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行周

五代名將

高行周(885年-952年),字尚質,媯州懷戎(今河北懷來東南)人,五代名將,順州刺史高思繼之子。

出身軍伍世家,年輕時效力於劉仁恭,后歸順後唐,隸屬於李嗣源麾下,在滅梁戰役中履立戰功,授為端州刺史。他在後唐歷任潁州團練使、振武節度使、潞州節度使等職。此後又仕後晉、後漢、後周,官至天平節度使,累封至齊王。

廣順二年秋,病逝,追贈尚書令、秦王,謚號武懿。

人物關係


大事件

0907

棄燕歸晉

天祐四年(907年)宣武節度使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後梁。李克用及其子李存勖拒不承認後梁政權,仍沿用唐朝年號,以復興唐朝的名義與後梁相對抗,史稱梁晉爭霸。

0923

從滅後梁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稱帝,建立後唐,史稱後唐庄宗。不久,李嗣源率軍奇襲鄆州(治今山東東平),以高行周為前鋒。

0926

歷鎮諸州

同光四年(926年)高行周出鎮絳州(治今山西新絳)。是年四月,李存勖在興教門之變中遇害。李嗣源稱帝,史稱後唐明宗。高行周是李嗣源舊將,深受寵信。後來,高行周改任復州刺史。

歷鎮諸州
0946

改任復州刺史

同光四年(926年)高行周出鎮絳州(治今山西新絳)。是年四月,李存勖在興教門之變中遇害。李嗣源稱帝,史稱後唐明宗。高行周是李嗣源舊將,深受寵信。後來,高行周改任復州刺史。

0946

抵禦契丹

開運三年(946年)石重貴遣大軍北伐,兵敗瀛州(治今河北河間)。耶律德光趁機再次南侵。石重貴忙以高行周為北面行營都部署,讓他與符彥卿一同駐守澶州,防止契丹鐵騎南沖。但因兵力有限,無濟於事。是年十二月,契丹軍長驅南下,攻破汴梁。石重貴投降,後晉滅亡。耶律德光將高行周自澶州召回汴梁,但隨後便因中原義軍紛起,命其歸鎮宋州。

0950

累朝榮寵

乾祐三年(950年)三月入朝慶賀嘉慶節(皇帝生日),又被改任為天平節度使,改封齊王。

累朝榮寵
0952

病死鄆州

廣順二年(952年)郭威親征兗州,平定慕容彥超。高行周奉迎御駕,接待極為殷勤。八月病逝於鄆州,終年六十八歲,追贈尚書令、秦王,謚號武懿。

人物生平


家世背景

vs
vs
高行周出身軍伍世家,祖上世代戍守媯州懷戎軍。其父高思繼,兄弟三人俱有武干,以雄豪聞名燕地。唐末軍閥混戰,河東節度使晉王李克用攻佔幽州(治今北京)。他撤軍離去時,表舉劉仁恭為幽州節度使,並留下一千士卒戍守幽州。高思繼兄弟三人都被授為都將,一同統領幽州軍隊。高氏在燕地素有威望,部曲多為山北豪傑,深受劉仁恭忌憚。
乾寧二年(895年)高思繼兄弟因依法糾治戍守幽州的河東軍,激怒了李克用,俱被李克用處死。劉仁恭為收取燕地人心,將高家子侄編入軍中,以高思繼之侄高行珪為牙將。高行周當時年僅十餘歲,也被授以軍職,隨侍於劉仁恭左右。

棄燕歸晉

天祐四年(907年)宣武節度使朱溫篡唐稱帝,建立後梁。李克用及其子李存勖拒不承認後梁政權,仍沿用唐朝年號,以復興唐朝的名義與後梁相對抗,史稱梁晉爭霸。同年,劉守光發動兵變,囚禁父親劉仁恭,自立為幽州節度使。此時,高行珪、高行周兄弟一直在幽州軍效力,前後已有十餘年。
乾化元年(911年)劉守光在幽州稱帝,建立桀燕。晉王李存勖便以劉守光“僣逆不道”為由,命大將周德威攻打幽州。
乾化三年(913年)劉守光任命高行珪為武州刺史,欲以犄角之勢牽制晉軍。高行珪卻在武州(治今河北宣化)投降晉軍。燕將元行欽正在山北一帶募兵,聞聽高行珪降晉,便率部攻打高行珪。高行珪遣高行周趕赴晉軍大營,向周德威求援。李嗣源率軍馳援武州,在廣邊軍(治今河北赤城南)大敗元行欽,最終將其收降。從此,高行周便留在晉軍,被調撥到李嗣源麾下,與李嗣源的養子李從珂一同統領牙兵。

從滅後梁

貞明元年(915年)李存勖兼并整個河北,又南下攻打後梁,與梁將劉鄩對峙於莘縣。當時,元行欽在一次戰鬥中被梁軍圍困,力戰不能突圍。高行周率麾下精騎橫衝梁陣,擊退梁軍,救出元行欽。李存勖欲向李嗣源索要高行周,但又擔心李嗣源不悅,便讓人暗中以利祿引誘高行周,結果被高行周拒絕。
貞明五年(919年)梁、晉兩軍對陣於黃河沿岸。梁軍欲佔據晉軍上游的楊村寨,被李嗣源偵知。李嗣源率部埋伏在斗門,打算伏擊梁軍,結果因眾寡不敵,反被梁軍圍困。當時形勢危急,李嗣源岌岌可危。高行周聞訊,率騎兵馳援,橫擊梁軍,最終將李嗣源救出。
同光元年(923年)李存勖稱帝,建立後唐,史稱後唐庄宗。不久,李嗣源率軍奇襲鄆州(治今山東東平),以高行周為前鋒。時逢陰雨連綿,士卒皆無戰意。高行周激勵士氣道:“這是天助我軍!此戰必能出其不意。”他率前鋒軍冒著大雨,連夜渡過黃河,一舉攻克鄆州。是年十月,李存勖滅亡後梁。高行周積功升任檢校太保,遙領端州刺史。

歷鎮諸州

同光四年(926年)高行周出鎮絳州(治今山西新絳)。是年四月,李存勖在興教門之變中遇害。李嗣源稱帝,史稱後唐明宗。高行周是李嗣源舊將,深受寵信。後來,高行周改任復州刺史。
天成三年(928年)義武節度使王都在定州叛亂。高行周時任禁軍右龍武統軍,隨歸德節度使王晏球征討定州。當時,契丹將領托諾率一千騎兵馳援王都,逼得王晏球退保曲陽。托諾、王都尾隨追擊,與唐軍戰於嘉山(在今河北曲陽西)。高行周以龍武右軍攻敵右側,與王晏球、符彥卿三路並進,大敗契丹、義武聯軍,追奔至定州。
天成四年(929年)唐軍攻入定州,擒獲托諾。王都自焚而死。高行周因作戰有功,升任潁州團練使。
長興元年(930年)李嗣源任命高行周為安北都護、振武節度使。但振武軍(治今內蒙古和林格爾)早在後梁時期便已陷於契丹,高行周只是遙領而已。
應順元年(934年)高行周又調任彰武節度使,鎮延州(治今陝西延安)。是年四月,李從珂稱帝,史稱後唐末帝。高行周又改任昭義節度使,鎮潞州(治今山西長治)。

改仕後晉

清泰三年(936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在太原起兵反唐,並向契丹請援。李從珂命建雄節度使張敬達率大軍征討太原,以高行周為太原四面招撫兼排陣使。契丹皇帝耶律德光親率五萬騎兵,南下援救石敬瑭。與符彥卿率騎兵迎擊,卻被契丹軍擊敗,只得隨張敬達退守晉安寨(在今山西太原南)。是年十一月,石敬瑭在耶律德光的扶植下,於太原稱帝,建立後晉,史稱後晉高祖。不久,副招討使楊光遠殺死張敬達,率唐軍投降石敬瑭。石敬瑭隨即引兵南下,攻入東都洛陽。李從珂自焚而死。後唐至此滅亡,被後晉取代。高行周又仕於後晉,獲授同平章事,以使相的身份歸藩潞州。
天福二年(937年)六月天雄節度使范延光魏州(治今河北大名東北)起兵叛亂。高行周被授為魏府西面都部署,隨楊光遠征討魏州。不久,高行周又改任河南尹、東都留守,仍充任魏府西面行營諸軍都部署。
天福三年(939年)石敬瑭遷都東京汴梁,改洛陽為西京,仍以高行周為西京留守。是年十一月,石敬瑭又將魏州廣晉府升為陪都,置鄴都留守司。高行周又改任廣晉尹、鄴都留守。
天福六年(941年)高行周再次擔任河南尹、西都留守。是年十一月,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在襄州(治今湖北襄陽)叛亂,引兵北犯。高行周被任命為南面行營都部署,負責平叛事宜。晉軍在唐州(治今河南唐河)大敗叛軍,繳獲安從進的節度使印信。安從進退保襄州。不久,高行周率大軍抵達襄州城下。他圍困襄州八個月,前後招降叛軍近兩千人。
天福七年(942年)石敬瑭病逝。其侄石重貴即位,史稱後晉出帝。當時,高行周身在襄州前線,因新帝加恩,所領使相銜升為侍中。是年七月,高行周攻破襄州,安從進自焚而死。他獻俘京師,因功加授檢校太師,改任歸德節度使,鎮宋州(治今河南商丘)。

抵禦契丹

天福八年(943年)十二月契丹大舉南侵。石重貴詔命諸鎮藩帥回京,準備迎戰契丹。高行周自宋州入朝。
開運元年(944年)石重貴先以高行周為北面行營都部署,率符彥卿、皇甫遇、王周、潘環等將領北上,隨後御駕親征,坐鎮澶州(治今河南清豐西南)督戰。高行周迎戰契丹軍,被困於戚城(在今河南濮陽北),派人向侍衛親軍都指揮使(禁軍統帥)景延廣求援。景延廣卻採取觀望態度,不肯出兵援救。高行周與兒子高懷德拚死力戰,又得符彥卿率部馳援,最終得以脫困。是年三月,契丹軍與晉軍決戰於澶州城下,因戰事不利,撤軍北歸。石重貴遂班師回京,命高行周、王周留鎮澶州。不久,景延廣被外放為西京留守。高行周又接任侍衛親軍都指揮使,成為後晉朝的禁軍統帥。
開運二年(945年)高行周改授天平節度使,仍領侍衛親軍都指揮使。他留於京師,並未赴鎮鄆州。當時,侍衛親軍都虞候李彥韜倚恃皇帝寵信,在侍衛司內大權獨攬,架空高行周。高行周門庭冷落,但卻淡然處之,有朋友來往,也只是滿杯暢飲而已。後來,高行周被外放為歸德節度使,出鎮宋州。
開運三年(946年)石重貴遣大軍北伐,兵敗瀛州(治今河北河間)。耶律德光趁機再次南侵。石重貴忙以高行周為北面行營都部署,讓他與符彥卿一同駐守澶州,防止契丹鐵騎南沖。但因兵力有限,無濟於事。是年十二月,契丹軍長驅南下,攻破汴梁。石重貴投降,後晉滅亡。耶律德光將高行周自澶州召回汴梁,但隨後便因中原義軍紛起,命其歸鎮宋州。

累朝榮寵

天福十二年(947年)二月河東節度使劉知遠在太原稱帝,建立後漢,史稱後漢高祖。不久,耶律德光被迫撤軍北歸,在途中病逝。是年五月,劉知遠率軍南下,奪取汴梁。高行周又歸附後漢,改任天平節度使,加授太傅、兼中書令。當時,杜重威在鄴都叛亂。高行周又被拜為招討使,征討杜重威。他平定鄴都之亂,改授太尉、鄴都留守,封臨清王。
乾祐元年(948年)劉知遠病逝,其子劉承祐即位,史稱後漢隱帝。高行周進封鄴王,次年又加授太師。
乾祐三年(950年)三月入朝慶賀嘉慶節(皇帝生日),又被改任為天平節度使,改封齊王。是年十一月,劉承祐欲誅殺鄴都留守樞密使郭威,結果激反了郭威。郭威起兵南下,攻至汴梁。劉承祐死於亂軍之中。當時,劉承祐曾急調高行周以及青州符彥卿、永興郭從義、兗州慕容彥超、同州薛懷讓、鄭州吳虔裕、陳州李谷等七鎮藩帥領兵入京。但除慕容彥超與吳虔裕外,高行周等人均按兵未動。
廣順元年(951年)郭威稱帝,以後周取代後漢,史稱後周太祖。高行周加拜“守尚書令”,所食封邑增至一萬七千戶。郭威尊重高行周是“耆年宿將”,對他倍加崇禮,每賜詔書從不直呼其名,只以其王位(齊王)相稱。當時,慕容彥超密謀叛亂,用計離間高行周和朝廷的關係。他偽造高行周的書信,送呈朝廷,稱高行周不滿後周統治,相約一同謀反。郭威卻對高行周深信不疑,還把書信交給高行周,以示對他的信任。

病死鄆州

廣順二年(952年)郭威親征兗州,平定慕容彥超。高行周奉迎御駕,接待極為殷勤。八月病逝於鄆州,終年六十八歲,追贈尚書令、秦王,謚號武懿。

主要成就


後梁時期

在後梁年間,效力於劉仁恭、劉守光父子的幽州鎮(燕國),后歸附李存勖的河東鎮(晉國),隸屬於李嗣源部,統領其麾下牙兵。他在梁晉爭霸戰爭中,數次率軍沖陣,大破梁軍,救出被梁軍重兵圍困的元行欽、李嗣源。

後唐時期

同光元年(923年)參加後唐滅後梁之戰,隨李嗣源襲破鄆州、汴州,滅亡後梁。
天成三年(928年)率部參加定州之戰,在嘉山一帶大敗契丹、義武聯軍,最終於次年攻破定州,擒獲契丹將領托諾,逼得義武節度使王都自焚而死,討平定州叛亂。

後晉時期

天福二年(937年)隨楊光遠攻打魏州,征討天雄節度使范延光。
天福六年(941年)又征討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從進叛亂,在唐州大敗叛軍,最終於次年攻破襄州,逼得安從進自焚而死。
開運元年(944年)率符彥卿、皇甫遇等將領北上抵禦契丹,在澶州城下大敗契丹軍,迫使契丹撤軍北歸。

後漢時期

天福十二年(947年)又征討鄴都,平定鄴都留守杜重威叛亂。

家族成員


父親兒子女兒
高思繼高懷德高氏

史籍記載


《舊五代史·卷一百二十三·周書列傳三》
《新五代史·卷四十八·雜傳第三十六》

人物評價


歷代評價

趙德鈞:①行周心甚謹厚,必享貴位。②此子貌厚而小心,佗日必大貴。
薛居正:近代領戎藩,列王爵,祿厚而君子不議,望重而人主不疑,能自晦於飲酌之間,保功名於始終之際,如行周之比者,幾何人哉!奕世藩翰,固亦宜然。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明代小說清代小說
《殘唐五代史演義》《飛龍全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