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川區

四川省達州市轄區

通川區,隸屬於四川省達州市,位於四川東北部、達州市中部,東北與宣漢縣相鄰,西南與達川區毗鄰,西北與平昌縣接壤。截至2018年10月,通川區轄5個街道辦事處、鎮12個、鄉1個。幅員面積900平方公里,是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區、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全國農產品加工業示範基地、平安建設先進區、丘陵地區先進區、鄉村旅遊示範區。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通川區人口數為905678人。

通川區1999年撤市設區,歷為州、府所在地,是達州市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四大班子及各大行政部門均位於通川,有“達州之心”之稱;境內有襄渝鐵路、達成鐵路達萬鐵路和達渝、達陝、達萬、巴達四條高速公路,是川東北交通樞紐和川、渝、陝物資集散地,素有“川東北門戶”之稱。

2020年4月,評為2019年度四川省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縣。

2020年,通川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340.7億元

歷史沿革


春到通川
春到通川
通川區因古通川郡、通川縣得名。隋改通州為通川郡,改石城縣為通川縣,寓地通四達之意。
古屬巴地,夏時稱作梁州。東漢和帝時分宕渠縣之東置宣漢縣。
西魏改為石城縣,屬通州;隋大業三年(607)通州改為通川郡;
唐武德元年(618)複名通州;唐武德三年(621年),於通川縣城置總管府:府領通、達七州轄二十七縣。武德七年(624年),改總管府為都督府:府領九州轄三十六縣。貞觀五年(632年),廢都督府為州。
宋乾德三年(965)改通州為達州,明洪武九年(1376年),降州為縣,明正德九年(1514)復升為府級州。
清朝先屬夔州府,雍正六年(1728年),達州升為直隸州,隸川東道。清改達州為綏定府。取達州的達字為縣名,增設達縣為附郭首縣。民國二年(1914年),屬東川道。
1950年隸川北行署區達縣區,1952年隸四川省達縣專區,1968年達縣專區改地區,1976年由達縣地區析出設立達縣市,1993年更名為達川市,1999年更名為通川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通川區位於四川東北部、達州市中部,地理坐標為東經107°20′37.5″—107°39′22.5″,北緯30°07′30″—31°27′30″;東北與宣漢縣相鄰,西南與達川區毗鄰,西北與平昌縣接壤,總面積900.9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通川區處於川東平行嶺谷,地勢為背斜緊湊,行成低山,向斜寬敞,多形成丘陵谷地。地貌屬侵蝕剝蝕低山、丘陵,兼有河谷、平壩。西部鐵山為長條帶狀,東部雷音鋪山呈長垣狀;鳳凰山南系台坪狀,均為低山。州河由東北向西南繞城而過,把通川區分為東南、北西兩部分。沿河谷形成河漫灘和一、二級階地,最枯水位海拔260米~269.9米。東部海拔高748.3米~872.6米,南部海拔高596.4米,西部海拔高1068.5米,北部海拔高790.5米,中部河谷一帶較低。最高峰鐵山大寨子海拔1076.8米,最低點西外鎮龍家廟村農場海拔260米。

氣候

雲霧繚繞通川區
雲霧繚繞通川區
通川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其特點是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熱、秋涼,無霜期長。多年平均氣溫17.3℃,1月平均氣溫6.0℃,極端最低氣溫-4.7℃(1956年1月);7月平均氣溫27.9℃,極端最高氣溫42.3℃(1953年8月)。最低月均氣溫2.5℃(1993年1月),最高月均氣溫40.6℃(2000年7月)。平均氣溫年較差1.5℃。生長期年平均322天。平均無霜期311.9天,最長達354天,最短為238天。多年平均日照時數1328.2小時,年總輻射116.4千卡/平方厘米。年平均降水量1211.4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為140.1天,最多168天(1983年),最少117天(1966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698毫米(1983年),極端年最少雨量730.7毫米(1966年)。降雨集中在每年5月至10月,7月最多。

水文

通川區境內河流屬長江流域。最大河流為州河,由東北向西南流經羅江鎮北外鎮、東城、西城、朝陽街道辦事處,至西外鎮龍家廟村出鏡。通川區境內長34千米,流域面積388.2平方千米,年均流量192.7立方米/秒,天然落差16米,河灘21處。主要支流有明月江、雙龍河,另有38條溪流分佈於沿河流域。有中型水庫蓮花湖水庫,有效庫容675萬立方米,有效灌溉面積2.2萬畝。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05年末,通川區土地總面積88823.61公頃,其中一級類土地農用地面積70770.81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79.68%;建設用地總面積8029.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9.04%;其他土地面積10023.06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1.28%。農用地面積70770.81公頃,其中耕地面積27572.69公頃,占土地面積的31.04%,占農用地面積的38.42%;園地面積661.61公頃,占土地面積的0.74%,占農用地面積的0.93%;林地面積32240.64公頃,占土地面積的36.30%,占農用地面積的45.56%;其他農用地面積10296.32公頃,占土地面積的11.59%,占農用地面積的15.09%。建設用地總面積8029.5公頃,其中城鄉建設用地面積6925公頃,占建設用地總量的90.50%(其中城市用地3025.63公頃,農村居民點用地面積3899.37公頃,採礦建設用地面積341.64公頃);交通水利用地562.93公頃,占建設用地總量的7.01%;其他建設用地199.93公頃,占建設用地總量的比例2.49%。其他土地面積10023.06公頃,其中水域面積1438.08公頃,全部為河流水面;自然保留地面積8584.98公頃,其中荒草地和裸地。

礦產資源

截至2017年末,通川區境內已探明煤儲量6000萬噸,可利用磚瓦用頁岩625萬噸,建築用砂岩950萬噸,建築石料灰岩712萬噸;境內已查明礦產13種,包括非金屬礦產資源10種,能源礦產3種。有煤、鐵、天然氣、岩鹽石灰石等地下資源。煤主要分佈在鐵山背斜軸部,儲量6000萬噸,煤層一般厚20~90厘米,含固定碳50%~55%,發熱量約5500~6500大卡/公斤;鐵礦以磷鐵礦為主,探明儲量17萬噸;天然氣探明儲量150億立方米;岩鹽礦已探明的雙龍26號井,共23層鹽,鹽層礦總厚度210米,C級儲量1263萬噸,D級儲量2.1億噸;石灰石礦分佈於鐵山背斜,地質儲量6500萬噸。

行政區劃


截至2019年12月,通川區轄5個街道辦事處,12個鎮,1個鄉
街道辦事處:東城街道、西城街道朝陽街道、鳳西街道、鳳北街道
鎮:復興鎮、羅江鎮、蒲家鎮雙龍鎮碑廟鎮江陵鎮東嶽鎮、磐石鎮、梓桐鎮、北山鎮、金石鎮、青寧鎮
鄉:安雲鄉,
共18個鄉鎮級政區。區人民政府駐東城街道。
街道辦事處東城街道西城街道朝陽街道鳳西街道鳳北街道
復興鎮羅江鎮蒲家鎮雙龍鎮碑廟鎮
江陵鎮東嶽鎮磐石鎮梓桐鎮北山鎮
金石鎮青寧鎮
安雲鄉

人口民族


截至2018年末,通川區全區戶籍總人口59.41萬人,其中,女性人口29.33萬人。據市統計局反饋,我區2018年末常住人口78.2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70.05%,比上年提高0.32個百分點。全年出生人口5679人,出生率9.94‰;死亡人口2518人,死亡率4.41‰;自然增長率為5.53‰。嬰兒死亡率和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分別降至3.33‰和4.99‰。
根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結果,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通川區人口數為905678人。

經濟概況


綜述

2018年,通川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239.33億元,比上年增長8.5%。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2.46億元,增長3.6%;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75.83億元,增長7.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41.04億元,增長10.1%。三次產業結構比為9.4:31.7:58.9。三次產業對GDP的貢獻率分別為9.35%、32.35%、58.30%,分別拉動GDP增長0.79個百分點、2.75個百分點、4.96個百分點。全區人均地區生產總值31374元,降低2.26%。
2018年,通川區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6043萬元,比上年增長10.9%,其中稅收收入55002萬元、非稅收入31041萬元,分別占收入總量的63.92%、36.08%。全年稅務局各項稅收收入131026萬元,增長32.83%。全年地方公共財政支出281327萬元,下降5.3%。
2018年,通川區民營經濟增加值1533634萬元,比上年增長8.7%,佔GDP的64.1%,對GDP的貢獻率為64.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0361萬元,增長2.5%;第二產業增加值698526萬元,增長7.8%;第三產業增加值774747萬元,增長9.9%。
2018年,通川區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881693萬元,增長13.6%。其中民營投資914165萬元,增長42.5%;5000萬元以上項目投資670200萬元,下降5.3%。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6.3億元,增長6.2%;第二產業完成投資20.01億元,增長17.9%;第三產業完成投資161.84億元,增長13.4%。
2018年,通川區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85元,增長9.0%。其中,工資性收入19822元,增長8.3%,經營性收入5035元,增長7.4%,財產性收入2216元,增長14.4%,轉移性收入7112元,增長10.5%。人均消費性支出24095元,增長5.8%,其中食品支出9199元,增長3.4%,城鎮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8.2%,持續降低。
2018年,通川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32元,增長9.2%。其中,工資性收入7507元,增長8.5%;家庭經營收入7009元,增長7.2%。農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費支出11218元,增長9.9%,其中食品支出4428元,增長5.5%,農村居民恩格爾係數為39.5%,持續降低。

第一產業

2018年,通川區糧食播種面積31660公頃,比上年增加395公頃。油料種植面積7570公頃。糧食產量18.27萬噸,比上年增加0.26萬噸,增長1.44%。其中稻穀9.09萬噸,增長0.96%;玉米4.3萬噸,增長2%;薯類4.19萬噸,增長1.92%;小麥0.23萬噸。全年油料產量1.92萬噸。肉類產量2.93萬噸,增長2.20%。其中,豬肉產量2.19萬噸,增長2.40%,牛肉產量0.18萬噸,增長2.36%;羊肉產量0.082萬噸,下降0.84%;禽肉產量0.44萬噸,增長1.60%。生豬出欄數31萬頭,增長0.90%。

第二產業

2018年,通川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7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607743萬元,增長10.20%,實現利潤125053萬元,增長103.00%。具有資質等級的建築業企業50家,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126703萬元,增長41%。

第三產業

2018年,通川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96381.6萬元,增長12%。按消費形態統計,批發業101351萬元,增長21.3%,零售業1504122.4萬元,增長11.1%;住宿業40497.1萬元,增長18.9%,餐飲業50411.1萬元,增長15.4%。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1685982.6萬元,增長11.9%,其中城區消費品零售額1594297.2萬元,增長12.4%;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0399萬元,增長32.9%。進出口總額526萬美元。
2018年,通川區完成郵政電信業務收入83309萬元,年末固定電話用戶25.75萬戶,行動電話用戶123.09萬戶,其中4G用戶81.95萬戶。固定網際網路寬頻接入用戶26.87萬戶,網路電視用戶23.89萬戶。
2018年,通川區共接待遊客397.18萬人次,增長14%。實現旅遊業務總收入29.10億元,增長15%。2018年末全區有旅遊風景區9個,其中4A級景區1個(磐石月湖旅遊區),3A級景區2個。
截至2018年末,通川區全社會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餘額1048.50億元,比年初增加6.10億元。其中,居民儲蓄存款餘額512.85億元,比年初增加13.71億元。全社會人民幣貸款餘額541.95億元,比年初增加79.37億元。
2018年,通川區房地產開發投資599215萬元,增長60%,其中住宅完成投資418389,增長38.2%。房屋施工面積428.77萬平方米,增長85.6%,其中住宅施工面積298.14萬平方米,增長100.4%。商品房銷售面積和銷售額為182.61萬平方米、1296286萬元,分別增長43.7%、79.7%。

文化


文物古迹

張愛萍故居
張愛萍將軍故居位於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羅江鎮,依山而建,坐北朝南,呈四合院布局,是我國傳統的歇山式全木質結構樓房。房屋共29間,佔地面積1100多平方米,建築面積2300平方米。張愛萍將軍早年曾在此生活、學習,開展早期革命秘密活動。
龍爪塔
位於塔坨片區,白塔高29.9米,呈八角錐形,共九級八層,每層高度遞減,面積逐漸收縮。塔內有木樓分八層,可扶梯而上。而塔底建築面積則有57.4平方米,底外周長38米,外直徑8.4米,內直徑5.6米。每層有磚砌花檐,除底層有一大門外,其餘8層均有小窗4扇。塔頂則以鐵鑄的桃、碗、鍋三型部件疊套封閉。
巴山魂
“巴山魂”是達州人民為了紀念中國工農紅軍入川60周年,於1992年在達州市中心老車壩豎立的一座大型雕塑。巍然佇立於達城龍爪塔前,巴山魂雕塑高13.83米,總重量100餘噸,風格粗獷、拙樸而不失大氣,極具震撼力。黑色的大理石基座正面,張愛萍將軍親筆題寫的“巴山魂”三個鎏金大字熠熠生輝,基座上方,幾名紅軍戰士或手持梭鏢或身背鋼槍,目光如炬、直刺蒼穹。
《戰洪圖》是達州人民為了永遠銘記與洪魔作殊死搏鬥的英雄人物和英雄故事,於2007年國慶前,在達州州河之畔塔沱廣場建造的一座雕塑,讓世人永久緬懷和紀念。雕塑主體高12米,基座高0.8米,材質為灰花崗石。雕塑以“人”字造型,寓意一種頂天立地,於自然災害面前不屈不撓的精神;人字下面四周的群像是人民群眾和武警戰士、消防官兵團結奮戰、抗洪搶險場面的藝術展現,其中有武警戰士搶救落水兒童,轉移孤寡老人等典型事迹的再現。
通川橋
通川橋是當時四川公路建設史上最早的一座用鋼筋混凝土修建的大橋,取通達四川之意。修建用於出川抗日。通川橋在戰火紛飛的年代誕生,它經歷了血與火的洗禮。1941年,日本侵略者的飛機轟炸達城時,發現了這座威武的大橋,曾兩次試圖炸毀,慶幸的是,炸彈都未命中目標。1941年和1950年,通川橋兩次被洪水衝擊,它仍巋然不動,足見其堅固。

非遺文化

通川區文化館和達州市中心醫院聯合申報的傳統醫藥《“蛇難爬”消腫散》入圍第五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名錄,達州市文化藝術中心申報的傳統戲劇《巴渠河川劇藝術》、達川區文化館申報的傳統技藝《黃麻紙製作技藝》等2個項目入圍第一、二、三、四批四川省非遺擴展項目名錄。
通川區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巴渠童謠、元九登高節等。元九登高節被四川省政府公布為第二批文化遺產保護名錄;巴渠童謠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特別貢獻獎。

傳統村落

通川區新村鄉曾家溝村、檬雙鄉松坪村、青寧鎮長梯村名列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交通


通川區是川東北交通樞紐和川、渝、陝物資集散地。境內有襄渝鐵路、達成鐵路、達萬鐵路和達渝、達陝、達萬、巴達四條高速公路,以國道210線和省道201、202為主體的國、省、縣級公路網路四通八達;州河航運直通重慶、上海。
截至2018年末,通川區境內公路總里程1531.31公里,其中等級公路(含高級、一至四級公路)1354.20公里,高速公路44.84公里。全年完成公路貨運周轉量608164萬噸公里,公路客運周轉量55810萬人公里。年末全區營運車輛數8476輛,出租汽車409輛。

公路

公路是通川區綜合交通運輸的主體,公路網密度為2.85公里/平方公里。通過長期的發展,已形成以國道210線、省道萬鄰路、廣開路、通宣路為幹線和以魏復路、西木路、達七路、雙新路、龍犀公路、東蓮公路等縣、鄉道為輔助線的公路網路,通達周圍各縣和本區各鄉鎮。全區國、省、縣、鄉公路總里程為1284.883公里,其中:國道14.277公里、省道49.661公里、縣道66.645公里、鄉道374公里、村道780.3公里。在“九五”期間,該區更加重視交通發展,全力構築經濟社會發展騰飛的跑道。
2004年6月,達渝高速公路羅江至重慶段220公里全線竣工通車。2000年以來,全區狠抓機遇,努力改造境內通鄉公路,提高技術等級和通行能力,交通面貌日新月異。2003年,改建完成通鄉油路雙新公路13公里;2005年,改建完成通鄉油路達七公路7公里;2006年7月1日,連接省道達開路和縣道達七路的明月江二橋正式竣工通車,標誌著通川區在全市率先實現“鄉鄉通油路”目標。境內有襄渝鐵路、達成鐵路、達萬鐵路和達渝、達陝、達萬、巴達四條高速公路,以國道210線和省道201、202為主體的國、省、縣級公路網路四通八達;州河航運直通重慶、上海。

鐵路

地處通川區西外的達州火車站是襄渝鐵路、達成鐵路、達萬鐵路三條鐵路的交匯點。襄渝鐵路縱貫通川區南北,途經7個鄉鎮,並設有梁家壩、雙龍、蒲家3個貨站,是通川區溝通成都、重慶和陝西、湖北等省市經濟的紐帶。達成鐵路、達萬鐵路的建成通車,又形成了橫穿通川區的東西幹線,與襄渝鐵路在通川區共同組成了十字架鐵路運輸網路,使達州火車站成為四川省的第二大鐵路樞紐。

航空

距通川區市中心僅15里的達州河市機場2006年復航,開行了達州至成都、廣州航線,大大縮短了通川區與全國各大城市乃至國外的空間距離。正在規劃的達州新機場位於達縣與大竹縣交界的柏樹鎮,已於2013年開工,將成為川東北最大的航空港。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18年末,通川區擁有各類學校201所,其中普通小學170所,普通中學30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1所。全區共有專任教師4123人,其中:小學2506人,普通中學1573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44人。全年各類學校招生16492人,在校生71305人,畢業生16307人;小學招生8197人,在校生47571人,畢業生8382人;普通中學招生7860人,在校生22327人,畢業生7582人;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招生435人,在校生1407人,畢業生343人。全區共有幼兒園96所,在園兒童21918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

科學技術

2018年,通川區申請專利476件,專利授權量161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82件,發明專利授權量13件;企業專利申請160件,專利授權量95件。

文化事業

截至2018年末,通川區有文化站20個,文化館1個,陳列館(紀念館)1個,影劇院6個,其中電影院6個,公共圖書館1個,藏書3.2萬冊。

衛生事業

截至2018年,通川區共有各類衛生機構395個,其中醫院、衛生院40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1所,婦幼保健機構2所。衛生機構床位數5644張。衛生機構人員7027人,醫院、衛生院技術人員4924人,其中執業醫生1681人,註冊護師、護士2411人。

社會保障

截至2018年末,通川區城鎮登記失業率為4.0%,城鎮登記失業人員數1844人,新增城鎮就業人數5320人。
截至2018年末,通川區全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人數73066人,增加5436人。參加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人數133718人,增加2889人。參加失業保險人數21229人,增加416人。參加工傷保險人數15917人,增加1303人。參加生育保險人數15720人,增加1442人。2018年末全區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共有9908人,比上年末減少3436人;享受農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共有28574人,比上年減少946人。
截至2018年末,通川區各類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9個,增加1個。各類社會福利收養性單位床位數1365張,增加350張。社區服務設施數81個。

旅遊


達州基督教堂
基督教堂位於灘頭街,光緒三十四年英籍人修建,1998年區政府在原地改建,新建教堂樓高10層,約32米,頂樓設置塔樓及十字架高約20米,建築風格中西結合,外型美觀,氣勢雄偉,巍峨挺拔,教堂設在3、4層,400多平方米,可容1000人左右,內設樓座呈u字型,其他樓層作牧師住宅、信徒活動中心、培訓中心、辦公、會議設施等。
磐石月湖旅遊區
磐石月湖旅遊區地處通川區磐石鎮,距主城區約13公里,國家4A級旅遊景區。景區規劃面積約9.5平方公里,主要景點有遊客中心、帝森莊園、草莓主題公園、秦巴農耕文化博覽館、月湖景區等,是集山水自然觀光、都市農業體驗、民俗文化體驗、科普教育、戶外運動、花卉觀光等眾多業態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目的地。
神劍園
神劍園坐落於通川區羅江鎮張家溝,是以張愛萍將軍故居為基礎,彙集多位達州籍開國將領的生平業績,將革命歷史傳統、國防愛國主義教育、現代科技文化融為一體而著力打造的紅色旅遊景區,2011年8月被評為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景區核心規劃區佔地46公頃,建設面積3.14萬平方米,總投資約2.2億元。主要由張愛萍將軍故居、達州紅軍文化陳列館、國防軍體訓練營、民俗文化村、書藝廊、將軍樹、將軍座駕等部分組成。
金石雲頂大型野生動物園
金石雲頂大型野生動物園位於四川省達州市通川區金石鎮高興村,總佔地2000餘畝,其中,動物園約1500畝。建成后,將分為百獸幼兒園區、小型動物區、散養投食區、美猴王國、草食區、猛獸區、百鳥林、松鼠樂園、海獅表演區等,入駐野生動物高達130多種,雲海觀景草原約500畝。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以長頸鹿館、猛獸區、動物行為展示場為主題。
青寧空中草原
青寧位於達城北部45公里,空中草原在鄉政府大約3公里的保豐村,空中草原是個三面絕壁的凸起高地,海撥1000餘米,面積600餘畝。登上空中草原遠眺藍天白雲、群山連綿、村莊河流盡收眼底,頂天立地天人合一。環顧一周景色蔚為壯觀,有美不勝收的感覺。毫無疑問,這裡絕對是攝影人的天堂(開發)
蓮花湖
水庫積雨面積5.4平方千米,庫容量1033萬立方米,水域面積93.33公頃(1400多畝),距市中心7千米。交通方便,水、電、氣、電訊四通。公園內旅遊設施逐漸完善,湖畔建有蓮湖山莊會議中心等,形成了旅遊、娛樂、餐飲、垂釣為一體的多功能休閑場所。該處山清水秀,環境優美,空氣新鮮,是達城市民休閑、旅遊、度假的理想去處,是達州城區的後花園及“天然氧吧”。

代表人物


通川區歷史上有元稹、唐甄、李長祥等著名思想家、文學家,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此生活和戰鬥,孕育了張愛萍、魏傳統、李中權等共和國著名將軍。

獲得榮譽


2013年12月,入選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範城區。
2015年,創建省級法治示範區。
2016年2月,入選首批全國科普示範縣。
2017年3月,入選國家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示範區。
2018年,入選全國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試點區。
2019年,入選國家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
2019年,入選四川省2019年度“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先進縣(區)。
2020年4月,入選2020中國夜經濟繁榮百佳縣市。
2020年12月28日,被授予“四川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縣(市、區)”稱號。
2021年2月,被評為2020年度四川省農村改革工作先進縣(市、區)。
2021年3月18日,入選四川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公布的第四批“四好農村路”省級示範縣名單。
2021年5月7日,被四川省委、四川省人民政府授予“全省去冬今春農民工服務保障工作先進單位”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