豬食道口線蟲病
豬食道口線蟲病
豬食道口線蟲病是由於豬機體內寄生有食道口屬線蟲寄生而引起的一種寄生蟲性疾病,蟲體多在病豬的腸道內寄生,會引起病豬的消化系統炎症,可以使用多種抗生素類藥物進行治療。
從結腸漿粘膜剝下的幼蟲
在結腸粘膜表面可見有小豆大隆起的結節
成蟲在大腸中產卵,卵隨糞便排出體外,經24~48h孵出幼蟲,再經3~6天發育為第三期幼蟲(感染性幼蟲),豬在吃食或飲水時吞進感染性幼蟲后,幼蟲即在大腸黏膜下形成結節並蛻皮,經6~10天後,第四期幼蟲返迴腸腔,再蛻一次皮即發育為成蟲,感染后1~2個月發育為成蟲。
結腸表面有黃色結節
結腸表面有黃色結節
成蟲致病只有在高度感染時才會出現。由於蟲體對腸壁的機械損傷和毒素作用,引起漸進性貧血和虛弱,嚴重時可引起死亡。
結腸壁上有多量結節,腸壁增厚
豬只表現腹痛、腹瀉或下痢,高度消瘦,發育障礙。繼發細菌感染時,則發生化膿性結節性大腸炎。
直腸粘膜上有透明樣結節
應根據豬場的生產和用藥記錄、流行病學、臨床癥狀和糞便檢查,結合剖檢結果綜合判斷。幼蟲在大腸黏膜下形成結節所致的危害性最大,形成結節的機制是幼蟲周圍發生局部性炎症,繼之由成纖維細胞在病變周圍形成包囊。結節因蟲而異,長尾食道口線蟲的結節,高出於腸黏膜表面,具有壞死性炎性反應性質,至感染35天後開始消失;有齒食道口線蟲的結節較小,消失較快。大量感染時,大腸壁普遍增厚,發生卡他性腸炎。除大腸外,小腸(特別是迴腸)也有結節發生。
豬大棘頭蟲病(鉤頭蟲病) 相似處:食慾減退,消瘦,貧血,下痢,生長遲緩等。不同處:腹痛、有時有血便、蟲頭穿透腸壁則體溫可升至41℃。剖檢可發現蟲體呈乳白或淡紅色,長圓柱形,前部稍粗,後部較細,體表有橫紋,雄蟲長7-15厘米,雌蟲長30—68厘米。
豬球首線蟲病(鉤蟲病)相似處:貧血,消瘦,下痢,發衣不良等。不同處:有時服瀉藥時即可排出蟲體,蟲體較小。
豬食道口線蟲病
(1)敵百蟲 每千克體重0.1g,拌入飼料中喂服。
(2)丙硫咪唑 每千克體重l0mg,拌人飼料中喂服。
(3)左咪唑 每千克體重8mg,拌人飼料中喂服。
(4)噻嘧啶 每千克體重30~40mg,拌入飼料中喂服。
(5)氟苯咪唑 每千克體重5mg,拌入飼料中喂服,或以每噸飼料30g混飼,連用5天。
(7)伊維菌素 每千克體重0.3mg,皮下注射或喂服。
(8)多拉菌素 每千克體重0.3mg,皮下或肌肉注射。
每年春、秋兩季各作一次預防性驅蟲,保持豬圈清潔衛生,豬糞應堆積發酵消滅蟲卵,保持飼料、飲水清潔,防止被幼蟲污染。不在低洼潮濕牧場放牧,發現病豬迅速治療。主要靠預防性驅蟲及糞便發酵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