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脈束帶術
肺動脈束帶術
肺動脈束帶術是1952年首先由Muller等提出作為治療大型室間隔缺損等大量左向右分流的一種姑息性手術方法,對有些嬰幼兒大型室間隔缺損合併嚴重肺動脈高壓,難以耐受心內直視手術者,應用肺動脈主幹帶縮術,可以提高右心室壓力,減少左至右分流,減輕左、右心的負荷,以控制充血性心力衰竭,預防或阻止肺小動脈的進行性改變。
肺動脈束帶術
心血管外科/室間隔缺損手術/肺動脈束帶術及束帶松解術
35.7206
肺動脈束帶術適用於:
1.多發性室間隔缺損,需要切開左心室進行修補,一般主張在1~2歲進行矯治術比較合適,若3~6個月內已出現充血性心力衰竭無法應用藥物控制,又難以耐受修補手術時。可考慮先做姑息性手術。
2.室間隔缺損嬰兒合併嚴重營養不良或因合併充血性心力衰竭、嚴重感染無法控制時。
1.此類病兒多屬危重者,術前必須加強強心利尿和全身支持治療。
3.新生兒要注意保溫和體液平衡。
全身麻醉,氣管插管,仰卧位,左肩胛區墊一薄枕。
1.經左前外第2或第3肋間進胸,這一切口當遇上合併動脈導管未閉或主動脈縮窄時,也可以同時處理。左側胸膜腔切開后,將肺牽往外方經左膈神經前縱行切開心包,顯露並於升主動脈和主肺動脈間分離出一間隙,應用直角鉗經橫竇,穿過剝離開的主動脈和肺動脈間隙,將束帶經肺動脈後壁引出,束帶寬度一般為6~8mm,並確認已環繞住肺動脈干。
鬆開對左肺的牽引,使肺復張,過度通氣數分鐘,再顯露肺動脈干。
2.對早產兒和某些小的和營養不良的嬰兒有建議選用左前第2肋間隙胸膜外徑路,應用小牽開器牽開肋間隙將胸膜推往外方,有時需要切除胸腺左葉以助顯露。切開心包,顯露肺動脈乾和未閉動脈導管。肺動脈干繞束帶方法同上述。於繞帶遠端的肺動脈幹上做一荷包縫線,將測壓針頭插入肺動脈干內。
3.主肺動脈束窄程度可參考以下指標 ①將束帶遠側肺動脈收縮壓降低到正常範圍,即30mmHg;②另一個指標是根據體循環壓變化來決定,隨著束帶收緊遠端肺動脈壓力下降,體循環壓力開始上升,當體循環壓達到平頂(plateau)時,即適可而止,否則會進一步加重心室額外負擔而無法耐受;③使肺動脈主幹縮小到原來直徑的1/3~1/2,使右心室與肺動脈壓力階差達到50mmHg;④使肺動脈壓降至體循環壓的50%。
4.當束帶收縮到適當程度后,立即將結打緊,並將縮窄帶牢固的固定在肺動脈主幹上。
1.在做肺動脈束帶術前應先放置好中央靜脈測壓管和動脈測壓管,以監測動脈壓及評價帶縮術效果。
2.手術開始時若體循環壓力過低,可靜脈滴注兒茶酚胺類藥物,因為在低心排下難於精確估計肺動脈合適的束窄程度。
1.束帶割穿肺動脈導致致命性大出血。
2.肺動脈束帶可滑到遠側肺動脈分叉處,引起一側或兩側肺動脈扭曲或狹窄。
3.假如肺動脈束窄程度不夠,仍可發生肺血管阻塞性病變。
4.肺動脈束窄后誘發左室流出道梗阻。
5.術后嬰幼兒長得很快,發現束帶變得太緊,需要儘早進行根治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