粘菌素

抗革蘭陰性桿菌抗生素

粘菌素(Colistin)別名:多粘菌素E、PolymyxinE。

作用


粘菌素,抗菌譜葯,對綠膿桿菌、大腸桿菌、肺炎克雷白桿菌,以及嗜血桿菌、腸桿菌屬、沙門菌、志賀菌、百日咳桿菌、巴斯德菌和弧菌等革蘭陰性菌有抗菌作用。變形桿菌、奈瑟菌、沙雷菌、普魯威登菌、革蘭陽性菌和專性厭氧菌均對本類藥物不敏感。細菌對本品與多粘菌素E之間有交叉耐藥性,但對本類藥物與他類抗菌藥物間則沒有交叉耐藥性發現。口服不吸收。注射後主要由尿排出,但在12小時內僅排出很少量,以後可達到20~100μg/ml濃度。停葯以後1~3天內,繼續有藥物排泄。主要應用於綠膿桿菌及其他假單胞菌引起的創面、尿路以及眼、耳、氣管等部位感染,也可用於敗血症、腹膜炎。片劑:每片50萬單位,100萬單位,300萬單位。滅菌粉劑每瓶100萬單位,供製備溶液用(1mg=6500單位)。
該品為抗革蘭陰性桿菌抗生素,具殺菌作用,對大多數革蘭陰性桿菌有較強抗菌作用,對綠膿桿菌的作用更為顯著,對大腸桿菌、沙門氏菌、痢疾桿菌、流感桿菌、百日咳桿菌、產氣桿菌及肺炎桿菌等也有良好的作用。臨床上主要用於治療革蘭陰性菌感染,特別是綠膿桿菌和大腸桿菌引起的各種感染,如呼吸系統感染、腹膜炎、膽管感染、尿路感染、燒傷感染、眼角膜感染及敗血症等。

用法


口服

口服,成人100萬U~200萬U/次,3~4次/日;兒童每日10萬U~20萬U/kg,分4次服。肌注或靜滴,成人每日2.5萬U~5萬U/kg,分2~3次;兒童每日1.5萬U~3萬U/kg,分2~3次。一般療程不超過1周。外用濃度為1萬U~5萬U/ml,可供氣溶吸入或局部應用。

注射

1、靜滴 成人及兒童腎功能正常者1日1.5~2.5mg/kg(一般不超過2.5mg/kg),分成兩次,每12小時滴注1次。每50mg本品,以5%葡萄糖液500ml稀釋后滴入。嬰兒腎功能正常者可耐受1日4mg/kg的用量。
2、肌注 成人及兒童:1日2.5~3mg/kg,分次給予,每4~6小時用藥1次。嬰兒1日量可用到4mg/kg,新生兒可用到4.5mg/kg。
3、鞘內注射(用於綠膿桿菌性腦膜炎)以氯化鈉注射液製備5mg/ml藥液。成人與2歲以上兒童,每日5mg,應用3~4日後,改為隔日1次,至少2周,直至腦脊液培養陰性,檢驗糖量正常。2歲以下兒童,用2mg,每日1次,連續3~4天(或者2.5mg隔日1次),以後用2.5mg,隔日1次,直到檢驗正常。
4、滴眼液濃度1~2.5mg/ml。

使用注意


副作用

皮疹
皮疹
1注射給葯后對腎臟有損害,可引起蛋白尿管型尿及血尿,但一般為可逆性。
2有時可引起神經毒性反應,如頭暈、口唇周圍及手足麻木、步態不穩等,一般情況下並不嚴重,停葯后可消失。偶有皮疹及藥物熱等。
3肌注后可有局部紅腫疼痛,可酌情加用局麻藥,如1%普魯卡因。

注意事項

消化道
消化道
1、可發生皮疹、瘙癢等過敏癥狀。胃腸道副作用有噁心、嘔吐、食欲不振、腹瀉等反應。
2、孕婦、腎功能不全患者慎用。
3、口服宜空腹給葯。
4、對腎臟的損害較多見,腎功能不全者應減量。
5、靜注可能招致呼吸抑制,一般不採用。
6、鞘內注射量1次不宜超過5mg,以防引起對腦膜或神經組織的刺激。
7、不應與其他有腎毒性或神經肌肉阻滯作用的藥物聯合應用,以免發生意外。

副反應


臨床分型

潑尼松
潑尼松
一般資料21例患者中,男9例,女12例,發病年齡16~34歲,平均年齡31.11歲,潛伏期15min~10天(其中18例7~10天發疹),平均5.78天。其中皮試陽性分次注射發生過敏者8例,皮試陰性發生者13例。臨床分型:本組為19例蕁麻疹型,1例猩紅熱樣型,1例固定性葯疹型。其中6例患者出現中度發熱,體溫為38℃~39℃,未出現39℃以上的高熱,伴淺表淋巴結腫大者7例,6例於發疹時出現胸悶、心悸,3例喉部有梗阻感,2例有陣發性腹痛,1例出現關節痛。1例出現面色蒼白、神志不清等過敏性休克癥狀。21例均出現不同程度瘙癢癥狀。

血常規檢查

實驗室檢查血常規:21例中8例白細胞總數升高>10×109/L,6例中性粒細胞相對值>0.8,兩者同時升高者4例。尿常規:5例出現尿蛋白陽性(+~+++),4例出現尿糖陽性(+~+++),既往無糖尿病史,大便常規均陰性,其中1例心肌酶譜示肌紅蛋白升高,3例肝功能示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增高。心電圖示1例T波改變。

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21例患者全部予,按相當於潑尼松1.5~2mg/kg·d治療,病情穩定后減量至停用,並輔以抗組胺葯,VitC,局部予爐甘石洗劑外搽,其中3例加用抗生素治療后,2例皮疹加重,考慮多價過敏而停用。1例過敏性休克患者予吸氧,平卧,地塞米松10mg加入5%葡萄糖溶液40ml中靜推,並予0.1%腎上腺素1ml肌注。對於肝功能受損者予西利賓胺等保肝治療,心肌受損者予ATP、CoA等支持治療。

結果

1例患者全部治癒出院,住院周期2~10天,平均6.12天。除1例尿蛋白仍陽性外,余血常規、心電圖、心肌酶譜、肝功能均恢復正常。

討論

線粒體
線粒體
多粘菌素為動物血清提取物,具有抗原性,常於注射后30min發生,且反應輕微,有自限性,過敏性休克少見,大多數屬Ⅲ型變態反應,其引起葯疹多為蕁麻疹型,與其他報道類似,但本文還報告了猩紅熱樣型,固定性葯疹型兩種特殊類型,但此兩種類型皮疹消退快,平均於2天內消退。“TAT”葯疹多數伴有血清病樣癥狀,如輕至中度發熱,關節痛,淋巴結腫大,血管性水腫,甚至蛋白尿等,血白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數升高。患者肝腎功能損害少見,經及時治療大多數恢復正常。“TAT”過敏也可表現為Ⅰ型變態反應,主要為IgE介導速髮型,反應發生快,消退快,不破壞組織細胞。

注意事項

1、多粘菌素引起過敏大多癥狀輕微,但可引起喉頭水腫及過敏性休克等嚴重併發症,所以注射前必須詳細詢問過敏史,皮試需密切觀察20~30min。因潛伏期大多在7天左右,所以臨床醫師必須提醒病人注射后1周發生過敏者較多。
2、皮試陽性需脫敏治療者需特別謹慎,急救藥品需備齊,皮試陰性者亦有發生過敏的可能。
3、“TAT”所致葯疹患者必須注意系統性損害的發生,在早期適量皮質激素治療的前提下,重視支持治療。
4、對於合併有發熱,血象增高的患者,有時可為血清病樣反應之一,是否加用抗感染治療時常困惑我們臨床醫生,這就要求我們在臨床工作中詳詢病史認真做好體檢,及時攝胸片等輔助檢查,排除合併感染,盡量避免預防性抗生素使用,從而減少多價過敏的發生,如有明確感染徵象,必須使用者,盡量選用致敏較少的高效廣譜抗生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