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道
天津市和平區轄街道
五大道在天津市中心城區,是一個以由南向北並列著的馬場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慶道這五條道路為主的一個街區的統稱。以“馬睦大常重”為主的這個街區,是迄今天津乃至中國保留最為完整的洋樓建築群,天津人把它稱作“五大道”。
五大道地區擁有上世紀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國家建築風格的花園式房屋2000多所,建築面積達到100多萬平方米。其中最具典型的300餘幢風貌建築中,英式建築89所、意式建築41所、法式建築6所、德式建築4所、西班牙建築3所、還有眾多的文藝復興式建築、古典主義建築、折衷主義建築、巴洛克式建築、庭院式建築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築等,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苑。
2011年,五大道被天津市規劃局確定為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
天津五大道
1955年5月,街公所更名為街道辦事處。1956年屬新華區,6月調整為黃家花園、常德道、漢陽道等街道。
1958年8月調整為體育館街道(由原漢陽道、黃家花園2個街道部分轄區合併而成,因轄區坐落有天津市人民體育館而得名)、民園街道,9月改屬和平區。1960年4月合併為民園公社、東亞仁立公社(體育館公社);8月,原新興街公社撤銷,部分轄區併入體育館公社(1962年1月劃出恢復新興街公社)。
1962年10月恢復為民園、體育館2個街道。
1996年,民園街道面積1平方千米,人口4.2萬人,辦事處駐成都道36號,轄臨園裡、慶華里、天隆里、鵬壽里、求志里、太來里、新華村、湖南路、先農大院、民園大樓、幸福里、大興村、安樂村、三盛里、新華南路、義生里、三益里、香港路、同樂里、鄭州道、澳門路、南海路、謙益里、延壽里、林東大樓25個居委會;體育館街道面積1.4平方千米,人口5.9萬人,辦事處駐常德道,轄育文坊、福林里、銘通里、永定里、文化里、土山花園、德巨里、尚友里、益壽里、華蔭南里、益世里、華蔭東里、延德里、義慶里、樂民里、桂林里、合作里、睦南里、友誼里、花園西里、友好里、團結里、安業里、永豐里、新宜里、津中里、勤建里、設計里、起福里、元興里30個居委會。
1998年10月,民園街道的全部和體育館街道的貴州路以東部分組成新的體育館街道;原體育館街道貴州路以西部分劃歸新興街道。
2005年末,面積1.738平方千米,人口16516戶80768人,轄湖南路等10個社區。2011年末,面積1.78平方千米,戶籍人口27330戶70796人,常住人口16702戶35280人,人口密度約為每平方千米19820人。
2014年體育館街道更名為五大道街道。在20世紀80年代,天津市對部分馬路兩側的房屋進行整修粉刷,馬場道、西康路、貴州路、成都道、南京路5條道路相接合圍區域內的小洋樓也在整修之列;這一區域自此被稱為“五大道”。今“五大道”地區涉及7個社區,面積1.28平方千米,擁有20世紀二三十年代建成的英、意、法、德、西班牙等不同風格的小洋樓2000多座,素有“萬國建築博覽會”之稱
五大道地區,作為天津租界市政園林和民居建築的典型代表而別具特色———第一,它形成了姿態萬千的西式建築群體景觀;第二,建築的私密性構成了深幽寂靜的街市風格;第三,近代許多政客買辦、達官顯貴居於此。
2021年3月,掛牌為天津市首批“統一戰線教育實踐基地”。
地鐵
地鐵1號線“小白樓”站下。
公交
五大道為一長方形區域,多輛公交車經過,主要有觀光2路、9路、13路、800路、831路、902路、904路、906路等。
交匯道路
西康路
貴州路
昆明路
雲南路
桂林路
長沙路
衡陽路
湖南路
南海路
新華路
澳門路
香港路
湖北路
鄭州道(與五大道平行,在五大道範圍內的道路)
洛陽道(與五大道平行,在五大道範圍內的道路)
門票
無需門票,乘坐馬車觀光收費80元。
遊覽方式
建議步行。
乘坐馬車觀光收費80元。
可以到五大道遊客服務中心,遊客中心由專業的講解員為遊客進行講解,帶領遊客遊覽。
開放時間
全天開放,馬車營業時間8:30-18:30。
五大道異國風情區最佳旅遊線路為:河北路與成都道交口——重慶道——常德道——大理道——新華路——馬場道——睦南道——香港路——重慶道——南海路——河北路。
觀光馬車
五大道建築
五大道風貌
睦南道,長2.08公里,有風貌建築74幢,名人故居2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道路兩旁綠樹掩映著風格各異的小洋樓,漫步其間,使人感到路、房、樹的空間尺度恰到好處。睦南道20號為孫殿英舊宅。建於1930年,為三層帶地下室的西洋古典公館,頗為豪華氣派。24號為中國近代外交家顏惠慶舊居,建築具有歐洲古典建築風格。28號的羅馬柱廊意式公館為天津八大家“李善人”的後代李叔福舊居,李曾任天津殖業銀行經理。50號為張學良二弟張學酩舊居,紅磚清水牆,坡瓦頂,具有英國庭院別墅風格。
五大道建築
五大道的原住戶洋人很少,基本上是中國房主,他們不懂得西方建築的風格,於是就隨心所欲地去刪減與添加,這反而給建築師們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比起解放北路那些正矩的西方建築,五大道的洋樓要隨意得多了。
另外五大道建築的私秘性構成深遂和幽靜的氛圍。這種心理外化在五大道的環境形象上。房屋的尺度宜人,傾向低矮,沒有高樓;隔院臨街,院中花木掩住裡邊的樓窗。頂緊要的是,院牆全是實牆,很少使用欄桿。其中民園大樓的方孔式圍牆,它採用百葉窗的原理,看似透孔透光,實際上從外邊根本不可能對院內一覽無餘,這就適應了房主人深居與私秘的心理。
載振故居
天津慶王府是慶親王奕劻長子,乾隆帝玄孫,正紅旗總族長,農工商部尚書載振在天津的故居。建於1923年,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香港道(今和平區重慶道55號),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慶王府始建於1922年,原為清末太監大總管小德張親自設計、督建的私宅,在原英租界列為華人樓房之冠。后被清室第四代慶親王載振購得並舉家居住於此,因而得名“慶王府”。慶王府佔地面積4327平方米,建築面積5922平方米,為磚木結構二層(設有地下室)內天井圍合式建築。整體建築適應當時的西化生活,更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意象,是五大道洋樓之中西風東漸的典型建築。解放后,這座昔日的王府先後成為中蘇友好協會天津分會、天津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天津市外經貿委、天津市商務委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的辦公地點。2011年5月,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整理有限責任公司依據“保護優先、合理利用、修舊如故、安全適用、有機更新”的原則,歷時近一年完成了慶王府的整修工作。
五大道建築
張學良故居
張學良,字漢卿,遼寧省海城人,光緒二十七年(1901)生。東北講武學堂畢業,歷任旅、師、軍長,軍團司令、東北保安司令、東北邊防司令長官、全國陸海空軍副總司令、北平綏靖主任、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委員長、西北“剿匪”總司令等職。1936年張學良與西北軍楊虎城發動了震驚中外的雙十二(1936年十二月十二日)“西安事變”,扣押蔣介石,逼蔣抗日,奠定了第二次國共合作、全民抗戰基礎。
張學良位於天津市和平區赤峰道78號(距瓷房子50米,近濱江道)的故居有前後兩幢磚木結構樓房,前樓建於1921年,為三層帶地下室;后樓為二層,建於1926年。兩幢共有樓房42間,建築面積1270.4平方米。建築總面積1401.65平方米,總佔地面積1.495市畝。
張學良故居風景(二)(18張)
該所建築造型豪華、美觀、大方。前樓正面二、三層設有屋頂平台;室內寬大考究,內部樓梯、地板、門窗等均採用菲律賓木料;衛生設備具全,院內廣植草坪。
該樓以張壽懿(張作霖五夫人)名義購自法國領事館。1949年後張壽懿去香港,由其子張學銓管理出租。1956年進行私房改造後由國家經營,1960年改按公產掌管。
舊宅
舊宅是顧維鈞在天津的故居。建於1927年,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威靈頓道(今和平區河北路267號),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現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天津市委員會所在地。
顧維鈞舊宅建築面積1400多平方米,為三層帶地下室磚木結構樓房,共有45間樓房,2間平房。建築平面布局規整,紅瓦坡頂屋面,外立面為紅磚清水牆面並砌築拱券等花樣。舊宅室內裝修講究,木地板、木樓梯等保存較好,並設有雙槽玻璃窗。舊宅二樓和三樓設有平台,院內種有各種花木。
胡佛舊居
胡佛舊居是是美國第31任總統在天津的舊居,位於馬場道原重慶道小學校址內,有一座樓就是胡佛在天津的舊居。
胡佛舊居應該是原重慶道小學西樓。這座小樓為英格蘭別墅式建築,磚木結構,主體兩層樓房,局部三層並帶有地下室。樓房帶有寬敞的後院,總建築面積約3345平方米。這座建築外表醒目,用紅磚青磚分層砌築,有拱形門洞和拱形大窗。一層入門上台階後有一個大休息台通進樓內,兩側有瓶狀透視矮牆。資料記載,至1942年前,這座樓作為民居,居住著六戶市民。1942年後曾一度作為學校宿舍、小學教室等。
如今,重慶道小學整體遷址,原校址已經作為二十中學的部分操場。記者到二十中學採訪的時候,一位老師用手指著操場旁一排高高的鐵架子告訴記者:“大概那個位置就是原先的重慶道小學。”而那些鐵架子下面,大概就是胡佛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吧。
伯苓故居
張伯苓故居始建於1920年代中葉,是磚木結構的三層英式別墅,機磚牆身,多坡式瓦頂,屬於折衷主義建築風格。室內裝潢均為菲律賓原產的木製地板、門窗和樓梯,並配有巴洛克式壁爐。房屋前後有寬敞的庭院。張伯苓夫婦於1950年9月15日從北京回到天津,租住於此。
張自忠故居
張自忠天津故居
1936年8月,張自忠在任天津市市長期間,以“慶安堂”名義購得天津英租界倫敦道厚德堂川記一塊約4.356市畝的空地,此後開始建設一座三層的主樓和一座二層的后樓。1936年至1937年期間他在這裡居住。這組建築現為天津市民政局辦公用房。
張自忠故居主要包括一座三層的主樓和一座二層的后樓,總計16間房,在院內另有14間平房,建築總面積達1400餘平方米。其中,主樓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兩層西式樓房(局部三層),樓前面用立柱支撐上下兩層內廊,樓兩側有對稱的外凸多邊形房間。房子外立面處理遵循現代簡約風格,採用天津地方材料,造型樸實無華。建築內部一樓設有會議室;二樓設有兩座平台;三樓設有屋頂平台;后樓一樓為餐廳,二樓為書房。大門右側的平房也設有會議室,左側平房為傭人住房及門房。
孫殿英舊宅
孫殿英舊宅是原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十二軍軍長、冀北民軍司令、新編第五軍軍長孫殿英(因在河北馬蘭峪盜掘清東陵而聞名)在天津的故居。建於1930年。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香港道(今和平區睦南道20號至22號),該建築如今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和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為天津市長蘆鹽務管理局和天津市長蘆鹽業總公司。
殿英的這座宅邸是在1930年,也就是東陵被盜兩年後,為其三姨太購買的。但後來該建築主要充當孫殿英的駐天津辦事處。他在這裡主要經營珍寶、毒品、軍火、販、假鈔票等業務
孫殿英舊宅為三層磚木結構樓房(設有地下室)。建築外部造型高大並且錯落有致。其中,正面大型露台具有西洋古典風格,上立有四組絞繩式立柱,柱頭裝有花飾。頂部內外檐採用拱券窗、矩形窗等建築形式,是一座具有典型的折中主義建築特徵的西洋建築。
愛銳故居
李愛銳故居為蘇格蘭運動員,基督教傳教士,1924年巴黎奧運會男子400米冠軍、200米賽跑銅牌獲得者埃里克·利德爾在天津的故居(1982年美國第5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火的戰車》人物原型),建於1922年,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劍橋道70號(Cambridge Road)(現天津市和平區重慶道38號)。該建築現為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李愛銳故居為英式現代風格的磚木混合結構平頂樓房,外立面為硫缸磚清水牆面,部分為砂石鵝卵石,牆面新穎別緻。陽台牆為磚砌,上部設有方形透視孔。建築內部設施齊全,裝修高級。一樓為客廳、餐廳、備餐室;二樓為居室、書房、衛生間,現仍保持完好。該建築整體簡潔大方,是一座帶有現代主義建築特徵的西洋式建築。
徐世昌故居
徐世昌為民國總統徐世昌在天津的故居,故居坐落在和平區新華南路255號。徐氏在津置有多處房產,其中在英租界牛津道(今和平區新華南路與睦南道、馬場道交口),購得空地一塊15.3市畝,修建了九所樓房共計181間,建築面積4347平方米。這九座樓房雖然建在一塊宅基上,但自成體系,徐氏自住一所,其餘為眷屬分住。
徐氏自住的是一個獨立大院,佔地6.35市畝,共有樓房26間,平房4間,建築面積1085平方米,是一所西式三層樓,混合結構,紅磚瓦頂。樓門前四磴台階、平台,紅缸磚砌面,一樓有客廳、休息室、更衣室、餐廳、洗澡間等;二樓為卧室、書房、辦公室、內客廳;三樓為頂子間。
潘馥故居
潘馥故居是1927年任國務總理潘馥在天津的舊居,位在英租界馬場道東頭(今和平區馬場道2號),是一座典型的西歐風格花園住宅,佔地十餘市畝。該樓於1919年由潘氏委託開灤煤礦董事庄樂峰邀請法國建築師設計並承包建造。主樓是三層磚木結構,大瓦、瓦壟鐵頂,水泥抹面,門窗地板一律用菲律賓木料,樓內設五面形陽台。主樓的東樓下為招待達官顯貴的客廳,西樓下為接待親友客廳。整座住宅有樓、平房17間,建築面積3827.99平方米。寬闊的院子用鐵柵圍牆,種植各種花木與草坪綠地,院子中間有甬道直通主樓正門。
段祺瑞故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