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年
楚國人創作的史書
《系年》是自西晉發現《竹書紀年》1700多年之後發現的秦代以前的完整史書。於2008年7月入藏清華大學。簡長44.6- 45厘米,共138支。簡背有排序編號,但有一處重號,以致只有137號。竹簡保存基本良好,只有個別殘損之處。全篇分為23章,每章自為起訖。文字通為墨筆書寫的楚文字。內容多與歷史有關,其中最重要的有《尚書》及同《尚書》類似的文獻,是一種編年體的史書,所記史事上起西周之初,下到戰國前期,比之《春秋》經傳、《史記》有許多新的內涵。這種史書體裁及一些文句,很像《竹書紀年》。
《系年》的發現是近現代以來前所未有對古代史書的一項發現。清華簡提供的材料填補了先秦史的空白。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朱鳳瀚指出,《系年》記載了諸多周代重大問題,如周代設立“三監”、“共和執政”的確切含義、周平王東遷、秦人的源流等。
《系年》全書為一篇,共有138支竹簡,字跡清晰,保存良好,只有個別殘損之處。“清華簡”《系年》約作於公元前380年至公元前370年的楚肅王時代,全篇共分為23章,概要記述了從西周初年一直到戰國前期的歷史,其中有許多事件不見於傳世文獻,或對《左傳》、《國語》、《史記》等典籍有重大的訂正作用。特別是關於戰國前期歷史的各章,填補了古史的空白,十分珍貴,將對古史研究產生深遠影響。
《系年》第1至4章綜述西周史事,從武王伐紂、周公東征,講到周王室衰落,晉、鄭、楚、秦、衛等諸侯國興起,特別是西周的覆亡、周平王東遷的歷程等,許多地方足以補充和糾正傳世史籍的記載。第5章以下敘述了春秋戰國史事,內容更為詳細,多能與《左傳》《國語》《史記》等有關文獻參照印證。
《系年》中篇幅最大的部分是第5—19章,內容為春秋時期;第20—23章,主體為戰國早期的內容,下限為戰國中期楚肅王時期。書中記述了周朝的建立,晉、鄭、楚、秦等國的興起。該書的目的是講述當時列國形勢的由來與發展。書中記載的內容補充和糾正了傳世文獻的記載,可以解決歷史學、經學長期討論的一些疑問,如書中記載秦人起源於東方,因反周而流放到今甘肅大堡子等地,與考古發現吻合。
第一章 | 昔周武王監觀商王之不恭上帝,禋祀不寅,乃作帝籍,以登祀上帝天神名之曰千畝,以克反商邑,敷政天下,至於厲王,厲王大虐於周,卿、李、諸正、萬民弗刃(忍)於厥心,乃歸厲王於徹(彘),龍(共)伯和立。十又四年,厲王生宣王,宣王即位,龏(共)伯和歸於宋〈宗〉。宣王是始棄帝籍田,立卅又九年,戎乃大敗周師於千畝。 |
第二章 | 周幽王取妻於西申,生平王,王或(又)取褒人之女,是褒姒,生伯盤。褒姒嬖於王,王與伯盤逐平王,平王走西申。幽王起師,回(圍)平王於西申,申人弗畀,曾人乃降西戎,以攻幽王,幽王及伯盤乃滅,周乃亡。邦君、諸正乃立幽王之弟余臣於虢,是攜惠王。立廿又一年,晉文侯仇乃殺惠王於虢。周亡王九年,邦君諸侯焉始不朝於周,晉文侯乃逆平王於少鄂,立之於京師。三年,乃東徙,止於成周,晉人焉始啟於京師,鄭武公亦正東方之諸侯。武公即世,庄公即位,庄公即世,昭公即位。其大夫高之渠彌殺昭公而立其弟子眉壽。齊襄公會諸侯於首止,殺子眉壽,車轘高之渠彌,改立厲公,鄭以始正。楚文王以啟於漢陽。 |
第三章 | 周武王既克殷,乃設三監於殷。武王陟,商邑興反,殺三監而立彔子耿。成王屎(踐)伐商邑,殺彔子耿,飛廉東逃於商蓋氏,成王伐商蓋,殺飛廉,西遷商蓋之民於邾吾,以御奴且之戎,是秦之先,世作周危(衛)。周室既卑,平王東遷,止於成周,秦仲焉東居周地,以守周之墳墓,秦以始大。 |
第四章 | 周成王 周公既遷殷民於洛邑,乃追念夏商之亡由,旁設出宗子,以作周厚屏,乃先建衛叔封於康丘,以侯殷之餘民。衛人自康丘遷於淇衛。周惠王立十又七年,赤翟王峁虎起師伐衛,大敗衛師於睘,幽侯滅焉。翟遂居衛,衛人乃東涉河,遷於曹,焉立戴公申,公子啟方奔齊。戴公卒,齊桓公會諸侯以城楚丘,□公子啟方焉,是文公。文公即世,成公即位。翟人或(又)涉河,伐衛於楚丘,衛人自楚丘遷於帝丘。 |
第五章 | 蔡哀侯取妻於陳,息侯亦取妻於陳,是息媯。息媯將歸於息,過蔡,蔡哀侯命止之,曰:以同姓之故,必入。息媯乃入於蔡,蔡哀侯妻之。息侯弗順,乃使人於楚文王曰:君來伐我,我將求救於蔡,君焉敗之。文王起師伐息,息侯求救於蔡,蔡哀侯率師以救息,文王敗之於莘,獲哀侯以歸。文王為客於息,蔡侯與從,息侯以文王飲酒,蔡侯知息侯之誘己也,亦告文王曰:息侯之妻甚美,君必命見之。文王命見之,息侯辭,王固命見之。既見之,還。明歲,起師伐息,克之,殺息侯,取息媯以歸,是生堵敖及成王。文王以北啟出方城,封畛於汝,改旅於陳,焉取頓以贛(恐?)陳侯。 |
第六章 | 晉獻公之婢(嬖)妾曰驪姬,欲其子奚齊之為君也,乃讒太子共君而殺之,或(又)讒惠公及文公,文公奔狄,惠公奔於梁。獻公卒,乃立奚齊。其大夫里之克乃殺奚齊,而立其弟悼子,里之克或(又)殺悼子。秦穆公乃內(納)惠公於晉,惠公賂秦公曰:“我句(苟)果內(入),使君涉河,至於梁城。”惠公既內(入),乃背秦公弗予。立六年,秦公率師與惠公戰於韓,止惠公以歸。惠公焉以其子懷公為質於秦,秦穆公以其子妻之。文公十又二年居狄,狄甚善之,而弗能內(入),乃跖(適)齊,齊人善之;跖(適)宋,宋人善之,亦莫之能內(入);乃跖(適)衛,衛人弗善;跖(適)鄭,鄭人弗善;乃跖(適)楚。懷公自秦逃歸,秦穆公乃召文公於楚,使襲懷公之室。晉惠公卒,懷公即位。秦人起師以內(納)文公於晉。晉人殺懷公而立文公,秦晉焉始會(合)好,戮力同心。二邦伐鄀,徙之中城,圍商密,止申公子儀以歸。 |
第七章 | 晉文公立四年,楚成王率諸侯以圍宋伐齊,戍谷,居鉏(緡?)。晉文公思齊及宋之德,乃及秦師圍曹及五鹿,伐衛以脫齊之戍及宋之圍。楚王舍圍歸,居方城。令尹子玉遂率鄭、衛、陳、蔡及群蠻夷之師以交(邀/徼)文公,文公率秦、齊、宋及群戎之師以敗楚師於城濮,遂朝周襄王于衡雍,獻楚俘馘,盟諸侯於踐土。 |
第八章 | 晉文公立七年,秦、晉圍鄭,鄭降秦不降晉,晉人以不憖。秦人豫(舍)戍於鄭,鄭人屬北門之管於秦之戍人,秦之戍人使歸告曰:“我既得鄭之門管巳(矣),來襲之。”秦師將東襲鄭,鄭之賈人弦高將西市,遇之,乃以鄭君之命勞秦三帥。秦師乃復,伐滑,取之。晉文公卒,未葬,襄公親率師御秦師於崤,大敗之。秦穆公欲與楚人為好,焉脫申公儀,使歸求成。秦焉始與晉之亂,與楚為好。 |
第九章 | 卒,靈公高幼,大夫聚謀曰:“君幼,未可奉承也,毋乃不能邦?”猷求強君,乃命左行蔑與隨會召襄公之弟雍也於秦。襄夫人聞之,乃抱靈公以號於廷,曰:“死人何罪?生人何辜?舍其君之子弗立,而召人於外,而焉將寘此子也?”大夫閔,乃皆背之曰:“我莫命招之。”乃立靈公,焉葬襄公。 |
第十章 | 率師以送雍子,晉人起師,敗之於堇陰。左行蔑、隨會不敢歸,遂奔秦。靈公高立六年,秦公以戰於堇陰之故,率師為河曲之戰。 |
第十一章 | 立八年,王會諸侯於犮(厥?屈?)貈(貉),將以伐宋。宋右師華孫元欲勞楚師,乃行,穆王使驅孟諸之麋,徙之徒稟(林)。宋公為左盂,鄭伯為右盂,申公叔侯知之,宋公之車暮駕,用抶宋公之御。穆王即世,庄王即位,使申伯無畏聘於齊,假路於宋,宋人是故殺申伯無畏,陀(奪)其玉帛。庄王率師圍宋九月,宋人焉為成,以女子與兵車百乘,以華孫元為質。 |
第十二章 | 楚莊王立十又四年,王會諸侯於厲,鄭成公自厲逃歸,庄王遂加鄭亂。晉成公會諸侯以救鄭,楚師未還,晉成公卒於扈。 |
第十三章 | 楚莊王圍鄭三月,鄭人為成。晉中行林父率師救鄭,庄王遂北……楚人盟。趙旃不欲成,弗召,射(席?)於楚軍之門,楚人被駕以追之,遂敗晉師於河上 |
第十四章 | 晉景公立八年,隨會率師,會諸侯於斷道,公命駒之克先聘於齊,且召高之固曰:“今春其會諸侯,子其與臨之。”齊頃公使其女子自房中觀駒之克,駒之克將受齊侯幣,女子笑於房中,駒之克降堂而誓曰:“所不復訽於齊,毋能涉白水。”乃先歸,須諸侯於斷道。高之固至莆池,乃逃歸。齊三嬖大夫南郭子、蔡子、晏子率師以會於斷道。既會諸侯,駒之克乃執南郭子、蔡子、晏子以歸。齊頃公圍魯,魯臧孫許跖(適)晉求援。駒之克率師救魯,敗齊師於靡笄。齊人為成,以甗、賂(鉻?)、玉筲與錞於之田。明歲,齊頃公朝於晉景公,駒之克走援齊侯之帶,獻之景公,曰:“齊侯之來也,老夫之力也。” |
第十五章 | 楚莊王立,吳人服於楚。陳公子征舒取妻於鄭穆公,是少[孔皿]。庄王立十又五年,陳公子征舒殺其君靈公,庄王率師圍陳。王命申公屈巫跖(適)秦求師,得師以來。王入陳,殺征舒,取其室以予申公。連尹襄老與之爭,拕(奪)之少[孔皿]。連尹止於河灉,其子黑要也或(又)室少[孔皿]。庄王即世,共王即位。黑要也死,司馬子反與申公爭少[孔皿],申公曰:“是余受妻也。”取以為妻。司馬不順申公。王命申公聘於齊,申公竊載少[孔皿]以行,自齊遂逃跖(適)晉,自晉跖(適)吳,焉始通吳晉之路,教吳人反楚。以至靈王,靈王伐吳,為南懷之行,執吳王子蹶由,吳人焉或(又)服於楚。靈王即世,景平王即位。少師無極讒連尹奢而殺之,其子伍員與伍之雞逃歸吳。伍雞將吳人以圍州來,為長壑而洍之,以敗楚師,是雞父之洍。景平王即世,昭王即位。伍員為吳太宰,是教吳人反楚邦之諸侯,以敗楚師於柏舉,遂入郢。昭王歸隨,與吳人戰於析。吳王子晨將起禍於吳,吳王闔廬乃歸,昭王焉復邦。 |
第十六章 | 楚共王立七年,令尹子重伐鄭,為氵禾(氾?)之師。晉景公會諸侯以救鄭,鄭人止鄖公儀,獻諸景公,景公以歸。一年,景公欲與楚人為好,乃脫鄖公,使歸求成,共王使鄖公聘於晉,且許成。景公使糴之茷聘於楚,且修成,未還,景公卒,厲公即位。共王使王子辰聘於晉,又修成,王又使宋右師華孫元行晉楚之成。明歲,楚王子罷會晉公子燮及諸侯之大夫,盟於宋,曰:“爾(弭)天下之甲兵。”明歲,厲公先起兵,率師會諸侯以伐秦,至於涇。共王亦率師圍鄭,厲公救鄭,敗楚師於鄢。厲公亦見禍以死,亡(無)后。 |
第十七章 | 晉庄平公即位元年,公會諸侯於湨梁,遂以遷許於葉而不果。師造於方城,齊高厚自師逃歸。平公率師會諸侯,為平陰之師以圍齊,焚其四郭,驅車至於東畝。平公立五年,晉亂,欒盈出奔齊,齊莊公光率師以[之彖](隨?)欒盈。欒盈襲巷(絳)而不果,奔內(入)於曲沃。齊莊公涉河襲朝歌,以復平陰之師。晉人既殺欒盈於曲沃,平公率師會諸侯,伐齊,以復朝歌之師。齊崔杼殺其君庄公,以為成於晉。 |
第十八章 | 晉庄平公立十又二年,楚康王立十又四年,令尹子木會趙文子武及諸侯之大夫,盟於宋,曰:“爾(弭)天下之甲兵。”康王即世,孺子王即位。靈王為令尹,令尹會趙文子及諸侯之大夫,盟於虢。孺子王即世,靈王即位。靈王先起兵,會諸侯於申,執徐公,遂以伐徐,克賴、朱邡,伐吳,為南懷之行,縣陳、蔡,殺蔡靈侯。靈王見禍,景平王即位。晉庄平公即世,昭公、頃公皆早世,簡公即位。景平王即世,昭王即位。許人亂,許公佗出奔晉,晉人羅(罹),城汝陽,居許公佗於容城。晉與吳會(合)為一,以伐楚,[門戈](門?)方城。遂盟諸侯於召陵,伐中山。晉師大疫且飢,食人。楚昭王侵泗(伊)洛以復方城之師。晉人且有范氏與中行氏之禍,七歲不解甲。諸侯同盟於咸泉以反晉,至今齊人以不服於晉,晉公以弱。 |
第十九章 | 楚靈王立,既縣陳、蔡,景平王即位,改邦(封)陳、蔡之君,使各復其邦。景平王即世,昭王即位,陳、蔡、胡反楚,與吳人伐楚。秦異公命子蒲、子虎率師救楚,與楚師會伐唐,縣之。昭王既復邦,焉克胡、圍蔡。昭王即世,獻惠王立十又一年,蔡昭侯申懼,自歸於吳,吳縵(泄)庸以師逆蔡昭侯,居於州來,是下蔡。楚人焉縣蔡。 |
第二十章 | 晉景公立十又五年,申公屈巫自晉跖(適)吳,焉始通吳晉之路,二邦為好,以至晉悼公。悼公立十又一年,公會諸侯,以吳王壽夢相見於虢。晉簡公立五年,與吳王闔廬伐楚。闔盧即世,夫秦(差)王即位。晉簡公會諸侯,以與夫秦(差)王相見於黃池。越王勾踐克吳,越人因襲吳之與晉為好。晉敬公立十又一年,趙桓子會諸侯之大夫,以與越令尹宋盟於鞏,遂以伐齊,齊人焉始為長城於濟,自南山屬之北海。晉幽公立四年,趙狗率師與越公朱句伐齊,晉師[門戈](門?)長城句俞(谷?)之門。越公、宋公敗齊師於襄平。至今晉、越以為好。 |
第二十一章 | 楚簡大王立七年,宋悼公朝於楚,告以宋司城[立皮]之約(弱?)公室。王命莫敖陽為率師以定公室,城黃池,城雍丘。晉魏斯、趙浣、韓啟章率師圍黃池,[之童]迵而歸之於楚。二年,王命莫敖陽為率師侵晉,拕(奪)宜陽,圍赤岸,以復黃池之師。魏斯、趙浣、韓啟章率師救赤岸,楚人舍圍而還,與晉師戰於長城。楚師無功,多棄旃幕,宵遁。楚以與晉固為怨。 |
第二十二章 | 楚(聲)桓王即位,元年,晉公止會諸侯於任,宋悼公將會晉公,卒於鼬。韓虔、趙籍、魏擊率師與越公翳伐齊,齊與越成,以建陽、巨阝陵之田,且男女服。越公與齊侯貸、魯侯衍盟於魯稷門之外。越公入饗於魯,魯侯御,齊侯參乘以入。晉魏文侯斯從晉師,晉師大敗齊師,齊師北,晉師逐之,入至開水,齊人且有陳[鹿坙]子牛之禍,齊與晉成,齊侯盟於晉軍。晉三子之大夫入齊,盟陳和與陳淏於溋門之外,曰:“毋修長城,毋伐廩丘。”晉公獻齊俘馘於周王,遂以齊侯貸、魯侯羴(顯)、宋公田、衛侯虔、鄭伯駘朝周王於周。 |
第二十三章 | 楚(聲)桓王立四年,宋公田、鄭伯駘皆朝於楚。王率宋公以城贖關,是武陽。秦人敗晉師於洛陰,以為楚援。(聲)王即世,悼哲王即位。鄭人侵儥關,陽城桓定君率犢關之師與上國之師以交之,與之戰於珪陵,楚師亡功。景之賈與舒子共止而死。明歲,晉[貝重]余率晉師與鄭師以入王子定。魯陽公率師以交(邀/徼)晉人,晉人還,不果入王子。明歲,郎庄平君率師侵鄭,鄭皇子、子馬、子池、子封子率師以交(邀/徼)楚人,楚人涉氵禾(氾?),將與之戰,鄭師逃入於蔑。楚師圍之於蔑,盡逾(降)鄭師與其四將軍,以歸於郢。鄭太宰欣亦起禍於鄭,鄭子陽用滅,無後於鄭。明歲,楚人歸鄭之四將軍與其萬民於鄭。晉人回(圍)津、長陵,克之。王命平夜武君率師侵晉,逾(降)郜,止灷阝公涉澗以歸,以復長陵之師。厭(?)年,韓取、魏擊率師回(圍)武陽,以復郜之師。魯陽公率師救武陽,與晉師戰於武陽之城下,楚師大敗,魯陽公、平夜悼武君、陽城桓定君,三執珪之君與右尹昭之竢死焉,楚人盡棄其旃幕車兵,犬逸而還。陳人焉反而入王子定於陳。楚邦以多亡城。楚師將救武陽,王命平夜悼武君李(使)人於齊陳淏求師。陳疾目率車千乘,以從楚師於武陽。甲戌,晉楚以戰。丙子,齊師至岩,遂還。 |
《系年》是自西晉發現《竹書紀年》1700多年之後發現的秦代以前的完整史書。279年(西晉咸寧五年),在今河南省汲縣的一座戰國墓中出土了一部由魏國人撰寫的通史《紀年》(又名《竹書紀年》)。但是,該書早已散佚,只有零碎佚文收入輯本。由《系年》記載的史事看,約作於楚肅王時代(前380—前370),成書時間早於《紀年》。
對於該篇的文獻性質,學者存在猜測和爭議,尚無定論。定名為“系年”也是暫名。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宋鎮豪認為,《系年》是楚國史官所作具有紀年大事意義的史書。美國芝加哥大學教授夏含夷認為,中國上古時期主要有兩種紀年形式的史書,一種是單國的歷史編年;一種是多個國家綜合、比較的編年體,《系年》屬於後者。
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研究員胡平生認為,《系年》可能是一部相關史料的摘抄本,可能是楚國史官從周王室史官或從其他有紀年記錄的史官記錄中將有關楚國或者楚、晉關係的材料整理、編纂而成的,並非獨立成篇的古書。
對《系年》的討論剛剛開始,在文字學、文獻學、史學史等方面都有諸多有待探討的問題。對《系年》的整理、考釋只是研究的第一步。其與傳世文獻結合,與考古材料特別是金文的結合研究,需要學者們深入討論。
將《系年》的文字與先前出土的金文等文字加以參照,有助於破解一些長期存在的疑難文字,糾正過去釋讀中出現的問題。另外,《系年》中的一些釋字也需要進一步商榷和思考。
從《系年》中可以看出,自西周以來被貶斥為蠻夷的楚國,當時已經深受中原華夏文化的影響,而且對這一文化傳統作出了自己的貢獻,這是當時中國各個民族互相融合、文化彼此交流的大趨勢造成的。清華簡進一步證明,中國自古是多民族、多地區的統一國家,燦爛輝煌的中華文明是由各民族、各地區的人民共同締造的。
資料正式公布之先,夏含夷先生即指出《春秋》、《竹書紀年》屬於單國的編年記,《系年》則屬於多國綜合性的紀年。
在《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成果發布暨學術座談會上,陳偉先生提出《系年》與《鐸氏微》類似;胡平生先生認為《系年》可能是一部相關史料的摘抄本,可能是楚國史官從周王室史官或從其他有紀年記錄的史官記錄中將有關楚國或者楚、晉關係的材料整理、編纂而成。
其後不久,夏含夷先生又指出:《系年》之名並不妥當,這個文獻更像《國語》的樣子。
馮時先生也認為,所謂《系年》,實與編年體史書如《春秋》、《竹書紀年》不同,而採用分章敘事的著述形式。所謂《系年》與《鐸氏微》當屬同類形式的史書。
2008年8月,一批流散境外的戰國竹簡入藏清華大學,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隨即開展相關保護與研究工作。在教育部、科技部等支持下,“清華簡”的整理研究報告陸續推出,並由上海文藝出版集團中西書局正式出版。《系年》是第二批整理研究成果。
“清華簡”總數量約為2500枚,整理研究工程浩大,預計整個整理出版工程將耗時10年以上。《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每輯均收錄竹簡的原大與放大圖版、釋文與註釋、竹簡字形表等,將對中國考古學、文字學、歷史學、文獻學等領域的研究起到巨大推動作用。
2012年初,一套深藍色、超規格、線裝六開本的《清華大學藏戰國竹簡(貳)》由上海文藝出版集團中西書局正式出版。這標誌著一部已經失傳2300多年、或可對傳世的《左傳》《國語》《史記》等典籍有重大訂正作用的珍貴歷史著作重新面世。清華大學出土文獻研究與保護中心將這部珍貴歷史著作命名為《系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