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島濱海大道
青島濱海大道
青島濱海大道起自西海岸新區琅琊台終止於即墨豐成,長282.1公里。青島濱海公路北起即墨市栲栳大壩,南止於膠南市南端的204國道(泊里鎮柳樹底附近)濱海公路主線新建、改建總計長度約169公里。將西海岸新區沿海黃金岸線不可多得的旅遊資源整合聯繫一體,連接起琅琊台、靈山島、國家森林公園等5處重要的風景區和旅遊度假區,以及靈山灣、龍灣、崔家路灣“三灣”和小珠山、大珠山、車輪山“三山”,構築起了“東遊嶗山,西看新區”的青島大旅遊新格局。
青島濱海大道夜景
濱海公路南段二期工程長約50公里(含開發區臨海段複線10公里),其中包括已建成的西海岸新區濱海大道25公里和實驗段9.33公里,餘下的為海灣通道介面部分。濱海公路南段一期工程於2005年年底如期開工。
兩點一環:以膠州灣東岸為主城,西岸為輔城,環膠州灣沿海為發展組團,形成“兩點一環”的發展態勢。
青島濱海大道
開工:2004年11月28日,濱海公路北段工程正式開工建設。
通車:2006年12月1日,仰口隧道正式向市民開放
20多年前,“想要富,先修路”的口號隨著改革開放的浪潮,涌動大江南北。路通了,帶來新的觀念和一系列發展經濟的機遇。地區面貌、經濟狀況、生活水平、人口素質……隨之而變。
一百年前,德國殖民者建埠青島,曾在這條蜿蜒美麗的海岸線上逡巡,為這裡得天獨厚的自然饋贈所折服,雖最後定址青島,但仍對沿線許多秀美的漁村、良港流連不舍,金口、女島、紅島……經過百年的風雨滄桑,正是憑藉著鮮明的濱海區位資源優勢,青島成為中外聞名的沿海開放城市、港口城市。而百年後的今天,當市委、市政府把戰略目光再次聚焦在這片蔚藍色的海岸線上,早已不再局限於沿海的一角,大青島已邁開。
巨人的腳步,跨出了小小的前海灣,在長長的海岸線上迅速成長。這是一個世紀的跨越,也是我市實施經濟國際化戰略,提升城市綜合競爭力,建設現代化大青島邁出的重要一步。青島老尹家海參養殖基地海域也在其附近,欒桂璽介紹,濱海大道彰顯的是一個全新的城市發展理念。基於此,青島濱海大道的規劃在考慮交通功能的基礎上,對沿線景觀、斷面布置、設施選擇等各個方面,都給未來城市組團留出了足夠的發展空間,更兼顧了旅遊觀光、休閑娛樂的功能。目前,市城市規劃設計院也已著手安排沿線16個重點城鎮的發展規劃事宜。在概念規劃圖上還可以看到,濱海大道沿線還延伸出長達272公里的觀光支線。據介紹,干、支線的有機組合,可以勾勒出海岸帶城市建設用地的邊界,使濱海大道兩側以及發展組團的建設用地得到預先控制,為青島未來城市發展留出空間……
便捷的交通為濱海城市組團提供了優越的發展條件,使沿海區域的城市功能逐步形成與完善,對其空間經濟的發展將產生極大的輻射作用。按照規劃,鰲山灣城市組團從西向東將發展溫泉、豐城、田橫等幾大城鎮組團,而濱海大道的主軸線,將從即墨東部最為偏僻的海灘———大橋鹽場穿越,從緊貼海岸的王村攔海大壩直抵田橫,這無疑將為長期閉塞的即墨東部沿海鄉鎮帶來巨大的發展機遇。即墨市公路管理段副段長崔澤利告訴記者,過去這裡只有一條大田路通即墨,路、水成為當地經濟發展的兩大制約要素。濱海大道的動建,將帶動北側的廣闊海灘迅速形成加工業、海水養殖產業帶,南側依海將一路布設步行棧道,觀光平台,開發豐富的景觀資源。一條濱海動脈,將徹底喚醒昔日海岸的荒涼沉寂。
濱海大道使田橫至青島的行程將縮短40公里,這是田橫的致富路、希望路!目前田橫已引來了投資額達3億元的綠舟遊艇俱樂部等多個大項目。濱海大道還將為田橫的鮮活海產品外運、豐富的旅遊資源開發帶來了巨大的商機,更給沿路域的二、三產業、城鎮化進程帶來空前的契機……
它緩解著開發區空間擁擠的壓力,加快了大青島新城區向西海岸的拓展,西海岸新區海濱一線已成為人們投資、居住的熱土,地產價格連年翻番……西海岸,已展開與青島中心城市各領風騷的現代化濱海城市布局,強烈顯示出大青島海岸城市帶的發展勢頭和潛力……
它既是城市大框架主軸,也是一條產業聚集的金項鏈,還是人性化的“城市大街”,項目蜂擁的“黃金線”。這是一條條承載了青島歷史與未來、夢想和現實、時間和空間的大道,是一條激發青島超越自我、突破圍城、鳳凰涅盤的大道——在嶗山深處,劈石口隧道正在以每天200米的速度對接。隧道的貫通,將意味著青島濱海大道建設實現關鍵突破,也意味著青島新東部擴張的開始。
青島濱海大道,一條總長為282.1公里的“超長”城市道路,將把青島、西海岸新區、紅島連為一體。
青島市委、市政府以戰略目光規劃建設這一城市大道,預示著一幅宏大的城市發展圖景由此發軔,青島,因為這“神來之筆”而迸發出向外擴張的內在衝動,蘊蓄已久的經濟能量即將釋放,歷史把青島推到了脫胎換骨、乾坤挪移的前沿。
城市大框架,沿著大道“起飛”
2006年初春的一天,青島來了一群“不速之客”,他們中有一位是國內知名的地產大佬——王石,他表達了在合適時機進軍青島的願望,這恰好與青島濱海大道快馬貫通的時機相吻合,內中傳達出的信息值得揣摩。
在王石之前,還有一家更具實力的投資者——李嘉誠旗下的和記黃埔,似乎與濱海大道的突進達成了“默契”,不事聲張中與青島方面簽訂了改造小港灣的協議,估計總投資將達近百億元。
還有,已經落子青島的魯能仲盛集團,借著濱海大道修建和奧帆賽的東風,毅然落子,看準了一處海邊村落,不惜整體拿下,欲用來打造多年夢寐以求的形象品牌。
資本的嗅覺最敏銳,重量級開發企業紛紛前來,是青島新的空間布局讓巨量投資有了“棲身之地”。
“如果只在狹小的老城區里打轉轉,就難以承載資本急速聚集之重,更難以打破發展空間的束縛”,在青島市規劃局,曾參與城市總規修編的張子木工程師一臉興奮,“新的城市大框架以濱海大道為軸線,由青島主城區向東西兩翼展開,給未來發展留出了充足空間,這是個規劃編製的創新”。
城市空間拓展是城市整體提升的重要標誌。青島已經經歷了兩次大的空間擴張。一次是上個世紀九十年代,青島毅然走出紅瓦綠樹的老城區,將市政府東遷,啟動了聞名全國的“東部開發”,將青島市區向東拓展了二倍多。一次是2001年,青島市委、市政府做出了挺進西海岸的重大戰略決策,青島港西移的成功,使青島實現了跨灣發展。
這次是青島又一次空間擴張,也是更大的一次。把城市大框架由原來的青島、黃島兩點,拓展為青島、黃島、紅島三點,沿濱海大道一線展開,七大組團齊頭並進,在這當中,濱海大道起到了紅線串珠之妙。
“這樣一來,青島城市從膠州灣躍到了鰲山灣,西邊順著濱海大道越過了黃島,東邊穿過濱海大道的隧道工程越過了嶗山,實現了大青島一體化”,青島市規劃局鄒勇處長認為,今後的青島將不再是“孤島”,而是一個沿著海濱發展的海灣城市,發展的腹地和向外拓展的空間無可限量。
“這個大框架代表了城市發展模式的一種創新”,參與評審的專家談到,雖然在國內有以上海、杭州、寧波三點組成的城市帶,在國外,有美國舊金山、矽谷、波特蘭三點組成的城市帶,但這些都是城市間組團,像青島這樣沿海布局七個組團的框架還未有先例。
這個大框架的科學性在於,徹底避免了以前城市“攤大餅”的擴張方式,解決了城市由一個“極核”向外輻射帶來的資源緊張、交通擁擠、人口過分稠密等大城市病,轉而向七個組團同步發展、一齊擴張的轉變,使城市在急速擴張的同時,讓組團的廣大腹地——、—農村實現資源共享、均衡發展。
產業群,順著大道聚集
“在西海岸新區上班、在青島居住;在即墨居住在青島上班”,在海爾集團工作的於春紅小姐講起自己生活的空間變換來,就像“城市飛人”一樣,讓人感覺充滿了新鮮感。
於春紅以前在西海岸新區的海爾公司分部上班,卻住在青島,後來,她到即墨買了房子,而工作崗位卻變成了青島市區的海爾公司,這樣又變成了在青島和即墨之間來回穿梭。
上班族在城市不同組團間來回穿行,甚至在三個以上的組團間忙碌,這樣的經歷每天都在青島發生。
“主要是在濱海大道周邊,產業帶按區分佈,讓城市人口的居住區和工作區分離,使生活的時空變得豐富多彩”,中國海洋大學的劉曙光教授認為,由於青島各個組團的環境承載量不一、資源條件不一、發展空間不一,帶來功能定位的差異和產業聚集的類型各異,直接導致了人們在濱海大道沿線的不同組團間跑來跑去,呈現著不同的生活狀態。
根據確定的六大產業集群發展規劃,青島市在黃島規劃分佈了重化工、汽車、港口和造船等產業集群,而在嶗山規劃的是高新技術、旅遊、家電、通訊等產業,在即墨則集中了眾多旅遊大項目和臨港產業,這些產業分佈都體現了嚴格的區域分工以及產業鏈體系的銜接,而濱海大道一旦貫通,就可以大大縮短組團間的時空間距,方便人們的產業活動。
“以前是一個項目來了,各個區蜂擁而上,攬到自己碗里才算數,現在即使項目找上門來,也得先權衡一下,是否符合產業定位,以至出現了讓項目的可喜現象”,青島市發改委劉明君主任告訴記者,在濱海大道周邊七個組團的重大項目,進入前都實行聯審制,根據項目的產業鏈銜接情況和環境承載要求,再選擇落戶地。
在即墨東部有六個鄉鎮,都是濱海大道必經之地,為了統一協調,即墨成立了市級的東部旅遊開發建設指揮部,對鄉鎮提報的項目進行一口式審批,一站式把關,既提高了效率,方便了投資者,又避免了鄉鎮之間為了完成招商任務互相爭搶,引進起點低的項目,政策上過度優惠。
“我們剛剛推掉了兩個項目,一個是韓國來投資的國際學校,一個是美國來投資的養老院,儘管都是新興產業,但因為區域內里已經有類似項目,就推掉了”,據即墨市東部旅遊開發指揮部副總指揮周懷英介紹,在即墨東部組團和濱海大道兩側的項目,他們都有一套完整的“選商”機制,堅決杜絕重複引進和孝散、低的項目,單個項目投資要在一億元以上才考慮。
人本大街,張揚城市生命力。
沿著濱海大道穿行,一邊是開闊的田野,連綿的樹叢,一邊是起伏的山地,優美的建築,沿路景觀小品不時閃現,臨近城區人行道、信號標誌讓行者倍感親切。
“還沒有一條公路能考慮得這麼細緻周到,和市區道路比起來也不遜色”,一位過路的村民說,“今後這馬路連保潔都是按照市政道路標準,看著乾淨漂亮,路燈亮視野好,走起來也放心”。
青島市公路局的朱培東工程師這幾年已經參與建設了四條公路,濱海大道他感觸最深。拿他負責的北段工程來說,以前修路最重視技術指標,像硬度、使用壽命等,這次建的雖說名字還叫公路,可是性質已經是城市街道,是連接城市間各個組團的主路,這樣一來,道路的功能也不僅僅是交通了。
根據發達國家最新的新城市理論預言,今後城市將進入智慧型增長的時代,反對過度開發、無序擴張,青島的濱海大道建設正遵循了這一理論。從2005年就由當地政府發布了“留白令”,濱海大道兩側500米範圍內土地出讓先行凍結,納入政府土地儲備。這個大膽的留白之舉,讓人們嘖嘖稱讚。
與之相適應,濱海大道被定位為未來的“城市大街”。道路設計時速由原來的80公里/小時,降到了60公里/小時,個別路段甚至降低到40公里/小時,道路寬度則被增加到雙向四車道和雙向六車道,起伏較大的坡都設置了護欄,還預留了今後發展大容量交通系統的餘地,埋設了各種管網。
這是一條多彩的路。濱海大道規劃建設高標準的路網結構,織起了暢通的公路交通網。在即墨市溫泉鎮區域,今年光是投在路網配套上的資金就有上億元,鎮駐地周邊就有泉海路、鶴山路、大田路等主路與濱海大道相連,這些路都是按照旅遊景觀公路設計,路旁綠化都是精雕細刻,用的樹木植物就有128種。“白天是個大公園,晚上是座不夜城”,區域成型后,溫泉鎮將成森林環抱的現代新城。
這又是一條生態路。為確保青島市組團發展的順利實施,構築“城市組團與生態空間相間的生態大青島的城市格局”,青島市沿路規劃確定了11個生態間隔區。生態間隔區主要以“自然林地、經濟林、農業用地、水面、草坪”為主,為提高城市景觀質量,緩解城市污染,減輕城市人口密度和交通流量,構築生態城市打下了基矗
大道效應,意義不止於青島
在經濟學家眼裡,濱海大道打通了青島整個城市的脈絡,原來極化發展的衝動被一體化的整合力量所替代,城市化的內在驅動、產業變局的推動力以及內陸沿海化三股力量推動了資本的湍流。
在資本推動下,大項目沿著濱海大道推進,新興城市組團正在變得炙手可熱。在即墨東部總投資逾400億元的30多個大項目扎堆,今年就有10個大項目排隊開工,青島新東部的火熱程度與當年的東部開發不相上下。
不少村子因為大項目的開工而打破了沉寂。溫泉鎮麻戈庄的張海光大爺,農閑時被建設單位招去栽樹,一天就給三、五十元,工期緊的給漲到了八十元,一年下來凈增收七、八千元不在話下,在村裡像他這樣在家門口上班的不在少數。
“而濱海大道的意義決不止於青島,也絕不不止於眼前收益,它向東連接海陽,直通煙台,向西對接日照,深入沂蒙”,中國海洋大學的劉曙光教授給記者勾畫了濱海大道的清晰脈絡,他預言,濱海大道將成為青島發揮龍頭作用、推進半島城市群一體化發展的作用軸,這種發展的態勢勢不可擋。
再放大一步,在整個渤海灣城市群中,青島、天津、大連三點齊飛,濱海大道也是打破行政阻隔,實現渤海灣經濟一體化的有形載體。
如果在東北亞的視野中,以濱海大道為主線組成的城市群與韓國、日本的城市群遙相呼應,共同組成一個超級經濟體,無疑將在世界經濟格局中佔據一席之地。
“心有靈犀一點通,身有彩練雙飛翼”,青島的龍頭效應釋放帶來的是“龍鬧東海”的活劇。半島城市紛紛接軌,海陽斥資修建的跨海大橋直接與青島的濱海大道對接,日照把沿海大道修到了膠南邊界,青島的濱海大道正在延伸成貫通半島的黃金海岸線。
有人說,她像一串長長的珠鏈,縱攬起青島海岸美不勝收的山海風光;她更如一支有力的巨筆,畫出了一條未來大青島都市圈發展的主軸線。
還有人說,她不僅將是一條充分展示青島魅力的沿海觀光走廊,也是濱海城市發展的主線之一,是沿海經濟發展的一條大動脈。
2000年4月,膠南市開始率先建設濱海大道,一期工程從青島經濟技術開發區至膠南東部新城區,全長15.2公里,路基寬45米,雙向8車道,總投資2.18億元,2002年10月建成通車。如今,她正牽引著一股前所未有的發展熱潮。
日前,膠南市濱海大道二期瀝青罩面工程全面啟動。該工程從新城區世紀大道至大珠山收費站,全長10公里,按國家一級公路標準建設,預計今年10月底竣工通車。屆時,人們有理由相信,這條大動脈必將迸發出更加強勁的牽引力。
大動脈牽引大開發
膠南人這麼描述濱海大道:她既是一條真正意義上的觀光旅遊大道、生態屏障大道,又是一條經濟隆起大道。隨著其建設速度的加快,膠南將更具臨港經濟輻射優勢。濱海大道的建設,將使該市臨港產業加工區、海濱工業園、大學科教園、東部新區、黃金海岸線有機結合融為一體,共同構築起面向新世紀的大青島都市新區框架,使膠南成為大青島經濟發展的腹地,成為西海岸最具發展潛力的經濟新區。
事實正是這樣,圍繞濱海大道這條主線,膠南人描繪出了更多絢麗的圖畫,其中的每一筆都可以說是鼎力之作。
濱海大道的修建,將膠南沿海黃金岸線不可多得的旅遊資源整合聯繫一體,連接起琅琊台、靈山島、國家森林公園等5處重要的風景區和旅遊度假區,以及靈山灣、龍灣、崔家路灣“三灣”和小珠山、大珠山、車輪山“三山”,構築起了“東遊嶗山,西看膠南”的青島大旅遊新格局。目前,該市年接待遊客逾200萬人次,實現旅遊業收入10億元。
膠南市通過濱海大道建設加速了與大青島的對接與融合。在實施“東接、北擴、南展”的城市發展戰略中,其中一條重要的對接線就是通過濱海大道與大青島進行城市對接。今年該市斥資2295萬元,聘請國際著名城市規劃師對城市規劃進行了整合提升。海濱大道拉動了東部新城區建設,大道周邊更是成為房地產開發的黃金地帶,近3年,按照規劃新開發建設的高標準居住小區達8個,開發面積2000多畝,建築面積147萬平方米。該市還利用濱海大道優勢,僅今年上半年就融資5.9億元,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資金投入的50%。
膠南具有得天獨厚的濱海優勢,濱海大道的建設,為膠南發展臨港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批特色鮮明的臨港產業伴隨著濱海大道的延伸不斷湧現出來,形成了蘊涵巨大發展潛力的臨港產業加工區,該加工區從決策到建設不到6個月的時間,已完成基礎設施投入1.9億元,引進投資額1000萬美元或5000萬人民幣以上的大項目35個,投資總額39.6億元。加工區開發完畢可創造GDP近170億元,提供稅收27億元,增加地方財政收入13.5億元,安置就業12萬人。圍繞為西海岸臨港經濟乃至整個大青島工業經濟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撐,該市還在濱海大道旁開始規劃建設25平方公里的青島大學科教園。
膠南市有138公里的海岸線,北方最大的積米崖水產城,積米崖國家一級漁業港等10個極具開發潛力的港灣、碼頭,以及長江以北最大的深海抗風浪網箱養殖基地等等。這些寶貴的海洋資源,為膠南市海洋經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而濱海大道的修建,正在將這些海洋資源優勢快速轉化為海洋經濟優勢。
主軸線牽動城鎮群
人口居住和城市發展向沿海集中,形成海岸城市群,這在當今世界發達地區已成為一個趨勢。在膠南濱海大道周邊,一個大青島的濱海衛星城鎮集聚帶躍然形成。泊里、大珠山、琅琊、隱珠、張家樓等5個鄉鎮分佈在濱海大道一線,經濟和社會各項指標都得到了飛速發展。
位於濱海大道最西南端的膠南市泊里鎮抓住濱海大道規劃建設的有利時機,把小城鎮建設納入膠南市城市發展的總體格局,突出現代文明、田園風光和海上觀光休閑度假的有機結合,除了鎮區西側全面啟動的工業園,又在沿濱海大道兩側和濱海旅遊支線分別建設萬畝林育苗基地和沿海防護林帶,構築起明珠小城市南部的綠色屏障。同時加大了鄉鎮企業“二次創業”力度,加快了修造船、鑄造、機械加工、塑料、化工等行業與青島重工業大項目的對接。截至目前,泊里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79億元,財政收入746.47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20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950萬元,分別同比增長19.7%,51.4%、7.8%和21.6%。
大珠山鎮抓住濱海大道提供的機遇,大力促進路域經濟發展。濱海大道及其支線建設,使該鎮境內形成204國道、濱海大道、濱海支線、膠南外環線等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路域經濟將成為該鎮繼臨港經濟、海洋經濟、園區經濟之後的又一特色經濟。良好的地理環境和區位優勢,再加上便捷的交通優勢,極大地提升了該鎮的發展潛力,給作為沿路衛星城鎮的大珠山鎮建設帶來新的發展熱潮。據初步統計,1至7月份,大珠山鎮實現財政收入969萬元,同比增長51.4%;實際利用外資2787萬美元,同比增長98.5%;實際利用內資2.53億元,同比增長89.2%;完成工業總產值55357萬元,同比增長26.5%;入庫稅金1091萬元,同比增長60.4%。
琅琊鎮有豐富的水產、旅遊資源,作為濱海大道上的一個重要節點,琅琊鎮的區位優勢和資源優勢得到了有機的結合。這裡有50公裏海岸線,海洋資源豐富,年水產品總量8萬多噸,濱海大道開通以後,琅琊鎮的水產業成為國內外投資商關注的熱點。不僅如此,由於千古名勝琅琊台坐落在琅琊鎮,濱海大道的建設使得琅琊旅遊資源得到了更加充分的挖掘。今年1到7月份,琅琊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3億元,財政收入716萬元,分別同比增長23%、57.6%,實際利用外資430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1.5億元,分別占年計劃的61%和100%。
隱珠鎮位於膠南市東部新城區,隨著濱海大道的建設,隱珠的工業基礎優勢和對外開放優勢更加突出,同時,也使隱珠站在了一個更高的起跑線上。該鎮積極適應濱海發展戰略的要求,主動承接大青島和港口經濟的輻射,搞好產業的配套和對接,走特色化發展之路,形成了特色鮮明、競爭力強的手推車、橡膠塑料、電子信息三大優勢產業群體。同時,主動把城鎮建設納入大青島框架下運作,融入青島一小時都市圈,高起點、高品位打造城鎮品牌,積極構築商務成本的盆地和投資收益的腹地,從而推動了全鎮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快速發展。1月份,全鎮完成國內生產總值10億元,同比增長27%;地方財政收入3569萬元,同比增長44.8%;工業銷售收入27.3億元,利稅1.43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1.2%和19.1%;實際利用外資3080萬美元,實際利用內資4.12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2%、59.6%和31%;出口創匯1.13億美元,同比增長58.1%。已建成通車的濱海公路膠南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