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部檢查
耳部檢查
耳部檢查包括耳的一般檢查法,咽鼓管檢查法,中耳和乳突檢查,聽力檢查,前庭功能檢查,通過上述5項檢查判斷耳部情況。
(1) 語音測試正常者耳語可在6m距離處聽到 (2) 表測試記錄方法以受檢耳聽距(cm)/該表標準聽距(cm)表示,數字小表示聽力好。 (3) 音叉試驗聽力正常 林納試驗:氣導>骨導 (+) 韋伯試驗:正中 施瓦巴替試驗:正常(相等) (4) 耳蝸電圖SP不增高,SP/AP比值<0.4 (5) 正常人的聽力範圍在0-25分貝(dB)之間 (6) 咽鼓管通暢。 (7) 造影顯像正常,軟組織密度均勻,乳突高度正常,聽小骨、骨質、上鼓室等無破壞。 (8) 耳內無疼痛,,聽力完好。
異常結果: (1) 語音測試其耳語聽到情況縮短至4m,表示輕度耳聾,1m為中度耳聾,短於1m者則為嚴重的以至完全性耳聾。 (2) 表測試記錄方法以受檢耳聽距(cm)/該表標準聽距(cm)表示,數字大可能聽力情況不好。 (3) 音叉檢查結果的判斷 ① 傳導性聾 林納試驗:氣導<骨導(-)氣導=骨導(+) 韋伯試驗:偏向患耳或較重耳偏向健耳 或較輕耳 不定 施瓦巴替試驗:延長(+) ② 感音神經性聾 林納試驗:氣導>骨導(均短於正常)(短+) 韋伯試驗:或較輕耳 施瓦巴替試驗:縮短(+) ③ 混合性聾 林納試驗:(+)、(-)或(±) 韋伯試驗:不定 施瓦巴替試驗:縮短(+) (4) 純音聽閾測試: ① 傳導性聾:骨導曲線正常或接近正常,氣導曲線聽力損失在30-60dB之間,一般低頻聽力損失較重。 ② 感音神經性聾:聽力曲線呈漸降型或陡降型,高頻聽力損失較重,骨導曲線與氣導曲線接近或互相吻合。 ③ 混合性聾:骨導曲線下降,氣導曲線又低於骨導曲線。 (5) 在電反應側聽 ① 梅尼埃病的診斷:“-SP”增高,使-SP/AP的比值大於正常範圍的高限(≥0.4 或 =0.45),SP-AP複合波增寬,SP與AP極性相反,AP為負,SP為正。 ② 感音性聽力損失:SP不易識別,CM閾值明顯提高或最大刺激強度時依然引不出,CM的消失是感音性聽力損失的重要特徵。 ③ 神經性聽力損失:AP可以消失,CM卻正常或大致正常。 ④ 聽神經病:出現優勢-SP(SP/AP>0.4),-SP呈多峰形,SP-AP複合波波形增寬,AP幅度減低或消失。(SP為總和電位,AP為聽神經複合電位) (6) 咽鼓管檢查中檢查咽鼓管阻塞。 (7) 外耳道壁有異物,紅腫,癤腫,狹窄等,耳廓畸形和壓痛,鼓膜穿孔。 (8) 耳內漲感和堵塞感,聽力減退或者耳鳴為中耳炎。需要檢查人群:中耳炎患者,中耳乳突炎患者,聽力障礙患者,咽鼓管功能不良分泌性中耳炎患者,外耳道炎,鼓膜穿孔患者。
不適宜檢查人群: (1) 過敏體質或有離子型造影劑過敏史者(如使用費離子型造影劑也需先做碘過敏試驗),嬰幼兒及60歲以上老年患者。 (2) 從1000到4000 Hz間的聽力損失在40-50dB左右的患者,並不適合採用耳蝸電圖。兩側性質相同耳朵。 (3) 鼻腔以及鼻咽部有急性炎症,鼻以及鼻咽有膿性分泌物者 檢查前禁忌: (1) 檢查前清潔好耳朵,以方便檢查。 (2) 去除檢查部位衣物包括帶有金屬物質的內衣和各種物品:如頭飾、髮夾、耳環、項鏈、玉佩、錢幣、皮帶和鑰匙等。 (3) 如作CT增強掃描或兒童、神志不清者,需有健康人陪同。 (4) CT增強掃描如用離子型造影劑,需作靜脈注射造影劑碘過敏試驗,20分鐘后無反應,方可進行檢查。 (5) 1周內不服含重金屬的藥物,不做胃腸鋇劑檢查。已做鋇劑檢查的病人,須待鋇劑排空后;急於作CT檢查者,應在給予清潔灌腸或口服緩瀉藥使鋇劑排完后,再行CT檢查。檢查時禁忌: (1) 如果患有感冒,扁桃體等其他疾病要告訴醫生。 (2) 頭部不要亂動,因耳鏡開口較鼓膜小,因而持耳鏡手要不斷活動耳鏡才能看清鼓膜全貌,不然只能看到鼓膜的一部分。耳鏡插入時達到軟骨部和骨部交界處能引起疼痛和咳嗽反射。保持一定光度以便檢查。 (3) 安靜環境中。 (4) 語音試驗時檢查者注意每次發音力量一致,辭彙通俗易懂,發音準確,清晰。注意不要讓受檢查者看到檢查者的口唇。 (5) 音叉試驗時選擇適當頻率的音叉。按一定方法敲擊音叉。試驗時音叉放於正確部位。持音叉柄部不觸及叉部,叉部不觸及頭髮。 (6) 防止聽覺疲勞現象。 (7) 表測試時秒錶要與外耳道的平麵線上。
(1) 耳部一般檢查 臨床主要包括外耳檢查法和鼓膜檢查法。為一般體格檢查,按照先右後左順序檢查,病人的話要先檢查病情比較輕的耳朵再檢查病情比較重耳朵,避免交叉感染。 (2) 咽鼓管檢查法主要有三種方法: ① 捏鼻鼓氣法即囑患者吸氣后,用手指捏緊兩側鼻孔、閉嘴、用力由鼻呼氣,即可使咽部空氣沖入咽鼓管。 ② 氣球吹張法即患者口中含水,以咽鼓管吹張皮球的橄欖頭塞於患者一側舁孔,以手指壓緊另一側前鼻孔,於咽水的同時,急壓球體,空氣可沖入咽鼓管內。 ③ 導管吹張法即患者取坐位,清潔鼻腔分泌物后,將咽鼓管導管彎頭向下沿鼻底徐徐插入,達鼻咽後壁時,再轉向外側90°,然後略向前拉,使導管越過隆突而滑入咽鼓管口處。固定導管,用吹張球經導管注入空氣,同時以耳聽診管聽音,以檢查咽鼓管通暢與否。 (3) 聽力檢查法主要以下八種方法: ① 語音測試:在長於6m以上的安靜環境中進行,地面劃出距離標誌,患者立於距檢查者6m處,但身體不能距牆壁太近,以免產生聲音干擾。受檢耳朝向檢查者,另一耳用油棉球或手指堵塞並閉眼,以免看到檢查者的口唇動作影響檢查的準確性,檢查者利用氣道內殘留空氣先發出1-2個音節的辭彙,囑患者重複說出聽得辭彙,應注意每次發音力量應一致,辭彙通俗易懂,高低音相互並用,發音準確、清晰。 ② 表測試:患者坐位、閉目,用手指塞緊非檢查側耳道口,檢查者立於患者身後,先使患者熟悉檢查的表聲后,將秒錶於外耳道平麵線上,由遠而近反覆測驗其剛能聽到表聲離耳的距離。記錄方法以受檢耳聽距(cm)/該表標準聽距(cm)表示,如100/100cm、50/100cm。 ③ 耳語檢查法:在長6m的靜室內進行。以耳語強度說出常用辭彙,記錄受試耳可以聽清的距離並與正常耳比較(受試耳聽距/正常耳聽距)。 ④ 音叉檢查法:音叉放於距耳道口約1cm處,聽得者為“氣導”;置於顱骨上聽得者為“骨導”。是鑒別耳聾性質最常用的方法。常用C調倍頻程五支一組音叉,其振動頻率分別為128、256、512、1024、和2048Hz。 ⑤ 純音聽閾測試包括氣導和骨導測試。氣導測試先從1KHz開始,病人聽到聲音后,每5dB一檔地逐檔下降,直至聽不到時為止,然後再逐檔增加聲強(每檔升5dB),如此反覆測試,直至測到確切聽閾為止。再以同樣方法依次測試其他頻率的聽閾。檢查時應注意用間斷音,以免發生聽覺疲勞。骨導測試的操作方法與氣導測試相同。 ⑥ 電反應測聽利用疊加平均技術記錄聽覺系統聲誘發電位,判斷聽覺系統功能狀態,分析耳科和神經科的某些疾患。目前用於臨床的主要有耳蝸電圖、聽性腦幹反應和中潛伏期反應。 ⑦ 耳聲發射檢查臨床建議使用誘發性OAE中的瞬態聲誘發耳聲發射(TEOAE)和畸變產物耳聲發射(DPOAE)。可應用誘發性耳聲發射進行新生兒的聽力篩選,簡便、快速,有肯定OAE反應者可判為外周聽力正常;與聽覺誘發電位檢查結合可鑒別耳蝸性和蝸后性聽覺系統病變。 ⑧ 聲阻抗測聽:其基本測試項目有鼓膜平面靜態聲順值測定、鼓室圖和鐙骨肌反射測試。 (4) 乳突組要用CT掃描 (5) 中耳檢查主要分為三部分檢查:耳鏡檢查:中耳黏膜也可經鼓膜券孔觀察。殘餘鼓膜上有無慢性肉芽性鼓膜炎,外耳道是否狹人、或彎曲,也要觀察。如果在耳鏡檢查時,能夠注意到上述各點,對於治療上便有很大的幫助。聽力檢查:早期或數度病例僅有傳導性聽障,嚴重或長期病例,則有輕度至重度之混合型聽障,更嚴重的也可能全聾。 X光檢查:由於多數慢性中耳炎為小兒反覆中耳炎之後遺症,所以大多乳突氣化不良。少數乳突氣化良好的,多為鼓膜長期破洞型之中耳炎,或外傷及成人才引起的慢性中耳炎。 (6) 前庭功能檢查法 前庭功能試驗(vestibular function test)是根據前庭系統病變時所產生的一系列癥狀,或以某些方法刺激前庭系統,觀察其誘發的眼震、傾倒、眩暈和植物神經系統反應,以查明病變性質、程度和部位。
耳核腫痛,耳廓牽拉疼,耳竅壅腫,耳鳴如潮,耳焦腦熱,痰火鬱結,外耳道疼痛,耳蝸性耳聾,傳導性耳聾,神經性耳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