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羊山村
古羊山村
古羊山村是湖北省黃岡市羅田縣平湖鄉下轄的一個行政村。位於平湖鄉北部,距縣城30公里,處於平湖北邊與河鋪接壤,版圖面積5.13平方公里,下轄8個小組,300多戶人家。海拔300米至100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7.5℃,年降水量1403毫米,屬於山區地帶,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古羊山村名人輩出,清代著名學者翰林院編修周錫恩就出生在這裡。境內有名山古羊山,古羊山上面有抗日期間留下的城牆遺址。相傳北宋這裡是邊陲重鎮,岳家軍曾此山頭立寨(古羊寨)在此抗金多年。這裡地處大山深處,環境清幽,空氣清新。是理想的旅遊、度假地方。
古羊山村地處平湖鄉北部,南望七里沖村,北鄰林家嘴村,東接沙塘角村,西與袁家畈村隔河相望。這裡風景獨特,山勢險峻是旅遊、度假的好地方。
古羊山村整個村子都在一座山上,村民住在山的周圍,西南部偏高,東北部略低。山地面積佔全村95%,耕地面積5%,森林覆蓋率95%,山上林木豐富,植被豐茂。山上還有較多野生動物。
古羊山村
動物資源:昆蟲,蝶類,鳥類,獸類等。
農業資源:水稻、小麥、油菜、板栗、茶葉等。
下轄8個村民小組。
古羊山
周錫恩
周錫恩(1852——1900),字伯晉,別號是園先生。羅田縣平湖鄉古羊山村人,晚年遷居羅田石源河。幼從張之洞學,未成年即考取秀才,深得張賞識。后就學於武昌書院。1876年優選貢生列為第一。光緒九年(1883年)舉進士,授翰林院編修,以其才華甚著,同湖南才子張百熙有“北周南張”之稱。1900年2月(光緒25年),周錫恩病死在石源河翰林府,年僅47歲。
在翰林院供職期間,力主“整治朝綱,振興國運”,上《變法通議》奏章,提出“運會易而氣機更,氣機更而治化因,古今之入莫之能違也”,“學有千年不變之道,政無百年不變之法”,引用大量史實,論證其見解。1888年,以陝西鄉試副主考回北京,時朝廷正議論,商討津沽,津浦兩條鐵路修建方案,大臣多主張將鐵路交外國人修建,周力排眾議,指出借外債修鐵路是下策,交抬外國人修是下下策。主張籌資自修,並提出實行方案,光緒帝稱其“留心時務”。
1893年,受任浙江省副主考。試前發現主考受賄舞弊,乃上奏朝廷.被告唆使學生反誣,以是告假回鄉。周錫恩的人生際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晚清官場相互傾扎的激烈程度和法律解釋的隨意性。周福清能在光緒皇帝親批“斬監候”后死裡逃生便是明證。
甲午戰爭失敗,清政府割地賠款,周憤甚,向朝廷質問:“對日寇一忍再忍,是何道理?”其學生王葆心為之耽憂,周卻說:“即以此獲重譴,亦在所不辭!”不久,在縣城附近老塔山創辦義川書院,推行縣學教師俸給制度,以減輕學生經濟負擔。后在黃州興辦經古書院,首開義理,考據,經濟,詞章四項課目,以倡導新學。主張“今日之學,必擇前人所未有,後世所不可無者為之。”
村民喜摘杭菊時的情景
古羊山村地處高山,該村利用優越的地理位置大力發展生態旅遊農業。這裡春有秀美梯田、夏有映日荷花,秋有菊花飄香,冬有青松滿崗。生態農業的發展,既吸引不少遊客觀光遊覽,又給該村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