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述聞

清史述聞

《清史述聞》是由朱師轍所著,是於2009年1月1日由上海書店出版社出版的歷代筆記叢刊。

內容簡介


清史述聞
清史述聞
《清史述聞》依託豐瞻詳實的原檔、史料、親歷述聞等資料,對民國時期政府倡修《清史稿》的全部過程進行梳理,並以起例發凡、史料搜集、史例商榷、撰者變動等各個項目分別編匯相關文獻,具有寶貴的文獻和借鑒價值。

作者簡介


朱師轍(1879-1969),字少濱,號允隱,朱駿聲之孫,朱孔彰之子。文字訓詁學家、歷史學家。民國初年,朱師轍與其父朱孔彰相繼任清史館編修,與名學者繆荃等,彙集清代史料,成《清史稿》536卷,其中《藝文志》有100多篇出於朱師轍之手。後任北平輔仁大學及中國大學教授,另有《商君書解詁》、《和清真詞》、《黃山樵唱》、《清史述聞》等著作。

目錄


卷一
討論體例第一
搜羅史料第二
卷二
模仿《明史》第三
綜核提要第四
卷三
撰述流弊第五
撰人變遷第六
卷四
畫一條例第七
時勢迫促第八
卷五
竄改更正第九
同名重傳第十
卷六
于式枚等擬開館辦法九條
卷七
梁啟超清史商例第一書
于式枚修史商例按語
卷八
吳廷燮上清史商例
卷九
金兆蕃擬修清史略例
金兆蕃上清史館長第一書
金兆蕃上清史館長第二書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序言


先大父豐芭博士著述百種,以經、小學為著而兼及子、史,先君仲我協修傳家學而注重於史,清季感外侮之疊侵,憤倭人之內犯,乃述成、同事迹,撰《中興將帥別傳》正續編三十六卷,又著《古今女將傳贊》二卷,以提倡武功,欲以振民氣而抗外敵,兩代著述皆風行一時。師轍幼承庭訓,研究經、小、諸子百家而尤愨讀史,馬、班、陳、范四家固所深習,而魏晉六朝諸史亦用力弘多,嘗以溫公《通鑒》為主,以各朝正史及雜史參考綜觀,而尤究心於五胡十六國,以其史實複雜,非比較互稽不足以窺其真相,並於史之體例尤為留意。其時先君方撰《將帥傳》,每一傳稿改易數次,皆轍為重錄,先君又時命為檢稽事迹,閱書數百種,先君《半隱廬筆記》記撰《將帥傳》參考書,乃書成後有人詢問,隨手所記,未錄之書尚夥。獲益頗多。清季政治癒紊,先君知清室將亡,嘗欲仿宋王傅東都事略》之例,繼《將帥傳》撰《清史事略》,江楚編譯局所印行《國朝事略》乃先君所撰,為學校教科之用,其體例與此大異。日:“余撰不成,汝可繼之。”既而辛亥革命,清社既屋,民國初建,袁世凱為總統,設清史館,以趙爾巽為館長,修清史,欲以籠絡清遺老,先君亦受聘協修,撰咸、同列傳。嘗與館長論修史體例,未省,僅采于式枚、繆荃孫等六人之議,仿《明史》撰修。雖有總纂、纂修、協修之名,不過以前清官階、資歷略分等級支薪,而實皆平等,撰述並無統屬,各自為政,不相聯繫,蓋館長意欲自為總閱,而未顧及紀、傳、表、志各稿皆須總持,庶不致有一盤散沙之失,至后不易結束,而有重行補救之辦法也。

文摘


清理舊檔案,故能覽其全,有滿檔、折包、隨手、外交檔等各稱,自雍正五年設軍機房起至清末止,其中歷年雖有缺落散失,然尚不過多,實為清史之根本材料共儲大廈十餘間,巨書架數百。吳向之撰清史各表曾利用之,余又常為夏閏庵丈調查鴉片戰爭及剿白蓮教諸折,蓋實錄、《東華錄》之材料僅其中之十一耳,且當時避諱之事為實錄刪削,此中尚可見之,后全部歸於故宮博物院,然未移前聞被竊不少,現在南運,又難免蠹蝕散佚矣。一、方略館。按,民國初元,方略館書籍皆在國務院秘書廳后,歸餘掌管,內方略有正副抄本及刊本,各種略全,尚有禁書,乾隆時從四庫抽出者亦存其中李清《南北史合注》禁書即存其中,余有《方略館書目》三館書目之一已詳紀之。然無檔案,或檔案一部分已歸清史館,然余在館中所見不多,於氏謂方略館為大宗,不確。國務院方略館書籍后歸故宮博物院,聞亦南遷矣。一、東華門內內閣大庫。多清初檔案及地圖各雜件,清史館未利用,后故宮曾清理之,余亦參預其事,可為清史料之輔助。一、各部檔案及各省督撫署檔案。民元革命之際多焚毀散失,清史館亦曾行文調查史料、抄錄稿件,然已不能得其全。一、內務府檔案。清史館亦常行文調取,然未能順手利用,后故宮曾清理之,余亦常參預。一、內閣存國子監之章奏、京報五六十捆。按,后移置天安門樓,部中以爛字紙賤價售去,為羅振玉等所購,輾轉鬻人,內尚有殘本宋元書籍、殿試策等件,章奏京報並不多,余在史館中亦見有購得攜觀者,史館未注意於此。一、採訪書籍。清史館曾行文各省微求有關清史書籍,江浙曾設採訪局,抄錄私家著述文集,有關史料者數十函,其中多未刊之稿,每函十冊,余曾調閱。后清史館檔案、書籍歸故宮圖書、文獻兩館,余曾詢之,屬注意,皆雲未見,究不知此項抄冊何人攜去,或仍在故宮,因不知其名誤以為書籍,仍尚留存亦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