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易的結果 展開

漢語漢字

易,漢語一級字,讀作yì,最早見於甲骨文,本義為將容器中低熔點的錫注入模具,鑄造新器皿;由《列子·湯問》:“寒暑易節。”引申之義為換,交換;由《易·繫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引申之義為替代。"

漢字資料


易[漢語漢字]
易[漢語漢字]
部首筆畫:4
結構:上下
總筆畫:8
五筆86:JQRR
五筆98:JQRR
倉頡:APHH
筆順編號:25113533
四角號碼:60227
Unicode:CJK統一漢字U+6613

字形結構


易
【首尾分解查字】日勿(rì wù)
【漢字部件構造】:日勿
【筆順編號】2511 3533
【筆順讀寫】豎、橫折、橫、橫、撇、橫折鉤、撇、撇
【辨誤】古有“昜”字,上部為“日”,下部原為神話傳說居於日中的“三足烏”的象形,後來在“隸定”時寫成了今字。因“易”字與“昜”字形近易訛,特別是民間多有混淆,應注意區別。例如:楊姓在介紹自己的姓氏時常表述為“木易楊”,特別是在評書《楊家將》中楊家四郎楊延輝兵敗流落北國,為隱姓埋名將自己的姓氏拆開改名“木易”,使這一訛誤流傳更廣。凡以“易”為音部的字多發“易”音,如惕、踢、錫等;凡以“昜”為音部的字多發“昂”音,如楊、陽、湯、盪等。
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圖
隸書-小篆-金文--甲骨文--骨刻文—骨刻原圖
易字骨刻文演變:
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詳細字義


〈動〉

1、象形。本義:蜥易
2、換,交換
寒暑易節。——《列子·湯問》
寡人慾以百里之地易安陵。——《戰國策·魏策》
以大易小。
弗敢易。
易寡人之璧。——西漢·司馬遷《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楚人圍 宋,易子而食。——《左傳·哀公八年》
移風易俗。——李斯《諫逐客書
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明·劉基《郁離子·千里馬篇》
臣易君,侄廢伯,(袁可立)則聲罪致討以正其大綱。 ——明 陳繼儒《大司馬節寰袁公家廟記》
又如:易筋經(講武術的書,託名南朝梁代達摩和尚所作);易簀(換竹席。比喻行將死亡);易貨(交換貨物);易地(互換所處的地位;交換土地);易身(換位)。
3、改變,更改
許庄公易服雜于軍民中,逃奔衛國去了。——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
獄詞無易。——清·方苞《獄中雜記》
無不可易。——《洗髓經》
其能凌歲寒,而不易行改操者,非松也耶?——明·宋濂《看松庵記》
又如:易字(改換名字);易簀(更換竹席);易轍(改變行車道路);易心(改變心志;改變想法);易初(改變初衷);易革(改革,變革);易節(改變氣節操守)。
4、替代
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易·繫辭下》
北都政變,以暴易暴者數矣!——章炳麟《致段祺瑞書》
又如:易代(更換朝代)
5、蔓延;傳播
絕其本根,勿能使能殖,畏其易也。——《東觀漢記
又如:易種(蔓延其種)
6、治,整治
易其田疇,薄其稅斂,民可使富也。——《孟子
7、輕視。含有“不以為意”的意思
易慢之心入之矣。——《禮記·樂記》。註:“易,輕易也。”
是於聖人也,胥易技兿。——《莊子·應帝王》。釋文引崔註:“易,相輕易也。”
易者使傾。——《易·繫辭下》。註:“易,慢易也。”
吏民慢易之。——《漢書·王嘉傳》
寄偽兒啼,恐栗,為兒狀。賊易之,對飲酒,醉。——唐·柳宗元童區寄傳
是以古之易財,非仁也,財多也。——《韓非子·五蠹》
8、作“移”義。
《書經·盤庚》:“我乃劓殄滅之,無遺育無俾易種於茲新邑!”后句意謂:不便移種子到新邑。”——黃現璠《古書解讀初探》

〈形〉

1、容易。與“難”相對
貴貨而易土。——《國語·晉語七》
不庄不敬而易慢之心入之矣。——《禮記·樂記》
物幽興易愜,事勝趣彌濃。——唐· 岑參《秋夜宿仙游寺南》
事有難易。——清·彭端淑為學一首示子侄
學有難易。
又如:易與(容易對付);易可(容易);易人(可以輕易對付的人);易易(極容易);易如反掌
2、簡易,簡省
欒范易行以誘之。——《左傳
3、平坦
羈堅轡,附易路。——《文選·枚乘·七發》
又如:易野(平坦的原野);易道(平路);易地(平地)
4、平易
如:易直(平易正直)
7、和藹
如:易恬(和悅恬淡);易中(和悅其心)

〈名〉

1、古代指陰陽變代消長的現象
王者乘時,聖人乘易。——《管子
2、古代卜筮書,包括《連山》、《歸藏》、《周易》,合稱三易
3、《周易》的簡稱
《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朱熹《周易本義序》
本之易。——唐· 柳宗元《柳河東集》
又如:《易》之八像(《易經》中用八種符號,“八卦”代表八種自然界中的現象)
易,中國儒家經典之一,分《經》、《傳》兩部分,《經》據傳為周文王所作,由卦、爻兩種符號重疊演成64卦、384爻,依據卦象推測吉凶。今本《易經》通過釋經表達哲學觀點,包含世界觀、倫理學說和豐富的樸素辯證法,從而在中國哲學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易經》也稱《周易》或《易》,是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學與倫理實踐的根源。
4、古代占卜官名
昔者聖人建陰陽天土之情,立以為《易》,易抱龜南面,天子卷冕北面。——《禮記》
5、卜筮之象,古代以示吉凶禍福
卜易、談星、看相…晚生都略知道一二。——《儒林外史》
7、彈奏弦樂器拽法之一,即中指向外,撥動琴弦
8、通“埸”。邊界
觀國之治亂臧否,至於疆易而端已見矣。——《荀子·富國》
六五,喪羊於易,無悔。——《易·大壯》
殖於疆易。——《漢書·食貨志上》
吾易久遠。——《漢書·禮樂志
9、州名。治所在今河北省易縣
10、易水的簡稱。在河北省西部,發源於易縣,在定興縣匯入南拒馬河
秦兵旦暮渡易水。——《戰國策·燕策》
易,出代州,經保定之易州、安州至高陽,下與曹、徐、滋、沙諸河合。—— 明· 徐向志《讀書札記》。
11、交換
寡人以五百里之地易安陵。——《唐雎不辱使命

古籍解釋


說文解字

(易)蜥易、蝘蜓、守宮也。
虫部蜥下曰。蜥易也。蝘下曰。在壁曰蝘蜓。在艸曰蜥易。釋魚曰。榮螈、蜥蜴。蜥蜴、蝘蜓。蝘蜓、守宮也。郭雲。轉相解。博異語、別四名也。方言曰。守宮、秦晉西夏謂之守宮。或謂之蠦。或謂之蜥蜴。其在澤中者謂之易蜴。南楚謂之蛇醫。或謂之蠑螈。東齊海岱謂之螔?北燕謂之祝蜒。桂林之中守宮大者而能鳴。謂之蛤解。按許舉其三者、略也。易本蜥易。語言假借而難易之義出焉。鄭氏贊易曰。易之為名也。一言而函三義。簡易一也。變易二也。不易三也。按易彖二字皆古以語言假借立名。如象卽像似之像也。故許先言本義。而後引祕書說。雲祕書者、明其未必然也。
象形。
上象首、下象四足。尾甚微、故不象。羊益切。十六部。古無去入之分。亦以豉切。今俗書蜥易字多作蜴。非也。按方言。蜥易、其在澤中者謂之易蜴。郭雲。蜴音析。是可證蜴卽蜥字。非羊益切。小雅。胡為虺蜴。毛傳曰。蜴、螈也。釋文。蜴星歴反。字又作蜥。說文引詩正作蜥。毛語正與方言合。方言。易蜴、南楚謂之蛇醫。或謂之蠑螈。謂在澤中者也。螈卽虫部之蚖字。蛇醫也。陸璣雲。蜴一名蠑螈。水蜴也。或謂之蛇醫。如蜥易。然則蜥易者統名。倒言易蜥及單言蜥者、別其在澤中者言也。
祕書說曰。日月為易。
祕書謂緯書。目部亦云。祕書瞋從戌。按參同契曰。日月為易。剛柔相當。陸氏德明引虞翻注參同契雲。字從日下月。
象侌昜也。
謂上從日象陽。下從月象陰。緯書說字多言形而非其義。此雖近理。要非六書之本。然下體亦非月也。
一曰從勿。
又一說從旗勿之勿。皆字形之別說也。凡易之屬皆從易。

康熙字典

《唐韻》羊益切。《集韻》《韻會》《正韻》夷益切。音亦。《說文》:蜥易,蝘蜓,守宮也。象形。祕書說:日月為易。象隂陽也。《易·繫辭》:易者,象也。疏:易卦者為萬物之形象。又:生生之謂易。註:隂陽轉易,以成化生。疏:隂陽變轉。《周禮·春官·大卜》:掌三《易》之灋:一曰《連山》,二曰《歸藏》,三曰《周易》。註:易者,揲蓍變易之數,可占者也。《孔穎達·周易正義》夫易者,變化之總名,改換之殊稱。《周易》。《易》,書名也。其卦本伏羲所畫,有交易、變易之義,故謂之《易》。
又《易·乾卦》:不易乎世。註:不為世所移易也。
又《易·繫辭》:日中為市,致天下之民,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公羊傳·宣十二年》:交易為言。註:交易,猶往來也。
又《書·堯典》:平在朔易。傳:謂歲改易。
又《禮·祭義》:易抱龜南面。疏:占易之官也。
又《史記·項羽紀》:赤泉侯人馬俱驚,辟易數里。註:正義曰:開張易舊處。
又姓。《姓氏急就篇》:易氏,易牙之後。
又水名。《水經》:易水出涿郡故安縣閻鄕西山。
又州名。《廣韻》:趙分晉得中山,秦為上谷郡,漢置涿郡。隋為易州,因水名之。
又《廣韻》《集韻》《韻會》以豉切。《正韻》以智切。音異。《易·繫辭》:乾以《易》知。疏:《易》謂《易略》。
又《易·繫辭》:辭有險易。註:之泰則其辭易,之否則其辭險。疏:易,說易也。
又《禮·檀弓》:易墓非古也。註:易謂芟治草木。《孟子》:易其田疇。註:易,治也。
又《禮·祭義》:外貌斯須不庄不敬,而慢易之心入之矣。
又《公羊傳·文十二年》:俾君子易怠。註:易怠,猶輕惰也。
又《公羊傳·宣六年》:是子之易也。註:易,猶省也。
又《論語》:喪,與其易也,寧戚。《何晏注》:和易也。朱傳:易,治也。
又《爾雅·釋詁》:平、均、夷、弟,易也。註:皆謂易直。疏:易者,不難也。
又《莊子·刻意篇》:聖人休休焉,則平易矣。
又《史記·禮書》:能慮勿易。註:易,謂輕易也。
又《韻補》葉余支切。《詩·小雅》:爾還而入,我心易也。還而不入,否難知也。
易

字源演變


易,會意字。像雙手持器(有手柄)向另一器(無手柄)傾注液體之形。該字構形的發展可以分為繁簡二系。繁系包括圖1-圖5各形,其通行時間為商代到西周,其中圖2(省去雙手形)、(省去雙手形及有鋬器之圈足形)、圖4 (省去雙手形及無鋬器形)各形是圖1逐步簡化的結果,而圖5則是圖1的直接繼承,只是雙手的位置放在兩器的正下方,與初文放在有柄之器下者有所不同。簡系包括圖6- 圖12各形,其存在時間為商代至今。其中圖6或圖7形應看成由圖4形所代表的有柄之器經過截除性簡化而形成的,即截取器形中靠近鋬的部分和器中的液體,而省去其他部分。圖12則是簡系中為追求美觀而有意繁化的結果。易字本義當為傾注(此義不見於文獻,而表示注水器的匜字可能是其同源詞),引申為賜予,後代一般用賜記錄這個意義。旅鼎:“公易(賜)旅貝十朋。”臣卿鼎:“臣卿易(賜)金。” 《商君書·錯法》:“夫離朱見秋豪百步之外,而不能以明目易人;烏獲舉千鈞之重,而不能以多力易人。”又引申為更易。甲骨文常見“易日”一語。《易·繫辭下》:“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文獻中常見的“難易”之“易”,應該看成借字(無本字)。
易

字形書法


音韻彙集


韻書集成
字頭小韻聲符反切聲母韻母韻目韻部擬音聲調
上古音系leːɡs
廣韻以豉支A開寘A
蒙古字韻ji去聲
中原音韻齊微齊齊微去聲
洪武正韻延知二支平聲
分韻撮要第三幾紀記陽去
中上古音
時代聲韻系統名稱韻部聲調聲母韻母
jiei
jiei
隋唐擬音/高本漢系統iĕ
隋唐擬音/王力系統jǐe
隋唐擬音/董同龢系統je
隋唐擬音/周法高系統
隋唐擬音/李方桂系統ji
隋唐擬音/陳新雄系統ǐɛ

常用片語


1.易安
[easy;comfortable] 安適,舒服。
審容膝之易安。——晉·陶淵明《歸去來兮辭
2.易帶
[undo a belt] 解帶。
遂易帶。——唐· 李朝威《柳毅傳》
3.易經
[the Book of Changes ]
4.易如反掌
[詞條名as easy as pie;as easy as turning off one's hands] 像翻一下手掌那樣容易,比喻事情極容易做。
易如反掌,何往不至。——《北史·裴陀傳附裴矩》
5.易手
[change hands] 某物的佔有者發生更換。
陣地多次易手。
6.易易
[very easy] 很容易。
榮祿固操、莽之才……待之恐不易易。—— 清·梁啟超《譚嗣同傳》
7.易於
[be prone to;easily] 可能性很大;容易。
這種酷熱的天氣人易於中暑。
8.易簀
[change bed] 更換床席,指人將死。
易簀之際(臨終的時候)。
9.易幟
[change flags] 國家或軍隊更換旗子,指改變政治方向、宗旨或路線方針。

漢英互譯


中文:易
英文:Yi amiable change easy exchange

方言集匯


1、粵語:ji6 jik6
2、客家話:[客語拼音字彙] yi4 yid6 [海陸豐腔] ri5 rit8 [梅州腔] j5 jit8 [寶安腔] ji3 | jit8 [東莞腔] ji3 jit8 [沙頭角腔] ji5 [客英字典] ji5 jit8 [台灣四縣腔] ji5 jit8 [陸豐腔] ji5 jit8
3、潮州話:goi7 i6 êk8 iah8

其他解釋


據《簡易道德經》里所述:“簡則簡,易則易。簡則簡之易,易則易之簡,萬物皆在一簡一易中矣。”
說明了易字,在我們中華民族的文化中,是時時刻刻離不了的一個特別重要的字。易字的意義也很深奧。
易是自然的一種現象,萬物萬事都向於易,都是有意或無意地以易的方式去動作。
易是開蒙的意思,此字上是日象下是物象,有日才能顯示萬物,這就成了易象,也就是易字。有易才能有所發現。
易是建立在簡字的基礎上才為易。“簡則簡之易,易則易之簡”只有簡單的才容易,只有容易的才簡單。
易是《簡易道德經》的重要組成部分,同簡字結合在一起,組成了簡易學說。在簡易圖中:易為二,為火,居南。
《周易卦象與本義統解》解:從“易”字的結構看,應是上為日,下為勿。勿,《說文》:“州里所建旗,象其柄,有三游。雜帛,幅半異。所以趨民,故遽稱勿勿。”段玉裁註:“州里當作大夫、士。”勿是指君王的下屬所用之旗。日,指太陽,用日作偏旁的字在周易卦爻辭中大都與君王有關,如“明”“晉”之日旁皆含有君王之義。甲骨文寫“易”為左右結構,左為旗帶飄揚之形,右為日,意思基本一樣。
由此看,“勿”較早的含義是主旗下的分旗,或是王師行軍出征打的旗子,它飄揚在王的勢力所能夠延伸到的地域範圍。“易”就是泛指君王的統治,包括政治、軍隊等許多方面,君王之旗,也就是王權、王師之意。從《周易》寫作的角度來解,六十四卦筮卦各有主題,六十四卦的統名稱為“易”,“易”應該泛指王的統治方略或成天下之王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