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川山藥
湖北省利川市的特產
利川山藥,湖北省利川市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利川山藥,在利川市有1500多年的種植歷史,富含硒、鍺等稀有微量元素,是一種常用中藥,也是人們喜食的一種滋補蔬菜。利川山藥中尤以利川市團堡鎮產的紅皮山藥品質最佳、藥用價值高,其特點為皮薄(呈淡紫紅色)、色白、質實、高粘液質、水分含量低、味清香怡人、口感綿和。
利川山藥
川葯根莖棒狀,達—厘米,達厘米,根枝,根鬚根,斷呈粘,粘絲細,達丈余。單,蒴。葉,葉形化,臟形剪形掌狀,葉脈—,葉腋株芽(稱零餘子,也叫山藥豆,山藥蛋)可供繁殖材料,也可食用。
川葯營養較且豐富,蛋質含量:./千,脂肪含量:./千,澱粉含量:./千,含天門冬氨酸、蛋氨酸、絲氨酸、谷氨酸等18多種人體必須的氨基酸和多種維生素,且含有鉀、鈣、鋅、硒等微量元素,其肉質、色澤、味道、黏度、口感、氣味、營養等成分均處於其它品種之首。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地處中亞熱帶與亞熱帶的過度地帶,屬亞熱帶大陸季風性氣候。因山嶺重疊,溪谷縱橫,海拔315—2041米,相對高差大,氣候變化較大,山地氣候明顯。與同緯度的平原相比,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雨量充沛、風力較小等特徵。低山四季分明,冬暖夏熱,年均氣溫為12.8℃,全年日照時間達1298小時,年降雨量在1300—1760毫米左右,無霜期為234天,無霜期長,其獨特的氣候條件,造就了山藥喜溫、喜濕、耐蔭的生活習性,進而促進了山藥內營養物質的合成。
利川山藥
山藥是利川的特產,利川自古種植山藥,利川素有“山藥之鄉”的美譽。
利川山藥有1500多年的種植歷史,是利川地道的山珍佳肴。多為野生資源,經過多年的培植、優選,而發展到大面積的人工種植。
《明史·列傳第一百九十八》記載:隆慶四年(1570年)施州土司覃壁作亂。隆慶五年(1571年),巡撫劉愨以覃壁平,條議五事:“施州衛延袤頗廣,物產最饒,山藥,邑產盛多,以團堡產者良”。邑之“團堡”,團堡就是今利川市的一個鄉鎮。
清同治年間(1866年)《利川縣誌·食貨志·物產》也已有山藥種植的記載。從大量的歷史資料記載來看,除河南以外,湖北利川也是山藥原產地和馴化地之一。道光十三年(1850年),施南府知府王協夢寫下了“閑考神農經,著錄列山藥,濃涵土脈厚,方趾乃象腳。創為玉糝羹,滑甘殊不惡。蠻鄉蔬品奇,莫訝稱名錯”的讚美詩句。
20世紀70年代,利川山藥被國家衛生部確定既是食品,又是良藥的96種動、植物之一。
利川山藥
2007年09月06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利川山藥”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08年,利川山藥產地被國家綠色食品中心認定為“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
2010年,“龍船水鄉”牌利川山藥獲國家有機轉換食品認證。
利川山藥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湖北省利川市人民政府《關於擬界定利川山藥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地域範圍的函》(利政函〔2006〕50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湖北省利川市團堡鎮、柏楊壩鎮、建南鎮、忠路鎮、謀道鎮、汪營鎮、元堡鄉、涼霧鄉、文斗鄉、沙溪鄉、毛壩鄉、南坪鄉、都亭街道辦事處、東城街道辦事處等14個鄉鎮街道辦事處現轄行政區域。
(一)品種
毛藤薯蕷品系當地農家品種,米白色或淺紅色山藥。
(二)立地條件
海拔800至1500米,pH值5.5至7.0,土層厚度大於100厘米的黃棕土壤。
(三)栽培技術
1.種薯選擇:選用含澱粉高、肉質肥嫩的山藥栽子,或山藥蘆頭(俗稱山藥鼻子)。
2.備種:山藥蘆頭可直接下種,如需浸種,可選100克多菌靈,兌水15千克,浸種15分鐘起水風乾,3至4天後下種;塊莖作種需在下種前3至5天開始切段,每段重30至40克,薄攤2至3天後下種。
利川山藥
4.田間管理:
(1)插架:備2至4米的支架,待山藥藤蔓出土長至30厘米左右時,按1500根/畝左右將支架深插入土,以支架獨立支撐為宜。
(2)除草:人工除草,嚴禁使用除草劑。
(3)施肥:施腐熟的農家肥,盡量避免化學肥料。
(四)採收
霜降10日後開始採收。
(五)質量特色
1.感官特徵:根莖質堅實、條形微曲、有彈性、渾身多毛須、表皮米白色或淺紅色;長20至40厘米,中段直徑2至3厘米;刨皮或折斷斷面,肉質凝白色,有乳突狀的黏液浸出。
2.理化指標:水分≤70%;還原糖≥0.2%;蛋白質≥3.0%;澱粉(以干物質計)≥9.0%;鉀≥5000毫克/千克;鈣≥300毫克/千克;60分鐘黏度≥2.1萬mpa.s,5分鐘黏度≥1.6萬mpa.s。
利川山藥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湖北省利川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
2020年7月22日,入選湖北省地理標誌專用標誌使用人名單(第1批),利川山藥是湖北省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專用標誌使用人為利川市匯川現代農業有限公司、利川奧龍醫藥生化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