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蕪黑山羊
山東濟南萊蕪區地理標誌農產品
萊蕪黑山羊,山東省萊蕪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萊蕪市屬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1-13℃,適宜山羊生長。萊蕪黑山羊體格中等,體型呈長方形,四肢健壯結實,結構勻稱。萊蕪黑山羊是中國優良的地方種質資源,屬肉絨兼用型品種,具有繁殖率高、肉質好、耐粗抗病適應性強等特性。肉色鮮紅,肉質細緻,膻味小,肉鮮味美。
萊蕪黑山羊體格中等,體型呈長方形,四肢健壯結實,結構勻稱。尾短瘦,上翹。被毛以純黑為主,佔90%,少數為“火焰腿”即背側部毛為黑色,四肢、腹部、肛門周圍、耳內及面部毛色為深淺不一的黃色。皮膚均為黑色。公羊被毛長披,頭大、頸粗,前軀發達,雄性特徵明顯,大多有角,角粗壯,角型有剪刀形、倒八字形、捻角形等,睾丸發育良好,附睾明顯。母羊被毛稍短,頭小而清秀,頸細長,前軀較窄,后軀發育良好,大多數有角,角纖細,角型有倒八字形、板角形等,乳房發育良好,乳頭大小適中。
萊蕪黑山羊
萊蕪黑山羊是中國優良的地方種質資源,屬肉絨兼用型品種,具有繁殖率高、肉質好、耐粗抗病適應性強等特性。肉色鮮紅,肉質細緻,膻味小,肉鮮味美。萊蕪黑山羊肌肉蛋白質含量16-23克/100克,肌肉脂肪含量11-15克/100克。
土壤:萊蕪市土壤分為兩個大類,七個亞類。按亞類分:棕壤、潮棕壤,占可利用面積的13%,土層深厚,宜於耕種;棕壤性土,佔31.7%;褐土性土,佔17%,土層淺薄,宜發展林牧業;淋溶褐土,佔15%,土層深厚,宜於耕種。褐土、潮褐土,佔23%,宜於耕種。
地形地貌:萊蕪市地貌南緩北陡、向北突出的半圓形盆地,北、東、南三面環山,中部為低緩起伏的平原,西部開闊。整個地勢由東向西傾斜,北、東、南三面又向盆地中部傾斜,大汶河由東向西貫盆地中部。海拔最高994米,最低148.13米。山地12.67萬公頃,佔60%,丘陵約4萬公頃,超過20%,其餘為平原。具體分為:低山嶺坡、嶺坡梯田、近山階地、山前傾斜盆地、河谷平原、水庫、坑塘7個微地貌類型。
萊蕪市境內河流有汶河和淄河兩大水系,汶河水系主要幹流是牟汶河,最大支流是嬴汶河(亦稱匯河);和庄河屬淄河水系。此外,尚有近400條支流。南部支流河短,比降較大,多為源短流急的季節性河。北部支流河長,比降較小,多為常年河。主要河流有:汶河,分為牟汶河、嬴汶河。牟汶河,市內長近77公里,流域面積約1600平方公里,為北西流向;嬴汶河,市內長59公里,流域面積797平方公里。淄河(又名淄水),幹流為和庄河,境內長12公里,流域面積102.35平方公里。
萊蕪市屬暖溫帶濕潤、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光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1-13℃,極端最高氣溫39.2℃,出現在7月,極端最低氣溫-22.5℃,出現在1月。在一年中7月和8月屬濕潤期,9月為半濕潤期,其它月份為乾旱、半乾旱期。年均降水量760.9毫米,夏季集中佔60%,冬春僅佔18%。日照總時數2629.2小時,5月份最多,12月份最少,無霜期204天,有霜期從11月初到3月初。
清朝後期(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大批回民遷徙到萊蕪,且做牛羊生意。飯店以選用萊蕪黑山羊做羊湯最為知名,受到各方來客的垂青。“湯清肉嫩,不肥不膩,不腥不膻,味道鮮美”成為山東名吃。並逐步形成了“吃黑山羊肉、喝黑山羊湯”的萊蕪清真飲食文化。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萊蕪縣誌》記載:該地山區農民自古就有放牧飼養山羊的習慣,是山區農業的重要組成,是農家的重要收入來源。家家有羊只、村村有牧群。牧飼是以多戶集中、專人放牧,常年放養。羊糞、羊絨歸放牧者,所生的羔羊歸主戶,日積月累粗放生產。
1999年,萊蕪黑山羊被中國鑒定為優良地方品種。
2013年,萊蕪黑山羊被國家列入畜禽遺傳資源保護品種。
2014年,萊蕪黑山羊原種場被列為國家級保種場。
2000年12月,山東省科委組織國內畜牧專家對“萊蕪黑山羊高繁品系及配套技術研究”項目進行鑒定驗收,萊蕪黑山羊高繁品系培育項目整體技術水平達到國內同類研究領先水平。
萊蕪黑山羊
2012年,萊蕪市存欄量23萬隻。其中,中心產區存欄量為10.7萬隻,佔46.52%;公羊數量2600隻,用於配種的成年公羊1600隻;母羊10萬隻,能繁母羊8萬隻;公母比例為1︰40。
2012年08月03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正式批准對“萊蕪黑山羊”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萊蕪黑山羊的地理標誌保護的區域範圍為萊蕪市的茶葉、雪野、口鎮、大王莊、和庄、辛庄、苗山、里辛等8個鄉鎮及周邊泰安市岱嶽和新泰、淄博市博山、濟南市章丘等縣市區的部分相鄰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17°19′00″-117°58′00″,北緯36°02′00″-36°33′00″。
● 特定生產方式
(1)羊群組成與飼養定額
成年公羊:單圈飼養,按每百隻母羊4-6隻。
成年母羊:每群20-25隻,每隻羊佔用羊舍1-1.5米。
青年羊:每群25-30隻,每隻羊佔用羊舍0.8-1米。
羔羊:隨母羊飼養在原圈。
(2)飼養
飼料質量符合NY5032-2006。
粗飼料
加工:切碎鍘短,長度3厘米左右。
質量:及時檢查飼草的貯存情況,以防發霉變質。
喂量:平均每隻羊2.0千克以上,繁殖母羊1.5-2.0千克,育成羊1.0-1.5千克。
精飼料
加工:只喂玉米時,按規定每隻喂量整粒撒地供羊自由採食。在喂玉米、麩皮和豆餅為主的日糧時,應先粉碎,再按比例混合均勻,乾濕適度餵給或製作成顆粒飼料。
喂量:每羊平均日喂量200-250克,其中種公羊500克、繁殖母羊250-300克、青年羊200-250克。平均日喂量根據膘情和季節的變化酌情增減。
青綠多汁飼料
加工及飼餵:打碎后與精料拌勻,再餵羊。全群每羊平均日喂量為500克。
全群每羊平均日供給食鹽3-5克,鈣2-3克。食鹽供給量夏季稍多,冬季酌減。
飼餵方法
飼餵順序:飼草每日分早、中、晚三次餵給,精料分上午(整玉米)、下午(混合精料)餵給。每次喂草料時應在1小時之內喂完全群。
飲水
每次飼餵后供給飲水,水質符合NY5027的規定。冬季要飲溫水(以手摸不涼為準);夏季經常保持充足的飲水,並每天清洗水槽1次。
(3)管理
羊舍建築:羊舍符合衛生標準,舍外設有足夠面積的運動場,地面平坦,場內設有飲水盆(槽)、礦物質補飼槽(盆)。
發情和配種:及時發現發情的母羊,觀察其開始和結束的時間,詳細的記錄和向技術人員彙報。按指定的公羊對發情羊適時配種。
接羔:及時發現臨產母羊,對初產母羊進行輔助產羔。羔羊的臍帶用消毒剪剪斷後,再用7%碘酒消毒。對初生羔羊要輔助哺乳,待母羊接受為止。
編號:新生羔羊要先進行編號,並記錄其初生重等指標。發現掉號及時補齊。
修蹄:每年春、秋季及時修剪。
(4)衛生保健
病死羊處理:對可疑病羊隔離觀察、確診;對有使用價值的病羊應進行隔離、治療,徹底治癒后,才能歸群;因傳染病和其他需要處理的病羊,應在指定地點撲殺,屍體按照GB16548進行無害化處理。不得出售病羊、死羊。
羊舍消毒:選用的消毒劑符合NY5148的規定。每年的3月份、7月份務必對羊舍各消毒1次;對懷疑有傳染病的羊只嚴禁在羊舍附近解剖和掩埋。屍體處理后,對污染部分進行消毒處理。
(5)觀測記錄
負責記錄人員應全面按照規定指標進行觀測記錄。記錄項目:出生日期、出生重、胎產個數、疾病治療情況、採食情況、發情配種情況等。
每天的正常觀測時間為上午9:00-11:00時,下午3:00-5:00時。
(6)分級
萊蕪黑山羊鮮、凍胴體分為特等級、優等級、良好級和可用級。
(8)運輸:符合衛生要求的專用冷藏車和保溫車(船),不和對產品發生污染的物品混裝,運輸過程中產品的溫度保持在7℃以下。
● 產品質量安全規定
萊蕪黑山羊生產嚴格按《NY5032-2006無公害食品畜禽飼料和飼料添加劑使用準則》、《NY5030-2006無公害食品畜禽飼養獸葯使用準則》執行。
(1)包裝:包裝材料應符合GB/T4456和GB9687的規定,包裝物使用無毒油墨印刷。標誌使用人在其產品或包裝上統一使用農產品地理標誌(“萊蕪黑山羊”名稱和公共標識圖案組合標註形式)。內外包裝應分別存放,不得受污染。
(2)標識:在每片萊蕪黑山羊胴體上加蓋檢驗驗訖印章和等級印戳,字跡清晰,印色用食品級色素配製。銷售和運輸包裝物應標註“萊蕪黑山羊”標誌,並標明產品名稱、數量、產地、包裝日期、生產單位、保質期、產品質量、執行標準代號等級等內容。不符合本標準的產品,其產品名稱不得使用含有“萊蕪黑山羊”(包括連續或斷開)的名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