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熟言子墓

位於江蘇省常熟市的歷史陵墓

常熟言子墓(今言墓第三座石坊,位於羅城前)。坊為三間衝天式,高4.65米,通寬9.68米。雍正六年(1728年),由蘇松常道王澄慧築圍牆。

人物生平


言子(前506—前443年),名偃,字子游,又稱叔氏常熟人。春秋孔子三千弟子中唯一的南方人。後人所以稱他為“言子”,是出於對他的尊敬。言偃出生於吳地,成年後到魯國就學於孔子,從言偃比孔子年輕四十五歲來看,他當是孔子晚年的學生。孔子有弟子三千,賢人七十二,言偃即為七十二賢人之一。擅文學(指歷史文獻),曾任魯國武城宰,闡揚孔子學說,用禮樂教育士民,境內到處有弦歌之聲,為孔子所稱讚。
孔子授徒,設有德行、政事、言語、文學等“專業”。這些“專業”中有優秀學生十名,後人稱為“十哲”他們分別為:德 行: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言語:宰我、子貢;政 事:冉有季路;文學:子游、子夏。因言偃名列第九,故後人又稱為“十哲人中第九人”。又因言偃為孔子學生中唯一的南方人,所以又被稱為“北學中國,南方一人”和“南方夫子”。

歷史


墓地範圍較大,氣勢雄偉。始建年代已失考。據言氏譜牒記載,西漢武帝時,17世裔孫言成大始修祖墓,后漸荒蕪。至南宋端平三年(1236年),常熟縣令王爚明令對墓道進行保護。明弘治十年(1497年),知縣楊子器重修,樹碑立石。嘉靖二十七年(1543年),巡按御史陳九德復立碑植樹(以上兩石均佚)。崇禎九年(1636年),蘇松巡按御史路振飛重修,立“先賢子游言公墓”石碑一通。清康熙間,江蘇按察使王繻重修墓道。雍正間江蘇布政使鄂爾泰建石坊,額題“南方夫子”
乾隆首次南巡(乾隆十六年,1751年),裔孫迎駕蘇州,得御書“道啟東南”四字,遂建石坊(今墓道第二座石坊)。是坊為花崗石衝天式,高4.71米,通寬10.05米。石坊中間正面鐫刻“道啟東南”四字
常熟言子墓
常熟言子墓
,背面鐫刻“靈萃勾吳”四字,由裔孫言汝泗於乾隆二十三年建。又於報功亭舊址立饗堂,墓前左右建諭祭文碑亭各一座,左為乾隆十六年遣經筵講官刑部侍郎錢陳群主祭立石,右為乾隆二十二年遣副都統散秩大臣懋烈伯、李景主祭立石。
常熟言子墓
常熟言子墓
墓冢封土直徑約3.5米,高1.6米,外設羅城、拜台及圍牆,墳圈內有明清墓碑各一,分別刻有“先賢子游言公墓”、“先賢言子墓”。墓周圍尚有“龍頭石”、“言子饗堂”(今為林場墨香茶室)、“墨池"、“石墨”、“先賢吳公修建祠墓記略”、“重修先賢言子林墓記”石刻等古迹。

位置概況


虞山為江蘇省常熟市境內的一座山,橫卧於常熟城西北,北瀕長江,南臨尚湖,因商周之際江南先祖虞仲(即仲雍)死後葬於此而得名。言子墓就位於虞山東麓,與仲雍墓相鄰。

周邊景點


言子墓位於虞山東麓,虞山東南蜿蜒入城,有吳文化始祖先賢仲雍墓,古吳國第一代國君周章墓,開啟東南文化之祖、孔子七十二賢弟子之一的言子墓,還有辛峰亭虞山門、梁昭明太子蕭統讀書台,山北、山巔有興福寺維摩山莊、古劍閣、藏海寺等名勝及明未民族英雄瞿式耜墓,還有元代大畫家黃公望墓,明代抗倭名臣王扶墓,明未清初一代文宗錢謙益,名妓柳如是墓,清代大畫家、開創“虞山畫派”的王石谷墓,清同治、光緒兩朝帝師、支持維新變法翁同龢墓,虞山景區分布圖清未民初慕名文學家曾樸墓等。
虞山與古城、山南尚湖融為一體,構成獨特的景觀特色,自然山水秀雅,人文景觀豐富,歷為江南旅遊勝地。虞山和尚湖組成虞山景區,面積40平方公里。1982年被列為國家級太湖風景名勝區的景區之一,同時被列為江蘇省重點風景名勝區。由辛峰、維摩、興福、劍門、小石洞、尚湖6個景區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