實施這一戰略,又沒有強大的戰略預備隊的支持,他的失敗乃是必然的。
遼軍取勝的主要原因是內部協和,兵強馬壯,指揮正確,能在宋軍合擊的態勢形成前集中兵力,把握戰機,在平原開闊地帶利用己方的騎兵優襲,攻擊戰鬥力已大大削弱的宋軍,並敢於勇猛追擊,以擴大戰果。遼軍在再次挫敗宋軍的進攻后,又一次轉而採取攻勢。
999年,遼軍大舉南下,前鋒抵達邢(今河北邢台)、洺(今河北永年東南)、淄(今山東淄博南)、齊(今山東濟南)一線。
1004年閏九月,遼軍在蕭太后和遼聖宗的統率下再度大舉南下。遼軍在侵入宋境后,即派出使者請和。十月,遼軍在擊敗部署在邊境一線的宋軍主力后,移兵東攻瀛州(今河北河間)。宋知州李延漏率眾堅守。遼軍圍攻多日,晝夜猛攻,死者達3萬餘人,城仍固守不下,只得移軍南下,同時又遣使請和。十一月,遼軍進抵澶州(今河南濮陽),大將蕭挺凜中伏弩死。遼軍一面屯兵澶州城下,與宋真宗所統宋軍主力對峙,一面與宋方談和。此時,遼軍雖已擊敗宋軍第一線的主力,長驅直入,攻克祁(今河北安國)、德清軍(今河南清豐)和通利軍(今河南浚縣)三城,但廣大的河北地區仍在宋人之手。遼軍前有堅城大河及宋軍主力,後有伺機而動的宋河北軍民,全軍已陷入腹背受敵的困境,加以瀛州一戰後,遼軍損失頗重,大將身死,銳氣受挫,虜掠又無所得,戰敗則全局不堪收拾,也就不敢在勝算不大的情況下孤注一擲,與士氣高漲的宋軍新銳決一勝負,而只想通過和談解決爭端。宋人也因爭戰多年,無法擊敗遼軍,取得最後的勝利,而決意議和。十二月,宋遼講和,雙方約為兄弟之國,承認邊界現實,宋每年予遼銀10萬兩,絹20萬匹。這就是歷史上所說的“澶淵之盟”。從此,宋遼二國維持了100餘年的和平通好關係。
伐遼建金
金朝是女真族建立的,女真是我國東北地區的古老民族。女真和他們的先人們,世世代代居住、生活在松花江和黑龍江流域的廣大地區,所謂"白山黑水,種族繁矣"。歷史悠久的女真先世,可上朔到舜、禹和商周時期,那時生息繁衍在"白山黑水"之間的女真人被稱作肅慎,這是東北地區見諸文字記載的最古老的民族。此後,肅慎的後裔,名稱屢有變更。三國時期,稱挹婁,北魏時稱勿吉,並分有白山、粟末、號室、安車骨、伯咄、佛涅、黑水七部。到隋唐時稱靺鞨,仍然分七部。到五代時黑水靺鞨在物競天擇的演化過程中逐漸興旺起來,改稱女真。在女真30多個部落中,完顏部最為強大,在他們的始祖函普時,居住在仆斡水(今牡丹江)之濱。到女真人第四世獻祖綏可時,完顏部便從仆斡水之涯,南遷到海古水(今海溝河)之畔,獻祖綏可一改女真夏逐水草,冬則穴居的舊俗。在海古水,按出虎水(今阿什河)一帶,築室居住,耕墾樹藝,攻碳煉鐵,刳木為器。這時完顏部的社會發展達到了漁獵業、農牧業和手工業互有分工又互相結合,並進入鐵器時代而強大起來。此後,又經過昭祖石魯"條教"之法、景祖烏古乃自強自治、世祖劾里缽戡亂興盟、盈歌聯盟鞏固發展等幾代人的奮鬥,完顏部逐步地統一了女真各部。到了完顏阿骨打時期,女真族已崛起於"白山黑水"之間。由於自身的強大和不堪遼宋壓迫,於公元1114年9月,阿骨打命女真各部人馬誓師來流水(今拉林河),開始了為期十年的伐遼爭戰。1115年正月初一,阿骨打稱帝,改元收國元年,建國號大金,定都會寧(今阿城市)。金於1125年滅遼,滅遼后,金朝第二代皇帝金太宗吳乞買即位,按照金太祖阿骨打"中外一統"的詔令為遺訓,下令南征伐宋,並於1127年滅北宋。從金代鼎盛時期的疆域圖可以看到:墨綠色的區域就是金朝的疆域,東北到日本海、鄂霍茨克海(今俄羅斯庫頁島),北到外興安嶺(今俄羅斯遠東地區),西北到蒙古國,西以河套、陝西橫山、甘肅東部和西夏交界,南到秦嶺、淮河與南宋對峙。從圖中我們可以知道,金代共三個都城,上京會寧府是金朝第一個都城,1153年海陵王遷都燕京(今北京)是為金朝第二個都城,稱金中都,金朝第八位皇帝宣宗於1214年遷都南京(今開封)。
築城營都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在位期間,因戰爭繁忙,並未修建宮殿。金太宗完顏吳乞買繼位后,於天會二年(1124年)命漢人盧彥倫主持修建都城。都城的格局是集當時遼、宋風格於一身。金上京城的建制,大致採取近似中軸線,近似均衡和近似對稱的手法,規劃街道里坊,營築宮室官邸,使上京城為我國中世紀最北部的都城大邑。
此城平面示意圖。上京南北二城,均為長方形,以西垣為邊,橫豎卧對,呈曲尺狀。北城南北長1828米,東西寬1553米;南城東西長2148米,南北寬1522米。皇宮在南城偏西處,周長2公里余。原有4門,現僅存午門址,午門后中軸線上有5個宮殿址。二城外垣周長11公里余,殘高約3.5米,存馬面89個,門7座。據記載"當時金都皇宮的建設情況已架屋數千百間,規模亦甚侈也。"上京會寧府皇城午門址,既唯一僅存的一處門址。這裡當時營建都城時的情況,這些脊瓦、布紋瓦等都是建築材料。
市井繁榮
上京會寧府定型在金太宗時期,到了金朝第三代皇帝金熙宗完顏亶時期,開始擴建上京皇城和增擴宮室。
於天眷元年(1138年),因"大內狹","撤而新之",命盧彥倫營建宮室,這次擴建增加了朝殿、寢殿、書殿以及八座殿字樓閣組成的涼殿。
在金熙宗時期,金政權進入相對穩定的發展時期,基本上沒有大的戰爭。他極力推行封建社會制度和實行法制,並審時罷兵,計口授田,恢復經濟。經過他全面地進行改制改革,發展了金朝經濟,增強
了國力。此時,上京城內外已經有了專門的商業區,街道兩側店鋪林立,市井繁榮。
上京路與會寧府上京會寧府官衙設在大金國的前期都城內,又是金代上京路的治所。金代的地方行政區劃,大致與遼相同。金朝設有五京十九路,"路"是金代地方最高最大的行政區,相當於現代的省。金上京路領會寧等府州,範圍最為廣闊,其西境可抵今嫩江流域,北達外興安嶺,東北至鄂霍茨克海,東至日本海,南與咸平路為鄰(今吉林省懷德縣),並遙領曷蘇館路(今遼寧省金縣)。金上京路共轄有:一府,即會寧府;三州,即肇州、隆州、信州;五路,即蒲與路、合懶路、恤品路、曷蘇館路、胡里改路;六縣,即會寧縣、曲江縣、宜春縣、始興縣、利涉縣、武昌縣。
會寧府及上京路所轄,但它又是上京路的治所。會寧府東境鄰胡里改路,西北與肇州接壤,東北與蒲與路相鄰,東南與恤品路接境。會寧府統領三縣,即會寧、曲江、宜春。路的最高官員是兵馬都總管,上京路則由會寧府尹兼領。
如今館內留存的印章,其中上京路總押荒字型大小印為國家一級文物,這些印鑒對研究和了解金代乃至宋、元官制與兵制,印證金代的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發展狀況,均有不可替代的。
遷都燕京
正當上京城向前發展時期,金朝內部發生了宮廷政變,主要原因是,金熙宗在位後期驕奢淫逸,暴虐殺人,引起了朝中重臣的不滿,金熙宗繼父之子完顏亮利用這個機會,聯合親信親手將金熙宗殺死,自立為帝。海陵王即位后,為了緩和居弟殺兄、臣弒君的"同室操戈"這個矛盾,就以上京會寧府偏於東北一隅,物質運輸與公文傳遞有違誤,使節往來也艱於行旅,致使政令無法及時暢達內外等理由,將京都遷往燕京(今北京市)。海陵王遷都燕京,對於適應金國形勢和發展和統治中原的需要,及女真族發展和燕京的開闢而言,這是一種進步。
在遷都燕京后,海陵王為了不留有金熙宗風行君主制的痕迹,完全解除女真皇族組合力與反抗力,來確保自己的皇位,於正隆二年(1157年)下令毀上京。據記載"命吏部郎中蕭彥良盡毀宮殿、宗廟、諸大族府第及儲慶寺,夷其址、耕墾之"。同時,於正隆二年(1157年)八月,海陵王下令撤銷上京留守衙門,罷上京稱號,只稱會寧府,並下令把駐紮上京的屬於太宗、宗干、宗翰管轄下的軍隊合併,使其縮小實力,並且遷往中都。
海陵王遷都、毀上京后,使上京會寧府的人口一度銳減,經濟發展一度衰落,不再有往日市井繁榮的景象。
復號上京
海陵遷都平毀上京宮室宗廟之後,已去蕭牆之憂,因而全力準備侵略宋朝的戰爭,同時大建宮宇、搜刮百姓,殘暴的統治給百姓帶來深重災難,民不聊生。正隆六年(1161年)十月,東京留守曹國公完顏雍即位於遼陽,改元大定,是為金世宗。這時完顏亮還在南進征宋,而金軍亦十分厭戰,重要將領耶律元宜部反戈,元宜及其部下射殺海陵王於帳前,海陵死於瓜州渡。
世宗改元,大赦天下,同時曆數海陵罪過數十事。金世宗統治時期,經濟、文化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
金世宗於大定二年(1162年)發布詔令,以"會寧府國家興王之地,宜就慶元宮址建正殿九間,仍其舊號,以時薦享"。大定五年(1165年),重新修復了太祖廟,大定二十一年(1181年),"修復宮殿,建城隍廟"。至此,金上京被毀壞的舊宮室、宗廟大部分被修復,但唯有儲慶寺不見有修復的記載。在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以甓束其城"就是在土牆之外增築磚牆,以加固城牆的堅實性,並在大定十三年(1173年)七月,金世宗下令恢復會寧府的上京稱號,恢復上京留守衙門,派宗室元老谷英任上京留守。金上京會寧府的歷史地位,被金世宗又重新樹立了起來。這是大金得勝陀頌碑,在今吉林省扶余縣石碑崴子屯,金世宗1184年東巡上京,於1185年到此憑弔,這裡是阿骨打率女真部義軍誓師伐遼的地方。
金朝衰落
金章宗末年,自然災害較為嚴重,上京的繁榮已成為過去。泰和八年(1208年)十一月金章宗病逝,章宗的皇叔衛紹王永濟繼位。同時,蒙古大汗成吉思汗叛金自立,開始進攻金朝的北方,並迅速佔領長城以北的廣大地區,於1213年又突破了長城防線,進入黃河平原。到1215年成吉思汗率領蒙古軍劫掠並佔領了金朝的北京。至金哀宗天興二年(1234年)蒙宋聯軍攻破蔡州城,在戰火中即位的金末帝完顏承麟則死在亂軍之中,金朝遂亡。
從1115年阿骨打建國稱帝到1234年完顏承麟在蔡州身亡,金代經歷了長達119年的歷史,而金上京地區則早在1218年就陷落在蒙古騎兵的鐵蹄之下。由於在金朝後期,上京行省完顏太平與萬奴勾結,受萬奴之命焚毀了上京宗廟等大規模的建築,以及上京守軍在與抵抗萬奴的作戰中,上京城遭到了嚴重破壞,但上京城在元明時期仍被沿用,上京的最後廢棄,是在清代。
參觀時間:
9:00-16:00 閉館日:周一
參觀須知:
日計劃最高接待觀眾人數(人次):200
免費接待方式:
20人以上團體參觀需提前兩天預約
參觀遺址最多可容納30人/次
免費開放后仍保留的收費項目:語音導覽器
參觀線路:
地址:北京市丰台區右安門外玉林小區
交通指南:
乘19、59、122、351、特3路大觀園站下車,沿北京商務會館西側路向南。
北京遼金城垣博物館將於2020年6月17日起採取臨時閉館措施,對觀眾暫停開放參觀,恢復開放時間將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