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麟

《水滸傳》中的角色

馬麟是《水滸傳》中的人物,綽號鐵笛仙,建康府人氏,小番子閑漢出身,原為黃門山三寨主。他因欽慕宋江,而到梁山入伙。梁山大聚義時,排第六十七位,上應地明星,擔任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征方臘時戰死於烏龍嶺,追封義節郎。

人物經歷


人物出身

馬麟是南京建康府人氏,善使大滾刀,能吹雙鐵笛,人稱鐵笛仙。他原是小番子閑漢出身,后與摩雲金翅歐鵬、神運算元蔣敬、九尾龜陶宗旺一同在黃門山落草。

入伙梁山

各類馬麟畫像
各類馬麟畫像
宋江在江州醉酒題反詩,被判處斬首。馬麟四人久慕宋江之名,聞訊欲到江州劫牢,營救宋江。但四人尚未行動,宋江已被晁蓋等梁山好漢劫法場救出。宋江上梁山途中,路經黃門山。馬麟四人在山前迎候,請他們上山盤桓,宋江趁機邀請四人同到梁山聚義。四人便燒毀山寨,隨宋江上了梁山。後來,宋江命馬麟監管修造大小戰船。二打祝家莊時,馬麟與歐鵬鄧飛、王英一同擔任先鋒。他出馬迎戰祝龍,被秦明替下后又與扈三娘交戰。二人都使雙刀,四把刀上下飛舞,恰如“風飄玉屑、雪散瓊花”,看得宋江眼花不已。攻破祝家莊后,馬麟又配合蕭讓,將李應杜興賺上梁山。

大聚義

宋江繼任梁山寨主后,在忠義堂周圍設立四座旱寨。馬麟坐鎮前軍寨,居第六位。
夜打曾頭市時,馬麟與鄧飛、呂方郭盛一同迎戰史文恭,將負傷落馬的秦明救回,后隨花榮擊退凌州援軍。
梁山排座次時,馬麟排第六十七位,星號地明星,職司為馬軍小彪將兼遠探出哨頭領。
兩贏童貫時,馬麟在九宮八卦陣中鎮守西南坤位,與燕順同為索超的副將。

南征北戰

崇武石雕工藝博覽園中的馬麟雕塑
崇武石雕工藝博覽園中的馬麟雕塑
梁山受招安后,馬麟隨宋江南征北戰,頗有戰功。
征討遼國時,馬麟擔任董平的副將,攻破水星陣,並與歐鵬、鄧飛合擒斗木獬蕭大觀。
征討田虎時,馬麟與孫立、朱仝、燕順、樊瑞一同鎮守壺關。
征討方臘時,馬麟走訪山民,探得通過烏龍嶺的小路,使得宋軍越過烏龍嶺,直抵東管,對烏龍嶺形成兩面夾攻。

慘烈結局

睦州之戰時,宋江命馬麟與燕順把守烏龍嶺大路,以抵禦石寶、白欽從背後夾擊。馬麟與南軍交戰時,被白欽用標槍射落馬下,隨即被石寶一刀剁做兩段。后追封義節郎。

衍生形象


衍生小說

俞萬春的《蕩寇志》中,馬麟隨林沖守濮州,最終被欒廷芳砍死。
京劇臉譜——馬麟
京劇臉譜——馬麟
程善之的《殘水滸》中,馬麟在梁山失陷后隨宋江逃亡,企圖北投金國,路經海州時被張叔夜擒獲,遞解京師,打入大牢。
巴孤的《賊三國》中,馬麟奉命到遼東卧底,扶植公孫淵為遼東太守,官拜安遼將軍。后與樊瑞、焦挺合謀,欲在梁山大會時發動政變,擁立盧俊義,卻因楊雄告密而失敗。最終投奔嶺南柴進
姜鴻飛的《水滸中傳》中,馬麟隨征遼國,青石谷夜戰時陣亡。
張恨水的《水滸新傳》中,馬麟參與抗金,朱仙鎮之戰時陣亡。
褚同慶的《水滸新傳》中,馬麟是北地太行山好漢,使一把鐵胎彈弓,善打連珠彈,曾在蘇常一帶反抗花石綱,娶裴宣之妹裴寶姑為妻。他在梁山排第五十一位,星號地俊星,擔任馬軍副驃騎將,與張清一同把守右關。后因不滿宋江的招安政策,隨穆弘離開梁山,重回太行山紮寨,繼續反抗朝廷。書中,裴寶姑綽號粉面觀音,也是梁山頭領,擔任馬軍女驃騎將。
王中文的《水滸別傳之少水滸》中,馬麟化名鐵麟,在金國汴京元帥完顏亮府中做樂班教師。他潛伏金國十餘年,最終在長江北岸的伐宋大營中,刺死已經稱帝的完顏亮,震動天下。

評書形象

袁闊成評書《水泊梁山》及其衍生作品《大鬧大名府》中,馬麟曾有出場。他使一根鑌鐵短笛,騎著一匹小毛驢(名為千里獨行特),一副世外高人形象。

影視形象

1983年電視劇《水滸傳》,董書凱飾演馬麟。
2011年電視劇《新水滸傳》,張馳飾演馬麟。

人物評價


原著贊詩

• 百回本
鐵笛一聲山石裂,銅刀兩口鬼神驚。
馬麟形貌真奇怪,人道神仙再降生。
• 120回本
鐵笛一聲山裂,銅刀兩口神驚,
馬麟形貌更猙獰,廝殺場中超乘。

名人點評

余象斗:宋江於路又遇歐鵬(馬麟)四人同上梁山,此星煞欲聚完矣。
金聖嘆:劫法場若單靠李逵,幾誤大事。劫牢若單靠歐鵬(馬麟)等,亦幾誤大事。令人事過思之,尚有餘畏未定。

後世評價

馬麟
馬麟
馬麟在原著中出場不多,形象較單薄,因此很少被歷代名家單獨點評。畫家牛牧野對馬麟有讚詞一首:“鐵笛一聲,石破天驚。滌瑕盪穢,山靜河清。”現代對馬麟的爭議,多集中在他“小番子閑漢”的出身上。“番子”舊稱少數民族或外國人,明清時期又指緝捕罪犯的差役。現代讀者多認為,馬麟相貌“奇怪”,很可能是少數民族後裔,例如回族中姓馬的就很多。但也有觀點認為,馬麟是“小”番子,可能是說他並不是少數民族,只是“像”而已。

出處考究


姓名出處

馬麟其人不見於宋元史料,也不見於《大宋宣和遺事》、《宋江三十六人贊》以及元雜劇水滸戲等早期水滸故事和文學,應屬於小說《水滸傳》的創造。

綽號考究

唐宋樂器多盛行笛,通常製作有竹笛、玉笛。“笛有雅笛,有羌笛,其形制所始,舊說皆不同。《周禮》:‘笙師掌教箎篴。’或云:‘漢武帝時,丘仲始作笛。’又云:‘起於羌人。’後漢馬融所賦長笛,空洞無底,剡其上孔五,孔一出其背,正似今之尺八。李善為之注云:‘七孔,長一尺四寸。’此乃今之橫笛耳。”是以善笛者與馬氏有緣,綽號含有“鐵笛”者非馬氏不可。 “鐵笛仙”這一綽號,或出自南宋富春孫守榮的名號。相傳孫守榮吹奏鐵笛,能以笛之五音,測度萬物始終、盛衰,且人之禍福吉凶,被人稱為“鐵笛富春子”、“鐵笛仙”。也有研究者認為,“鐵笛仙”的“鐵”字,並不是說他的笛子是鐵質金屬製成的,而是“好”的意思。“鐵笛仙”是說馬麟吹得一口好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