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仲葛
張仲葛
張仲葛,畜牧學家,教育家,中國現代養豬學奠基人之一。最先系統挖掘整理中國優良畜禽品種資源和畜牧獸醫科技史,並取得重要成果;為建立中國現代畜牧學,特別是養豬學教學體系,培養高水平畜牧科技人才,作出了重要貢獻。
1912年12月 生於廣東省東莞市。
張仲葛
1936年 畢業於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
1937-1940 江西省農業院附設永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任教。
1940-1942年 廣西南寧省立第四區農場畜牧組技士。
1943-1949年 先後任廣西企業公司桂林橫塘農場技師、畜牧股股長、副經理;湖南船山農林職業學校教師兼農藝科主任;浙江英士大學畜牧系副教授兼畜牧場場長;華北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副教授。
1949年至今 北京農業大學畜牧系副教授、教授,養豬學教研室主任,曾代理畜牧系系主任。
張仲葛,字次篁。1913年12月生於廣東省東莞市。自幼隨父旅居京師。少年時代有志於農業科學,在北京匯文中學讀完高中一年級,即轉入國立北平大學農學院預科,后入本科。他在學生時代即熱愛母校,尊師敬友,關心國事。當業師動物營養學家陳宰均(1897-1934)逝世時,他積極組織集資,出版《陳孺平(宰均)先生紀念刊》,並成立陳宰均遺著整理委員會,將其翻譯的世界畜牧學名著、亨利原著、莫銳遜重著的《飼料與飼養》(Feeds and Feeding)三巨冊交由商務印書館出版,對當時我國畜牧科學的發展起到一定的作用。他勤奮學習,努力鑽研,長於著述,大學四年級時寫出《異種間的雜交問題》、《北通州任庄土缸孵化法的調查》,分別載於1936年北平大學農學院出版的《南嶺鋤聲》第一卷第一期和《農學月刊》創刊號上。他於1936年農藝系畢業,獲學士學位。
張仲葛最初在江西省農業院附設永修高級農業職業學校當畜牧學專任教師。後去廣西,曾任民團幹部學校農林示範場技士。1940年在廣西南寧省立第四區農場任畜牧組技士。在日軍進犯南寧,農場被迫撤退時,他奉派留守護場,直到日軍攻入市區,才不得不轉移。
在日軍撤離南寧后,他又最先被派回農場收復場地。由於他保護農場的英勇行為,曾獲當時廣西省政府主席頒發的護場有功獎狀和晉級的獎勵。1943年1月調任廣西企業公司桂林橫塘農場技師兼畜牧股股長,副經理。那時,桂林牛奶需求量大,純種的乳牛很少,多用水牛或黃牛代替乳牛,產奶量甚微。為發展當地乳牛業,在戰爭頻繁、顛沛流離、交通困難的條件下,他帶領技工由廣西宜山接受約300頭本地母黃牛,趕運至桂林。又千里步行到江西農業院泰和乳牛場訂購、接運純種荷蘭種公牛,進行雜交改良,推動地區乳牛業的建設。
曾寫出《牧草引種試驗》(1942)、《木薯粉對家禽肥育價值》(1942)、《陸川之養豬業》(1943)、《廣西雞種生產力之檢定》(1944)、《廣西土種豬及引進豬個別雜交遺傳之觀察》(1944)等論著。後任湖南船山農林職業學校教師兼農藝科主任。又任國立英士大學畜牧系副教授兼畜牧場場長,華北大學農學院畜牧獸醫系副教授。1949年後,任北京農業大學畜牧系副教授、教授,曾代理系主任,多年擔任養豬學教研室主任。他先後講授過家畜飼養學、畜牧學、養豬學、畜牧獸醫科技史等課程。教學中,選材精鍊,學科體系結構嚴謹,努力使學生容易把握學科理論和技術要領。課堂講述喻例生動,由今溯古或自古及今,將學生們求知興趣引向畜禽育種及飼育技術的廣闊領域。
1 張仲葛.《異種間的雜交問題。南嶺鋤聲》.1936(創刊號):1~24
2 張仲葛.《牧草引種試驗。畜牧獸醫月刊》.1942,2(9):217~218
3 張仲葛.《廣西雞種生產力之檢定。畜牧獸醫月刊》.1944,4(1):11~17;(2、3合刊):33~39
4 張仲葛.《廣西土種豬及引進種豬個別雜交遺傳之觀察》.1944,4,(6、7合刊):139~142
5 張仲葛,黃惟一.《祖國的畜牧與畜產資源》.上海:永祥印書館,1953,等等。
60年代初張仲葛作為副主編,參加並指導全國高等農業院校教材《養豬學》的編寫。北京市為發展養豬事業,聘請他為北京市養豬技術領導組副組長,親自帶領組員們到全市各個種豬場調查和幫助,推動了全市養豬生產及優良種豬的選育。
在豬的育種方面,曾主持、參加“農大1號”(又名吉蘇海)、“北京黑豬”、“泛農花豬”等新品種的培育。這些成果,曾於1983年獲農牧漁業部技術改進一、二等獎。70年代,在從事學術研究頗為困難的條件下,他撰寫出《我國養豬業的歷史》(1976)、《中國古代畜牧獸醫方面的成就》(1978),特別是《出土文物所見我國家豬品種的形成與發展》(1979)一文,被認為是考古科學工作中的重要進展。已往對文物的考證和研究,多拘於文史方面,張仲葛利用文物考古實物和歷史資料探討豬品種形成與發展,為考古研究開闢了新途徑。國外學者對此文給予很高評價。英國學者I.L.梅遜(Mason,I.L.)親自致函,邀他撰寫中國特產金魚、鸕鶿的發展歷史,收入梅氏主編的《馴養動物進化史》(1984)一書,使我國養殖業的傳統技藝在世界範圍得到發揚。
培育、推廣瘦肉型豬,已是人們生活中的迫切需求。張仲葛為瘦肉型豬講座講授當前國內外發展瘦肉豬的動向和經驗,國內引進及育成的瘦肉型豬種,瘦肉型豬的繁殖技術,瘦肉型豬的選育,提高瘦肉率的技術措施,提高仔豬存活率等重要內容。撰寫有《中國豬的過去、現在與未來》(1986)、《我國豬種資源的開發與利用》(1984)、《中國近現代豬種改良的歷程》(1988)等論文。他參與主編的《中國豬種志》(1986)曾由農牧漁業部1985年組織專家鑒定,並獲同年部頒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他與人合作主編的《中國畜牧史料集》,於1986年刊行問世。進入90年代,除發表與人合著《中國實用養豬》(1990)、《中國豬種的優良種質及其對世界養豬業的貢獻》(1992)外,把研究寫作集中於中國畜牧獸醫科學技術史及中國農業教育史方面。
參加主編的《中國近代畜牧獸醫史料集》1992年出版。編著的《中國近代高等農業教育的發祥》(1992),為北京農業大學前身之一北京大學農學院以至京師大學堂農科大學的創業史實錄。書中透過那一時期有代表性的事件和人物,表述從科舉到辦學堂,創立農科大學,發展高等農業教育的起伏跌宕過程,取材廣泛,有插圖、插畫119幅,匯聚了許多難得材料,使這部敘述農業高等教育發祥史的專著具有較高的學術和歷史價值。幾十年間,撰寫學術論著已達80餘篇(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