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狀病毒
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大類病毒
冠狀病毒在系統分類上屬套式病毒目(Nidovirales)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狀病毒屬(Coronavirus)。冠狀病毒屬的病毒是具囊膜(envelope)、基因組為線性單股正鏈的RNA病毒,是自然界廣泛存在的一大類病毒。
冠狀病毒直徑約80~120nm,基因組5′端具有甲基化的帽狀結構,3′端具有poly(A)尾,基因組全長約27-32kb,是目前已知RNA病毒中基因組最大的病毒。
冠狀病毒僅感染脊椎動物,如人、鼠、豬、貓、犬、狼、雞、牛、禽類。
冠狀病毒最先是1937年從雞身上分離出來,病毒顆粒的直徑60~200nm,平均直徑為100nm,呈球形或橢圓形,具有多形性。病毒有包膜,包膜上存在棘突,整個病毒像日冕,不同的冠狀病毒的棘突有明顯的差異。在冠狀病毒感染細胞內有時可以見到管狀的包涵體。
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引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COVID-19)是目前已知的第7種可以感染人的冠狀病毒,其餘6種分別是HCoV-229E、HCoV-OC43、HCoV-NL63、HCoV-HKU1、SARS-CoV(引發重症急性呼吸綜合征)和MERS-CoV(引發中東呼吸綜合征)。
冠狀病毒在1965年已被分離出來,但人們目前對它們的認識相當有限。但是,5-9歲兒童有50%可檢出中和抗體,成人中70%中和抗體陽性而鼻病毒是50年代發現的。人們首先發現鼻病毒與感冒有關,但是只有大約50%的感冒由鼻病毒引起。1965年,Tyrrell等用人胚氣管培養方法,從普通感冒病人鼻洗液中分離出一株病毒,命名為B814病毒。隨後,Hamre等用人胚腎細胞分離到類似病毒,代表株命名為229E病毒。1967年,Mclntosh等用人胚氣管培養從感冒病人中分離到一批病毒,其代表株是OC43株。1968年,Almeida等對這些病毒進行了形態學研究,電子顯微鏡觀察發現這些病毒的包膜上有形狀類似日冕的棘突,故提出命名這類病毒為冠狀病毒。1965年時,Tyrrell與Bynoe利用胚胎的帶有纖毛的氣管組織首次培養出冠狀病毒,此病毒在電子顯微鏡下可見如日冕般外圍的冠狀,因此被稱為冠狀病毒(Coronaviridae)。1975年,病毒命名委員會,正式命名冠狀病毒科。已知有兩種冠狀病毒會影響人類,2/3早產兒的普通感冒與呼吸道感染是由這兩種病毒所引起。目前所知,冠狀病毒科只感染脊椎動物,與人和動物的許多疾病有關。自1980年在德國召開第一屆國際冠狀病毒討論會以來,日益受到醫學、獸醫學和分子生物學家的廣泛重視。這類病毒具有胃腸道、呼吸道和神經系統的嗜性。兒童的冠狀病毒感染並不常見。
1975年國家病毒命名委員會正式命名了冠狀病毒科。根據病毒的血清學特點和核苷酸序列的差異,冠狀病毒分為冠狀病毒和環曲病毒兩個屬。
2020年,引發疫情的冠狀病毒被命名為SARS-CoV-2的新型冠狀病毒。
歷史記錄
1937年,冠狀病毒(Coronaviruses)首先從雞身上分離出來。
1965年,分離出第一株人的冠狀病毒。由於在電子顯微鏡下可觀察到其外膜上有明顯的棒狀粒子突起,使其形態看上去像中世紀歐洲帝王的皇冠,因此命名為“冠狀病毒”。
1975年,病毒命名委員會正式命名了冠狀病毒科。根據病毒的血清學特點和核苷酸序列的差異,冠狀病毒科分為冠狀病毒和環曲病毒兩個屬。冠狀病毒科的代表株為禽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Avian 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 IBV)。
在2002年冬到2003年春肆虐全球的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ARS,傳染性非典型肺炎)就是冠狀病毒科,冠狀病毒屬中的一種。
2012年9月,新型冠狀病毒在沙特被發現,因與非典病毒同屬冠狀病毒而得名,目前尚未找到醫治該病的有效辦法。不過沙特衛生部網站上提供了預防該疾病的措施,分別為勤洗手,常開窗,避免用手直接接觸眼睛、鼻子和嘴巴,盡量減少前往人群聚集區域等等。
2012年9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WHO)26日向194個成員國發出新型冠狀病毒防禦指南,並呼籲全球衛生機構人員上報所有赴沙特或卡達旅行、並患有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病例。
在發給194個成員國的衛生指南中,世界衛生組織表示,衛生工作人員應對患有急性呼吸道病症,並在過去10日內去過新型病毒發現地或接觸過疑似及確診病例的患者保持警惕。受感染患者可能還伴有發燒(體溫高於38攝氏度)和咳嗽癥狀,並需要住院治療。
2021年5月16日,據《科學》雜誌13日在線發布的一篇最新論文,來自瑞士蘇黎世理工大學、伯爾尼大學、洛桑大學和來自愛爾蘭的科克大學組成的一支研究團隊找到了包括新冠病毒在內的冠狀病毒的“致命弱點”。研究首次成功揭示了病毒基因組和核糖體在“移碼”過程中的相互作用,發現病毒對核糖體“移碼”過程存在“精細控制”,這有望促進通過干擾“移碼”過程而抑制病毒複製的藥物的開發。
2021年8月31日,新一期美國《細胞》雜誌刊發柬埔寨巴斯德研究所研究人員撰寫的綜述性文章,重點介紹了一項由中國研究人員主導的蝙蝠冠狀病毒新研究。文章認為,這項新研究有助於更深入理解新冠病毒的起源。文章還指出,從迄今已有研究來看,新冠病毒的自然宿主很可能是東南亞的菊頭蝠。
冠狀病毒粒子呈不規則形狀,直徑約60-220nm。病毒粒子外包著脂肪膜,膜表面有三種糖蛋白:刺突糖蛋白(S,Spike Protein,是受體結合位點、溶細胞作用和主要抗原位點);小包膜糖蛋白(E,Envelope Protein,較小,與包膜結合的蛋白);膜糖蛋白(M,Membrane Protein,負責營養物質的跨膜運輸、新生病毒出芽釋放與病毒外包膜的形成)。少數種類還有血凝素糖蛋白(HE蛋白,Haemaglutinin-esterase)。冠狀病毒的核酸為非節段單鏈(+)RNA,長27-31kb,是RNA病毒中最長的RNA核酸鏈,具有正鏈RNA特有的重要結構特徵:即RNA鏈5’端有甲基化“帽子”,3’端有PolyA“尾巴”結構。這一結構與真核mRNA非常相似,也是其基因組RNA自身可以發揮翻譯模板作用的重要結構基礎,而省去了RNA-DNA-RNA的轉錄過程。冠狀病毒的RNA和RNA之間重組率非常高,病毒出現變異正是由於這種高重組率。重組后,RNA序列發生了變化,由此核酸編碼的氨基酸序列也變了,氨基酸構成的蛋白質隨之發生變化,使其抗原性發生了變化。而抗原性發生變化的結果是導致原有疫苗失效,免疫失敗。
冠狀病毒成熟粒子中,並不存在RNA病毒複製所需的RNA聚合酶(Viral RNA polymerase),它進入宿主細胞后,直接以病毒基因組RNA為翻譯模板,表達出病毒RNA聚合酶。再利用這個酶完成負鏈亞基因組RNA(sub-genomic RNA)的轉錄合成、各種結構蛋白mRNA的合成,以及病毒基因組RNA的複製。冠狀病毒各個結構蛋白成熟的mRNA合成,不存在轉錄后的修飾剪切過程,而是直接通過RNA聚合酶和一些轉錄因子,以一種“不連續轉錄”的機制,通過識別特定的,TRS),有選擇性的從負義鏈RNA上,一次性轉錄得到構成一個成熟mRNA的全部組成部分。結構蛋白和基因組RNA複製完成後,將在宿主細胞內質網處裝配(assembly)生成新的冠狀病毒顆粒,並通過高爾基體分泌至細胞外,完成其生命周期。
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感染分佈在全世界多個地區,中國以及英國、美國、德國、日本、俄羅斯、芬蘭、印度等國均已發現本病毒的存在。該病毒引起的感染主要發生在冬季和早春。在美國密歇根州的一次家庭檢查中,證明冠狀病毒可以感染各個年齡組,0~4歲佔29.2%,40歲以上佔22%,在15~19歲年齡組發病率最高。這與其它上呼吸道病毒的流行情況不盡相同,例如呼吸道合胞病毒,大多隨著年齡的增加而發病率降低。另外,當冠狀病毒流行時鼻病毒卻不常見。
到目前為止,大約有15種不同冠狀病毒株被發現,能夠感染多種哺乳動物和鳥類,有些可使人發病。
冠狀病毒引起的人類疾病主要是呼吸系統感染(包括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該病毒對溫度很敏感,在33℃時生長良好,但35℃就使之受到抑制。由於這個特性,冬季和早春是該病毒疾病的流行季節。冠狀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兒童感染率較高,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另外,還可引起嬰兒和新生兒急性腸胃炎,主要癥狀是水樣大便、發熱、嘔吐,每天可拉10餘次,嚴重者甚至出現血水樣便,極少數情況下也引起神經系統綜合征。
冠狀病毒也是成人慢性氣管炎患者急性加重的重要病原。研究表明,這次在全球多個國家和地區引發非典型肺炎的冠狀病毒並不是人們已知的兩類,一如外界的猜測,它是人類未曾接觸過的新品種病毒。而此前有專家認為是“副粘病毒群”或“間質肺炎病毒”,但最終因證據不足而被推翻。
病毒的生長多位於上皮細胞內,也可以感染肝臟、腎、心臟和眼睛,在另外的一些細胞類型(例如巨噬細胞)中也能生長。人類冠狀病毒還沒有合適的可作研究用的動物模型(人類疾病的動物模型(animal model of human disease)是指各種醫學科學研究中建立的具有人類疾病模擬表現的動物。動物疾病模型主要用於實驗生理學、實驗病理學和實驗治療學(包括新葯篩選)研究),因此對冠狀病毒感染的鼻黏膜細胞,經器官培養才能分離得到。增殖病毒也要用上述材料,亦很困難。
冠狀病毒的血清型和抗原變異性還不明確。冠狀病毒可以發生重複感染,表明其存在有多種血清型(至少有4種已知)並有抗原的變異,其免疫較困難,尚無特異的預防和治療藥物。
人冠狀病毒可對人造成普通感冒,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和中東呼吸綜合征(MERS),在流行病學特徵上存在一定差異。
在全球,10%~30%的上呼吸道感染由HCoV-229E、HCoV-OC43、HCoV-NL63和HCoV-HKU1四類冠狀病毒引起,在造成普通感冒的病因中占第二位,僅次於鼻病毒。感染呈現季節性流行,每年春季和冬季為疾病高發期。潛伏期2-5天,人群普遍易感。主要通過人與人接觸傳播。
SARS由人感染SARS-CoV引起,首先出現在我國廣東省部分地區,之後波及我國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全球其他28個國家和地區。2002年11月至2003年7月全球首次SARS流行中,全球共報告臨床診斷病例8096例,死亡774例,病死率9.6%。SARS的潛伏期通常限於2周之內,一般約2~10天。人群普遍易感。SARS病人為最主要的傳染源,癥狀明顯的病人傳染性較強,潛伏期或治癒的病人不具備傳染性。自2004年以來,全球未報告過SARS人間病例。
MERS是一種由MERS-CoV引起的病毒性呼吸道疾病,於2012年在沙烏地阿拉伯首次得到確認。自2012年起,MERS在全球共波及中東、亞洲、歐洲等27個國家和地區,80%的病例來自沙烏地阿拉伯,病死率約35%。潛伏期最長為14天,人群普遍易感。單峰駱駝是MERS-CoV的一大宿主,且為人間病例的主要傳染來源,人與人之間傳播能力有限。
冠狀病毒是成人普通感冒的主要病原之一,在兒童可以引起上呼吸道感染,一般很少波及下呼吸道。冠狀病毒感染的潛伏期一般為2至5天,平均為3天。典型的冠狀病毒感染呈流涕、不適等感冒癥狀。不同型別病毒的致病力不同,引起的臨床表現也不盡相同,OC43株引起的癥狀一般比229E病毒嚴重。冠狀病毒感染可以出現發熱、寒戰、嘔吐等癥狀。病程一般在1個星期左右,臨床過程輕微,沒有後遺症。
冠狀病毒還可以引起嬰兒、新生兒急性腸胃炎,主要癥狀是水樣大便、發熱、嘔吐,每天10餘次,嚴重者可以出現血水樣便。
文獻報告冠狀病毒的感染可以產生以下臨床癥狀:
(1)呼吸系統感染,包括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SARS);
(2)腸道感染(嬰兒偶爾發生);
(3)神經系統癥狀(很少)。
冠狀病毒通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體外,經口液、噴氣、接觸傳染。臨床上,多數冠狀病毒引起輕度和自愈性疾病,但少數可有神經系統併發症。
常見的人冠狀病毒(包括229E、NL63、OC43和HKU1型),通常會引起輕度或中度的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癥狀主要包括流鼻涕、頭痛、咳嗽、咽喉痛、發熱等,有時會引起肺炎或支氣管炎等下呼吸道疾病,心肺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嬰兒和老年人中較為常見。
MERS-CoV和SARS-CoV常引起較為嚴重癥狀。MERS癥狀通常包括發熱、咳嗽和呼吸急促,甚至發展為肺炎,病死率約為34.4%。SARS癥狀通常包括發熱、畏寒和身體疼痛,甚至發展為肺炎,病死率約為9.6%。
SARS-CoV-2(新型冠狀病毒)
病原學檢測
1.實時熒光RT-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
2.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
血清學檢測
1.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和IgG抗體陽性;
2.新型冠狀病毒特異性IgG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恢復期IgG抗體滴度較急性期呈4倍及以上升高。
(由於疫情隨時可能變化,具體請參考國家衛健委,中國國家疾控中心相關診治方案)
MERS-CoV
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MERS-CoV)
病原學檢查主要包括病毒分離、病毒核酸檢測。病毒分離為實驗室檢測的“金標準”。病毒核酸檢測可以用於早期診斷。檢測時應及時留取多種標本(咽拭子、鼻拭子、鼻咽或氣管抽取物、痰或肺組織,以及血液和糞便)進行檢測,其中以下呼吸道標本陽性檢出率更高。
1.病毒核酸檢測(PCR)。以RT-PCR(最好採用real-time RT-PCR)法檢測呼吸道標本中的MERS-CoV核酸。
2.病毒分離培養。可從呼吸道標本中分離出MERS-CoV,但一般在細胞中分離培養較為困難。
SARS-CoV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SARS-CoV)
1.SARS-CoV RNA檢測:SARS-CoV RNA陽性判斷標準為PCR檢測結果符合下列三項之一者可判斷為陽性。
(1)至少需要兩個不同部位的臨床標本檢測陽性(例如鼻咽分泌物和糞便)。
(2)收集至少間隔2天的同一種臨床標本送檢檢測陽性(例如2份或多份鼻咽分泌物)。
(3)在每一個特定檢測中對原臨床標本使用兩種不同的方法,或從原標本新提取RNA開始重複PCR檢測陽性。
PCR檢測結果的確認:①使用原始標本重複PCR試驗;②在第二個實驗室檢測同一份標本。
2.SARS-CoV特異性抗原N蛋白檢測:定性檢測血清或血漿標本中SARS-CoV核衣殼(N)抗原,用於SARS-CoV感染的早期輔助診斷。
3.SARS-CoV特異性抗體檢測:特異性抗體檢測診斷SARS標準為符合以下兩者之一即可診斷為SARS。
(1)平行檢測急性期血清抗體和恢復期血清抗體發現抗體陽轉。
(2)平行檢測急性期血清抗體和恢復期血清抗體發現抗體滴度升高≥4倍。
FeCV
貓冠狀病毒FeCV
貓傳染性腹膜炎(FIP)是目前導致貓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從3個月到3齡貓以及大於10齡貓,特別是發生在那些純種貓和其它數量及種類繁多但養在一起的家養貓。貓冠狀病毒FeCV(Feline enteric Coronavirus)是高度傳染性病毒而且偏好發生在數量及種類繁多而且養在一起的家養貓。FeCV給貓帶來了極大的危險,FeCV陽性通常被認為是FIP的前奏。要控制貓FIP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做好FeCV的預防和控制。FeCV是廣泛的貓冠狀病毒Feline Coronavirus(FCoV)中的一種,FeCV抗體的存在僅表示有FeCV病毒存在和/或感染了FIP的可能性。對FeCV抗體呈陽性結果也不一定表示貓得到了FeCV病毒和/或感染了FIP,應該要和其它臨床癥狀結合起來一齊判斷。但陰性結果可說明沒有FeCV病毒和/或感染了FIP。
酶標板的孔中包被有純化的冠狀病毒抗原。從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提取的蛋白A與HRP結合成複合物。血清或血漿樣品和蛋白A酶標記物一起在酶標板的孔中孵育。如果貓樣品里存在FCoV抗體,抗體將與孔中的抗原結合,再與蛋白A酶標記物結合。多餘的酶標記蛋白A被洗掉,加入發色底物。清晰的藍色表示FCoV抗體存在,沒有顏色變化表明沒有FCoV抗體。該試劑盒具有高特異性和靈敏度,操作簡單,30分鐘內可以知道結果。試劑盒裡包括陽性質控和陰性質控,僅需肉眼通過與陰性質控顏色進行比較,就可以準確地判斷樣品里FCoV抗體的存在。
樣品
需1ul血清或血漿,只能檢測貓的樣品。樣品可在2~8℃保存7天,如果需要更長的保存,樣品可保存在-20℃。嚴重紅細胞溶解或脂溶血會產生干擾的顏色,所以儘可能去得到更好質量的樣品。
準備洗滌液
讓洗滌濃縮液達到室溫,輕輕地倒置混勻。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稀釋洗滌濃縮液(1份洗滌濃縮液加至9份水中),稀釋后的洗滌液可保存於2~7℃。
結果
a.檢測的有效性必須是:陽性質控孔里的液體呈清晰的藍色,而陰性質控孔里的液體保持清澈。
b.假若樣品孔的顏色變化比陰性質控孔深很多則表明,該動物以前或目前正受到FCoV感染,並且有可能通過排泄物傳播病毒。此時便需要與其它的臨床數據結合起來以確診FIP。
c.如果樣品孔里無顏色變化表明沒有感染FIP疾病。
試劑盒組份
以下內容物包含在試劑盒裡:
包被好的酶標板8×12孔
陽性質控血清1.5ml
陰性質控血清7.0ml
蛋白A HRP標記物5.0ml
TMB 7.0ml
底物緩衝液7.0ml
濃縮洗滌液100.0ml
注意事項
*試劑盒使用前恢復至室溫(21~25℃)
*不同樣品使用不同的加樣器頭
*不要把試劑盒直接暴露在陽光下
*不要使用過期的試劑或不同試劑盒裡試劑一齊混雜使用
*嚴格按照步驟操作,不適當的洗滌或試劑污染將產生非專一性的顏色
*僅限獸醫使用
保存和穩定性
將試劑盒和稀釋的洗滌液保存於2~7℃,不要冷凍。只要在適當保存條件下,試劑在有效期內是穩定的。
當前共發現7種可感染人類的冠狀病毒,分別是HCoV-229E、HCoV-OC43、SARS-CoV、HCoV-NL63、HCoV-HKU1、MERS-CoV和SARS-CoV-2。
HCoV-229E
發現時間:1965年
發現者:英國學者Hamre等
類別:α屬冠狀病毒
感染癥狀:通常會引起輕度或中度的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癥狀主要包括流鼻涕、頭痛、咳嗽、咽喉痛、發熱等,有時會引起肺炎或支氣管炎等下呼吸道疾病,心肺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嬰兒和老年人中較為常見。
HCoV-OC43
發現時間:1967年
發現者:Mclntosh等
類別:β屬冠狀病毒A亞群
感染癥狀:通常會引起輕度或中度的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癥狀主要包括流鼻涕、頭痛、咳嗽、咽喉痛、發熱等,有時會引起肺炎或支氣管炎等下呼吸道疾病,心肺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嬰兒和老年人中較為常見。
SARS-CoV
發現時間:2003年4月
發現者:9個國家的13個實驗室通力合作研究的結果
類別:β屬冠狀病毒B亞群
感染癥狀:引起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癥狀較為嚴重,通常包括發熱、畏寒和身體疼痛,甚至發展為肺炎。潛伏期1~16天,常見為3~5天。起病急,傳染性強,以發熱為首發癥狀,可有畏寒,體溫常超過38℃,呈不規則熱或弛張熱,稽留熱等,熱程多為1~2周;伴有頭痛、肌肉酸痛、全身乏力和腹瀉。起病3~7天後出現乾咳、少痰,偶有血絲痰,肺部體征不明顯。病情於10~14天達到高峰,發熱、乏力等感染中毒癥狀加重,並出現頻繁咳嗽,氣促和呼吸困難,略有活動則氣喘、心悸,被迫卧床休息。這個時期易發生呼吸道的繼發感染。病程進入2~3周后,發熱漸退,其他癥狀與體征減輕乃至消失。肺部炎症改變的吸收和恢復則較為緩慢,體溫正常后仍需2周左右才能完全吸收恢復正常。輕型患者臨床癥狀輕。重症患者病情重,易出現呼吸窘迫綜合征。兒童患者的病情似較成人輕。有少數患者不以發熱為首發癥狀,尤其是有近期手術史或有基礎疾病的患者。
病死率:10.88%(916/8422) 。
HCoV-NL63
發現時間:2004年4月
發現者:荷蘭學者van der Hoek L等
類別:α屬冠狀病毒
感染癥狀:通常會引起輕度或中度的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癥狀主要包括流鼻涕、頭痛、咳嗽、咽喉痛、發熱等,有時會引起肺炎或支氣管炎等下呼吸道疾病,心肺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嬰兒和老年人中較為常見。
HCoV-HKU1
發現時間:2005年1月
發現者:中國香港學者Patrick C.Y.Woo
類別:β屬冠狀病毒A亞群
感染癥狀:通常會引起輕度或中度的上呼吸道疾病,如感冒。癥狀主要包括流鼻涕、頭痛、咳嗽、咽喉痛、發熱等,有時會引起肺炎或支氣管炎等下呼吸道疾病,心肺疾病患者、免疫力低下人群、嬰兒和老年人中較為常見。
MERS-CoV
發現時間:2012年9月
發現者:沙特學者阿里·扎基(Ali M.Zaki)
類別:β屬冠狀病毒C亞群
感染癥狀:引起中東呼吸綜合征。臨床可表現為無癥狀或輕度呼吸道癥狀,也可發展為嚴重的急性呼吸道癥狀甚至死亡。典型臨床癥狀為發熱、咳嗽和氣短。肺炎也是常見的臨床表現,但並非所有病例均會出現。病例也有報道出現腹瀉等胃腸道癥狀。病情嚴重時可以導致呼吸衰竭,需在重症監護室使用呼吸機輔助呼吸。老年人、免疫缺陷人群和慢性病患者(如癌症、慢性肺病和糖尿病患者)在感染病毒后更易出現嚴重癥狀。
病死率:34.4%(866/2519)。
SARS-CoV-2
發現時間:2019年12月31日明確是冠狀病毒;2020年1月3日分離毒株,1月7日報告地方和國家疾控中心及聯合國。
發現者:中國學者
類別:β屬冠狀病毒
感染癥狀:引起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基於目前的流行病學調查,潛伏期1-14天,多為3-7天。以發熱、乾咳、乏力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肌痛和腹瀉等癥狀。重症患者多在發病一周后出現呼吸困難和/或低氧血症,嚴重者可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值得注意的是重型、危重型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輕型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從目前收治的病例情況看,多數患者預后良好,少數患者病情危重。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預后較差。兒童病例症。狀相對較輕。
理化特性
人冠狀病毒對熱較為敏感,病毒在4℃合適維持液中為中等穩定,-60℃可保存數年,但隨著溫度的升高,病毒的抵抗力下降,如HCoV-229E於56℃10分鐘或者37℃數小時即可使喪失感染性,SARS-CoV於37℃可存活4天,56℃加熱90分鐘、75℃加熱30分鐘能夠滅活病毒。
人冠狀病毒不耐酸不耐鹼,病毒複製的最適宜PH值為7.2。
人冠狀病毒對有機溶劑和消毒劑敏感,75%酒精、乙醚、氯仿、甲醛、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紫外線均可滅活病毒。
人冠狀病毒中SARS-CoV於室溫24℃條件下在尿液里至少可存活10天,在腹瀉病人的痰液和糞便里能存活5天以上,在血液中可存活約15天,在塑料、玻璃、馬賽克、金屬、布料、複印紙等多種物體表面均可存活2-3天。
冠狀病毒科病毒分類組:Group IV((+)ssRNA)目:網巢病毒目(Nidovirales)科:冠狀病毒科(Coronaviridae冠狀病毒屬(Coronavirus)曲狀病毒屬(Torovirus),是許多家畜、寵物包括人類疾病的重要病原,引起多種急慢性疾病。根據系統發育樹,冠狀病毒可分為四個屬:α、β、γ、δ,其中β屬冠狀病毒又可分為四個獨立的亞群A、B、C和D群。
α屬冠狀病毒包括人冠狀病毒229E、人冠狀病毒NL63、長翼蝠冠狀病毒HKU1、長翼蝠冠狀病毒HKU8、菊頭蝠冠狀病毒HKU2和豬流行性腹瀉病毒(Porcineepidemicdiarrheavirus,PEDV)等8個種、豬傳染性胃腸炎病毒(Transmissiblegastroenteritisvirus,TGEV)、犬冠狀病毒(Caninecoronavirus,CCoV)和貓冠狀病毒(Felinecoronavirus,FCoV)。
β屬冠狀病毒包括人冠狀病毒HKU1、鼠冠狀病毒、家蝠冠狀病毒HKU5、果蝠冠狀病毒HKU9、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evereacuterespiratorysyndromes,SARS)相關病毒等7個種、牛冠狀病毒(Bovinecoronavirus,BCoV)、人冠狀病毒OC43、馬冠狀病毒(Equlnecoronavirus,ECoV)、豬血凝性腦脊髓炎病毒(Porcinehemagglutinatingencephalomyelitis,PHEV)以及犬呼吸道型冠狀病毒(Caninerespiratorycoronavirus,CrCoV)等;鼠冠狀病毒則包括有鼠肝炎病毒(Mousehepatitisvirus,MHV)、大鼠冠狀病毒和鳥嘴海雀病毒。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SARS)相關病毒包括SARS病毒和其他類似SARS病毒。
γ類冠狀病毒主要包括禽冠狀病毒如雞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Infectious bronchitis virus,IBV)、白鯨冠狀病毒SW1(Beluga whale coronavirus SW1,BWCoV-SW1)。禽冠狀病毒包括引起多種禽類如雞、火雞、麻雀、鴨、鵝、鴿子感染的冠狀病毒,其中最主要的是禽傳染性支氣管炎病毒。
δ屬冠狀病毒包括夜鶯冠狀病毒(Bulbul coronavirus HKU11,BuCoV HKU11)、鵝口瘡冠狀病毒(Thrush coronavirus HKU12,ThCoV HKU12)、文鳥冠狀病毒(Thrush coronavirus HKU12,ThCoV HKU12)、亞洲豹貓冠狀病毒《Asian Leopard Cats Coronavirus,ALCCoV)、中國白鼬獾冠狀病毒(Chinese ferret-badger Coronavirus,CFBCoV)、豬δ冠狀病毒(Por-cine Delatcoronavirus,PDCoV)、綉眼鳥冠狀病毒(White-eye Coronavirus,WECoV)、麻雀冠狀病毒(Sparrow Coronavirus,SPCoV)、鵲鴝冠狀病毒(Magpie robin Coronavirus,MRCoV)、夜鷺冠狀病毒(Night heron Coronavirus,NHCoV)、野鴨冠狀病毒(Wigeon Coronavirus,WiCoV)、黑水雞冠狀病毒(Common Moorhen Coronavirus,CMCoV)。
儘管第一個冠狀病毒在20世紀30年代就被發現,但是冠狀病毒真正被引起重視是在2002~2003年SARS冠狀病毒(SARS-CoV)導致的“非典”疫情波及多個國家和地區,引起了社會的恐慌后。在此之前,對冠狀病毒的研究多限制在獸醫領域。γ屬的IBV引起的雞傳染性支氣管炎在雞群中具有高度傳染性,是重要的呼吸道疾病之一,對家禽的養殖業危害很大。
據央視新聞消息,上海疫情防控工作發布會介紹:衛生防疫專家強調,目前可以確定的新冠肺炎傳播途徑主要為直接傳播、氣溶膠傳播和接觸傳播。直接傳播是指患者噴嚏、咳嗽、說話的飛沫,呼出的氣體近距離直接吸入導致的感染;氣溶膠傳播是指飛沫混合在空氣中,形成氣溶膠,吸入后導致感染;接觸傳播是指飛沫沉積在物品表面,接觸污染手后,再接觸口腔、鼻腔、眼睛等粘膜,導致感染。
冠狀病毒通過呼吸道分泌物排出體外,經口液、噴嚏、接觸傳染,並通過空氣飛沫傳播,感染高峰在秋冬和早春。病毒對熱敏感,紫外線、來蘇水、0.1%過氧乙酸及1%克遼林等都可在短時間內將病毒殺死。
病毒對熱敏感,紫外線、來蘇水、0.1%過氧乙酸及1%克遼林等都可在短時間內將病毒殺死。
2019新型冠狀病毒對熱敏感,56℃ 30分鐘、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劑、過氧乙酸和氯仿等脂溶劑均可有效滅活病毒,氯己定不能有效滅活病毒。
對其預防有特異性預防,即針對性預防措施(疫苗,疫苗的研製是有可能的,但需要時間較長,解決病毒繁殖問題是其難題)和非特異性預防措施(即預防春季呼吸道傳染疾病的措施,如保暖、洗手、通風、勿過度疲勞及勿接觸病人,少去人多的公共場所等)。
冠狀病毒
冠狀病毒和SARS
世界衛生組織宣布,正式確認冠狀病毒的一個變種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體。科學家們說,變種冠狀病毒與流感病毒有親緣關係,但它非常獨特,以前從未在人類身上發現,科學家將其命名為"SARS病毒"(SARS是"非典"學名的英文縮寫)。
據香港衛生官員說,非典型肺炎通常由病毒引起,例如流感病毒、腺病毒和其他呼吸道病毒。非典型肺炎也可能由生物體引起。冠狀病毒感染在全世界非常普遍,人群中普遍冠狀病毒抗體,成年人高於兒童。各國報道的人群抗體陽性率不同,我國人群以往冠狀病毒抗體陽性率在30%至60%,前蘇聯的抗體陽性率則在53%至97%。
類似SARS的新病毒
英國確認了一個感染新型冠狀病毒的病例,患者出現急性呼吸系統綜合征並伴隨腎功能衰竭,病例的癥狀與SARS(傳染性非典型肺炎)相似。英國衛生防護局表示,這種病毒與SARS病毒同屬冠狀病毒,但檢測顯示它不是SARS病毒。
感染病毒的是一名49歲的卡達男子,從沙特旅遊回到卡達后,9月3日出現發燒、呼吸困難等癥狀。11日,該患者從卡達緊急轉送至英國接受治療,已出現腎衰竭現象。23日,患者被確認感染了一種新型冠狀病毒。
英國衛生防護局已將此事上報世界衛生組織。世衛組織通過“全球疫情警報和反應系統”發布公告,確認了這一病例。
此前,一名60歲的沙特籍男子因感染冠狀病毒死亡。英國科學家進行比對后發現,沙特籍男子死後肺部組織分離出的病毒基因序列,與這名卡達患者的病毒基因序列相似度高達99.5%。兩人臨床表現都是急性呼吸道感染並伴隨急性腎衰竭。目前全球只確診了這兩個病例。
英國衛生防護局呼吸道疾病部門負責人約翰・沃森說,現在還沒有證據證明該病毒能夠在人與人之間進行傳染。病人目前正處於密切監護中,英國醫護人員正在對病患進行進一步的觀察,相關部門也已經提高防疫警惕性。
世界衛生組織表示,冠狀病毒的種類很多,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和引起SARS的病毒都屬於冠狀病毒。此次發現的是一種新型冠狀病毒,世衛組織目前仍在獲取進一步信息,以確認這兩個病例給公共衛生帶來的影響。
SARS-CoV與MERS-CoV的比較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SARS-CoV) | 中東呼吸綜合征冠狀病毒 (MERS-CoV) | |
亞型 | SARS-CoV | MERS-CoV |
發現年份 | 2003 | 2012 |
類別 | β-B | β-C |
基因組特點 | 29.7kb | 30.1kb |
受體 | ACE2 | CD26(DPP4) |
疾病名稱 | 嚴重急性呼吸綜合征(非典型肺炎) | 中東呼吸綜合征 |
臨床癥狀 | 高熱、畏寒、頭痛、咳嗽,重症病例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器官衰竭等。 | 早期表現為發熱、咳嗽、呼吸急促,肺炎,重症病例出現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征、器官衰竭等。 |
重症率 | 未知 | 未知。無癥狀感染者及輕症病例難於被發現。 |
病死率 | 10.88%(916/8422) | 34.4%(866/2519) |
傳染源 | SARS病人;病毒起源尚未明確,可能起源於蝙蝠、果子狸等野生動物。 | 尚未明確,可能起源於蝙蝠,遠距離傳播給單峰駱駝,從而成為人類感染源頭。 |
傳播途徑 | ①人-人:近距離呼吸道飛沫傳播、氣溶膠傳播、手接觸傳播;②動物-人:果子狸/蝙蝠-人(可能)。 | ①動物-人:單峰駱駝-人(可能);②人-人:密切接觸(有限)。 |
人群易感性 | 人群普遍易感,兒童感染率較低。 | 有基礎疾病、免疫力低下人群更易感染,兒童發病較少且發病癥狀較輕,孕婦有感染的報道。 |
流行特徵 | 社區感染為主 | 醫院感染為主 |
基本再生數(R0) | 2-5 | 在特殊場所(如醫療機構)R0可大於1 |
潛伏期 | 2-14天 | 2-14天 |
發病-死亡中位時間 | 23天 | 14天 |
地區分佈 | 全球29個國家,以亞洲為主,中國報告病例數最多。 | 全球27個國家,中東地區為主,沙烏地阿拉伯報告約80%病例,其次為韓國。 |
世衛組織發布新型病毒防禦指南 吁上報類似病例
新型冠狀病毒示意圖
世界衛生組織2013年12月31日通報說,沙烏地阿拉伯報告新增5例中東呼吸系統綜合征冠狀病毒(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截止到2013年底,全球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已達176例,其中死亡74例。
2014年4月26日,沙特又有兩人因感染新型冠狀病毒死亡,這使得沙特境內因感染該病毒死亡的人數升至94人。除了兩名死者外,沙特還新增10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確診病例,至此,全國的確診病例數量達到323例,致死率達到近三分之一。在新增確診病例中,有一例出現在伊斯蘭教聖城麥加。
貓傳染性腹膜炎(FIP)是目前導致貓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從3個月到3齡貓以及大於10齡貓,特別是發生在那些純種貓和其它數量及種類繁多但養在一起的家養貓。貓冠狀病毒FeCV(Feline enteric Coronavirus)是高度傳染性病毒而且偏好發生在數量及種類繁多而且養在一起的家養貓。FeCV給貓帶來了極大的危險,FeCV陽性通常被認為是FIP的前奏。要控制貓FIP最根本的方法就是要做好FeCV的預防和控制。FeCV是廣泛的貓冠狀病毒Feline Coronavirus (FCoV)中的一種,FeCV抗體的存在僅表示有FeCV病毒存在和/或感染了FIP的可能性。對FeCV抗體呈陽性結果也不一定表示貓得到了FeCV病毒和/或感染了FIP,應該要和其它臨床癥狀結合起來一齊判斷。但陰性結果可說明沒有FeCV病毒和/或感染了FIP。
酶標板的孔中包被有純化的冠狀病毒抗原。從金黃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提取的蛋白A與HRP結合成複合物。血清或血漿樣品和蛋白A酶標記物一起在酶標板的孔中孵育。如果貓樣品里存在FCoV抗體,抗體將與孔中的抗原結合,再與蛋白A酶標記物結合。多餘的酶標記蛋白A被洗掉,加入發色底物。清晰的藍色表示FCoV抗體存在,沒有顏色變化表明沒有FCoV抗體。該試劑盒具有高特異性和靈敏度,操作簡單,30分鐘內可以知道結果。試劑盒裡包括陽性質控和陰性質控,僅需肉眼通過與陰性質控顏色進行比較,就可以準確地判斷樣品里FCoV抗體的存在。
樣品
需1ul血清或血漿,只能檢測貓的樣品。樣品可在2-8C保存7天,如果需要更長的保存,樣品可保存在-20C。嚴重紅細胞溶解或脂溶血會產生干擾的顏色,所以儘可能去得到更好質量的樣品。
準備洗滌液
讓洗滌濃縮液達到室溫,輕輕地倒置混勻。用蒸餾水或去離子水稀釋洗滌濃縮液(1份洗滌濃縮液加至9份水中),稀釋后的洗滌液可保存於2-7C。
結果
a.檢測的有效性必須是:陽性質控孔里的液體呈清晰的藍色,而陰性質控孔里的液體保持清澈。
b.假若樣品孔的顏色變化比陰性質控孔深很多則表明,該動物以前或目前正受到FCoV感染,並且有可能通過排泄物傳播病毒。此時便需要與其它的臨床數據結合起來以確診FIP。
c.如果樣品孔里無顏色變化表明沒有感染FIP疾病。
試劑盒組份
以下內容物包含在試劑盒裡:包被好的酶標板 8x12孔 陽性質控血清 1.5ml 陰性質控血清 7.0ml 蛋白A HRP標記物 5.0ml TMB 7.0ml 底物緩衝液 7.0ml 濃縮洗滌液 100.0ml
注意事項
試劑盒使用前恢復至室溫(21-25C),不同樣品使用不同的加樣器頭,不要把試劑盒直接暴露在陽光下,不要使用過期的試劑或不同試劑盒裡試劑一齊混雜使用,嚴格按照步驟操作,不適當的洗滌或試劑污染將產生非專一性的顏色,僅限獸醫使用。
保存和穩定性
將試劑盒和稀釋的洗滌液保存於2-7C,不要冷凍。只要在適當保存條件下,試劑在有效期內是穩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