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生物危害的結果 展開

生物危害

生物危害

生物危害是指任何導致消費者健康問題的生物因素,包括有害的細菌、病毒、真菌(黴菌、酵母)、寄生蟲。

程度分級


危害等級
危害等級
根據生物因子對個體和群體的危害程度將其分為4級
3.1危害等級Ⅰ(低個體危害,低群體危害)
不會導致健康工作者和動物致病的細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蟲等生物因子。
處理主要措施是接觸時戴上手套和注意麵部防護,接觸后洗手以及清洗接觸過的桌面及器皿等。
3.2 危害等級Ⅱ(中等個體危害,有限群體危害)
能引起人或動物發病,但一般情況下對健康工作者、群體、家畜或環境不會引起嚴重危害的病原體。實驗室感染不導致嚴重疾病,具備有效治療和預防措施,並且傳播風險有限。
3.3 危害等級Ⅲ( 高個體危害,低群體危害)
能引起人或動物嚴重疾病,或造成嚴重經濟損失,但通常不能因偶然接觸而在個體間傳播,或能用抗生素抗寄生蟲葯治療的病原體。
3.4 危害等級Ⅳ(高個體危害,高群體危害)
能引起人或動物非常嚴重的疾病,一般不能治癒,容易直接、間接或因偶然接觸在人與人,或動物與人,或人與動物,或動物與 動物之間傳播的病原體。

來源


生物危害的來源主要有以下4個方面。
致病細菌
致病細菌
首先,來自人和動物、植物的各種致病微生物的危害稱為緊急衛生事件。有史以來,在世界範圍內,有害微生物一方面長期危害人類的健康和生命,另一方面危害農業和畜牧業的發展,給人類文明帶來的災難是十分沉重的。公元5世紀下半葉,鼠疫病菌從非洲侵入中東,進而到達歐洲,造成大約1億人死亡;1845年馬鈴薯晚疫病(potatolateblight)侵入歐洲,造成歷史上著名的大飢荒,奪去了數十萬人的生命;1933年豬瘟在中國傳播流行造成920萬頭豬死亡;1997年,中國香港發生禽流感事件,不得不宰殺140萬隻雞,僅政府賠償損失即達14億港元;2003年在我國暴發的傳染性非典型性肺炎(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和2004年開始在全球範圍內流行的禽流感,給人民生命健康、社會經濟帶來了嚴重的損害和影響,同時也促進了人們對烈性傳染性疾病病原體危害的認識,引起了各國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廣大科技工作者的極度關注。
其次,來自外來生物的入侵。雖然在歷史上有不少引進的外來生物使當地人們得益的先例,但是,也有許多由於引進本地區外的外來生物導致的農作物和牲畜死亡以及生物多樣性的下降甚至喪失,從而嚴重危害環境生物安全的情況,這種現象稱之為生物入侵,也有人稱之為“生物污染”。由於國際貿易、科技交流、教育交流的增加,人員交往頻繁,有很大可能把本來我國沒有的傳染病傳入國內。
第三,來自轉基因生物可能的潛在危害。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世界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轉基因生物。轉基因生物是通過現代生物重組DNA技術導入外源基因的生物,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說轉基因生物也是外來生物。正如核技術一樣,轉基因技術既可以造福人類又可以危害人類,轉基因生物存在著一定風險。一些科學家認為,轉基因生物有可能對人類健康、農業生物和環境生物構成極大的影響。在此,生物安全是指對由現代生物技術的開發和應用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所採取的有效預防和控制措施,目的是保護生物多樣性、生態環境和人體健康。
第四,來自生物恐怖事件。樹欲靜而風不止,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半個多世紀以來,不管人類和平事業如何發展,世界局部戰爭或衝突每天都在發生。近年來,恐怖活動愈加猖狂,已經成為世界公害,甚至成為大規模戰爭的導火索。利用致病微生物搞恐怖活動,造成公眾混亂,從而達到自己的政治目的,是當前恐怖主義者的一個重要手段。由於生物恐怖活動具有攻擊對象的廣泛性、手段的多樣性、事件的突發性、後果的延續性、防禦的艱難性等特點,給人們帶來的恐懼更大、時間更長,其破壞作用也就更大。生物恐怖活動是指利用生物學手段或傳染因子(如細菌、病毒、真菌等)造成人們的傷害和極度恐懼。它包括投放或針刺傳染性和有毒的生物物質等,如美國遭受炭疽襲擊事件就是一個典型例子。生物恐怖與一般恐怖有所不同,有較長時間極度恐懼的意思,並且包含有想像中的恐懼。生物恐怖還往往與化學恐怖結合在一起,這就使得預防工作增加了不少難度。

危害途徑


食品中

食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質
食物中的天然有毒物質
食品中生物性危害一直對人類健康構成重大危險,在國際社會上受到重視。有必要將此類危險降低至技術上可行和切合實際的最低水平。制定降低風險的國際標準和準則必須透明度高和卓有成效。這就要求必須用風險評估技術來確定危害的重要性和用來評價風險的管理策略,如HACCP。建立全球貿易政策過程中一個必不可少的組成部分是利用風險評估技術對可能的損害健康作用作出評價。為了促進生物性因素的定量風險評估,必須取得更多的數據資料。但是,現在我們只能用定性方法進行生物因素的風險評估。

建議

(1)應該為評價不同方法或程序的等效性提供指導。
(2)應該為控制同一危害不同方法的相對風險的比較提供方法。我們的目標在於全面地降低有害健康的風險,因此,不僅應當僅考慮生物性相對風險,而且應當包括全部可能的風險。
(3)對終產品微生物特徵進行2或3級採樣計劃的風險分析的總結,尤其應考慮廣泛地採用HACCP系統和改進過程式控制制的結果。
(4)CAC應當鼓勵針對識別和描述生物性危害的特徵所做的研究,以開展更多的定量風險評價。
(5)為了促進和改進HACCP的應用,應當提高生物性危害的定量風險評估方法。

外來入侵

生態的破壞
生態的破壞
外來有害生物是指由於人為或自然因素被引入新生態環境,並對新生態系統、物種及人類健康帶來威脅的外來物種。它威脅本地的生物多樣性,引起物種的消失和滅絕,破壞生態系統功能。“生物入侵”是指某種生物從外地自然傳入或人為引種后成為野生狀態,並對本地生態系統造成一定危害的現象。外來入侵物種的主要危害是採用各種方法殺死或排擠當地土著物種,很多外來入侵種我們叫它“綠色墳墓”,它覆蓋了良好的植被,使得植被因為沒有光、空間窒息而死,由於它殺滅了許多當地植物,依靠當地植物生存的動物物種也就大量的減少,引起物種的單一化。中國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豐富的國家之一。但是,近年來,我國面臨的外來生物入侵的壓力越來越大,呈現出傳入數量多、傳入頻率加快、蔓延範圍擴大、發生危害加劇、經濟損失加重的趨勢。據統計,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公布的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生物中,我國已經有50餘種,平均每年遞增1至2種。有資料表明,目前已知中國至少有三百八十種入侵植物、四十種入侵動物、二十三種入侵微生物,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造成巨大危害。中國近年來每年由外來物種造成的農林經濟損失超過五百七十億元人民幣。三分之一物種瀕危由外來物種入侵造成,我國因為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的直接和間接損失每年達到1198.76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6%。我國已經成為遭受外來入侵生物危害最嚴重的國家之一,面臨的防治形勢越來越嚴峻。例如,作為觀賞性庭院花卉而引進的“加拿大一枝黃花”的入侵已使上海市30多種本地物種消亡,還通過爭光、爭肥等方式排擠路邊草以及棉花、玉米等旱地農作物;原產於南美洲和巴拿馬運河一帶的紅火蟻,因其繁殖迅速、對人和牲畜有很強的攻擊性並大規模地破壞農業、電網等,已被列入世界上100種危害最為嚴重的著名入侵物種之一,目前也已在廣東吳川地區發現。另外,給三北防護林造成毀滅性危害的天牛蟲、泛濫成災的空心蓮子草、波及我國十餘省的“爆髮型雜草”銅錘草、目前分佈範圍已達滇黔粵桂川藏等省區的危害無窮的紫莖澤蘭、目前至少已在全國二十六個省市區發生危害的美洲斑潛蠅、外形可愛、被當做寵物豢養的巴西龜、沿著三峽向下游擴散的紫荊澤蘭、瘋長的水葫蘆、引起“枯草熱”疾病的豚草、北京人非常愛吃的小龍蝦、深圳的實蠅等等都是來勢洶洶的入侵物種。皺紋盤鮑是中國北方沿海海域唯一的鮑魚品種,被視為海洋生物中的“軟黃金”。90年代後期,大規模的病害席捲遼東半島和山東半島,皺紋盤鮑養殖跌入低谷,整個產業幾乎都毀掉了。於是,中國科學家引進日本的皺紋盤鮑,與中國原產的皺紋盤鮑進行雜交。雜交鮑拯救了這個產業,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一鮑魚養殖大國。不過,日本鮑魚打壓了中國鮑魚的生存空間,幾乎看不到原產鮑魚了。如果原產的皺紋盤鮑種群徹底消失,中國將永遠失去一種寶貴的遺傳資源。遺傳資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自然界中存在著生物鏈,一個物種的消失可能引起眾多物種消失並給人類帶來難以估量的損失。“一個基因可繁榮一個國家。”“一個基因可以繁榮一個民族。”澳大利亞正是擁有優質細羊毛基因,才成為世界最大的優質細羊毛的出口國;中國通過保護利用一個野生稻基因———雄性敗育的野生稻———“野敗”,由袁隆平創造出“雜交稻”,產生了巨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西方世界稱,雜交稻是“東方魔稻”。假如袁隆平先生找不到合適的野生稻資源,雜交稻恐怕也開發不出來了。可以說,如今是生物經濟的世界,誰擁有了豐富的生物資源,誰就佔領了世界生物經濟發展的制高點。有科學家將外來生物入侵比作“生態系統的癌變”。這種“癌變”除了破壞遺傳資源以外,還會導致農、林、牧、漁業的嚴重損失,甚至威脅公眾的健康。外來入侵生物不僅直接給中國農、林、牧、漁等行業造成巨大的危害和經濟損失,還會造成包括導致本地生物物種的滅絕、生物多樣性和遺傳多樣性減少等隱性損失,對中國社會、文化和人類健康也將構成威脅。專家們呼籲從國家層面進行系統規劃,提高全民生態安全意識、建立和完善有關法規、建立防控外來入侵生物技術體系、加強外來入侵生物的利用研究、加強國際合作研究和學術交流、建立應對外來入侵生物的專門機構及儲備資金,以積極預防、科學治理。防範治理
防護服裝的化學家有防毒面具
防護服裝的化學家有防毒面具
一是當務之急是建立健全全面具體的監督管理制度。專門綜合性的生物入侵防治法要規定基本法律原則(如風險預防原則)及基本法律制度(如風險評估制度、動植物檢疫制度);理順行政管理體制,明確管理職責,提高管理效率和效果;增加法律責任的規定。國際經驗表明,立法是治理生物入侵危害的關鍵的有效措施。早在1990年,美國即開始正視生物入侵問題,通過了外來水生生物危害預防與控制法案。1994年美國通過了入侵生物法案。1999年,柯林頓簽署了13112號總統令,要求所有聯邦政府部門參與控制外來入侵生物。一個由農業部部長、內務部部長、商務部部長共同擔任主席、包括13個聯邦政府部門的國家入侵生物委員會也因此成立。2001年,這個委員會發布了入侵生物防治的第一個國家計劃。這些舉措對於美國的生物入侵防治起到了里程碑式的作用。2004年6月,日本的外來入侵生物法案也開始生效。我國於2003年,由國務院指派農業部牽頭,協同林業部、環保總局等部門,也開始了相關法規的制定工作。據悉,國家環保總局正會同有關部門和地方,組織開展一系列工作。組織制訂《自然保護區法》、《轉基因生物安全法》等,研究擬訂生物多樣性保護、外來入侵物種監管和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等方面的法律法規。二是應建立相關的評估體系。一個外來物種可能不在現有法律的約束之中,但應該有一個程序評估一下這個物種在國外有無形成危害、在我國有無相對應適合它的棲息地,有無克制它的天敵,分析一下這個物種引入我國後有多大可能造成入侵。如果有這麼一個體系,就既能保證環境不受危害,又能保證經濟效益。在2003年“一省五縣”外來入侵生物滅毒除害試點行動的基礎上,2004年滅毒除害行動規模擴大到“十省百縣”,防治範圍擴大到紫莖澤蘭、豚草、水花生、少花蒺藜草和稻水象甲五種外來入侵生物。今後我國將儘快建立完善的外來入侵生物防治管理體系,建立外來生物入侵風險評估和機制,啟動外來入侵生物的風險評估工作。三是引入人要對生態破壞後果負責制。要承擔評估成本、監測成本、危害控制成本,賠償可能造成的經濟損失。建立相應的管理、懲罰體系是非常必要的。引入人為獲得經濟效益而引入外來物種,一旦造成物種入侵,生態的破壞就會引起大範圍內的危害,引入人不能不為此負責任。管理部門應建立相應的管理和懲罰體制:物種引進時,引入者要承擔評估成本;引進后,如果可能入侵,他也要投入監測成本;如果形成危害,他要提供控制成本;若再損害別人經濟效益,他還要賠償別人的經濟損失。這樣引入者在引入外來物種時就會考慮到環境、生態因素。四是加大中國物種安全監督管理力度,保護生物安全。除了要加緊建立合健全相關法律法規外,還要加緊著手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組織開展全國生物物種資源重點調查,進行生物物種資源編目,摸清我國生物物種資源本底狀況;二是要組織制定生物物種資源保護與利用規劃,為物種資源的保存與可持續利用提供政策指導和投入保障;三是要組織生物遺傳資源獲取與惠益分享政策調研,制訂國家生物物種資源專利保護戰略,參與相關的國際談判,建立與完善中國的相關管理制度;四是要推進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的生物安全監督管理,努力實現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法制化;五是要進一步加強生物多樣性和物種資源保護管理的統一協調,發揮生物物種資源保護部際聯席會議和《生物多樣性公約》履約協調組的作用。目前,制定和實施科學保護規劃,取得了初步成效。制定並實施了《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行動計劃》、《中國自然保護區發展規劃綱要》、《中國生物多樣性國情研究報告》、《中國國家生物安全框架》等保護管理規劃和科學規範;搶救性地建立了一批自然保護區,強化就地保護,截止2004年底,中國已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區2194多個,保護區面積約佔陸地國土面積近14.8%,初步形成了分佈廣泛、類型多樣的保護區網路體系。超過了世界平均12%水平。但中國保護區的管理與技術水平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有相當差距。今後,我國要進一步加強立法和依法監管,有關部門和地方政府聯合或分別組織一系列執法檢查,嚴厲打擊和查處破壞生物多樣性違法活動。五是實行嚴格的動植物檢疫制度,生物入侵最大限度地被防範。紐西蘭是世界上對物種入侵管理最嚴格的國家之一。檢疫犬在機場的行李大廳內嗅查入境旅客行李內藏匿的動植物檢疫違禁品。檢疫犬靈敏的嗅覺,幾乎可以百分之百地嗅出動植物檢疫違禁品。而且檢疫官還會對入境旅客的行李百分之百地進行手檢或者X光檢查。如果檢出未申報的動植物檢疫違禁品,即使是疏忽漏報,也會被當場罰款200新元;如果明知故犯,隱瞞不報,就會被起訴,可能會被單處或者並處10萬新元罰金和5年以下監禁。由於紐西蘭嚴格的動植物檢疫制度,生物入侵最大限度地被防範,許多在世界各地流行及分佈的動植物病蟲和有害植物,在紐西蘭都沒有它們的蹤跡。六是成立跨部門的國家入侵生物委員會,也是重要措施之一。生物入侵的預防與管理需要多部門的合作,部門間要有一個協調的運行機制,做到統一部署,統一規劃,統一行動。特別是在信息溝通與交流方面,要加強合作。鑒於嚴峻的防治形勢,中編辦於2004年批准成立了“外來物種管理辦公室”,明確農業部作為外來物種管理的牽頭部門。國家已經建立了由農業部牽頭,國家環保總局、國家質檢總局國家林業局、科技部、海關總署、國家海洋局等相關部門參加的全國外來生物防治協作組,成立了外來物種管理辦公室。農業部也成立了外來入侵生物預防與控制研究中心,為外來入侵生物防治提供了組織和技術保障。並會同有關部委,建立了分工負責、密切配合的工作機制,按照“廣泛發動、除防並舉、突出重點、綜合防治”的方針,組織各地開展以紫莖澤蘭、豚草、紅火蟻、水花生等外來入侵生物為重點的集中滅除,通過發動群眾,群防群治。七是加強國際合作。外來生物入侵已成為世界各國政府和公眾廣泛關注和高度重視的熱點問題。加強國際合作應該成為我們抵禦有害生物入侵的有效措施之一和長期堅持的合作形式。可以做到技術資源、信息資源等資源共享,共同抵禦。2005年9月26日由我國農業部和美國國務院聯合舉辦的“亞太經合組織外來入侵生物防治國際研討會”,旨在加強APEC成員間的技術交流與合作,探討外來入侵生物防治的對策措施,共同抵禦外來生物入侵的威脅。中國現已正式核准《生物多樣性公約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這是繼2000年8月8日中國簽署該《生物安全議定書》之後在生物安全領域的重要進展,表明中國切實履行國際公約,加強生物安全管理的重大承諾。通過積極參與並推動全球行動,開展廣泛的國際合作交流,通過與世界銀行、聯合國開發署、全球環境基金和一些國家政府機構等的合作,引進保護技術和資金,有力提高了中國保護與可持續利用生物多樣性的能力。八是加大宣傳教育和科技投入力度。提高公眾的識別能力,管理人員、養殖戶、商人、農民等要接受物種入侵知識的職業培訓。據了解,我國有5000多個自然保護區、風景區,約佔土地面積18%,其中的管理人員是個龐大的職業群體,但他們極度缺乏有關知識。意識到生物入侵問題的嚴重性后,直接相關的就是人們的舉止行為,特別是無意識的引進行為,要引起公眾的高度關注。對管理人員甚至一些商人、農民和其他從事養殖業的商業戶,都應當進行有關外來物種入侵這方面的培訓和教育。同時,應讓公眾知道,在旅遊、郵寄等過程中,要留心從國外帶來的花卉、水果、種子等是否會造成入侵。近年來社會公眾的生物多樣性保護意識有所提高,生物多樣性保護已經從一個科學理念轉化為具體行動和保護舉措。依靠科技創新,重點攻克外來生物入侵機制和危害機理,研究外來入侵生物的預防、治理與利用技術,重點開展綜合防治的試點示範,探索外來入侵生物防治的技術模式,為外來入侵生物防治提供科技支撐。專家提出,目前廣泛採取引進新物種的“天敵替代法”有可能是“引狼驅虎”,我國應立足本土生物多樣性優勢,尋找對付入侵的“本土衛士”。中國是世界上生物資源最為豐富的“生物”寶庫,其中暗藏著諸多外來入侵者天敵。這些本土物種不僅在土地覆蓋、與外來種競爭、天敵資源等方面具有巨大潛力,而且更為安全可靠。目前中國植物和生物學家正著力進行立足本土物種開始生物入侵治理的科學試驗。為此就必須增加科研資金的投入,保證依靠科學技術的手段有效治理生物入侵。另外,成立國家生物入侵專家工作組。發現外來入侵物種時,專家工作組可以緊急磋商,評估入侵風險和討論應對措施,為政府決策提供參考。否則,人們面對外來物種可能會不知所措,要麼草木皆兵,要麼渾然不覺。所以,成立國家生物入侵專家工作組具有迫切性。溢出清理 A.生物安全櫃內:
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
生物安全防護三級實驗室
等待至少5分鐘,讓安全櫃充滿氣溶膠,在清理時穿戴實驗服,安全眼鏡和手套,清理時讓安全櫃繼續工作,進行消毒處理並保證至少20分鐘的接觸時間,使用浸泡消毒劑的消毒紙巾吸附溢出物,使用浸泡消毒劑的消毒紙巾擦拭安全櫃內壁,工作台表面和櫃內所有設備,按照正確的生物廢棄物處理步驟處理被污染的物質(比如高壓滅菌器或BFI),將可回收的被污染物品放入生物危害物回收袋或高壓滅菌盤並且用報紙包起來,然後進行消毒或清理,用消毒劑對無法進行高壓滅菌的物品進行至少20分鐘的消毒處理后再拿出安全櫃,脫下個人防護服並放進污染物收集袋中進行高壓滅菌處理,在進行新的實驗或者關閉安全櫃之前,讓安全櫃運行10分鐘。B.實驗室內,安全櫃外:如果所要清理的物品達到2級生物安全水平或者更高,聯繫生物安全辦公室負責人,先疏散實驗室工作人員。至少15分鐘以後,等氣溶膠消散后再進入溢出區,將生物危害物袋內的污染服和其他任何物品進行高壓滅菌處理,穿戴一次性實驗大褂,安全眼鏡和手套。使用消毒劑進行清潔的具體步驟如下:1.用干紙巾覆蓋溢出物(用來吸附液體),然後再放上浸泡消毒液的紙巾2.使用消毒劑包圍溢出五,確保消毒劑與污染溢出物充分接觸,儘可能減少氣溶膠的形成3.對溢出物附近的所有物品進行消毒處理4.等待20分鐘,使消毒劑的消毒作用得到充分發揮5.使用正確的消毒劑擦拭設備6.按照正確的生物危害物處理程序處理被污染的物質(比如高壓滅菌器或BFI)7.對可回收利用的物品進行消毒處理C.離心機內部 疏散所有無關人員,30分鐘后,待氣溶膠完全沉澱后開始清理溢出物,進行清理時穿戴實驗室服裝,安全眼鏡以及手套,將離心轉子和離心桶移到離生物安全櫃最近地方進行清潔,對離心機內部進行徹底的消毒。D.實驗室外部,運輸過程中將標有生物危害警告標示的生物危害物裝入一個不易破碎,密閉完好的容器中,然後在放入外層標有生物危害警告標示並且牢固的容器(製冷機,塑料盤或桶)內運送,如果在公共場所出現溢出物,不能在沒有正確防護設備的情況下直接進行清潔處理,確保發生溢出物的區域安全,妥善安置無關人員遠離溢出物,聯繫專業人員幫助進行清潔處理,在專業人員進行溢出物清理時隨時待命,並在必要時給予協助。

防範治理


我們應該怎樣著手防範與治理生物入侵所帶來的危害呢?

成立生物委員會

六是成立跨部門的國家入侵生物委員會,也是重要措施之一。生物入侵的預防與管理需要多部門的合作,部門間要有一個協調的運行機制,做到統一部署,統一規劃,統一行動。特別是在信息溝通與交流方面,要加強合作。鑒於嚴峻的防治形勢,中編辦於2004年批准成立了“外來物種管理辦公室”,明確農業部作為外來物種管理的牽頭部門。

安全櫃外

使用消毒劑進行清潔的具體步驟如下:
1.用干紙巾覆蓋溢出物(用來吸附液體),然後再放上浸泡消毒液的紙巾
2.使用消毒劑包圍溢出物,確保消毒劑與污染溢出物充分接觸,儘可能減少氣溶膠的形成
3.對溢出物附近的所有物品進行消毒處理
4.等待20分鐘,使消毒劑的消毒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5.使用正確的消毒劑擦拭設備
6.按照正確的生物危害物處理程序處理被污染的物質(比如高壓滅菌器或BFI)
7.對可回收利用的物品進行消毒處理

離心機內

疏散所有無關人員,30分鐘后,待氣溶膠完全沉澱后開始清理溢出物,進行清理時穿戴實驗室服裝,安全眼鏡以及手套,將離心轉子和離心桶移到離生物安全櫃最近地方進行清潔,對離心機內部進行徹底的消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