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埔自然保護區
香港景點
米埔自然保護區位於香港,是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於1984年建立,380公頃,其中紅樹林面積達300公頃。保護區內紅樹林資源、珍稀動植物資源豐富。
米埔自然保護區
米埔沼澤及后海灣內灣的濕地位處香港的西北端,數十年來成為候鳥的天堂。
以往,米埔並沒有獲任何形式的保護,直至1976年,才列為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1984年,自然基金開始接手管理米埔保護區,推行環境教育及保護工作。 1995年,米埔及后海灣內灣共1500公頃的濕地正式根據《拉姆薩爾公約》列為國際重要濕地。未經許可,禁止進入。在此保護區內,飛禽走獸可自由活動,其中大部分品種都是極為罕見的。曾記錄的鳥類品種超過300種。還有大量不同品種的昆蟲及蝴蝶。
保護區前面是一大片泥沙淤積的海灘,海灘後面,分佈著300公頃的紅樹林;紅樹林後面是一片沼澤地帶,上面分佈著一些蝦塘。
1995年3月6日。經過自然基金、本港及外地的環保人士多年來努力遊說,加上政府城市規劃委員會的支持,港府決定把米埔及后海灣內灣1500公頃的土地按《拉姆薩爾公約》劃為「國際重要濕地」。港府在設立拉姆薩爾濕地之餘,亦決定撥款港幣4.23億元在其後五年收購土地、設立濕地教育及訪客中心及進行存護管理。
基圍蝦
紅樹林
那處生境的特徵是高溫、鹽度變化不定、交替的有氧和無氧狀態、周期性的潮濕和乾燥及不穩定和流動的泥地。
紅樹林群落是由多種植物和動物所組成,而每一個群落都有著其獨特的動植物品種。
紅樹林自然護理:
1.把紅樹林納入限制地區、海岸公園或海岸保護區內來保護─如在海下灣海岸公園里的紅樹林。
2.將重要的紅樹林划訂成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如汀角紅樹林。
3.利用土地用途規劃和環境影響評估來減免發展的影響。
4.加強紅樹林自然護理的訊息。
米埔野生生物,每年約有200萬至300萬頭鷗、鴨、鷺及涉禽等水鳥從華北、蒙古及西伯利亞的繁殖地飛往東南亞及澳大拉西亞的越冬地。它們倚賴遷徙路線上的中途站停棲、覓食及儲存充足的能量,為餘下的長途旅程作出準備。米埔及后海灣內灣一帶的濕地便是重要的補給站。在冬季,多達68000頭雀鳥在這些濕地越冬,然後在春季飛返北面的繁殖地。春秋兩季是候鳥的遷徙季節,約20000至30000頭涉禽到訪米埔及后海灣內灣一帶的濕地。
東方白鸛
米埔沼澤地的蝦塘水面和塘外台地樹木上,簡直是鷺的世界,大白鷺、小白鷺、池鷺、蒼鷺、夜鷺都生活在此。香港地區有5種白鷺,米埔就有3種。大白鷺、小白鷺數量最多,夏季離開米埔到香港其它地區的高大闊葉樹上去繁殖。牛背鷺喜歡乾燥的環境,夏季到米埔來繁殖,而且換上一身美麗的羽毛。池鷺、綠鷺、夜鷺體型較小。
全世界有6種琵鷺,米埔地區有2種,即白琵鷺和黑臉琵鷺,琵鷺形態與鷺相似,更像,因此,被列為科琵鷺亞科。6種琵鷺中最美的是美洲玫瑰紅琵鷺,最珍稀的是黑臉琵鷺,全世界共有黑臉琵鷺300~350隻。近年在米埔越冬的已達100隻。
黑臉琵鷺
1997年5月,漁農自然護理署委託顧問公司完成「制定米埔內后海灣作為拉姆薩爾公約下一個國際重要濕地的全面性護理策略及管理及計劃」的研究。漁農自然護理署在1998年6月開始執行該研究報告建議的護理計劃,包括:
1.實施濕地的自然護理策略。
2.提升公眾對濕地自然護理策略的關注和教育。
米埔自然保護區
長春社(CA)執行在社區發展濕地護理教育,教育公眾人士和監察雀鳥等計劃,提高公眾人士對本港濕地護理的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