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都城博物館

洛陽都城博物館

洛陽都城博物館是在洛陽周公廟基礎上建立起來的。洛陽周公廟系紀念西周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軍事家、洛邑營建者周公而立的祠廟。它是我國三大周公廟之一,也是洛陽市現存較早的明清古建築群,1963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據史料記載,洛陽周公廟由隋將王世充草創,后經歷代增建、重建和改建,漸成規模,香火旺盛,聞名遐邇。明朝嘉靖四年(1525年),周公廟在原有舊址上重建,后經多次重修,大體保存舊制。1932年“一二八”事變后,國民政府曾一度遷都於洛,該廟成為當時中央政府的考試院。國民考試院院長戴傳賢(季陶)撰書的“定鼎堂”巨匾,今仍高懸於主殿門額上,赫然在目。
都城博物館
都城博物館
洛陽都城博物館是一座發展中的博物館,它以周公廟為依託,以大型原沙盤模型為主題,集中展示了古代洛陽五大都城的歷史風貌與城池變遷及周公生平事迹。該館主要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公廟古建築群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隋唐東都城宮城正門-一一應天門東闕遺址兩大部分構成。此外,表現中日友好交往的“日本國遣隋使遣唐使訪都之地”碑亭、被列入洛陽市古樹名木的兩株“千年古槐”,更加豐富了該館的內容。是融古建築、園林為一體的新型博物館,以表現洛陽五座都城格局風貌與古都城池建設史為主要內 容。1989年9月正式建館。規劃陳列展覽面積約8000平方米。南區為周公廟古建築群,其軸線兩側廊房中陳列周公生平事迹,用歷史文物、圖表、塑像表現周公東征平叛、營建洛邑等重大事件。北區和東區為古都城池建設史陳列及5座都城(夏、商、周、漢魏、隋唐)
都城博物館
都城博物館
大型露天模型陳列區。西區為小型園林,小橋流水,亭樹錯落,名花美草,軒陛隱映。
周公廟現有大殿、二殿、三殿及東西配房,石獅一對。大殿內有周公像,後殿為定鼎堂,是廟中現存主要古建築,取"成王定鼎於郟鄏(西周初年洛陽名)"之意而名,面闊五間、進深五間、單檐歇山式,現有新塑周公像與明代遺存的伯禽像及周公事迹展覽;"會忠祠",面闊五間、進深兩間、單檐硬山式,現以動靜有致的人物塑像和仿製的文物道具,展現了周公制禮作樂的場面;清代增建的後殿、兩廡(正房對面和兩側的小屋),現有洛陽都城遺址出土文物展覽及隋唐東都宮城等復原模型。
都城博物館
都城博物館
周公姓姬名旦,為周文王第四子,采邑封在陝西岐山南的周地,故稱周公。他是西周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思想家,商朝末年,周公全力輔佐哥哥武王姬發治國滅商,建立了西周王朝。武王死後輔佐年幼的成王治理國家,分封諸侯,營建洛邑,后居洛陽,制禮作樂,為西周的建立和鞏固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周公繼承武王遺志,積極在洛水之濱營建洛邑,臨死還囑咐把遺體葬在"成周",和洛陽聯繫密切,故後人在洛為他建廟。

發展歷史


都城博物館
都城博物館
洛陽周公廟是中國國內祭祀周公的重要場所,為國內三大周公廟之一。它始建於隋未唐初(618年),為隋將王世充草創,明嘉靖四年(1525年)又在舊址重建,明萬曆四十七年(1619年)重修,清康熙十五年(1674年)全面大修,並廟貌加隆。清乾隆八年(1743年),五十五年(1790年),光緒十六年(1890年)又多次修葺。現存的一組古建築,依中軸線從前到后依次為寶鼎堂,二殿,三殿及東西廊房共664平方米,寶鼎堂取“成王寶鼎郟鄏”之意而名,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式,二殿,三殿均為五開間,單檐硬山式建築。洛陽周公廟是洛陽市保存較為完整的明清古建築之一,為河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周公子嗣,代代相傳;周公後裔,遍及海外。據《元聖字譜序》、《通志。氏族略》及《元和姓纂》所載:周公嫡派賜代,由伯禽及諸子者始……共記九十八姓。為了開展對周公文化的研究,加強海內外周公後裔的聯誼,我館擬在周公廟三殿籌備祭祖堂,旨在為周公後裔九十八姓的宗親及各界人士提供一個朝拜祭祀周公,尋根問祖的場所。同時也歡迎周公後裔及各界樂善好施的仁人志士來洛陽周公廟共謀發展大計。
文物展廳
都城博物館
都城博物館
洛陽周公廟古建西側為隋唐東都洛陽城宮城正門應天門遺址。應天門始建於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初為則天門。李世民攻佔東都洛陽后,因其大過奢華而火焚之。唐初重建,至睿宗李旦時因避其母諱改為應天門而沿用至今。應天門是當時朝廷舉行重大國事慶典與外交活動的重要場所。相傳武則天稱帝、唐玄宗接見日本國第八次遺唐使等儀式均在應天門城樓上舉行。應天門遺址平面呈“凹”字型,門有兩重觀,上寫“紫微觀”,左右連闕中間以廊廡相連,其建築形式直接影響到北宋汴梁丹鳳門和明清北京故宮的午門。在中國都 城建築史上佔有非常重要的地位。1990年應天門遺址的發掘為當年“全國十大考古發現”之一,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布局


都城博物館
都城博物館
該館主要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周公廟古建築群和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隋唐東都城宮城正門一一應天門東闕遺址兩大部分構成。
周公廟古建築群由定鼎堂、禮樂堂、後殿及兩側配祀廂房組成,另有元聖殿基址。定鼎堂系周公廟主殿,為明代建築,后經多次重修,大體保存舊制。殿堂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式,青筒瓦覆面,配以彩繪,威儀堂皇。殿內供奉有周公與其弟召公、畢公及世子伯禽、君陳五尊塑像。伯禽像乃明代塑造,泥胎彩繪,彌足珍貴,1991年清理主殿時於壁龕內發現。殿內周圍依次陳列有“周公事迹”、“周公家譜”、“元聖宗譜”、“海內三大周公廟介紹”等內容,殿外牆壁上鑲嵌有石刻“周公解夢”碑計19塊,殿前廣場東側有台胞所立“台灣省台中市賴羅傅宗親訪祖團暨中原賴氏宗親聯誼會周公廟祭祖紀念碑”一通,上書“追本溯源,根在河洛。”
都城博物館
都城博物館
禮樂堂為二殿,原名“會忠祠”,系清代增建。面闊三間,進深兩間,硬山式,青筒瓦覆面。殿內陳列一組周公制禮作樂群像,場面恢宏,形象逼真。
後殿即三殿,清代建築。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洛陽知縣龔松林主持修葺。面闊三間,進深兩間,外設走廊,硬山式,青筒瓦覆面,莊重氣派。殿內陳列有隋唐東都城大型復原沙盤模型和夏都斟鄩復原模型。
都城博物館
都城博物館
三殿前東、西兩側為各面闊五間的硬山式廂房,擬陳列商都西毫復原模型、東周王城復原模型和漢魏故城復原模型。應天門東闕遺址在都城博物館院內西部。應天門系隋唐東都城宮城之正門,建於隋煬帝大業元年(605年),時稱則天門,有東、西兩闕,平面為“凹”字型。后因避諱武則天尊號,改稱應天門。應天門與長安承天門一樣尊崇,為隋唐王朝舉行重大國事活動之場所。史載,隋煬帝曾登臨聽政;武則天“御則天樓,赦天下,以唐為周,改元”;唐玄宗在應天門上接見日本國第八次“遣唐使”等。1990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工作站對應天門東闕遺址進行考古發掘。接著,國家及省文物管理部門撥出大量專款對其做了保護性修復,復原了墩台。今東闕周圍散水石和夯土等古代遺跡清晰可見。

歷史故事


都城博物館
都城博物館
傳說,殷商末代的商紂王是個窮奢極欲、殘暴無道的昏君(參看《助紂為虐》)。“西伯”(西部諸侯之長)姬昌,即後來的周文王,因為反對紂王曾被囚禁,想了很多辦法才得以出獄。當時,周的都城在岐山(今陝西省岐山縣),周文王回到岐山後,下決心要推翻商朝的統治。他首先聘得軍事家姜尚(即姜太公)為軍師,積極練兵備戰,又兼并了鄰近的幾個諸侯小國,勢力逐漸強大起來。接著,又將都城東遷至豐邑(今陝西省戶縣附近),準備向東進軍。可是,遷都不久周文王逝世了。??
周文王的兒子姬發繼位,即周武王。姜太公繼續擔任軍師。武王的同母弟姬旦(即周公),異母弟姬?amp;#93;[shì](即召公)是武王的兩個得力助手。同時,武王還得到了其他幾個諸侯的擁護。於是,武王正式宣布出兵伐紂。大軍在孟津(今河南孟縣之南的一個黃河渡口)渡過黃河,向東北挺進,直逼商朝的朝歌(今河南淇縣東北)。因為商紂王已失盡人心,軍隊也多不願為他送命,於是逃的逃、降的降,起義的起義,朝歌很快就被攻克。紂王自殺,商朝就此滅亡。以後的八百年,便成了周的天下,稱為周朝。
當周武王攻克朝歌之初,對於怎樣處置商朝遺留下來的權臣貴族、官宦將士,能不能使局面穩定下來,武王心裡還沒有譜,因此有些擔憂。為此,他曾同姜太公等商議。漢朝人劉向編撰的《說苑·貴法》里有這樣一段文字記載:??
都城博物館
都城博物館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愛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餘胥。咸劉厥敵,使靡有餘,何如?’”大意是說:周武王打敗了殷商,召見姜太公,問道:“該怎樣對待他們的人員呢?”太公答道:“我聽說,如果喜愛那個人,就連帶喜愛他屋上的烏鴉;如果憎恨那個人,就連帶奪來他的僕從家吏。全部殺盡敵對分子,讓他們一個也不留,您看怎樣?”??
原文中所謂“余胥”,是指地位最低下的小吏,奴隸主貴族的管家之類。(余,末等的意思;胥;胥吏。)
漢朝人伏勝編撰的《尚書大傳·大戰》里也有類似的記載: “紂死,武王惶惶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問曰:‘入殷奈何:’太公曰:‘臣聞之也;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余。’”??
這段記載,與《說苑》所載內容相仿。不過“余胥”一詞寫作“胥余”,兩者的含意也不一樣。“胥余”已不屬胥史等級,而是胥吏以外,比“余胥”更加低下的奴隸或刑徒了。例如商紂王時的“太師”箕子,因對紂王不滿,被囚禁而裝瘋,甘當奴隸,所以《莊子》稱他為“胥余”。??
都城博物館
都城博物館
此外,《韓詩外傳》、《六韜逸文》也都有關於周武王和姜太公上述那段談話的記載,內容基本相同。由於這個傳說,就產生了“愛屋及烏”這句成語。
我國自古流傳一種迷信習俗,以為烏鴉是“不祥之鳥”,它落到誰家的屋上,誰家就要遭遇不幸。我國最古的一部詩歌集《詩經》的《小雅》部分,題為《正月》的一首詩里,就有“瞻烏爰止,於誰之家”。可見古人多厭惡烏鴉,而絕少有人愛它的。所謂“愛屋及烏”,是說:由於愛那個人,因而連他家屋上的烏鴉都不以為不祥,不覺得討厭了。這句成語,一向被人們用作推愛的比喻。因為深愛某人,從而連帶喜愛他的親屬朋友等人或其他東西,就叫做“愛屋及烏”,或稱這樣的推愛為“屋烏之愛”。??
唐代詩人杜甫在《奉贈射洪李四丈》(射洪,地名,在今四川;李四丈即李明甫)的詩中,開頭兩句是:“丈人屋上烏,人好烏亦好”。宋朝人周敦頤的《濂溪詩》中有:“怒移水中蟹,愛及屋上烏”。宋朝人陳師道的《簡李伯益》詩中也有“時清視我門前雀,人好看君屋上烏。”都是用的“愛屋及烏”這個成語典故。

相關人物


周公姬旦(?~公元前1105)
都城博物館
都城博物館
姬旦,又名叔旦,周文王姬昌第四子。因封地在周(今陝西岐山北),史稱周公。是西周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周公是周武王姬發的母弟。他在周滅商之戰中,“常左翼武王,用事居多。”滅商2年後,武王病死,其子成王年幼,由周公攝政。武王的另外兩個弟弟管叔蔡叔心中不服。他們散布流言蜚語,說周公有野心,有可能謀害成王,篡奪王位。周公聞言,便對太公望和召公?amp;#93;說:“我所以不顧個人得失而承擔攝政重任,是怕天下不穩。如果江山變亂,生民塗炭,我怎麼能對得起列祖列宗,和武王對我的重託呢?”周公又對將要襲其爵,而到魯國封地居住的兒子伯禽說:“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論身份地位,在國中是很高的了。但是我時刻注意勤奮儉樸,謙誠待士,唯恐失去天下的賢人。你到魯國去,千萬不要驕狂無忌。”不久,管叔、蔡叔勾結紂王的兒子武庚,並聯合東夷部族反叛周朝。周公奉成王命,率師東征。經3年的艱苦作戰,終於討平了叛亂,征服了東方諸國,收降了大批商朝貴族,同時斬殺了管叔、武庚,放逐了蔡叔。鞏固了周朝的統治。
定鼎堂
都城博物館
都城博物館
周公平叛以後,為了加強對東方的控制,正式建議成王把國都遷到洛邑(今洛陽)。同時把在戰爭中俘獲的大批商朝貴族即“殷頑民”遷居洛邑,派召公爽在洛邑駐兵8師,對他們加強監督。另外,周公封小弟康叔為衛君,令其駐守故商墟,以管理那裡的商朝遺民。他告誡年幼的康叔:商朝之所以滅亡,是由於紂王酗於酒,淫於婦,以至於朝綱混亂,諸侯舉義。他囑咐說:“你到殷墟后,首先要求訪那裡的賢人長者,向他們討教商朝前興后亡的原因;其次務必要愛民。”周公又把上述囑言,寫成《康誥》、《酒誥》、《梓材》三篇,作為法則送給康叔。康叔到殷墟后,牢記周公的叮囑,生活儉樸,愛護百姓,使當地吏民安居樂業。
建都洛邑后,周公開始實行封邦建國的方針。他先後建置71個封國,把武王15個兄弟和16個功臣,封到封國去做諸侯,以作為捍衛王室的屏藩。另外在封國內普遍推行井田制,將土地統一規劃,鞏固和加強了周王朝的經濟基礎。

參觀信息


地址:洛陽市定鼎南路21號
開放時間:夏上午8:30:—12:00 下午15:00—18:00 冬上午8:30—12:00 下午14:30—17:30
交通信息
定鼎路與凱旋路交叉口,洛陽晚報社對面。有61路,81路,53路,8路等公交車到。(註:洛陽都城博物館--當地人稱是周公廟 )

館長資料


韋娜,字秋,筆名秋池。1955年生於海南,現任洛陽歷史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研究員,國家一級美術師。中國漢畫學會理事、洛陽歷史學會副會長;洛陽市政協委員、“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中國殘奧會、聾奧會、特奧會愛心大使。1982年畢業於河南大學美術系。1985年底調入文博系統,歷任洛陽古墓博物館館長、洛陽都城 博物館館長、洛陽周王城天子駕六博物館館長,現任洛陽歷史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
都城博物館
都城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