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學歷史學系

1928年創立的院系

浙江大學歷史學系地處歷史文化名城杭州,位於美麗的西子湖畔。其前身是1928年8月國立浙江大學文理學院創設的史學與政治學系(1936年改稱史地系)。新中國成立後於1951年夏,浙江大學與浙江省文教廳合辦浙江師範專科學校,以原浙江大學史地系部分教師為骨幹建立歷史專科。1952年院系調整,浙江師範專科學校歷史專科併入浙江師範學院,改稱歷史學系。1958年,杭州大學與浙江師範學院合併,設杭州大學歷史學系。1998年秋重歸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期間曾有一批蜚聲海內外的著名學者如錢穆向達、張其昀、劉節陳樂素賀昌群沈煉之、顧谷宜、張蔭麟方豪譚其驤等在此執教,留下了豐厚的學術積累,為歷史學系的發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本系介紹


浙江大學歷史學系在長期的實踐中,逐步建立起了比較完善的教學和科研體系,尤其是建國后的幾十年裡,發展比較迅速,形成了一定的特色和優勢,1994年被國家教委批准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專業介紹


浙江大學歷史學專業為國家文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設有歷史學專業基地班。基地班學生除有更多機會得到本專業高水平的教師的指導外,在享受優秀學生獎學金、申請學生科研項目和保送免試研究生等許多方面,都有比其他學生更多的機會。本專業的優秀學生將有機會赴國(境)外著名高校短期交流。
核心課程:中國古代史專題、中國近代史專題、世界近代史專題、中國史學史、外國史學史、二十世紀中國史研究、二十世紀世界史研究等。

專業分類


現全系設歷史學本科專業;
中國歷史、世界歷史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
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三個學科博士點。
1994年底,歷史學系被批准為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現今歷史學系本科各專業每年總計約招生30名,碩、博士研究生約招生40名。

研究重點


浙江大學歷史學系經過80餘年的發展,各學科在研究方向及學科優勢上形成了自己務實創新的鮮明特色。中國古代史學科點包括宋史、隋唐史、中西關係史以及中國歷史地理等研究方向,構成中國古代史整體的研究。其中,由於地處杭州的優勢,宋史的研究長期以來在國內外學界享有相當的知名度,在全國處於同類研究的前列。中國近現代史學科點包括中國近代史(包括近代浙江)、中華民國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等研究方向。尤其是民國史研究方向,集中科研力量研究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的關係,成立了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是本學科點的優勢特色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史研究方向,以浙江省為基點,主要著眼於當代中國三農(農業、農村、農民)問題、鄉村社會變遷史等方面的研究。世界史學科點包括法國史、美國史、日本史等研究方向。其中,法國史的研究長期以來是本學科的傳統重點,是國內有名的法國史研究中心之一,在法國近現代史方面,研究成果尤為顯著。隨著人才的引進,美國對外關係史、東亞區域史、西方史學理論與史學史成為世界史新的增長點。

學系領導


系主任:劉進寶
支部書記兼系副主任:鮑永軍
系副主任:湯曉燕
系副主任:張凱
秘書:黃蘭英
工會主席:吳彥

師資隊伍


中國古代史

秦樺林、杜正貞、鮑永軍、孫競昊吳艷紅楊雨蕾馬娟吳錚強陸敏珍、劉進寶

世界史

湯曉燕、呂一民、王海燕、樂啟良、白春曉、朱曉罕、張正萍、陳新張楊劉國柱

中國近現代史

趙曉紅、陳群元、張凱、徐立望、尤淑君、肖如平梁敬明陳紅民

研究機構


浙江大學中國古代史研究所
中國古代史研究所成立於2000年,2005年獲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點。本所曾是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學科、浙江省重點學科、浙江大學人文社科強所。現為浙江省雙一流建設學科、浙江大學一流骨幹基礎學科,設博士后流動站。本所教授徐規梁太濟黃時鑒、倉修良、孫達人、楊渭生何忠禮等在海內外享有聲譽。所內現有教師15人,其中教授7人、副教授7人、講師1人。其中教育部新世紀人才1人、浙江大學文科領軍人才2人、“百人計劃”1人。教學科研設施完備,學科方向包括隋唐史、宋史、明清區域史、中外關係史、歷史地理等。其中隋唐史暨絲路文明研究、明清史暨江南區域史研究已形成了整體優勢,在全國有較大影響。
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
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成立於1999年,其前身為杭州大學歷史系中國近代史、中國現代史教研室。本所1986年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3年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已為國家輸送200餘名碩士畢業生和數十名博士畢業生。本所在晚清史、中華民國史、蔣介石與近代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史、中國近現代學術史等領域有著深厚的學術積累。本所現有教師9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3人,講師2人,博士生導師6人。現任所長為浙江大學“求是特聘”教授陳紅民先生,副所長為肖如平教授。
浙江大學世界歷史研究所
浙大世界歷史研究所擁有國家一級學科博士點和碩士點,是省重點學科;擁有歷史學博士后流動站。當前,由世界史學科教師組織和參與的研究中心有:法國歷史與文化研究中心、公眾史學研究中心、美國研究中心
世界歷史研究所現有在職教師17人,國外兼職教授7人,形成了較為穩定的研究方向和合理的研究梯隊。從職稱結構看,教授8人,副教授5人、講師4人;從學歷結構看,具有博士學位16人,碩士學位1人;從年齡分佈看,1950年代3人,1960年代4人,1970年代5人,1980年代5人;在職教師中,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劃的2人,入選浙大求是青年學者項目的2人。
浙江大學蔣介石與近代中國研究中心
研究中心目標是希望建成國內領先、國際上知名的蔣介石學術研究中心與資料中心。研究將通過開辦網站、召開學術會議、出版學術著作、培養研究生等工作,提高蔣介石研究的學術水平,並以此推動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學科的整體研究水平。
研究中心將採用開放式,以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為基幹,邀請海內外知名學者與相關的社會人士擔任中心的客座研究員與名譽職務。有可能的話,資助知名學者來杭州研究
研究中心主任:陳紅民 副主任:方新德
專職研究人員:汪林茂、梁敬明、高力克、徐立望、肖如平
研究學術顧問:金普森楊樹標
浙江大學地方歷史文書編纂與研究中心
浙江大學地方歷史文書編纂與研究中心成立於2009年,是以龍泉司法檔案為核心,收集、整理、編纂與研究地方歷史文書的專業研究機構。中心已獲得包括國家重大社科基金在內的國家、省部級項目多項,出版《龍泉司法檔案選編》第一、二輯(44卷)並獲第十八屆浙江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在各級刊物發表大量專題論文,獲選“浙江大學2015年度十大學術進展”,浙江省社科聯在2016年浙江省社會科學界第三屆學術年會中推選出“十大學術關注”。除龍泉司法檔案以外,中心還收集蕭山民間私藏契約與書信、浙南山區族譜、建德山區生產隊賬冊、《鼎臣日記》等地方歷史文書,並為溫州市檔案局等單位提供專業檔案整理研究服務。中心目前與浙江省各級檔案局等單位建立密切聯繫,並長期在各地展開田野調查、口述史等活動,全面拓展地方歷史文書的採集與研究工作。
中心主要成員:包偉民夏立安、杜正貞、吳錚強、傅俊、張凱、陳明華等。
浙江大學中外關係史研究中心
浙江大學法國史研究中心
2010年,成立浙江大學法國史研究中心。該中心的前身是浙江大學(原杭州大學)法國史研究室。著名歷史學家沈煉之先生(1904-1992)是中國法國史學科的重要奠基人。在沈先生的引領下,浙江大學湧現出一批以法國史研究見長的專家,如樓均信教授、戴成鈞教授、鄭德弟教授、張忠其教授。他們共同奠定了浙江大學法國史專業在國內學界的優勢地位。
浙江大學法國史研究中心目前擁有教授3名、副教授2名和講師2名。他們分別是沈堅教授、呂一民教授、董小燕教授、樂啟良、張弛、朱曉罕、湯曉燕。2015年,沈堅教授、呂一民教授當選為新一任的中國法國史研究會會長、副會長。
浙江大學公眾史學研究中心
浙江大學公眾史學研究中心是2015年11月成立的浙江大學校級研究機構,下設公眾史學理論研究室、歷史數據與新媒體實驗室、口述歷史研究室、歷史影像紀錄研究室、企業與社區歷史研究室、青少年核心素養研究室、歷史公益項目策劃部。自成立以來,中心致力於搭建歷史學與傳媒、計算機、城市規劃等專業的跨領域合作平台,聘用13名專職研究員、15名兼職研究員,並聘用一名專職工作人員,共同拓展公眾史學跨學科研究與歷史學的社會公眾服務項目,積極推動人文歷史知識向社會公眾層面的傳播。為此目的,中心為各類對歷史感興趣的專業人士、社會公眾搭建平台,建立公眾與專業歷史學的合作,共同解答現實問題,拓展社會資源。我們以基礎科學研究、公眾史學學科建設為基礎,同時加強新型課題的策劃與組織能力,融合社會資源為社會各階層提供介入歷史數據搜集、分析和利用的渠道,為公眾提供可靠的歷史文化內容。
目前,中心已與多個博物館、檔案館、圖書館建立緊密聯繫,長期開展口述史、公眾歷史講座、歷史戲劇項目。
專業培養方面,中心招收公眾史學方向碩士,為歷史系本科生開設“公眾史學”專業課程,系統培養學生的公眾史學研究與實踐能力,連接專業歷史學科與社會需求之間的斷裂。
中心主要成員:陳新、杜正貞、吳錚強、徐立望、陳志堅、田樂。

聯繫方式


通訊地址: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天目山路148號浙江大學西溪校區歷史學系
郵政編碼:310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