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性精神障礙

周期性精神障礙

周期性精神病過去用來指一些定期或不定期反覆發作的精神病,最常指躁狂抑鬱症,有時也指反覆發作的精神分裂症。目前此詞在國外已少用,在中國則用以指一組其發作與月經周期有關的精神病,如“月經周期性精神病”等。 1.月經周期性精神病月經周期可以影響情緒或使精神病人的癥狀產生變化(一般是惡化),這是早已被觀察到的現象。 2.環性精神病(cycloid psychosis) 也屬於周期性精神病的範疇

癥狀


癥狀每月按期發作,十分規則。發病突然,結束迅速。每次發作持續一周左右,癥狀相似。間歇期精神狀態完全正常,能照常工作和學習。本病可採用谷維素治療,以調節間腦功能。另外,也可使用性激素(如乙芪酚、黃本酮)及活血化瘀的中藥治療。周期性精神病的表現較多,一般分為前驅癥狀,精神癥狀和軀體癥狀。 (1)前驅癥狀:大多突然起病,持續1~2天,如頭痛、頭昏、失眠、腰痛、口乾、食慾改變、情緒不穩定、失眠、嗜睡等。若同一病人,前驅癥狀每次發作是一樣的。 (2)精神癥狀:大多數於經前數天開始,經過1~2周好轉,極少於月經結束時出現癥狀,但絕無月經周期前半期起病者。同一病人每次發病與月經的關係是一致的。 ①意識混亂:又稱錯亂狀態,是本病的基礎癥狀。病人表現意識模糊,理解和反應遲鈍,記憶力衰退,主動注意減退,自我意識存在,周圍意識障礙,定向力錯誤等。在意識障礙的基礎上,伴發行為紊亂和不協調性精神運動興奮。 ②幻覺和妄想:可有片斷的幻覺和妄想,具有含糊和夢樣特徵。幻聽內容簡單,妄想多不系統,結構不嚴密,且較短暫,對病人情感的影響不大。 ③行為紊亂:病人一旦起病,興奮癥狀即達高峰,表現為夜間不眠,激越,躁動不止,亂跑,就地滾爬、打物,甚至打人等。 ④情感癥狀:情感癥狀和行為紊亂是該病的主要臨床表現,很多病例表現為躁狂和抑鬱交替出現。 ⑤精神運動性抑制:個別病例一開始即表現木僵狀態,不語、不食、不動,肌張力增強。精神癥狀與起病一樣,癥狀可以突然中止,之後出現嗜睡、疲乏無力,逐漸恢復正常。 (3)軀體癥狀:該病常伴有植物神經癥狀,如顏面潮紅或蒼白,四肢末梢發涼或發熱,出汗,心動過速,肢體浮腫,尿頻,乳房腫痛或乳頭痛,腹痛,噁心嘔吐等,有的可出現低血糖,多尿,向心性肥胖,肢體非凹陷性水腫,體重增加,皮脂分泌增加,頭髮脫落,大便頻數等內分泌和營養功能障礙。

診斷依據


癥狀學標準是診斷的主要依據,患者在意識混亂的基礎上,有嚴重的情感和行為障礙,在一次發病過程中可先後出現精神和軀體癥狀的交替,在病程標準上至少要有2~3次發作后始考慮本病的診斷

西醫診斷標準


1.多發於青春期,女性以月經初潮前後多見,產後亦有發生,但絕經期發生者較少。
2.如為女性,具有按月經周期反覆發作的病程,一般在經前起病,有明顯間歇期。
3.發作時以類分裂樣及類躁狂狀態為主,每次類同,呈“複寫”癥狀。一般須觀察三次以上發作,方能診斷。
4.發作期多見間腦-視丘下部功能紊亂的特徵。
5.間歇期精神狀態正常。
6.病程雖長,但無精神衰退表現。
7.應排除精神分裂症,躁狂抑鬱症及反應性精神病

治療


周期性精神病治療的目的在於改善臨床發作和預防複發。(1)改善臨床發作:本病在發作期主要表現為行為紊亂和精神運動性興奮,可予抗精神病葯加以控制,間歇期由於病人耐受量下降應減少用量。電休克有縮短髮作和控制興奮的作用,可隔日或每日一次,可連用6次左右。 (2)預防複發:內分泌製劑為治療本病的首選藥物。常用內分泌製劑有:①睾丸酮,一般採用丙酸睾丸酮25mg肌肉注射,每周1~2次,12~24次為一療程。②黃體酮,於月經前10天開始肌肉注射,每次10mg,每日1次,經期停用,必要時可增加至20mg。③避孕藥,常用的有復方炔諾酮和復方甲基孕酮片,月經來潮的第3~5天服用,每晚1片,連服22天為一療程,待下次月經來潮后開始第二個療程,嚴重病人可每日服用2~3片。④甲狀腺素,輕症病人可於每晚服用60mg,重者可每日3次,每次60mg。⑤谷維素,每次20~30mg,每日3次,可作為輔助治療。碳酸鋰對控制情感癥狀較好,還可預防複發,一般劑量為750~2250mg/日,分三次口服。

中醫治療

中醫認為本病的發病機理為經血不調,氣滯血瘀所致,多採用調氣破血方劑,如小柴胡湯達營湯加味逍遙散等,每日一劑,30日為一療程,可連服2~3個療程。

心理治療

本病大多為未婚少女,緩解后常感到羞慚,壓力很大,應幫助病人認識本病的性質和癥狀特點及預后,積極配合治療,消除疑慮,不會影響今後工作和生活。

維持治療

維持治療最好為2年,因在2年內停葯容易複發。常用維持藥物為避孕藥1片,每日1次;甲狀腺素30~60mg,每晚1次;碳酸鋰0.25,每日2~3次;谷維素10~20mg,每日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