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樓城
廣西梧州河東老城區景點
騎樓城位於廣西梧州河東老城區,現存騎樓街道22條,總長7公里,最長街道達2530米,騎樓建築560幢,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國內罕見。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迹”。騎樓建築主要分佈在大東上路、大東下路、沙街、大南路、小南路、四坊路、五坊路、九坊路、南環路、大中路、桂林路、桂北路、北環路、民主路、建設路、中山路等街道上。
中國當代著名國學家、文化學者肖健指出,騎樓城是梧州近現代百年商貿繁華的歷史見證:梧州,坐落於潯、桂、西三江水口交匯處,地理位置得天獨厚,是嶺南文化和珠江文化的發祥地,古代珠江流域和嶺南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更成為了近、現代百年“兩廣商埠”、“水上門戶”。公元1897年,梧州被闢為通商口岸,逐漸發展成為珠江流域的著名商埠,開始興建騎樓建築,昔日的騎樓城商家雲集,最鼎盛時共有大小商號1500多家,造就了上萬富豪!
梧州嶺南騎樓特色建築群的文化定位
中國當代著名國學家、文化學者肖健指出,騎樓城是梧州近現代百年商貿繁華的歷史見證。
梧州老字號特色小吃街的文化定位
騎樓城
1924年底,梧州發生特大火災。當局決定“拆城築路,挖山填塘”,將梧州的千年古城牆和城門全部拆除,擴大城區面積,用城磚築地下水渠、鋪砌街道馬路,梧州的河東區逐漸成為騎樓城。騎樓建築是結合南方潮濕多雨及多洪易澇的氣候特點而設計建造,一般為三四層樓房,地層商鋪門面向內縮入2至3米讓出來作為人行走廊—亦叫“騎樓底人行道”,這樣既可以替行人遮陽擋雨,又可以為商鋪營造舒適環境,也顯示出商家誠信待客的經商之道;樓房二層一般設有水門,是為備洪水浸街時樓上方便居民出入用的,可以在水門放下一把竹梯,居民從竹梯上下搭艇,也可以在水門放下竹籃向沿街巡遊的售貨小艇購買米、油、蔬菜、火油、電池等生活必需品。臨街磚柱上鑲嵌鐵環高低各一隻,亦為備栓泊船艇系纜繩用的,這些都是因為梧州地處三江水口,幾乎年年有幾次洪水淹街的特殊需要。
2002年08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提出,梧州的城市建設、旅遊發展要以山水、騎樓為核心內容,並撥出2000萬元專款改造騎樓城。2003年6月,騎樓城改造工程項目開工建設,工程實際完成投資1.8億元,騎樓城立面修繕工程441棟、共57109.44平方米,增建騎樓110棟、面積10550.7平方米,牌坊6座,雕塑10座。
2004年09月,梧州市舉行了隆重的騎樓城開城儀式。面貌煥然一新的騎樓建築既不失傳統特色,又顯現時代風貌,成為梧州一幅幅旖麗的立體風景畫,遊覽在騎樓城,有如人在畫中、畫中有人。
梧州騎樓文化已成為當地一道亮麗的風景線。2003年,梧州已修建好防洪堤,每年屢遭洪澇災害影響的現象已成為歷史,但騎樓這一獨特的建築風格已作為歷史的見證保存下來。現存騎樓街道22條,總長7公里,最長的達2530米,騎樓建築560幢,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國內罕見,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騎樓博物城”。
梧州的騎樓建築主要是前鋪后宅,下鋪上宅、住商合一。樓下是人行交通通道,騎樓建築柱廊外側是車輛交通通道。一般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柱間距一般為3米到5米左右。頂飾、陽台、柱頭等形式各異,或莊重大方、或精巧別緻,或典雅高貴。浮雕、羅馬柱、園拱形窗,融合了中國傳統風格和歐洲古典建築風格。從梧州騎樓的外觀上,可以看到當時許多有代表性的中國建築語言,如花窗、磚雕、牌坊等,都十分精緻,其功能和藝術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走進騎樓城,如同走進了騎樓博物城。在這裡,體現水都風韻的清水牆,西式風格的鐵欄觀景陽台;西化痕迹較濃的羅馬柱、圓拱形窗;梧州特有的水門和拴船鐵環等建築構件被突出表現於立面之中。
梧州騎樓城地處兩江交匯處,常年受洪水的襲擊,居民為應付河水上漲時出入方便和系船專用,就出現了水門和騎樓柱上的鐵環。在靠近河邊或其它低水位街道的騎樓磚柱,建造時預埋鐵環,作為洪水浸淹街道時栓船之用。低水位騎樓臨街二樓以上窗戶為門式,以備洪水期從此上下船。這個特點是國內騎樓唯一的。過去,洪水上街時,市民並不驚慌。水到門口,墊幾塊磚,繼續做生意、打牌、摸麻將。水到二樓時,市民將船系在鐵環,從窗口或水門上下船進出。
在騎樓博物城,隨處可見牆面上蘊涵中國傳統文化的灰雕藝術。在大南路騎樓城牆上,一幅浮雕為“連年有餘”,蓮池下面游著兩尾鯉魚;另一幅浮雕展示的是一棵松樹下有四隻白鶴,其寓意為“松鶴長春”;有寓意為“平平安安”的寶瓶;在龍母太廟廣場的雕刻上有“鯉魚跳龍門”,等等。
女兒牆是騎樓城建築裝飾構件中最溫婉的名字。騎樓屋頂半人多高、臨街而立的矮牆就是女兒牆。女兒牆的來歷非常有趣,在古代時,大戶人家由於受封建禮教的束縛,為了不讓自己的女兒隨便出門,在屋頂和牆垣上特意建造了一堵牆,而女孩子們在足不出戶的情況下,卻又禁不住外面世界的精彩和誘惑,於是便悄悄地攀上屋頂或高牆上,隔著那道矮矮的防護牆向外眺望,久而久之,便被人稱作女兒牆了。這種屋頂臨街的矮牆,讓深閨的千金小姐在此俯視浮生俗世,不顯山不露水地綻放青春。偶爾抬頭的書生幸運地抓住這抹春色,一段浪漫故事便從此開幕了。
這種形式在東南亞和我國南方城市的騎樓中被普遍使用,梧州的騎樓中,巴洛克的建築裝飾符號更加簡練,多運用在山花裝飾及女兒牆的曲線中。
這種形式騎樓建築風格不明顯,建築造型和立面裝飾兼有多種風格。英國領事署、梧州海關辦公樓、思達醫院、新西旅店等建築物,其平面布局和立面處理均運用典型的“芝加哥學派”手法,採用三段式處理。而英國領事署、梧州海關辦公樓的地層架空不作實際使用,則是採用中國南方干欄式建築風格,以適應南方地區炎熱潮濕的氣候;所採用的外廊形式也是中國固有的建築風格。大南路裕信銀號舊址5樓上建的圓頂涼亭,也體現了中西結合的建築風格。
這種形式騎樓延續了我國南方傳統居民的特點,底層沿街挑出,長廊跨越人行道沿街布置,樓層正面牆上並排開著兩隻三扇窗戶,立面基本無裝飾。
這種騎樓一般建於上世紀80年代以後,在尺度、結構、材料、造型風格等方面與傳統騎樓區別明顯。立面處理上捨棄了複雜的裝飾,運用了簡潔、明快、實用的功能主義的處理手法。
騎樓街主要分佈在大東上路、大東下路、阜民路、大同路、中山路、竹安路、五坊路、沙街、九坊路、南環路、大中路、民主路、建設路、大南路、小南路、四坊路、桂林路、桂北路、北環路等街道上。連綿成片的騎樓,是梧州昔日輝煌繁榮的標誌。騎樓街士賈雲集,最風光時街上有大小商號1500多家,造就了上萬富商。騎樓城最經典的建築為梧州海關舊址、思達公醫院舊址、大同酒店、新西旅社、大東酒家、粵西樓等,最有歷史文化底蘊的街道是馬王街和金龍巷。騎樓城的中心在騎樓城牌坊至中庭廣場,裡面展示有趙光、牟子等梧州歷史名人雕像;而新西旅店至龍母太廟的防洪堤內牆有一段長1.4公里的梧州歷史文化長廊,游騎樓城一日便可讀懂梧州兩千多年歷史。
•騎樓城牌坊
改造后的騎樓城增加了金龍巷、四坊井、維新里、中國騎樓城牌坊。牌坊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建築小品。在古代,牌坊是崇高榮譽的象徵,樹牌坊是彰德行、沐皇恩、流芳百世之舉。從建造的目的看,牌坊大致分兩種:一是表彰宦績政聲、孝子義士的牌坊,這種牌坊大多屬北派牌坊,由官府審核後方可建造;二是街巷、里院的入口門房,起到裝飾美化、風俗展示、標識引導等作用。騎樓城的牌坊就屬於後者。騎樓城的牌坊不只是建築小品,還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和象徵意義,其通過牌坊上雕刻的各種圖案花紋,用隱喻手法表現出來。騎樓城牌坊參考了梧州中山公園入口處的牌坊形式,其四柱落墩都採用龍鳳呈祥和百鳥朝鳳的鏤空圖案,柱內置有燈光,使圖案在晚上更顯瑰麗多姿。牌坊上方除正中橫樑是二龍戲珠圖案外,兩側正反兩面每一幅圖案都不一樣、各有寓意:三隻憨態可愛的小象,寓意萬象更新;美艷盛開的牡丹,寓意花開富貴;隨風輕擺的竹叢,寓意竹報平安;跳躍嬉戲的喜鵲,寓意喜上枝頭等。牌坊正面上方“中國騎樓城”四個大字為時任中共廣西壯族自治區副書記潘琦所題,潘琦對騎樓城很有感情,多次考察騎樓城,並寫了一篇“漫步騎樓城”遊記發表在2004年9月30日《廣西日報》第11版。9月30日這一天正是騎樓城維修工程竣工、舉行開城儀式的大好日子,潘琦以“漫步騎樓城”一文作為獻給梧州騎樓城開城儀式的一份厚禮。牌坊上方的背面圖案為梧州著名的旅遊景點系龍洲。這些精心設計的山花板飾是專門到廣東雲浮訂做的青灰石雕,每一件在做工上都要求精巧細緻,蘊含著喜慶吉祥的祝願。
•嶺南風情雕塑
騎樓城牌坊附近新增的“一分炒兩味”、“艇仔粥”、“埋街”、“兩小無猜”等市井文化雕塑小品,將上了年紀的“老梧州”當年的歲月。騎樓城在孕育繁華商業貿易的同時,也誕生獨具韻味的市井文化。這種市井風情成為當時市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深深地活在人們的記憶中。騎樓城風情最具代表性的要數上世紀六十年代沿街叫賣和味柑欖、喉柑子。在當時物質和生活還不是很富足的年代,聽到“和味喉柑子,一分炒兩味”的叫賣聲,用一兩分錢買幾個柑欖或喉柑子過過嘴癮,曾給多少市民的生活帶來期代和歡樂。“和味喉柑子,一分炒兩味”成了朗朗上口的口頭禪。梧州是嶺南水都,飲食文化十分發達,“艇仔粥”是梧州最具特色的風味小吃之一。2002年梧州河東防洪堤建成后,梧州人告別了幾千年的洪水,“埋街”是當年洪水來時梧州人民從容應付洪水的寫照。洪水來時,船民沿著水街叫賣,將食品等送到被洪水圍困的居民樓下。“兩小無猜”反映的是一對青梅竹馬的少男少女到河邊放龍船的情形。實際上,梧州人對水有一種特殊的感情。像這種頗具人情味的市井風情在當年的騎樓城裡還有很多,如“落大雨,水浸街,阿媽擔柴上街賣”、“倒垃圾”、“補鑊”等,當年騎樓城的這些一聲聲的低吟高喝,早已消逝在歷史的長河裡,但是它們卻活在人們的記憶中。
騎樓城牌坊附近的士燮、“三陳”、趙光、牟子等梧州歷史名人雕像,可使遊人了解梧州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梧州是一座有著兩千多年歷史的城市。漢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趙佗在番禺(今廣州)建南越國,自稱南越武王。漢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趙佗封其族弟趙光為蒼梧王。趙光即位后,建蒼梧王城,這是座土城堡,位於摩天嶺(今梧州市第一幼兒園一帶)。騎樓城牌坊後邊有趙光和牟子雕像。牟子是蒼梧郡廣信縣人。博覽群書,勤奮好學,不願當官,潛心鑽研老子和佛學,極力推崇老子的“絕聖棄智,修身保真”的學說。所著《理惑論》(37篇),以儒道的觀點宣講佛家原理,糅合儒道各家學說,自成一體,是中國第一部佛教專著。牟子也是第一個將梵文Buddha譯為“佛”的人。在牟子之前,Buddha譯作“浮屠”。牟子在《理惑論》說:“佛者,謚號也,猶如三皇神、五聖帝也……恍惚變化,分身散體,或存或亡;能小能大,能圓能方,能老能少,能隱能彰……故號佛也。”牟子抓住Buddha是佛教崇奉的最高偶像(猶如儒家崇奉的三皇五帝),並且神秘多變的特點。實際上,“佛”字最初的本義是看不清楚的神秘的人:“南方有贛巨人,人面長唇,黑身有毛,反踵,見人笑亦笑。”(《山海經。海內經》)牟子在廣信選中這一具有“巨人”“多變”兩大特點,用來表述Buddha,實在是匠心獨具,“佛”從此便成了全國公認的Buddha的標準譯名。士燮是蒼梧郡廣信縣人。其先祖是魯國汶陽(今山東寧陽縣)人,因王莽之亂避難交州。父士賜於桓帝時任日南(今越南中部順化一帶)太守。士燮少年時遊學京都洛陽,研習《春秋》經傳,后著有《春秋經注》《公羊注》《穀梁注》。東漢熹平四年舉孝廉,補尚書郎,后授官巫山縣令,任交趾郡太守、安遠將軍、衛將軍、龍度亭侯、龍編侯,政績卓著,名滿一方。他的幾個弟弟也很有學問,為朝廷重用:士壹任合浦太守,士黃有任九真太守,士武任南海太守。一時間嶺南成為士家天下。在當時諸侯紛爭、中原動亂的情況下,嶺南社會安定,經濟繁榮,故深得人民的擁戴。建安十五(210)年,東吳孫權加封士燮為左將軍。士燮誘導益州豪姓雍闓等率領本郡人民歸附吳國,孫權升士燮為衛將軍,封龍編侯。士燮在郡任職40多年,死後埋葬在越南。而其家鄉蒼梧縣京南鎮舊街、桂江邊還有為紀念士燮而建的石刻、大人廟。陳欽家族和士燮家族都是在中國歷史上顯赫一時的古廣信名門望族。陳欽是西漢古文經學家,蒼梧郡廣信縣人。自幼受良好教育,熟讀《易》《書》《詩》《春秋》《禮記》,後到京都西安任五經博士,被封為厭難將軍。跟隨古文經學家賈護學習《左氏春秋》,不墨守師說,有創見,自成一家,著有《陳氏春秋》,教授皇家子弟、族戚王莽等。始建國二年(10年)十二月,王莽派陳欽率軍出征匈奴,駐雲中(今內蒙古托克托)。同年,陳欽上奏朝廷,“犯邊者皆孝單於咸子角所為”,建議處死咸之子登。王莽怒斬登於長安。天鳳元年(14年),陳欽被免職調回長安。次年二月王莽將殺登之責推給陳欽,以他罪將陳欽逮捕下獄,陳欽自知難逃一死,自殺而亡。其子陳元、孫陳堅卿,受教育熏陶,也成為著名的經學家。史稱“三陳”。
•梧州海關舊址
位於梧州地委大院內,建於1918年,4層磚混結構,採用中西結合設計,從地層到頂層均為直立樓孔拱洞,內室柚木地板,其餘走廊鋪花階磚。這座梧州第一座大量使用水泥建造的樓房,其平面布局和立面處理均運用典型的“芝加哥學派”手法,採用三段式處理;地層架空不作實際使用,則是採用中國南方干欄式建築風格,以適應南方地區炎熱潮濕的氣候;所採用的外廊形式也是中國固有的建築風格。1897年2月4日,梧州成為對外通商口岸;6月4日,在梧州大東橋下正式設立梧州關,稱新關(又叫洋關),由外國人任關務主管,稱稅務司。根據恥辱的《辛丑條約》規定,中國戰敗賠款4.5億銀兩,以關稅擔保,凡通商口岸25公里之內府關劃歸海關管理,府關稅款划作賠款。梧州為18個實行這一規定的通商口岸之一。自梧州開關至解放前近半個世紀,有35人任過梧州關負責人,先後有8個國家、31名外國人任梧州關稅務司(代理稅務司、幫辦),其中英國人17人、德國人2人、法國人1人、比利時人1人、葡萄牙人2人、日本人3人、義大利人2人、挪威人2人、美國人1人。首任稅務司為英國人阿歧森(J.Acheson)。梧州海關設立后,稅務司將官邸設在冰井寺(梧州二中後山)內,1918年,才遷往海關辦公大樓。
•維新里舊址
主街舊稱合益街,小巷縱橫交錯,民居多具近代嶺南特色。中共廣西特委舊址、廣西最早放映電影的“合益戲院”舊址(亦昔知府衙門故址)和有80年歷史的天主教堂均座落於此。
•中共梧州地委舊址
位於建設路興仁巷4號。1925年,在五卅運動和省港大罷工的推動下,梧州成為當時廣西大革命運動的中心。當時領導廣東、廣西、閩南及南洋地區革命的中共廣東區委作出首先在梧州建立中共黨組織、然後向廣西各地發展的決定,接連派出多批中共黨員到梧州開展黨建工作。1925年夏,中共廣東區委通過國共合作的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和其他渠道先後派龍啟炎、周濟等一批黨團員到梧州工作。他們到梧州后,發展了團員,於1925年9月初建立共青團梧州支部。1925年秋,中共廣東區委常委兼軍委書記周恩來秘密從廣州乘船來梧州,指導廣西的建黨工作和革命運動。此後,梧州和廣西的革命面貌迅速發生變化。1925年10月,中共廣東區委批准成立廣西第一個地方當組織——中共梧州支部,書記為龍啟炎,機關設在梧州民國日報社;12月,中共廣東區委批准建立中共梧州地委,調譚壽林任書記。1926年1月,中共梧州地委正式成立,地委機關設在梧州建設路興仁巷4號。這棟118平方米的三層磚木小樓是當時廣西革命運動的中心。中共梧州地委書記譚壽林和團地委書記馬英就住在二樓,三樓是會議室。陽台周圍用籬笆遮攔,外人不易看到陽台和室內的情況,便於隱蔽工作。1926年12月19日,梧州警備司令王應榆派出大批軍警襲擊群眾集會,並包圍了中共梧州地委機關,逮捕了譚壽林等5人,地委機關被封閉。1963年2月,梧州地委舊址被列為自治區級文物保護單位。
•中共廣西特委舊址
中共廣西特委舊址
•新西旅店舊址
至今己有60多年歷史,是一幢西歐式鋼筋水泥七層樓房,其平面布局和立面處理均運用典型的“芝加哥學派”手法,採用三段式處理。建國前是梧州最高最豪華的旅店,憑窗遠眺,江風撲面,兩岸景色盡收眼底,令人心曠神怡,為當時梧州標誌性建築之一,在廣東及東南亞均享有盛譽。據傳“民國最具傳奇人物”——王亞樵在此留下最傳奇故事。上個世紀三十年代,有一位讓蔣介石聞風破膽的暗殺大王。此人叫王亞樵,是一名職業殺手,曾行刺過汪精衛,也曾多次策劃暗殺蔣介石,令蔣介石頭痛不已。於是,蔣介石密令軍統剷除他。但是,王亞樵十分狡猾,而且行蹤飄忽不定,追殺他費了軍統頭目戴笠很大的勁。王亞樵在香港躲藏了一段時間后逃至廣西梧州,並得到反蔣的李濟深、李宗仁等人的資助,戴笠擔心李宗仁、白崇禧鼓動王亞樵再次行刺蔣介石,便加快了追殺王亞樵的步伐。所謂英雄難過美人關,王亞樵十分好色,他的蹤跡最後敗在情婦余婉君身上。余婉君有老公,老公被捕后,她曾經去南京探獄,被軍統特務盯上,並暗中跟蹤她到香港。王亞樵每月都寄生活費給她,而錢是從李濟深老家梧州龍圩寄過來的。軍統使用“美男計”俘虜了余婉君,余婉君帶著軍統特務到梧州抓王亞樵。在梧州,余婉君誘引王亞樵赴約到江邊會面。而軍統特務預先在約會地點埋伏,沒有防備的王亞樵一露面,即被蜂擁而上的特務們亂刀砍死。
•大同酒店舊址
騎樓城
•天主教堂舊址
位於民主路經正里三巷3號。清同治九年(公元1870年),天主教廣東省教區法籍明主教蘇爾廉,命令原在肇慶一帶傳教的法國外方教會教士富於道到廣西梧州傳教。同年初冬,富於道抵梧,併購得房屋1所,打算作為傳播天主教的立足點,但是受到梧州士紳及群眾阻止,不久又被梧州知府查封。中法戰爭之後,梧州知府把富於道所購的房屋歸還教會。由法籍傳教士司立修負責修建,並於光緒二十四年(公元1898年)正式建立教堂,傳播天主教。
•基督教堂舊址
基督教在梧州曾有四個教派,即梧州浸信會、梧州宣道會、梧州循道會和梧州基督復臨安息日會,它們進入梧州的時間有先有后,各有自己的組織和教堂。浸信會最早進入梧州。浸信會的總部稱美國南方浸信會差會,設在美國里士滿。中華浸信會聯會設在上海。兩廣浸信會聯會設在廣州東山。桂南浸信會聯會設在梧州,梧州浸信會教堂設在大東上路153號。清同治元年(1862),美國浸信會牧師紀好弼由廣東肇慶到梧州,用施醫贈藥方式與市民接觸。當時中國備受外國侵略之苦,梧州市民對西方人沒有好感,故傳教艱難。直到同治四年(1865),紀好弼才在梧州竹椅街租到一室施醫傳道。但是按照租約規定,他只能白天工作,晚上回船住。1897年梧州開埠后,外國教會在梧州的活動才擴張開來。宣道會進入梧州的時間是清光緒二十二年(1896),美國宣道會傳教士斐約翰和醫生高樂弼在梧州四坊街廣和泰木材店隔鄰購得臨街山貨店,並吸收梧州人入教。李富枝夫婦不久由澳門來梧州,次年他們在塘基街(今大中路)買了7間民房建立教堂。抗日戰爭時期,外國傳教士撤離梧州,1944年,大中路教堂被日機炸毀。抗日戰爭勝利后,在大中路建道女校舊址重建了新的禮拜堂。1959年5月下旬,梧州市基督教各派教會進行聯合,組織梧州市基督教會,堂址選定大中路宣道會。二十一世紀初,梧州市在大中路基督教堂處建中環大廈。大廈建成后,教堂遷到中環大廈二樓。
•大東郵政局舊址
位於大東上路55號。中國的第一封電報就是從這個老樓里發出的。1897年6月4日,梧州府郵徠政分局成立,在梧州海關水上關筏設營業處,由梧州海關稅務司任局長,首任局長由梧州海關稅務司阿歧森(J.Acheson)兼任,也就是掌握在外國人的手上;1911年06月,營業處遷至會館街;1919年,遷至大東路;1932年底,梧州郵局新樓建成,1933年遷入營業。1943年,梧州郵局營業處升為大東路郵電支局。
•思達公醫院舊址
騎樓城
•大光明戲院舊址
建成於1946年04月,約900座位,兼放電影。粵劇名伶廖俠懷、陳少風等曾在此演出。1967年毀於大火。
•粵西樓舊址
粵西樓酒家由廣東人合股經營,始創於1916年,此為原址。該酒樓名廚官良所創特色名菜“紙包雞”,製法獨特、滑嫩不膩、甘香可口,乃鎮樓之作,近百年來名揚桂、粵、港、澳乃至東南亞。上世紀80年代初在中山路以粵西樓名再建酒家。
•譚謙記舊址
•德香糖餅店舊址
開業於1938年秋,該店之中秋月餅選用貢尖白糖秘制,餅皮特別薄且油潤,色澤特別金黃,並將製作月餅的工場搬到鋪面,任顧客目睹用料和製作過程,以增強信任感。德香月餅由於做工精細,貨真價實,一直享有盛名,是我市著名老字號店鋪之一。
•天寶華舊址
1854年,廣東順德人甘樹棠在梧州九坊路開設天寶華商號,專營國產小百貨,尤其是嫁妝飾品、玉器首飾等,品種多達700種,該店一直經營到解放后的1956年公私合營,持續102年之久,為梧州最早、最悠久的商號。
•一新百貨商店舊址
一新百貨商店由廣東南海商人於1931年創辦,原址在大東路,1935年遷至竹安路(今大南路),1946年遷至此處經營。其店鋪裝潢華美怡人,商品種類繁多,一律明碼標價,為梧州遠近馳名的商店之一。
•南華酒店舊址
位於鬧市中心南環路,曾由著名愛國人士李濟深等人合股經營,吃喝玩樂住一併齊全。上世紀20年代,已馳名桂粵港澳。五樓是獨具一格的劇場,粵劇名伶羅品超、新馬師曾等曾先後在此演出。大樓曾毀於日機轟炸,1947年重建,改名大東酒家。1983年全國烹飪比賽中,大東酒家的“紙包雞”被譽為“中國一絕”。
•洞天酒店舊址
洞天酒店1922年開業,規模較大,有五六十間房,一半作為旅宿,一半作茶樓,環境雅緻,茶樓均用石桌瓷凳,四周點綴常綠植物,故名取“別有洞天”之意。著名文學家魯迅在1927年的作品《匪筆三篇》中,對長住於此酒店的相命家“金吊桶”有所記述。
•國華公寓舊址
是經營方式別具一格的旅店,每層劃分為數宅,分別出租,每宅均有卧室、起居室、廚房、儲藏室。旅客多為長住客,房金以月計收或以年計收。1944年,市內其他酒店和旅店幾乎全毀於日機轟炸,惟其得以倖存。
•廣西第一間新式學校百年老校舊址
清光緒二士年(即公元1894年),由地方紳士嚴式鏐創辦的廣西第一間新式學校--"梧州中西學堂"(即現梧州三中校址)誕生,當時只有學生30餘名。隨著時光的推移,三中的歸屬和名稱不斷變更:1916年更名為"廣西省立第二中學",1926年為"廣西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1929年為"廣西省立第一女子中學",是廣西最早的女子中學,1934年為"廣西省立梧州女子中學",1945年為"廣西省立梧州女子師範學校",新中國成立后,1950年改名為"廣西省立梧州女子中學",1956年改名為"梧州市一初中",1959年起定名為"梧州第三中學",每年5月15日為校慶日。
梧州三中具有優良的革命傳統,1921年冬,孫中山先生曾到校演講,號召人民進行民主革命,國民黨元老胡漢民曾在此任教。廣西最早的地下黨組織--廣西特委的主要負責人曾以學校教師身份秘密開展革命運動。學校還培育出一批國家棟樑人才--原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李濟深、原廣西區黨委第一書記陳漫遠,《紅岩》中"監獄之花"的母親原型黎潔霜等,各個時期為國家培養出大批合格人才。
古語云:"十年樹木,百年樹人",一百多年來三中的歷史曲折迂迴,在艱難中前進,歷史的風雨在它身上留下斑斑的痕迹,時代的風雲變幻伴隨著學校成長,優良的教育傳統不斷得到傳承發展。繼何予淑校長、羅伯磷老師等女中、女師時期的全國名師,學校在新時期湧現了一批"名師"和學科帶頭人,如全國優秀班主任蔡華章,全國優秀教師黃少玲等。
免費時間:景區重新開放運營之日起至2020年12月31日,全國醫務工作者及其父母、配偶、子女,憑有效證件(醫師證、護士證或與醫務工作相關的其他資格證件)免費入園。醫務工作者團體參觀遊覽,可與景區提前預約。此外,實行免費開放政策的景區均會在旅遊旺季為醫務工作者開設優待窗口和綠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