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塞古城
蘇塞古城
蘇塞(Sousse)是突尼西亞第三大城市,位於地中海哈馬邁特灣,被譽為“地中海的花園港”。始建於公元前9世紀。有中世紀以來修建的城垣、宗教建築、王公府第、地下陵墓和民居,建築風格多樣。蘇塞博物館藏有突尼西亞民族藝術瑰寶——鑲嵌畫,年代最久的作品距今3500年。
蘇塞古城
類別:文化遺產
入選時間:1988
遴選依據:C(iii)(iv)(v)
地理位置:N354940.0E103819.0
編號:498
在阿克拉普王朝時代(800-909)蘇塞就是重要的貿易樞紐和軍事港口。在伊斯蘭世界最初形成的幾百年中,蘇塞是一個典型的伊斯蘭城鎮。城內有土民區、防禦工事、阿拉伯人聚居區(並建有大清真寺)、伊斯蘭教修道院和典型的里巴特(既有軍事功能又有宗教意義的男修道院)。蘇塞是伊斯蘭國家沿海防禦系統的一個重要組
成部分。
蘇塞古城
經濟以農業為主。農業人口佔總人口的60%,農產品有小麥、大麥、橄欖、葡萄、椰棗、柑橘等。橄欖油產量居世界的前列。工業中磷酸鹽和石油開採是最主要的部門,有紡織、製革、陶器、地毯等手工業。旅遊業是外匯的第一來源,最引人矚目的是一年一度的“沙漠節”。擁有旅館床位位居非洲和阿拉伯國家的首位。交通運輸業比較發達。鐵路長2190多千米。公路長20000多千米。有兩個船隊和兩個國營航空公司。主要貿易夥伴是歐盟,法國、義大利、德國名列前三名。實行基礎義務免費教育制,中小學為9年一貫制。有宰敦大學,突尼西亞文學、藝術、人文大學,科學技術、醫科大學等6所大學。主要報刊有《復興報》、《自由報》等。
周圍城市
凱魯萬:古代著名商港,現為農礦產品輸出港,有鐵路連接礦區。
比塞大:最北端的港市,擁有現代化港口設備,戰略地位重要,有水產加工、榨油等行業。
蘇塞古城
在一個鋪著粗糙石塊的曠地的右翼通往阿拉伯人聚居區的入口處,座落著一個大清真寺,它的歷史可追溯到九世紀,經過悉心修復,現已恢復原貌。主庭院的周圍是三個拱形門廊,門廊矮墩墩的柱子和高大的拱門簡樸而實用。南面的門廊(1675年進行過修建,1965年恢復原貌)作了較多的修飾,它通向祈禱廳,祈禱廳中有13個中堂,每個中堂有六個架間,這些中堂雖建於不同的時期,但卻風格相近。現在的米哈拉布(牆上面向麥加的祭壇)的第四個架間上面是一個拱頂,由幾個殼形小拱門作支撐。架間的較低部分裝飾著高度風格化的植物圖案、框有圓花飾的正方形雕刻和用庫法體書寫的精緻銘文。華麗的敏拜爾(宣教台)頗似木製網狀物,與清真寺的肅穆結構形成鮮明對照。
蘇塞古城
里巴特近來也已得到修復,現在看上去就像若干世紀前一樣。古老的石柱和柱頭排列在入口的兩側,入口由一個吊門保護,頂部的天窗可設崗哨騷擾進攻者。murabitin使用的低矮、陰暗的警衛室位於入口大廳的兩側,其屋頂由相互交叉的拱門支撐。中央庭院四周的房舍供虔誠的士兵作沐浴儀式之用,走廊內則隱藏著無窗密室。在第一層,密室只佔據這個四方形院子的三面:南翼有一個祈禱廳,由沉重的十字形石柱分成兩個大小不等的架間。面向麥加的內牆上鑿有小孔,反映了建築物宗教與軍事相結合的特點。nador既是瞭望塔,又是寺院的光塔,站在它的頂部,蘇薩及其周圍鄉村一覽無餘,令人心曠神怡。
蘇塞古城
卡斯巴博物館中還藏有迦太基、羅馬和拜占廷的喪葬用品和製作精美的石柱,它們是在蘇塞周圍的地下墓地被發現的,陳列館由於滲水倒塌后,它們才被拿到這裡重新排列。地下墓地是二世紀和五世紀時使用,於上世紀末被發現,內有15,000座異教徒和基督教徒的墳墓。它們長達五公里以上,牆上壁龕成行,用瓷磚或厚厚的大理石板封頂。
到了蘇塞,若不去布雅法爾海灘旁蜿蜓曲折的濱海大道走上一遭,實屬憾事。海洋一望無際,濤聲陣陣,似在祝福旅人永遠幸福,一生平安。同突尼西亞基他許多沿海城鎮一樣,蘇塞也鼓勵旅遊。旅遊區位於埃爾坎塔維遊艇港的後面,從那裡往北延伸,旁邊則是度假村。度假村的房屋沿海灣而建,隨地形而變化。這些優美的建築無損於蘇薩的文化遺產。相反,它們證實了蘇薩還是過去的蘇薩,是一個不斷創新的城市。
蘇塞古城
蘇塞的阿拉伯人聚居區是位於突尼西亞東海岸薩赫勒的一顆明珠,是地中海地區3,000年歷史的見證,是古往今來的寶庫。蘇塞是突尼西亞東部與地中海相鄰的橄欖樹種植區薩赫勒的首府,以其手工藝、節慶活動和熱情好客而聞名。在突尼西亞炎熱的夏季,載歌載舞的場面在蘇塞的街道上隨處可見。遊客從突尼西亞其他地區和世界各地蜂湧而至,來欣賞八月節期間的各種節奏、色彩和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