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雄烈
尹雄烈
尹雄烈(朝鮮語:윤웅렬,1840年—1911年),朝鮮王朝後期武臣。字英仲,號磻溪,本貫海平。他一生經歷壬午兵變、甲申政變、春生門事件等事件,官至軍部大臣。日韓合併后被日本授予男爵。他是著名開化黨人尹致昊的父親。
尹雄烈
1882年7月23日,朝鮮爆發反對閔妃集團與日本勢力的“壬午兵變”,尹雄烈在當時屬於閔妃集團,因而成為起義軍民的攻擊對象。當天,尹雄烈向日本駐朝公使館送信通報了暴徒來襲的情況,忠告其做好準備。7月24日,朝鮮國王李熙(朝鮮高宗)命尹雄烈離開首都漢城(今韓國首爾),尹雄烈遂喬裝成下人,與幾名隨從一起在起義軍民的追殺下逃出漢城,九死一生,一直逃到江原道的通商口岸——元山港。8月5日,尹雄烈向日本駐元山領事館求救,隨後斷髮易服扮成日本人,乘千歲丸,經過釜山亡命日本,與其子尹致昊會合。壬午兵變結束后,尹雄烈返回國內。
尹雄烈(中坐者)一家三代
此後尹雄烈便住在漢城,他雖然也屬於開化黨,但反對金玉均等人的激進政變計劃,但金玉均等仍一意孤行,於1884年12月4日發動“甲申政變”,挾持高宗,藉助日軍,殺守舊派大臣多人,而後建立新政府。尹雄烈作為開化黨人,被列入新政府名單並任命為刑曹判書。但尹雄烈依然秉持反對激進主義的態度,並料定金玉均等人必敗,他指出:“第一,威脅君上,非順而逆,其敗一也;第二,依恃外勢,必不能久,其敗二也;第三,人心不服,變將內起,其敗三也;第四,清軍傍坐,初雖不知緣由而默然,一知其本由,必驅兵而入,小不敵大,以些小日本兵,何能敵清兵之多?其敗四也;第五,假使金朴諸人能順遂其志,已殺諸閔及上所親愛之臣,此背違乾、坤殿意向也,忤君父母之志,而能保其位勢乎?其敗五也;第六,如金朴諸人之黨,多伙能充朝廷,則或可有可為之道,而二三人上失君愛,下違民心,傍有清人,內受君母之憎恨,外無黨朋之助輔,而能圖其事順成耶?其事必敗,而反不自覺,愚哉恨哉! ”果然,甲申政變爆發不到3天便被袁世凱率領的駐朝清軍鎮壓下去。尹雄烈雖未參與政變,但由於身為開化黨的一員,也遲早難逃厄運。1886年,尹雄烈因牽連甲申政變而被逮捕,流放全羅道綾州。而他同為開化黨的兒子尹致昊則在1年前就遠走中國,故倖免於難。
尹雄烈(左)與其子尹致昊下棋
1899年,尹雄烈被任命為軍部大臣,1901年再度調任全羅南道觀察使,1902年調回中央,1903年再度出任軍部大臣,在任期間購買日本軍艦“揚武”號,並主張建設海軍。尹雄烈在當時依附嚴妃(純獻皇貴妃),而且是高宗皇帝的親信,但與高宗另一寵臣李容翊關係不睦。日俄戰爭以後退出政界,定居於大邱,並皈依基督教。1907年參與國債報償運動,任國債報償志願金總合會所長。1910年8月日韓合併以後,接受日本所封的男爵爵位。1911年9月22日,尹雄烈在京城府去世,享年七十二歲。
• 父親:尹取東(1798年—1863年)
• 母親:安東金氏(妾室,?—1900年)
• 妻子:全州李氏(1844年—1936年)
• ——兒子:尹致昊(1865年—1945年)
• ——女兒:尹慶姬(1862年—1931年)
• 小妾:金貞淳(1879年—1959年)
• ——兒子:尹致旺(1895年—1982年)
• ——兒子:尹致昌(1899年—1973年)
• 韓國統監府資料中對尹雄烈的評價是:“處身甚巧……通經濟之理,蓄財念厚” 。
• 日本人評價尹雄烈說:“新男爵尹雄烈氏在其壯年之時,體得借力之法,腕力出眾,雄健驍烈,氣宇卓落,勢力又稱絕倫;至其老年,看起來甚為柔順溫和” 。
• 尹雄烈因在日韓合併後接受日本男爵爵位,被後世韓國政府定性為親日反民族行為者。2002年,尹雄烈被“樹立民族正氣國會議員聚會”列入親日派708人名單中,2008年,又被民族問題研究所列入親日人名辭典收錄預定者名單中。2006年,大韓民國政府下的親日反民族行為真相糾明委員會將尹雄烈划入“親日反民族行為106人名單”中。
• 《燦爛的黎明》(1995年),元錫淵飾尹雄烈
• 《明成皇后》(2001年),姜滿熙飾尹雄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