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下屬二級學院
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始建於1957年,當時由火箭彈設計、推進劑及火工和制導專業組成。隨後經過發展和調整,學校於1961年成立新的第一機械系。2008年12月30日,學校根據國家航天事業發展需求和學校向航天領域拓展的發展戰略,成立了主要面向航天科技領域的宇航學院,由飛行器工程系,發射與推進工程系和力學系重組而成。
截至2019年3月,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設有4個教學個系,開設6個本科專業;擁有2博士后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1個碩士專業學位點;有教職工150人,其中教授40人,博士生導師75人;在校學生1574人,其中本科生848人,碩士生485人,博士生241人。
截至2019年3月,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設有4個教學個系,開設6個本科專業。
截至2019年3月,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擁有2博士后流動站,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1個專業學位授權類別;1個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學科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兩化融合重點學科、北京市重點學科。2017年全國學科評估中,學校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學科排名並列第6名,力學學科排名並列第9名。
博士后流動站: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力學
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力學
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力學
專業學位授權類別:機械
國家重點學科:工程力學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飛行器設計
工業和信息化部兩化融合重點學科:力學
北京市重點學科:力學
質量工程
截至2019年3月,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獲批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門、國家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1項;建設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室1個,北京市實驗示範教學中心2個,國家級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1個,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2個。
國家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微重力環境下大型航天結構展開虛擬模擬實驗教學項目”
國家級虛擬模擬實驗室:國家級武器系統虛擬模擬實驗教學中心
國家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中國兵器工業第203研究所
國家級工程實踐教育中心:中國兵器工業第203研究所、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
北京市實驗教學示範中心:航空航天工程實驗教學示範中心、基礎力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 |||
申報單位 | 課程 | 類別 | 年份 |
---|---|---|---|
宇航學院 | 《力學概論》 | 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 | 2014年 |
教學成績
截至2019年3月,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獲得國家教學成果獎二等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3項。
學生成績
截至2019年3月,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學生在科技競賽中分別獲得第九、十一、十二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全國一等獎各1項;第六屆“挑戰杯”首都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2項、二等獎1項;全國航空航天模型錦標賽一等獎10餘項等。
截至2019年3月,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有教職工150人,其中教授40人,博士生導師75人。其中,中國科學院院士1人,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雙聘),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4人,973首席科學家2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3人,教育部青年長江學者1人,國家級教學名師1人,北京市教學名師5人。此外,擁有國家級教學團隊1個,工信部研究型教學創新團隊1個。
國家級教學團隊:工程力學國家級教學團隊
中國科學院院士:胡海岩(專職)
中國工程院院士:欒恩傑(雙聘)
發展中國家科學院院士:胡海岩
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胡更開、劉青泉(名單不全)
973首席科學家:崔平遠(名單不全)
國家級教學名師:梅鳳翔
全國優秀教師:胡更開、水小平
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劃青年學者:喬棟
宇航學院系所設置
截至2019年3月,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有1個“111計劃”引智基地,1個教育部重點實驗室,1個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1個北京市重點實驗室;此外擁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創新群體1個,國防創新團隊1個;設有深空探測技術、分散式航天系統技術、空間結構動力學與控制、無人飛行器自主控制四個研究所。
“111計劃”引智基地:“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引智基地
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飛行器動力學與控制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深空自主導航與控制工業和信息化部重點實驗室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無人飛行器自主控制北京市重點實驗室
截至2019年3月,北京理工大學宇航學院教師作為首席承擔973項目2項,承擔總裝預研、重點型號等60餘項,其中作為總師單位承擔國家重點型號4項,主持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項,重點項目4項,重大儀器專項1項,作為第一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1項;作為參與單位獲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2項,國家自然科學二等獎1項,國家技術發明獎2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科技投入總量近10億元,自然科學基金7926萬元,發表SCI論文633篇,授權專利247項。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
項目 | 排名 | 級別 | 年份 |
---|---|---|---|
XXX軌道設計分析系統及應用 | 第一單位 | 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 2015 |
院徽
宇航學院院標由核心圖案、背景圖樣組成。
背景圖樣以藍色的圓形,寓意學院是以宇航相關學科為主幹的學科結構,圍繞深空探測拓展空間科學研究方向,同時也寓意著宇航學院北理人的遠大抱負。
核心圖案由宇航器構成,象徵著宇航北理人搏擊藍空、探索空天飛行的矢志追求,學院中英文全稱環繞圖案周圍。
姓名 | 備註 |
---|---|
黃先祥 | 中國工程院院士、發射領域的奠基人 |
許波 | 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獲得者,中國航天科工四院科技委主任、型號總設計師 |
趙躍宇 | 廣西大學黨委副書記、校長 |
羅冠宏 | 福特中國董事會主席兼首席執行官 |
田剛印 | 北京中航智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 |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
培養目標:在航天航空領域中從事飛行器總體設計的理論研究與試驗、設計與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工作。
專業內容:本專業以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力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為主幹學科,學習飛行器總體設計、飛行器結構設計、飛行器飛行力學與控制等學科方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
就業與深造:本專業有相應的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攻讀研究生的比例達40%。畢業生面向航天、航空及兵器科學技術等國防科技領域,主要從事飛行器,特別是制導飛行器設計的理論研究、技術開發、總體論證、方案設計及技術管理等工作。本專業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100%。
學制與授予學位: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航天運輸與控制
培養目標:在航天航空等國防科技領域中從事航天器系統方面的理論研究、設計與開發、試驗研究以及技術管理等工作。
專業內容:本專業以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控制科學與工程、力學為主幹學科,重點學習航天器發射與推進原理、空間飛行控制、航天器著陸與回收、天體力學、航天運載技術等學科方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
主要課程(群):空氣動力學、飛行力學與軌道動力學、航天器控制原理、航天測控原理、航天器返回與著陸、航天飛行器分析與設計、空間推進原理、航天器發射技術、電工與電子技術、自動控制原理、可靠性工程、微機原理及應用等。
就業與深造:本專業具有相應的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畢業生面向航天、航空科學技術等國防科技領域,主要從事航天器動力學與控制、航天器推進與發射、航天器返回與著陸、航天運輸工程以及與之相關的系統設計、研究開發、總體論證、方案設計及技術管理等工作。
學制與授予學位: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培養目標:在航天航空領域中從事飛行器推進系統的理論研究與試驗、設計與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工作。
專業內容:本專業以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熱)力學、機械工程為主幹學科,重點學習飛行器推進系統原理與設計及相關學科方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
主要課程(群):工程力學、工程熱力學、結構力學、氣體動力學、機械設計基礎、機械製造基礎、電工和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應用、自動控制原理、測試技術、航空宇航推進原理、發動機設計等。
就業與深造:本專業有相應的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攻讀研究生的比例達38%。畢業生面向航天、航空、船舶、兵器科學技術等國防科技領域,主要從事飛行器推進系統及熱機系統的理論研究、技術開發、總體論證、方案設計、實驗技術研究及技術管理等工作。本專業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100%。
學制與授予學位: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武器系統與發射工程
培養目標:在航天航空及兵器科學領域內從事武器系統、火箭導彈發射技術與設備及相關專業的理論研究與試驗、工程設計與開發以及技術管理等工作。
專業內容:本專業以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力學、機械工程、控制科學與工程為主幹學科。重點學習內彈道學、發射裝置設計等學科方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
主要課程(群):工程力學、結構力學、氣體動力學、機械設計和製造基礎、電工和電子技術、微機原理與應用、自動控制原理、發射動力學,發射系統設計、測試技術等。
就業與深造:本專業具有相應的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2009年攻讀研究生的比例達38%。畢業生面向航天航空、船舶和兵器科學技術等國防科技領域,主要從事航天地面工程、武器發射系統的總體論證、理論研究、試驗研究、產品設計及技術管理等工作。本專業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100%。
學制與授予學位: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工程力學
培養目標:培養具備紮實的力學基礎理論、計算模擬和工程實驗能力,能在航天航空、土木建築、機械與車輛、生物醫學等工程領域中從事與力學有關的科研、技術開發和工程設計的研究型人才。
專業內容:本專業以力學、數學、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為主幹學科,重點學習動力學與控制、工程材料與結構設計、工程計算模擬與測試、生物力學等學科方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並掌握相應的專業技術。
主要課程(群):數學分析、高等代數與解析幾何、概論與數理統計、力學中的數理方法、數值分析、工程製圖、機械設計、電路分析、自動控制理論、理論力學、材料力學、結構力學、彈性力學、流體力學、空氣動力學、計算力學、實驗應力分析、塑性力學、振動理論、振動測試技術、工程材料、智能材料與系統、納米材料與技術、生物力學、航天工程概論、航天器動力學、航天器結構與設計、最優化方法、現代控制理論、現代測試技術、計算模擬工程實訓、實驗測試工程實訓等。
就業與深造:本專業具有相應的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其中動力學與控制為北京市重點學科,固體力學是原國防科工委重點學科)。該專業畢業生可進入航天航空、機械工程、土木工程、生物醫學等應用領域,從事航天航空結構的振動控制、先進材料的設計、生物力學與仿生材料、結構模擬計算及實驗測試等方面工作。
學制與授予學位:學制四年,授予工學學士學位。
飛行器設計與工程專業
(本碩博連讀班)
培養目標:培養具有堅實的數學、力學、控制基礎、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強、有國際競爭能力、適應社會發展需求的面向航天航空領域的研究型工程師和科技領軍人才。
專業內容:以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力學、控制科學與工程為主幹學科,重點學習航空宇航、力學、控制等學科方向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
主要課程(群):力學基礎課程、力學學科主幹課程、控制基礎課程、控制學科主幹課程、機械學科主幹課程,航空宇航學科基礎課程、系統設計、動力學與控制、導航制導、推進與發射、結構與力學等課程模塊。
就業與深造:飛行器設計與工程本碩博連讀班學生面向航空宇航科學與技術、力學等一級學科,畢業生面向航天、航空科學技術等國防科技領域,主要從事相關理論研究、技術開發、總體論證、方案設計及技術管理等工作。
學制與授予學位:學製為8-9年,授予工學博士學位。
職務 | 名單 |
---|---|
院長 | 胡更開 |
黨委書記 | 曲虹 |
常務副院長 | 龍騰 |
副書記、副院長 | 張忱 |
副院長 | 孫程、榮吉利、崔平遠、武志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