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音樂

起源於印第安人音樂的音樂

美國音樂起源於印第安人的音樂。美國音樂經過長期發展,到20世紀初才具備獨特的美國風格,並取得了與西方各國音樂文化同樣重要的地位。在此之前,美國境內存在著生活在這塊土地上的各個民族或種族的音樂,也存在著歐洲音樂家歐洲各國帶來的專業音樂。它們之間經過長時期的相互影響、融合,促進了美國音樂的形成和發展。

美國在音樂藝術方面有著領先全世界的藝術成就和發展的歷史文化背景,在經過大眾娛樂的流行音樂洗禮后,美國的主流音樂和非主流音樂都受到全世界歌迷的熱烈追捧和共鳴,國際流行樂壇逐漸成為歐美音樂、美國音樂的代名詞,而美國各種音樂的藝術表達形式的風格漸漸被亞洲和歐洲等娛樂文化大國的主流音樂吸收和混合,使得美國音樂跨越國土的成為了全世界的時尚音樂文化指標。

發展歷史


印第安人時期
印第安人的歌唱主要用於勞動、婚喪、準備作戰等場合,以鼓等打擊樂器伴奏,音調簡單,獨具一格。16世紀后,隨著各國移民的到達,也帶來了他們本國的音樂文化。經過激烈的爭奪,英國人終於取得了在北美大陸的優勢。因此,英國音樂對美國音樂的影響最大,它為美國音樂的形成奠定了最初的基石。1619年,第1批非洲黑人奴隸被販運到北美。非洲黑人酷愛音樂,慣於一邊勞動一邊唱歌。黑人音樂的動人曲調和獨特的切分節奏,對美國音樂的發展起了巨大作用。
1640年,馬薩諸塞出版了《海灣詩篇歌集》,是北美刊印的第1本書。18世紀初,為提高歌唱水平,許多牧師著書指導唱歌。同時,隨著移民的增加和一些大城市的逐漸繁榮,世俗音樂也變得活躍起來。歐洲樂器如小提琴吉他哈普西科德等開始流行,出現了專業音樂家。1731年在波士頓舉行了第1場音樂會。通常的音樂會節目包括愛國歌曲、歌劇詠嘆調傳統民歌等,有時也有一些標題的或無標題的器樂作品。在此基礎上產生了美國本地出生的第1批作曲家。同歐洲音樂相比,當時美國作曲家的作品被認為不夠成熟。
歐洲音樂風格時期
19世紀初,在經歷了與英國的“第二次獨立戰爭”之後,美國徹底擺脫了英國的統治,獲得了完全的主權;政治的獨立和經濟的發展大大促進了音樂文化的日益繁榮。十九世紀是美國專業音樂的萌芽和誕生期,也是美國音樂中的浪漫主義時期,這與歐洲音樂的浪漫主義是一脈相承的,因為當時美國作曲家幾乎都是先到歐洲接受音樂訓練,然後再回國發展。許多歐洲音樂家來到美國,他們帶來了遠比美國先進的音樂水平和技巧。1848年歐洲革命后,又有大批德國音樂家移居美國。他們使原先習慣於讚美歌的美國人的音樂趣味發生明顯變化,也給美國年輕一代作曲家的創作帶來巨大影響。與此同時,音樂教育獲得迅速發展。
斯蒂芬·柯林斯·福斯特
斯蒂芬·柯林斯·福斯特
南北戰爭后,美國音樂生活更趨活躍,又有一些重要的音樂團體相繼建立,如大都會歌劇院、波士頓交響樂團等。更重要的是,出現了一批具有相當專業技巧的作曲家。他們把美國音樂提高到了歐洲的水平,但作品缺乏獨創性,帶有明顯的模仿傾向。其中成就最高的是E.麥克道爾,他被認為是美國第1個取得國際聲望的作曲家。
當美國作曲家幾乎都在追隨歐洲風格時,歌曲作家斯蒂芬·柯林斯·福斯特卻採用美國黑人音樂的曲調進行創作。他的很多歌曲是為當時盛行的“黑人劇團”(由白人化裝扮演黑人,其成員稱為游吟藝人)寫作的;而真正的美國黑人音樂卻未受到重視,它們只在黑人中流傳發展。當時流行的黑人音樂主要類型有靈歌布魯斯、勞動歌曲等。
音樂獨立時期
19世紀末20世紀初,美國出現了擺脫德國音樂控制的新潮流。捷克作曲家A.德沃扎克對此起了很大作用。他於1892-1895年間應邀就任紐約音樂學院院長。他建議美國作曲家把美國印第安人和黑人音樂運用到自己的創作中去。也有的作曲家轉向法國音樂,他們的創作與印象派有著密切聯繫。另有一位作曲家C.E.艾夫斯在獨自探索美國化的音樂語言。他在當時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後來才被認為是美國老一輩最著名的作曲家。
20年代,社會輿論鼓勵美國作曲家創作具有美國風格和特點的作品。一批作曲家在各方面支持下,為美國民族主義音樂的確立作出了貢獻。特別在交響樂領域,他們為美國音樂贏得了與歐洲各國音樂並駕齊驅的地位。曾在巴黎從法國作曲家N.布朗熱學習的A.科普蘭、R.哈里斯、W.辟斯頓、V.湯姆森以及R.塞欣斯(1896-)等人,都在一定程度上把美國的音樂語言與西方第一流的作曲技巧結合起來。他們的學生和追隨者如W.舒曼、S.巴伯、L.伯思斯坦等繼承了他們的道路。這些青年作曲家大都是國內培養起來的。
20-30年代的美國音樂並不只是朝著一個方向發展。西方音樂第一次世界大戰后經歷了空前的劇烈變化,出現了新的現代音樂流派;即便是上述作曲家,在他們的某些作品中,也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實驗的性質。最重要的實驗主義者是1915年定居美國的法國作曲家E.瓦雷茲。同時期,美國的流行音樂空前發展。特別是從黑人音樂布魯斯、拉格泰姆等演變而來的爵士音樂風行全國。具有獨立的美國風格的音樂劇(亦稱百老匯歌舞劇)是在歐洲的輕歌劇喜歌劇的基礎上逐漸發展起來的,在流行音樂中佔有特殊地位。著名的音樂劇作曲家有R.羅傑斯、G.格什溫伯恩斯坦等。
音樂流派的多元化
埃爾維斯·普雷斯利
埃爾維斯·普雷斯利
納粹政權的出現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使許多著名的歐洲作曲家來到美國,如P.欣德米特、B.巴托克、勛伯格、斯特拉文斯基、D.米約等。他們給美國音樂生活帶來了新的巨大影響。美國成為西方音樂文化的一個重要中心。美國音樂創作的民族性不再受到重視,許多美國作曲家的作品與歐洲音樂在風格上的差別幾近消失。
邁克爾· 傑克遜
邁克爾· 傑克遜
50年代以後,美國音樂更趨多樣化。儘管有的作曲家基本上按照傳統的音樂語言進行創作,但是吸引著新一代作曲家的是層出不窮的各種新音樂流派,代表人物是J.凱奇。在流行音樂領域內,也出現了新的品種。從布魯斯等音樂發展而來的搖滾樂風靡全國,爵士音樂退居次要地位。搖滾樂的代表人物有埃爾維斯·普雷斯利等,民歌的著名歌手有鮑勃·迪倫等。70年代以後,搖滾樂的熱潮逐漸衰退,各種流行音樂互相影響,在風格上趨向綜合。最著名的流行音樂歌手是邁克爾·傑克遜
在音樂表演方面,美國往往由於擁有世界第一流的指揮、獨奏家和歌劇演員而達到很高水平。美國的交響樂團佔全世界總數的一半以上。其中波土頓、芝加哥克利夫蘭紐約費城等交響樂團均享有國際聲譽。

音樂流派


早期的音樂分類
反抗殖民統治的歌曲
18世紀下半葉,美國人民遭受殖民統治的時候,就通過歌曲表達他們的反抗與鬥爭情緒。在1775—1783年的獨立戰爭和戰後一段時期,流傳了更多的歌曲,如《揚基嘟得兒》(採用英國同名歌曲曲調),《切斯特》、《亞當斯和自由》(採用《阿那克里安》曲調,此歌於1814年被重新填詞,成為著名歌曲《星條旗》)等。這些歌曲大多採用英國歌曲的曲調進行填詞,帶有宗教聖詠的痕迹,這是由於當時美國的音樂生活尚處在以教堂音樂為主的時期,世俗音樂剛在萌芽。
外來歌曲
美國早期流行的歌曲都來自英國、愛爾蘭蘇格蘭、德國和義大利的歌曲和歌劇曲調。18世紀末。19世紀初,愛爾蘭和蘇格蘭歌曲在美國開始流行,其中《美好的往日》等歌曲,儈炙人口。這些歌曲具有鄉土氣息,得到美國人民的喜愛。19世紀初,德奧歌曲在美國也很流行,如F.舒伯特、F.W.阿布特、庫克思的許多歌曲均被譯成英文,印成歌篇出版。19世紀20-40年代期間,在美國普遍流行採用歐洲歌劇的曲調填以英文歌詞的歌曲,或英國作曲家用義大利歌劇風格譜寫的歌劇曲調。
游吟藝人的歌曲
這是最早顯露出美國自己特點的歌曲。它是由白人創造的、供白人欣賞娛樂的音樂表演形式,發源於美國北部和中西部。19世紀加年代,英國演員C.馬修斯有意識地將黑人語言的拼音、節奏等特點加以喜劇化,配上簡單的音樂旋律加以表演,受到熱烈歡迎,許多美國演員如G.W.狄克遜、G.尼科爾斯、J.W.斯威尼威.法雷爾等,紛紛效仿馬修斯的表演,成為當時最出名的流行歌曲作者和表演者。19世紀下半葉,游吟藝人的歌曲大大發展,出現了眾多的表演團體。其表演者都是白人男子,採用的音樂素材來自昂格羅、流行曲調、義大利歌劇或由此派生的曲調等。據考證,南北戰爭前的美國音樂很少與黑人音樂有聯繫。
反蓄奴制和南北戰爭時期的歌曲
19世紀下半葉,在美國反蓄奴制的鬥爭及南北戰爭期間,產生了一些反映黑奴痛苦生活和爭取解放的歌曲。南北戰爭是美國歷史上影響較大的一次全民性戰爭,在當時和以後的文學藝術作品中,歌曲為數最多。這些歌曲在音樂上除與英國、愛爾蘭等歐洲音樂保持聯繫外,明顯地出現了與黑人靈歌和其他黑人歌曲音調上的聯繫,即明顯地表現出美國特色。
福斯特及其他作曲家的創作歌曲
19世紀從事歌曲創作的美國作曲家有F.霍普金森、B.卡爾、J.休伊特、O.肖、H.拉塞爾、哈欽森家族和S.C.福斯特。其中霍普金森是美國第1個歌曲作者。肖是第1個在美國出生的歌曲作家。拉塞爾被譽為在福斯特之前的美國最有成就的歌曲作家。哈欽森家族則是演唱和創作歌曲的著名小團體。19世紀美國最重要的歌曲作家是福斯特。他在短促的一生中創作了200餘首歌曲,其中有的吸收了傳統的英國民歌的特點。他的代表作《故鄉的親人》、《我的肯塔基老家,晚安》、《主人長眠在地下》等,成為世界名曲。
19世紀末20世紀初工人歌曲
隨著工人運動的興起,在美國工人群眾中流傳了一些反映他們鬥爭生活的工人歌曲。如《約翰。亨利》、《八小時工作日》、《紅旗》等。如世紀20-30年代,工人運動再度高漲,美國工人歌曲再次發展,如《薩柯給兒子的信》、《你站在哪一邊?》、《我們堅決不動搖》等。
20世紀及以後
爵士音樂
爵士樂Jazz),於19世紀末20世紀初源於美國,誕生於南部港口城市新奧爾良,爵士樂講究即興,以具有搖擺特點的Shuffle節奏為基礎,是非洲黑人文化和歐洲白人文化的結合。20世紀前十幾年爵士樂主要集中在新奧爾良發展,1917年後轉向芝加哥,30年代又轉移至紐約,以後風靡世界。爵士樂的主要風格有:新奧爾良爵士、搖擺樂比博普冷爵士、自由爵士、拉丁爵士、融合爵士等。
搖滾音樂
搖滾樂,興起於20世紀50年代中期,主要受到節奏布魯斯鄉村音樂叮砰巷音樂的影響發展而來。早期搖滾樂很多都是黑人節奏布魯斯的翻唱版,因而節奏布魯斯是其主要根基。搖滾樂分支眾多,形態複雜,主要風格有:民謠搖滾藝術搖滾迷幻搖滾鄉村搖滾重金屬朋克等。
嘻哈音樂是黑人文化中一種源於街頭的文化、文化現象、文化運動和生活方式,以說唱為音樂的表現形式。興起於20世紀60年代。

音樂教育


19世紀至20世紀初
美國學校音樂教育始於1838年。在此之前,歌詠學校作為社區音樂教育的主要形式,為美國學校音樂教育的產生奠定了基礎。1838年,波士頓學校委員會把音樂課正式列入該市學校課程。許多人認為,這是美國學校音樂教育的始端。
儘管美國是一個多民族的移民國家,但在1838年學校開始開設音樂課至19世紀末這一時期,學校音樂教育教學的內容主要是以德國古典音樂為主,除了西歐音樂之外的其他國家的移民音樂沒有被納入學校音樂教學內容。“在整個19世紀後半期,所有普通教育和音樂教育都對歐洲哲學和教育方法論進行了引用。此外,音樂教育向歐洲看齊,特別是德國古典音樂傳統成為音樂教育課堂的教材。”“19、20世紀之交,儘管音樂教育者們願意接受其他文化的音樂,但音樂教育基本只講授一種音樂文化——歐洲德國藝術音樂傳統。”
多元文化教育是在20世紀初美國一系列社會問題所引發的社會性課題。20世紀初,以東南歐為主的移民大量湧入美國,學校教育面臨的教學對象是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學生。排外主義者堅持要求那些生活在美國的移民儘快融入主流文化或完成“美國化”的過程。1916年,約翰·杜威全國教育協會的一次講演中,提出了“文化多元主義”的概念,文化多元主義亦指多民族社會,文化多樣性或民族多元主義。直到20世紀60、70年代民權運動的興起,特別是黑人權利運動的出現,激發了全社會對民族意識的關注;同時移民潮帶來的各民族文化對社會的影響,促使人們理解文化多元主義倡導的各民族文化平等共存、相互理解的理念,文化多元主義理論逐漸被人們所接受;並且,學校課程中開始出現多元文化的教育內容。
20世紀初,在美國公立中小學中最早進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實踐的是美國音樂教師協會的創始人之一L.埃爾森,他所編寫的《多國民歌》包括了關於中國五聲音階、拜占庭音階、蘇格蘭民歌使用的古老的教堂音階和匈牙利吉普賽音階的描述。此外,還出現了其他人編的各國民歌集。從1916至1924年,在音樂課本中廣泛出現了英國、法國和德國的民歌。R.福爾斯曼的作品《歌曲集》是最早在音樂課本中介紹西歐民歌的,整套叢書中的200多首歌曲表現了20多種北歐中歐的文化。這一時期,音樂教師們探討在音樂課上將民間音樂與其他科目領域相聯繫。在公立學校中,不同科目的合作也體現在一些課外活動中(節日演出、慶典活動等),在這些活動中常常出現音樂、美術、歷史、文學、家政、手工等學科相融合的內容,體現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交融,學生在娛樂性的課外活動中了解了世界各民族的文化、風俗、習慣等。
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民間舞蹈開始在學校中流行,並成為音樂課的重要內容。通過民間舞蹈,學生可以很直觀地了解每個民族的歷史、文化傳統、風土人情等。1916年以後美國中小學廣泛增加了民間舞蹈課程。隨著手搖留聲機唱片業的發展,多種文化的歌曲和器樂曲的唱片開始進入音樂課堂,特別是使音樂欣賞課的內容更為豐富和多樣。一些音樂欣賞教材與唱片相結合,起到了很好的教學效果。1902年以前美國學校音樂課本中沒有美國黑人音樂的內容,顯然,美國黑人音樂在學校音樂教育中受到輕視。
1918年,美國音樂教育者全國大會在該協會的年會上第一次介紹了美國黑人的靈歌,在會議開幕的音樂會上,美國黑人學校兒童、社團組織表演了靈歌,精彩的表演受到與會代表的熱烈歡迎。這之後,美國學校的一些音樂表演活動中時有出現黑人音樂的節目。這時學校音樂教學內容中開始出現黑人靈歌,作為學校音樂課本的福爾斯曼的《歌曲集》和《音樂時刻》中收錄了大量的美國黑人民歌尤其是靈歌。儘管學校音樂課程中開始接受靈歌,但其他形式的美國黑人音樂在公立中小學和上流社會仍不被歡迎,音樂課中禁止爵士樂,認為爵士樂是粗俗低級、放蕩邪惡的。
1918年,紐約市哥倫比亞大學師範學院林肯學校女教師S.科爾曼在該校實施一個被稱為“創造性的音樂”的項目,這個項目的內容之一是探討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教學方法。科爾曼認為兒童演奏樂器是學習音樂的一個很重要的渠道,孩子學習樂器最好從簡單的鼓開始,再逐漸到有固定音高的打擊樂器如木琴,然後是鍵盤樂器,或從七弦琴提琴;在研究一種新的樂器時,她會告訴學生們該樂器的發展歷史及演奏實踐,還經常帶學生們到博物館參觀各個國家的樂器;她還讓孩子們參與製作一些簡單的樂器,如中國的琴和笛、埃及豎笛非洲馬林巴和各種鼓。科爾曼的實驗是有成效的,她通過音樂聲音來探索、研究音樂的創造力,通過對世界各地樂器的研究來擴展音樂教學的內容,為具體實施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提供了一個成功的實踐模式。1900-1928年美國學校音樂教育教學內容逐漸由德國音樂傳統轉向北歐和中歐許多國家的民歌和民間舞蹈,以及少數美國黑人民歌、美國土著民歌和東亞國家的一些歌曲。
20世紀20年代末至90年代初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在普通學校教育中就開始推行國際關係教育和跨文化教育這兩個教育計劃。從20世紀20年代到30年代,國際關係教育問題更加突出,其教育重點是全球和平與理解;課程內容多為國家聯盟、國際友好和所有國家對世界共同體的貢獻。許多學校開設了相關不同國際文化的課程,授課內容通常包括音樂和民間舞蹈,在課外活動方面學校組織的慶典尤為流行。包括藝術在內的所有科目都被認為是為增進各國各民族不同文化間的理解而開設的。
從20世紀20年代末至50年代初,納入美國學校音樂課程中的音樂的種類和數量逐步增加,到20世紀30年代中期,在已有北歐和西歐的音樂課程中又增加了東歐國家的歌曲。隨著這個時期學校音樂課本中音樂作品種類和數量的增加,拉丁美洲的音樂開始得到重視。在通過音樂而實現美洲統一方面,美國音樂教育者全國大會扮演了重要的角色。1941年,美國音樂教育者全國大會宣布了一項新政策“通過音樂統一美國”。這個計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內容以美國民間音樂為基礎,稱為“美國兒童的美國歌曲”;第二部分內容稱為“統一美國人的音樂”,在範圍上是國際性的,以拉丁美洲音樂為主,這是睦鄰友好政策的反映。美國音樂教育者全國大會向全體會員通告在國家關係中的活動,參與音樂教材的出版和發行,提供音樂課堂上實施教學的有關資料,《音樂教育者雜誌》將這些事件載入編年史並報道來自國家級和部級會議的更多信息。美國音樂教育者全國大會在這一時期美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發展過程中起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20世紀50、60年代,在國際音樂教育學會的推動下,以及人們對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認識的逐漸加深,學校音樂教育越來越多地強調國際主義。音樂教育者開始意識到美國黑人音樂也是美國音樂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爵士樂逐漸被音樂教育者所接受,並將其作為音樂課的教學內容。在此期間,美國學校音樂課本繼續反映出來自不同文化的歌曲數目的增加。隨著拉丁美洲歌曲的增多,許多音樂課本中的非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東歐、遠東中東以及太平洋群島的歌曲數目日益增多,許多還標識出原文。這段時期不但課本中美國黑人歌曲的數量相應增加,而且種類也有所豐富,諸如勞動歌曲、聚會演唱歌曲和船歌。即使音樂課本中來自不同文化的歌曲數量在增加,但音樂的正宗性仍然是一個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音樂教材出版公司和唱片公司開始努力以更正宗的方式提供民間歌曲。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聘請了國內外不同音樂領域的權威人士作為對民間音樂內容挑選和介紹的顧問。
20世紀6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國際音樂教育學會繼續以研討會、出版物的形式推進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發展。從1970年在莫斯科召開的國際音樂教育學會第9屆國際大會到1994年在坦帕召開的國際音樂教育學會第21屆國際大會,這13屆國際大會,每屆都是研討與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有關係的主題。多元文化音樂教育是國際音樂教育學會自1953年成立以來占統治地位的話語,它所開展的一系列活動,表明了國際音樂教育學會在促進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20世紀末至21世紀初
1994年美國政府頒發了《2000年目標:美國教育法》,這項法案對所有學生提出了更高目標——學生們在4年級、8年級、12年級要通過英語、數學、自然科學、外語、公民與政府、經濟、藝術、歷史及地理等課程的測試。法案規定:“所有學生將要了解國家和世界不同民族的文化遺產。”法案中將藝術作為基礎教育的核心學科,可以看出美國政府對藝術教育的重視。為執行該項法案,在美國教育部的領導下,各個學科的全國性學術組織開始制定各學科課程的國家標準。《藝術教育國家標準》於1994年完成。該標準包括舞蹈、音樂、戲劇和視覺藝術方面的內容,它是由美國國家藝術教育協會聯盟制定的。在“音樂教育國家標準”中的各個年級的教學內容都包含了不同民族、不同風格、不同流派的音樂作品。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的頒發,以國家教育法規的形式確立了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地位,使之成為學校音樂教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毋庸置疑,美國《藝術教育國家標準》的頒發是美國多元文化音樂教育走向成熟期的標誌。
1999年由美國音樂教育者全國大會主辦的以“未來音樂教育”為主題的“豪斯賴特研討會”在佛羅里達州舉行,在會後發表的《豪斯賴特宣言》中重申了實施多元文化音樂教育的重要性:“所有的音樂在課程中均具備一定的地位。不僅西方藝術傳統需要得到保留和傳播,音樂教育者還要意識到人類經驗中其他民族的音樂,並能把它們融入課堂和教學。”《豪斯賴特宣言》體現了美國新世紀音樂教育的觀念和行動趨勢,從這可以看出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已成為美國未來學校音樂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專家學者們建議大學的音樂教育者在不同的音樂文化方面加強訓練,至少擅長一種其他音樂文化,並能把多種音樂應用到音樂教育上。為適應多元文化教育發展的需要,美國許多州的教育部門已經要求教師進行多元文化教育培訓,並將多元文化教育的培訓內容作為中小學教師的教育資格證明的內容之一。作為音樂教育的資格證明,目前有4個州要求對西方和非西方音樂、音樂與文化的關係等知識做出考核;有7個州準備將多元文化能力作為教師專業教育要求的音樂資格的標準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