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濮王的結果 展開
- 濮王
- 趙仁忠
濮王
濮王
濮王,中國古代王爵之一。歷朝封濮王者,凡三十八人,其中著名者有李泰、趙允讓。
李泰(620年-652年),字惠褒,小字青雀,唐太宗四子,母親文德皇后長孫氏。史載寵冠諸王,是唐太宗最寵愛的兒子。
按慣例皇子成年後都應去封地,不得長駐京畿,但李泰因太宗偏愛,特許“不之官”。
李泰才華橫溢,聰敏絕倫,好士愛文學,工草隸,集書萬卷,是當時的書法家、書畫鑒賞家。唐太宗允許李泰在府邸設置文學館,任他自行引召學士。
武德三年,封宜都王。四年,進封衛王,以繼衛懷王李玄霸后。
貞觀二年,改封越王,授揚州大都督。貞觀十年,徙封魏王。
貞觀十二年(638年),李泰開始主編名著《括地誌》,於貞觀十五年完成。
由於李泰寵祿過盛,屢次遭到眾臣的進諫。因父親唐太宗種種溺愛,讓李泰漸漸對皇位有了想法。貞觀十七年(643年),太子李承乾謀反,李泰涉嫌謀嫡,唐太宗為了達到目的讓李承乾、李泰、李治三個兒子共存,只好採取隔離政策,降封東萊郡王,不久改封其為順陽王,徙居均州之鄖鄉縣。
李欣,李泰之子。嗣封濮王。武則天登基后被酷吏下獄,貶昭州別駕。
李嶠,本名餘慶,李欣之子。中興初封嗣濮王。景雲元年,加銀青光祿大夫。開元十二年,為國子祭酒,同正員。以王守一妹婿貶邵州別駕,移鄧州別駕,后復其爵。
李澤,唐宣宗李忱六子。大中二年始王。亡薨年。
趙允讓(995年-1059年),字益之,宋太宗趙炅第四子商王趙元份的第三子。史稱他天資渾厚,外庄內寬,喜慍不見於色。慶曆四年(1044年),封汝南郡王,拜同平章事,改判大宗正司。嘉祐四年(1059年)去世,享年65歲。贈太尉、中書令,追封濮王,謚號安懿。
趙宗誼,趙允讓之子,襲封濮王。官至昭化軍節度使、同中書門下平章事。薨,贈太師、中書令、慶陵郡王,謚庄孝。
趙宗暉,趙允讓之子。元豐中,以淮康軍節度使襲濮國公。安懿王及三夫人改祔,命為志並題神主,加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開府儀同三司,進嗣濮王。哲宗立,改鎮南節度使、檢校司徒。紹聖元年薨,年六十七,贈太師,追封懷王,謚榮穆。
趙宗晟,趙允讓之子。紹聖元年六月,以武安軍節度使判大宗正事,加檢校司徒,嗣濮王。明年三月薨,年六十五,贈太師、昌王,謚端孝。宗晟好古學,藏書數萬卷,仁宗嘉之,益以國子監書。治平將郊而雨,或議改祫享,英宗訪諸宗晟,對曰:“陛下初郊見上帝,盛禮也,豈宜改卜。至誠感神,在陛下精意而已。”帝嘉納。及郊,雨霽。帝數被疾,密請早建儲貳,以系天下之望,世稱其忠。
趙宗愈,趙允讓之子。宗晟薨,哲宗紹聖二年四月,宗愈以鎮安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司徒嗣封。故事嗣王以四時詣祠所,宗愈方屬疾,或曰不可以暑行,曰:“吾身主祀而不往,非禮也。”強輿以行,疾遂亟。是年八月薨,年六十五,贈太師,追封襄王,謚恭憲。
趙宗綽,趙允讓之子。嗣濮王,官至河陽三城節度使、檢校司徒。紹聖三年二月薨,年六十二,贈太師,追封榮王,謚孝靖。
趙宗楚,趙允讓之子。累拜武勝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封南陽郡王。紹聖三年三月,以檢校司徒改武昌節度使,嗣濮王。既嗣爵,當詣園薦獻,會疾,以弟宗漢代行,嘆曰:“不能親奉籩豆,饗我先王,而浮食厚祿,安乎!”請以爵授弟,不許。四年六月薨,贈太師、惠王,謚僖節。
趙宗祐,趙允讓之子。克己自約,肅然若寒士,好讀書,尤喜學《易》。嘉祐中,從父允初未立嗣,咸推其賢,詔以宗祐為後,泣曰:“臣不幸幼失怙恃,將終身悲慕,忍為人後乎!敢以死請。”仁宗憐而從之。累遷清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封乘城郡王。紹聖四年八月,加檢校司待,嗣濮王。時已病,當祠園廟,不肯移疾,自秋涉冬連往來。元符元年春,又亟往,遂薨於祠下。贈太師,追封欽王,謚穆恪。
趙宗漢,趙允讓之子,英宗幼弟也。累拜保寧軍留後、鄴國公、東陽安康郡王。元符初,以彰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檢校司空嗣濮王。徽宗即位,徙寧江、保平、泰寧三鎮,判大宗正事,加檢校司徒、太保、太尉。帝幸濮邸,遷其子孫官。時安懿王諸子獨宗漢在,恩禮隆腆。大觀三年八月薨,贈太師。追封景王,謚孝簡。宗漢善畫,當作《八雁圖》,人稱其工。
趙仲增,趙宗漢子,濮王孫,於屬為長,故封。官至彰德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政和五年九月薨,贈少師,追封簡王,謚穆孝。
趙仲御,趙宗晟之子。自幼不群,通經史,多識朝廷典故。居父宗晟喪,哲宗起知宗正,力辭,詔虛位以須終制。累遷鎮寧、保寧、昭信、武安節度使,封汝南、華原郡王。政和中,以檢校少傅、泰寧軍節度使、開府儀同三司嗣封。天寧節遼使在廷,宰相適謁告,仲御攝事,率百僚上壽,若素習者。帝每見必加優禮,稱為嗣王。宣和四年五月薨,年七十一,贈太傅,追封郇王,謚康孝。
趙仲爰,嗣濮王。徽宗即位,拜建武節度使,為大宗正,加開府儀同三司,封江夏郡王,徙節泰寧定武,檢校少保、少傅。宣和五年六月薨,年七十,贈太保,追封恭王。
趙仲理,嗣濮王。靖康初,為安國軍節度使,加檢校少保、開府儀同三司。
趙仲湜,字巨源,楚榮王宗輔之子,安懿王孫也,初名仲泹。熙寧十年,授右內率府副率。累遷密州觀察使、知西外宗正事、保大軍承宣使。欽宗嗣位,授靖海節度使,更今名。召知大宗正事,未行,汴京失守。康王即帝位於南京,仲湜由漢上率眾徑謁時嗣濮王仲理北遷,乃詔仲湜襲封,加開府儀同三司,歷檢校少保、少傅。紹興元年,崇明堂亞獻。七年,薨,帝為輟朝,賜其家銀帛,追封儀王,謚恭孝。
趙士從,趙仲湜之子。靖康末,為洺州防禦使。建炎二年,同知西外宗正事,主管高郵軍宗子。士從招潰卒置屯,奏假江、淮制置使,許之。賊李在犯楚州,士從遣部將乘虛掩襲,狃於小勝,軍無紀律,敗績。士從移司衡、溫二州。臣僚以其弟士篯撓州縣,士從不能制,遂罷。紹興四年,遷涇、洪二州觀察使,權知濮王園令。士從乞擇利便地奉安神位,從之。六年,士街授象州防禦使,遷華州觀察使、同知大宗正事、安慶軍承宣使,主奉濮王祠事。初,以軍興,南班宗子權罷歲賜,至有身歿而不能殮者,士街言於朝,詔復舊制。三十年,拜安德軍節度使。典宗司凡十四年。士篯官至安慶軍節度使、同知大宗正事。隆興元年,上言:“宗司文移視官敘高下,令詪,臣兄也,位反居臣下,失尊卑敘,乞易置之。”詔可其奏。士俴,官至崇慶軍節度使、知西外宗正事。右諫議何溥論士衎強市海舟,罷官。已而詔歸南班,奉朝請。隆興中,以邊事未寧,與士篯奏減奉給恩賞之半以助軍興。詔加獎諭。
趙仲儡,趙宗漢之子也。初授右內率府副率,轉右監門衛大將軍。建炎末,授武功大夫、忠州防禦使。紹興中,遷濟州,知南外宗正事。八年,加檢校少保、向德軍節度使,襲封嗣濮王。仲儡生而不慧,以次得封。入見榻前慟哭,帝驚問故,答語狂謬,帝優容之。九年,薨,上輟朝三日,追封瓊王,謚恭惠。
趙士(亻褭),趙仲御第四子。齊安郡王,同判大宗正事、主奉濮王祠事。
趙士俴,趙仲湜第三子,安懿王曾孫也。紹興二十五年十一月襲封,除崇慶軍節度使。初,仲儡薨,秦檜專政,罷襲,檜死,始封士俴。逾年薨,贈少師,追封思王,謚溫靖。
趙士輵,趙仲湜之子。紹興二十八年,由建州觀察使襲封,授昭化軍節度使。初,懿王神貌奉安報恩寺西挾,屋居隘陋,士輵請別營祠堂,許之。久之,加檢校少保,累加開府儀同三司,賜嗣濮王居為世業。除知大宗正事,累加三少,充醴泉觀使。淳熙七年薨,贈太傅,追封安王。
趙士歆,趙仲湜第十一子也。由保康軍節度使襲封,加開府儀同三司,累升三少。慶元二年薨,贈太傅,追封韶王。
趙不(禾去),安懿王玄孫也。年七十六,累轉武功郎。士歆既薨,不(禾去)年最高,得襲封,除福州觀察使。由庶官襲封自不(禾去)始。慶元五年,轉武安軍承宣使。俄薨,贈開府儀同三司,追封蔣國公。
不(禾去),由武經大夫授利州觀察使,襲封。開禧初,遷寧遠軍承宣使。薨,贈開府儀同三司,追封安國公。
趙不璺,嗣濮王。
趙不儔,開禧二年,由安遠軍承宣使襲封,除昭慶軍節度使,遷檢校少保。嘉定十年薨,贈少師,追封高平郡王。
趙不嫖,由武翼大夫襲封,授福州觀察使,時嘉定十一年也。逾年而薨,贈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惠國公。
趙不凌,父趙士(禾芻)。不乖既薨,不凌由右千牛衛將軍授福州觀察使,襲封。嘉定十五年,遷奉國軍承宣使。十七年薨,贈開府儀同三司,追封惠國公。
趙不熄,保康軍承宣使、嗣濮王。
趙不擅,少保、保寧軍節度使、嗣濮王。薨,贈少師,追封新興郡王。
趙善珘,福州觀察使、提舉佑神觀、保康軍節度使、提舉萬壽觀、嗣濮王。贈少師、追封咸寧郡王。
趙善奐,福州觀察使、提舉佑神觀、嗣濮王。
趙善騰,嗣濮王。
趙善諮,嗣濮王。
完顏守純,本名盤都,金宣宗第二子。貞祐元年(1213年),封濮王。貞祐三年(1215年)三月,進封英王。正大元年(1224年)正月,進封荊王。天興三年(1233年),完顏守純死於崔立叛亂。
韓企先(1082~1146年)金朝宰相,薊州玉田人,出生於燕京,世仕於遼。
大遼乾統年間,中進士。遼朝滅亡后,天輔六年入仕金朝,任樞密副都承旨、轉運使、西京留守等職。天會七年(1129),任尚書左僕射兼侍中,封楚國公。十二年正月,遷尚書右丞相,應召朝見金太宗完顏晟。金熙宗皇統元年,加封濮王。六年,病卒。大定八年,配享太宗廟廷;十一年,圖像衍慶宮,位列開國功臣。十五年,予謚簡懿。
李仁忠
李仁忠,宗室,李景思之子,濮王,中書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