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楊善德的結果 展開
- 北洋陸軍上將
- 國家體育總局社會體育指導中心副主任
- 吉林大學物理學院教師
楊善德
北洋陸軍上將
楊善德(1857年—1919年),字樹棠,安徽懷寧人,北洋軍閥中皖系成員。北洋武備學堂徠畢業。1902年任北洋常備軍右翼第十營管帶,1904年晉第二鎮部隊第五標統帶,1906年任北洋第四鎮第七協統領,后又赴浙江統領。1912年被袁世凱任為陸軍第四師師長。次年任江蘇省松江鎮守使。1915年署上海鎮守使,旋改淞滬護軍使兼江蘇軍務幫辦。1917年升浙江督軍,與省長齊耀珊為反對黎元洪,一度宣告獨立。1919年病死,追贈陸軍上將。
楊善德,字樹堂,安徽懷寧人。1857年出生於一個貧苦家庭,幼時以賣燒餅為生,稍長投毅軍當兵,后保送北洋武備學堂第一期學習。1895年,楊善德投奔在天津小站編練新軍的袁世凱,任新建陸軍右翼步兵第二營隊官。1902年春,任北洋常備軍右翼步隊第十營管帶。1904年,任北洋陸軍第二鎮步隊第五標統帶。1906年,任北洋陸軍第四鎮第七協協統。1908年,奉調浙江編練新軍,任浙江新軍混成協協統。1910年,任浙江新建陸軍第二十一鎮第四十一協協統,該協駐紮在省會杭州城郊,近兩千名官兵中有大批同盟會、光復會會員,是革命力量較強的一支新軍武裝。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前,楊善德調任第四鎮統制,離開了杭州,也避免了新軍起義后當俘虜的命運。
1912年,北洋第四鎮改為陸軍第四師,袁世凱任命楊善德為第四師師長。9月19日,升陸軍中將。1913年2月,楊善德獲得袁世凱頒發的二等嘉禾章。7月,“二次革命”爆發,楊善德率第四師一部隨北洋第二軍軍長、江淮宣撫使馮國璋南下作戰。8月16日,馮國璋發布總攻南京的作戰命令,規定:“自老西江口至浦口一帶之部隊,均以楊(善德)師長為司令官,並監督三、五兩師後路。”幾乎就在楊善德指揮部隊攻打南京的同時,所部第四師另一個旅也由海軍艦艇運送到上海龍華,擔任守衛龍華的任務。在江蘇、上海的反袁軍被鎮壓下去后,袁世凱於9月13日任命楊善德為江蘇松江鎮守使,並加陸軍上將銜,授勛三位。1915年10月,授克威將軍。
1915年11月10日,袁世凱心腹、上海鎮守使鄭汝成被中華革命黨東南軍總司令陳其美指揮的革命志士刺殺身亡,袁世凱驚恐之餘,下令裁撤上海鎮守使,松江鎮守使也同時裁撤,另設淞滬護軍使,任命楊善德為淞滬護軍使,盧永祥為淞滬護軍副使,何豐林為上海防守司令,調兵遣將,加強鎮壓革命黨人的力量,企圖鞏固上海這個工商業重鎮。
孫中山針鋒相對,任命陳其美為淞滬司令長官,經過精心策劃,於12月5日發動肇和艦起義,準備奪取上海製造局,打開反袁局面。起義發生后,根據袁世凱“將該艦擊毀”的命令,楊善德立即會同在滬的海軍司令李鼎新調遣軍隊鎮壓起義,他們一面組織陸軍從岸上開炮轟擊肇和艦,同時用重金收買靠近肇和艦的應瑞、通濟兩艘軍艦同時向肇和艦開炮,致使肇和艦及艦上人員遭到嚴重傷亡,起義失敗,參與起義的革命志士數十人慘遭殺害。楊善德鎮壓起義有功,故在洪憲帝制之際破格賜封他為“一等伯爵”。護國戰爭打響后,針對中華革命黨人在上海潛伏準備暴動的形勢,楊善德下令在上海、吳淞、閘北、浦東實行特別戒嚴。
浙江自辛亥革命以後,實行“浙人治浙”,軍政首長一直由本省籍人士擔任。但因為浙軍將領有武備派、士官派、保定派、陸師派的區別,相互之間爭權奪利,政局一直難以安定。1916年6月,保定派的呂公望出任督軍后,各派為爭奪省長一職發生嚴重內訌,致使呂公望不安於位,北京政府乘機於1917年1月1日任命楊善德為浙江督軍,齊耀珊為浙江省長。此一任命標誌著辛亥以來“浙人治浙”局面的結束,激起浙江省內各派的反對,但北京政府拒絕收回成命。1917年1月12日,楊善德率第四師入浙接任浙江督軍。
為了安撫浙江省內的軍政實力派,楊善德就職后宣布“治省大計一以和平妥洽為主”,對原有軍政官員基本上不作更動,裁撤部分浙江軍警,並將他們調出杭州,省城保衛由第四師衛兵團負責,同時訓誡所部第四師官兵在浙江各地駐紮期間一定要遵守紀律,不得無故擾民。他“要求各官長約束兵目,隨時告誡,處己以嚴肅為主,待人以謙和為主,先樹起商民信仰之心,而顧本師十有餘年之名譽”。上述措施,使浙江政局初步安定下來。
但是,浙江省內的政局剛剛得到安定,北京中央政府政局又起波瀾。大總統黎元洪與總理段祺瑞因爭權奪利釀成“府院之爭”,段祺瑞鼓動北洋系各省督軍組成所謂“督軍團”向總統黎元洪施加強大的政治軍事壓力,楊善德作為北洋皖系的骨幹自然成了督軍團的重要一員,親自或者派代表出席在北京召開的督軍團會議,聯名發表通電,向黎元洪施加種種壓力,但黎元洪沒有屈服於督軍團的壓力,於5月23日下令免去段祺瑞的國務總理職務,結果引起段氏及親段的北洋系各省督軍、省長的強烈反彈。26日,安徽督軍倪嗣沖發表通電,稱黎元洪罷免段祺瑞為非法行動,宣布安徽“獨立”,與中央政府脫離關係。接著,陝西、河南、奉天等省的督軍起來響應,5月30日,楊善德與省長齊耀珊也聯名發表通電,宣布浙江“獨立”。
“府院之爭”引發了1917年7月1日的張勳復辟,楊善德被封為“浙江巡撫”。對於張勳復辟,楊善德宣布“萬難承認”,並與曹錕、馮玉祥等公推段祺瑞為討逆軍總司令,同時響應副總統兼江蘇督軍馮國璋的號召,蘇、浙、贛、滬四方聯合出兵直搗張勳的老巢徐州,根據協議,楊善德派出了浙軍第一支隊(支隊長潘國綱)、第二支隊(支隊長何豐林),歸南路討逆軍總司令倪嗣沖節制指揮。
1917年7月13日,浙江督軍公署參謀長趙禪在杭州奉直會館門前遇刺身亡,楊善德對於自己的得力助手意外死亡感到十分震驚,以“匪徒潛伏,謀為不軌”為由,於7月17日起宣布浙江全省實行戒嚴,自任全省戒嚴總司令兼杭屬警備地域戒嚴司令官,捉拿革命黨人。
1917年9月1日,孫中山在廣州宣布就任中華民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形成南北兩個政府對峙的局面。受孫中山廣東護法的影響,浙江革命黨人與浙江實力派首領蔣尊簋、周鳳岐、顧乃斌、葉煥華等合作,於11月26日在寧波宣布獨立自主,與浙江軍政當局脫離關係。寧波獨立軍由蔣尊簋任總司令,隨即出兵曹娥江,控制百官鎮一帶陣地。29日,楊善德派遣童保暄率領浙軍第一師前往鎮壓。
童保暄與寧波獨立軍蔣尊簋等早有聯繫,原本計劃在進軍到曹娥江后反戈倒楊。對此,楊善德早有安排,他派第四師炮兵及機槍隊隨童保暄行動,使童無法與寧波獨立軍取得聯絡。兩軍在曹娥江隔江對峙,童部在晨霧瀰漫中向對岸放了數炮,寧波獨立軍隨即潰散。12月3日,寧波獨立被迫取消。
1918年1月8日、13日,楊善德與曹錕、張懷芝、倪嗣沖、張作霖、閻錫山、陳樹藩、趙倜等十六省督軍、都統兩次聯名打電報給主和的代理大總統馮國璋,催促他下討伐西南的總統令。馮國璋開始表示拒絕,但最終沒有頂住主戰派的壓力,被迫於1月30日下令討伐西南。討伐令下達后,主戰派核心人物徐樹錚一再電請楊善德出兵援粵。4月,楊善德派童保暄率領浙軍第一師前往福建,與福建督軍李厚基所部合組閩浙援粵聯軍,李厚基任聯軍總司令,童保暄任副司令。童保暄率領浙軍第一師進駐閩南后,蔣尊簋、呂公望等奉孫中山令前來策反,遭到童保暄的拒絕,但所部團長陳肇英卻在呂公望策動下率領該團五百餘名官兵投奔廣東護法軍政府。護法軍政府即以此為基礎,組建護法浙軍,以呂公望為總司令,陳肇英為護法浙軍第一師師長。童保暄經此打擊后,不得不退兵廈門休整,心中鬱鬱寡歡。1919年5月,童保暄在廈門病故,年三十三歲。楊善德呈請北京政府撫恤童保暄,並保舉張載陽繼任浙軍第一師師長。
北京政府以楊善德出兵攻打護法軍政府有功,先後授予他二等大綬寶光嘉禾章、勛二位。1919年8月13日,楊善德在杭州病逝,終年六十三歲。次日,北京政府頒布總統令,追贈楊善德為陸軍上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