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采芹

現代國畫家

張采芹(1901—1984),名學榮,重慶市江津人。現代教育活動家、著名國畫家。曾先後擔任中國美術家協會、美協四川分會會員,四川省文史研究館研究員等職。出版《采芹畫集》、《采芹近墨》、《中國畫論》、《國畫淺說》等著作。有“蜀中三張”(張大千、張善孖、張采芹)之譽。

1925年畢業於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國畫系,師從劉海粟、王震(一亭)、江小鶼等大師。先後在四川各大院校從事美術教學50餘年,抗日戰爭時期,創辦“四川美術協會”,任常務理事兼管總務,接納了大批內遷畫家。新中國成立后,他將自己珍藏的陳老蓮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黃君壁等藝術大師的大量作品移交國家。1954年,文化部曾購其“墨竹”赴日本展覽。1979年,國務院總理出訪英國,曾攜其“墨竹圖”贈予英國女王,至今仍藏於英國皇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也收藏有其作品。1984年病逝於成都。

人物生平


張采芹少時家貧,但他聰明過人,自學成才。16歲時考入江津聚奎中學讀書後,苦讀不輟,每年以優異的成績獲得學校的獎學金並免收學費。
1922年,21歲的張采芹考取了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師從劉海粟、王震、江小鶼等大師。1925年,他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回到四川。在成都,張采芹致力於培養藝術人才。他籌資創辦了南虹藝術專科學校,還先後應聘擔任了四川美專、四川藝專、成都高師、四川大學四川師大、成都女師、南虹藝專、樹德中學等10多所高、中等院校的美術教授。為四川和我國培養了大批藝術人才,桃李滿天下。
抗戰期間,無數人士、機構紛紛遷來四川。成都更是成了文化藝術精英的雲集之處。1941年初,為了宣傳抗戰救國,一群年輕人自籌錢銀,在祠堂街掛起了“四川美術協會”的牌子,供職於銀行的青年畫家張采芹擔任常務理事和“總務”。
由於張采芹他們的奔波操勞,成都曾熱熱鬧鬧舉辦了許多畫展。其中不少個人畫展更是引起轟動,如畫家張大千、徐悲鴻、吳作人傅抱石潘天壽黃君璧趙少昂關山月馬萬里、廖冰如、吳一峰、岑學恭等,都先後在這裡一顯身手辦過畫展。其中,張大千一人就在成都舉行了6次大規模展覽。眾多珍貴作品的出現,給蓉城的大街小巷注入一股清新之氣,吸引著全國越來越多書畫界人士的慕名前來。
兵荒馬亂年代,相當一部分才華橫溢的畫家落魄來川后,不要說舉辦畫展,就連吃飯都困難。張采芹作為當時四川美協的負責人,表現出驚人的豪爽熱情,大盡地主之誼。如1942年2月,著名雕塑家劉開渠來蓉后,在春熙路等地創作《孫中山銅像》、《抗日無名英雄》等雕塑,因通貨膨脹,其作品完成到一半就不得不停下。劉開渠整天為經費疲於奔命,他典當了手頭所有值錢的東西,還面臨破產的危險。張采芹十分著急,他三番五次去找當時的成都市市長余中英、四川美協名譽會長張群等,甚至一次次拿出自己的錢幫助劉開渠。終於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使他完成了作品。近60年來,劉開渠這兩尊雕塑成了蓉城厚重歷史文化的標誌性塑像。
1941年春,青年畫家關山月一身襤褸流落到成都辦畫展。為幫助關山月,張采芹深一腳淺一腳出門去找張大千,讓他去畫展現場捧捧場。結果張大千第一個趕去並豪爽的購買了關山月最貴的一幅畫,其他人紛紛效仿,這樣雪中送炭接濟了關山月一大筆口糧錢。張采芹的義舉受到業界內外好評。
1942年夏,遠在昆明的潘天壽想在成都辦畫展,由於交通不便,潘自己不能來成都,他嘗試著提出將幾十件作品寄來,請四川美協特別是張采芹全部代辦。張答應了,他冒著暑熱四處奔走,幫助潘天壽成功舉辦了畫展。還有,當年岑學恭等人在成都的畫展,也同樣受到張采芹的無私幫助。
張采芹等人主持舉辦的書畫展覽搞得有聲有色,使四川的美術事業出現了空前繁榮,百花齊放的景象。時任中國美術學院院長的徐悲鴻高興地從重慶給張采芹寫來信說:“成都的文化藝術氛圍如此濃厚,藝術家們的熱情如此高漲,實皆有賴於四川美協諸公尤其是采芹、文謨二兄的操勞奮鬥,第實為之感佩不已!”。
成都解放后,張采芹又一次表現出大度豪爽。
1950年初,接受清點張采芹總管的四川美協財產時,張采芹不僅將美協的所有財產全部交出,還搭進了自己的許多東西。據當時統計,他捐出的財產共有房舍10多間、傢具286件、現大洋100多塊;特別珍貴的是明代大畫家陳洪綬的精美山水冊頁等,另有張大千、徐悲鴻等現代名家的一大批珍貴書畫精品,共計232件。這其中,有不少古書畫是張采芹自己掏錢收藏的,這些作品一直被他視為性命精心保存。但他以大局為重,將這批價值連城、極其珍貴的名古書畫及現代名家作品,統統獻給了國家。
1962年11月,北京徐悲鴻紀念館館長、徐的夫人廖靜文女士給張寫來一封信,說館里急需一副徐當年為張采芹畫的全身素描畫像,希望張將此畫寄去陳列。平時張采芹對此畫最為珍愛,這是他與徐悲鴻親密交往的唯一紀念品,且畫上又有黃稚祥、謝無量、劉豫波等國學、書畫大家的題字,他一時猶豫不決,想了很久。最後,他還是慷慨出手,將畫寄往北京。“臨別”前一天,張采芹將那幅畫掛在卧室里足足看了一個晚上,他顫抖著撫摸畫作,目光久久不願移開。。。。。。
晚年潛心於藝術創作,1978年後,揮毫潑墨,勤奮創作,幾年間作畫4200餘幅,為後世留下了大量珍貴作品。1984年病逝,葬母校聚奎中學白沙黑石山梅林。

作品遺跡


作品介紹

張采芹先生擅長花卉翎毛,尤擅墨竹,他融會中西畫技,自成一格,·素有“張花鳥“、“張竹子“之稱,張采芹先生早期作品基本上是基於傳統,涉足山水、花鳥、人物。上追唐宋,得八大山人、揚州八怪、吳昌碩神髓,追求潛逸、墨色潤澤、章法嚴謹。
他的畫分佈自然得體,開合聚散得當,以傳統條幅、中堂為主,長款題跋、詩書畫印相趣其間,筆下盡展文人畫精髓。
抗戰期間張采芹先生有感於南宗北派,精英薈萃,井受徐悲鴻先生的思想影響,不惑之年變法,洋為中用,古為今用,
將西方畫理中的透視原理、色彩應用、光和影的應·用到中國花鳥畫中。
他利用三維空間手法展現物理,艷而不俗,虛實相襯,濃淡相托,構圖繁而不亂,畫面意達神足。
張采芹先生中國畫作品
張采芹先生中國畫作品
他喜善畫竹,認為“竹虛心勁節,能傲霜寒,剛直不阿,大有凌雲之志”。所畫老乾新枝,心到筆隨,其風、晴、雨、露竹或疏或密,亦剛亦柔,富有變化而又和諧統一,運筆簡煉卻又饒有生趣。
40年代,著名詩人謝無量參觀其畫展后,題詩“殷勤為竹寫千竿”讚歎,曾出版《采芹畫集》、《采芹近墨》。
抗日戰爭時期,在成都創辦四川美術協會,任常務理事兼管總務。其時,還任聚興誠銀行成都市祠堂辦事處主任。他常在畫室里接待從淪陷區疏散來的畫家,張大千、徐悲鴻、傅抱石、謝稚柳、趙少昂、黎雄才張寒杉等均在他的幫助下,在四川美術協會舉辦過畫展。徐悲鴻深為感動,寫條幅“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相贈,后又為他畫一全身素描像,謝無量、劉豫波、黃稚荃均在像上題了詩,陳配德題長歌一首,記素描末端。
解放后,他將四川美協的全部財物及精心保存的陳老蓮、齊白石、張大千、徐悲鴻、黃君璧等藝術大師大量作品移交軍管會,他那嚴肅認真的態度,廉潔奉公的精神,受到軍管會代表的稱讚。同時贈與的還有徐悲鴻先生為其畫的《牧牛圖》張先生的畫北京大學、中國美術展覽館、人民大會堂、北京榮寶齋等單位多有珍藏。
1954年,執教隆昌師範、隆昌一中。是年,其作品參加第二屆全國美展后,文化部收購其“墨竹”送往日本展覽。1956年參加省文化局舉辦的“四川名畫展”。1979年國務院領導出訪英國,將他的《墨竹圖》作禮品贈送英國女皇伊麗莎白二世,女皇將畫陳列於皇家博物館。1981年,瑞典國王及皇後來華訪問,外交部請他畫了一幅《朱藤雙燕圖》相贈,被視為珍品。1982年,中國美術館收藏了他的《墨竹》。成都郵票公司於1984年發行了張采芹先生畫的成都市花一一《英蓉畫幅》,作為“慶祝新中國成立·35周年,蓉城首屆集郵展“首日封。

遺跡介紹

張采芹故居
張采芹故居
成都人民公園內,現有一塊石碑,鐫刻著著名作家馬識途寫就的“四川美術協會故址”幾個大字,而背面則是國畫大師徐悲鴻為張采芹所畫素描像。當年,一次能展出幾百幅畫的四川美術協會的展覽廳就建在那裡。這個展覽廳有一兩百平方米,在當時祠堂街的成都少城公園旁邊,建成后一年內舉辦大型書畫展35次,文藝座談會、演講會、音樂會、研究會多達10餘次。當年,國畫大師徐悲鴻、傅抱石、潘天壽等都曾在此舉辦畫展。
張采芹故居在成都市寬巷子西段35號,門楣上方懸掛著的“思賢廬”匾額,為著名書法家李樹榮先生所寫,這是當今寬窄巷子最大方最靚麗的一塊金字招牌。大門左邊的“張采芹故居”刻石,以及掩映在竹叢中的《張采芹故居賦》,都是在張采芹的入室弟子張禮先女士的張羅下完成的。最先到此瞻仰的是97歲高齡的四川省政府參事室參事金振聲老先生,繼後來此探問、採訪、瞻仰、照相留念者,不計其數,著實為寬窄巷子增添了不少光彩。
張采芹系中國民主同盟盟員、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美協四川分會會員、四川省文史館研究員,成都畫院畫師,成都市政協常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