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動脈楔壓
肺動脈楔壓
肺動脈楔壓是指血液流經肺循環對肺動脈血管產生的側壓力,由漂浮導管遠端直接測得,分為收縮壓和舒張壓。肺循環是一個高容量,低阻力系統,由於肺動脈肌層壁薄且不完整,因而具有較大的伸展性和容量貯備能力。肺循環動脈部分總的阻力大致和靜脈部分相等,故血流在動脈部分的壓力降落和在靜脈部分的壓力降落相等。由於肺循環血管對血流的阻力小,所以右心室的每分鐘輸出量雖然和左心室基本相等,但肺動脈壓遠遠低於主動脈壓。
在臨床上進行血流動力學監測時,肺動脈楔壓(PAWP)是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項監測指標。其測量方法通常是應用用Swan-Ganz氣囊漂浮導管經血流漂浮並楔嵌到肺小動脈部位,阻斷該處的前向血流,此時導管頭端所測得的壓力即是PAWP(圖1)。當肺小動脈被楔嵌堵塞后,堵塞的肺小動脈段及與其相對應的肺小靜脈段內的血液即停滯,成為靜態血流柱,其內壓力相等。靜態血流柱的遠端即是引流肺靜脈的結合點。持續靜態的血流柱將嵌頓的導管頂端與鄰近LA的肺靜脈結合點連接起來,由於大的肺靜脈血流阻力可以忽略不計,故PAWP等於肺靜脈壓即左房壓。
肺動脈楔壓
正常範圍:6~12mmHg,用插入導管的方法直接測量正常肺動脈壓力:收縮壓為10~30mmHg;舒張壓5~10mmHg;平均壓是10mmHg,可測得肺循環毛細血管平均壓力7mmHg。
正常範圍:6~12mmHg;升高(>12mmHg)提示肺淤血(左心功能不全),在無二尖瓣狹窄存在時,舒張中、晚期左房壓與左室壓相等。肺靜脈壓在多數情況下與左房壓相等,平均肺動脈楔壓可用於臨床估測平均左房壓和左室充盈壓。
1.肺動脈壓升高
(2)見於增加肺靜脈壓的疾病,如:二尖瓣疾病、左室衰竭增加肺靜脈壓,也引起肺動脈壓升高。
2.肺動脈壓降低
低血容量狀態可引起肺動脈收縮壓、舒張壓的降低。
PCWP18~20mmHg,開始出現肺淤血
PCWP20~25mmHg,出現中度肺淤血
PCWP25~30mmHg,出現重度肺淤血
PCWP>40mmHg,即出現急性肺水腫
肺動脈楔壓與肺毛細血管壓的區別?
多年來,臨床上一直將PAWP等同於PC或肺毛細血管楔壓(PCWP)。PC的產生主要依賴於RV的收縮及肺動脈的彈性回縮。因此,在PA、肺毛細血管及肺靜脈之間形成了壓力階差,其壓力依次降低。只有這樣,才能形成前向血流,促使血液由肺動脈端流向(LA),即PC必須大於左房壓。肺小動脈阻塞后,被阻塞段失去了促進血液流動的動力,與該段相連的肺毛細血管內的壓力也隨之降低,並低於肺動脈未阻塞處的肺毛細血管內壓力,而與左房壓相同。因此,目前臨床上用的氣囊漂浮導管,還不能準確反映出PC。
關於PCWP,如按PAWP的定義理解,即是氣囊漂浮導管楔嵌在肺毛細血管處而從導管頂端測得的壓力,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Mark曾於1998年在他的《Atlas of Cardiovascular Monitoring》一書中主張放棄這一術語。
在肺靜脈無狹窄時,PC與PAWP差異較小。當出現肺靜脈狹窄時,如果狹窄位於肺靜脈靜態血流柱遠端的較大肺靜脈內,由於該段肺靜脈血迴流受阻,故壓力增高,也使PAWP增高且大於左房壓,而位於該段內真正的PC升高更明顯。如果狹窄位於肺靜脈靜態血流柱內,由於無血液流動,故不存在跨狹窄段壓力階差,因此楔壓與左房壓相同,但此段內真正的PC則可顯著升高。Mark認為在肺小靜脈血流阻力顯著增高而引起的PA高壓患者,測量PAWP可以正常,此時能準確提示左房壓正常,但卻低估了真正的PC,而可將肺水腫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