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參散

丹參散

丹參散是一種主治腫硬疼痛的藥方,藥物成分為丹參2兩,蒴藋根2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秦艽1兩(去苗),獨活1兩,牛蒡子1兩,躑躅花半兩,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牛膝1兩(去苗)。

藥物簡介


丹參散
【處方來源】《聖惠》卷六十六。
【方劑主治】螻蛄瘺,生於項間,腫硬疼痛。
【製備方法】上為散。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服之。

藥方


丹參散--《聖惠》卷九十一
【處方】丹參1分,黃芩1分,麻黃半兩(去根節),枳殼1分(麩炒微黃,去瓤),葛根1分(銼),犀角屑1分。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心熱血凝,身上有赤,引於頰上或口,傍眼下,赤如胭脂,面上皮即皺剝,漸漸引多。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加竹葉10片,竹茹半分,煎至5分,去滓放溫,不拘時候,量兒大小分減服之。宜先以小刀子鋒頭鎌破,令血出后服藥。
【摘錄】《聖惠》卷九十一
丹參散--《聖惠》卷九十
【處方】丹參半兩,露蜂房1分(微炙),川升麻半兩,防風半兩(去蘆頭),連翹半兩,黃耆半兩(銼),川大黃半兩(銼碎,微炒),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牛蒡子半兩(微炒),枳殼3分(麩炒)。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小兒風熱,項腋下有惡核不消,大便多秘,心神煩熱。
【用法用量】每服1錢,以水1小盞,煎至5分,去滓放溫,量兒大小,分減服之。
【摘錄】《聖惠》卷九十
丹參散--《聖惠》卷四十三
【處方】丹參1兩,枳殼(麩炒微黃,去瓤)1兩,桔梗(去蘆頭)1兩,白朮1兩,赤芍藥1兩,檳榔1兩,桂心1兩,青橘皮(湯浸,去白瓤,焙)1兩。
【製法】上為粗散。
【功能主治】腹內氣脹腸鳴,胸背切痛,不欲飲食。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四十三
丹參散--《聖惠》卷八十三
【處方】丹參半兩,鼠糞3-7枚(微炒)。
【製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小兒汗出中風,身體拘急,壯熱苦啼。
【用法用量】每服半錢,以漿水調下。
【摘錄】《聖惠》卷八十三
丹參散--《聖惠》卷七十四
【處方】丹參半兩,當歸(微炒,銼)半兩,人蔘(去蘆頭)半兩,麻黃(去根節)半兩,艾葉(微炒)半兩,阿膠(搗碎,炒令黃燥)半兩,甘草(炙微赤,銼)半兩。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妊娠三兩月,傷寒頭痛,壯熱嘔逆。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加生薑半分,大棗2個,煎至6分,去滓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聖惠》卷七十四
丹參散--《婦人良方》卷二
【處方】丹參不拘多少(去土,切)。
【製法】上為細末。
【功能主治】婦人經脈不調,或前或后,或多或少,產前胎不安,產後惡血不下;兼治冷熱勞,腰脊痛,骨節煩疼;寒疝,小腹及陰中相引痛。
【用法用量】每服2錢,溫酒調下,經脈不調,食前服;冷熱勞,不拘時候服。
【摘錄】《婦人良方》卷二
丹參散--《聖惠》卷六十六
【處方】丹參2兩,蒴藋根2兩,甘草半兩(炙微赤,銼),秦艽1兩(去苗),獨活1兩,牛蒡子1兩,躑躅花半兩,川椒半兩(去目及閉口者,微炒去汗),牛膝1兩(去苗)。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螻蛄瘺,生於項間,腫硬疼痛。
【用法用量】每服3錢,以水1中盞,煎至6分,去滓,每日空心及晚食前服之。
【摘錄】《聖惠》卷六十六
丹參散--《聖惠》卷二十四
【別名】雷丸散
【處方】丹參1兩半,人蔘1兩(去蘆頭),苦參1兩(銼),雷丸1兩,牛膝1兩(去苗),防風1兩(去蘆頭),白附子1兩(炮裂),白花蛇2兩(酒浸,去皮骨,炙微黃)。
【製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風瘙,皮膚癮疹,赤腆瘙癢,隨搔生瘡;婦人血風,四肢走注疼痛者。
【用法用量】雷丸散(《聖濟總錄》卷十一)。
【摘錄】《聖惠》卷二十四
丹參散--《聖惠》卷四十四
【處方】丹參1兩,檳榔1兩,青橘皮半兩(湯浸,去白瓤,焙),茴香子半兩。
【製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陰疼痛或腫脹。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溫酒調下。
【摘錄】《聖惠》卷四十四
丹參散--《聖惠》卷六十
【處方】丹參3分,蝟皮1兩(炙令香黃焦),蛇蛻皮1兩(燒灰),當歸3分(銼,微炒),露蜂房3分(微炒),木香3分,豬后懸蹄甲1兩(炙令焦),鱉甲3分(塗醋,炙令黃,去裙襕)。
【製法】上為細散。
【功能主治】痔,肛邊生結核,發寒熱,及疼痛不止。
【用法用量】每服2錢,食前以黃耆湯調下。
【摘錄】《聖惠》卷六十
丹參散--《幼幼新書》卷三十五引張渙方
【處方】丹參2兩,桑皮2兩,甘菊花1兩,莽草1兩。
【製法】上為粗末。
【功能主治】小兒天火丹發遍身,赤如絛,痛癢甚。
【用法用量】每服3匙,水3碗,煎2碗,避風浴。
【摘錄】《幼幼新書》卷三十五引張渙方
丹參散--《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處方】丹參1兩(去苗),枳殼1兩(麩炒,去瓤),石膏2兩(研),白芍藥3分,大黃1兩(生銼)。
【製法】上為散。
【功能主治】大腸實熱,頭痛目眩,神志煩悶。
【用法用量】每服2錢,水1中盞,同煎至7分,去滓,加沙糖1塊,如棗大,再煎3-5沸,溫服,不拘時候。
【摘錄】《醫方類聚》卷十引《簡要濟眾方》

辨析


“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湯
據《本草綱目》記載,丹參散,即用丹參洗凈,切片,曬乾,研細。每服二錢,溫酒調下。此方稱“丹參散”。主治月經不調,產前胎動,產後惡血不下,冷熱勞,腰脊痛,骨節煩疼等症。而“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湯”語出《婦人明理論》,是語影響頗鉅。許多醫學著作中皆有轉載論述。如《本草綱目》云:“按婦人明理論:四物湯治婦人病,不問產前產後,經水多少,皆可通用,唯一味丹參主治與之相同,蓋丹參能破宿血…其功大類同當歸、地黃川芎芍藥故也。”及《本草從新》說:“丹參補心,去瘀生新…功兼四物(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湯)為婦科要葯。”《滇南本草》也有:“丹參……一味可抵四物補血之功。”的記載。又今時醫每在用丹參時皆云:一味丹參,功同四物。
然細核之不無欠妥之處。我認為丹參補血之功並不同於四物湯的補血之用。況且丹參與四物湯還有許多其它的功用。現就四物湯與丹參分別加以辨析。
1.四物湯
四物湯是由《金匱要略。婦人妊娠病脈證並治》篇中的膠艾湯去艾葉、阿膠、甘草化裁而來的。自宋《和劑局方》之後,四物湯開始被廣泛地用於婦科相關病證的治療。四物湯是養血劑的主方,又是調經的要方,並可加減應用於胎前產後諸證。被認為是婦科之總方,調經之通劑。由地黃、芍藥、當歸、川芎四味葯組成。
1.1.性味:就四物湯的性味來說,都是肝經的血分葯。由於性味不同,其功能有異。著名醫家於道濟認為當歸、川芎是血分葯中的辛甘溫,以化肝陽;地黃、芍藥是血分葯中的酸苦寒,以化肝陰。陽能化氣,陰能補血;陽主疏通,陰主收攝。所以四物湯具有生、長、收、藏之用。
1.2.功用主治:方中的地黃能壯水滋陰,白芍能斂血益陰,二葯由能補肝陰,又能清肝熱。然血虛者又多滯,故合當歸、川芎之辛甘溫以行血行氣,也能補肝養血,所以四物湯能補肝臟的陰陽,活肝臟的氣血,疏肝臟的郁滯。可謂虛者補,滯者通,熱者清,為補肝、疏肝、清肝之劑。女子以肝為先天,肝主血。因此凡屬肝血虛、肝血滯、肝血熱而導致的月經失調,四物湯皆可用之。
2.丹參
丹參始載於《神農本草經》,色赤,味苦,微寒,歸心、肝經。其功用主治:
2.1.補血調經:丹參有補血調經的功用,然其補血之用並非與四物湯補血之功相同,實該品是通過祛除體內積滯使氣血通暢,而達到補血之功的。《本草正義》云:“丹參…《本經》所謂益氣,《別錄》所謂養血,皆言其積滯既去,而正氣自伸之意,…而世俗以為補血之用,及止崩帶下皆非古人真旨矣。”《本草求真》也說“丹參破瘀一語,已盡丹參功效矣,然有論其可以生新胎,調經…等症,總皆有其瘀去矣。”可見丹參補血之功並不同於四物湯之補血功用。正如陳修園說的好:“今人謂一味丹參功兼四物湯,其認為補血行血之品,為女科之葯,而丹參之真功掩矣。”故丹參補血調經作用是在祛瘀基礎上而形成的。
2.2.涼血消癰:本品性寒能涼血,又能活血消徵瘕積聚,有清瘀熱消癰腫之功。臨床常配三棱、莪術用以祛瘀消徵,《神農本草經》載其“主積聚、破徵瘕”;與銀花、連翹等清熱解毒藥同用主治瘡瘍癰腫,《日華子本草》雲“丹參治惡瘡疥癬、癭贅腫毒、丹毒”。
2.3.涼血安神:本品涼血安神主要用以兩方面:一是由於熱病煩躁神昏引起的失眠,《日華子本草》言其“養神定志,治血邪心煩”,如熱病邪入心營,用清營湯清心營之熱,方中的丹參即為涼血而安神;另一方面是雜病引起的心悸失眠,《滇南本草》云:“丹參養心定志、安神寧心,主健忘怔忡、驚悸不寐”,如雜病血不養心,心煩偏旺之心悸失眠,用天王補心丹滋陰養血,清心安神,其中的丹參也是寓涼血安神之意。
3.討論:
綜上所述,可知丹參與四物湯有相同之處,也有不同之點。四物湯的四味葯均為肝經血分葯,其能直接發揮補血調經的功用,而丹參走竄有餘,在祛其瘀滯,血液得以通行后也能達到補血調經的功用。可見兩者都能達到補血調經的目的。“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湯”可能也就是指的這一點。然四物湯的地黃能補腎滋陰,白芍能平肝斂陰,而丹參沒有這種作用。且四物湯補血的力量較大,若其人血虛甚者,則應該用四物湯,而丹參補力不及四物湯,難以勝任;若其人血虛而兼胸脘脹悶,消化不良,則不宜用四物湯的滋膩葯,而宜用丹參,既不滋膩,又能散滿止痛,助消化,比較相應;當歸、川芎辛溫香燥,血虛瘀而有熱者不太相宜,而丹參味苦、微寒、性走竄,於血虛瘀而有熱者相宜;若由熱擾心神而引起的心煩失眠,則應用性寒之丹參涼血安神為宜,而四物就不太合適了;且丹參對於消徵通絡,祛瘀生新的妙用比四物湯強。若有徵塊而兼有血虛者,有瘀血而血崩者,血虛兼血瘀月經少或月經閉而兼腹痛、腰背痛、骨節痛者,用以通絡祛瘀最為相宜,若用四物滋補調血就不大合拍了。因此,我們在臨證用藥時應該辨證論治,審證求因,靈活運用,才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不可因“一味丹參散,功同四物”的說法而影響了各自的真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