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詞

明詞

近三百年的明代詞史,大致經歷了三個各具特色的發展階段:沿襲元代詞風緒餘的前期詞;大受南曲影響、對唐宋詞創造的文體規範形式形成強烈衝擊、因而“據形移步”、“阡陌大開”的中期詞;在詞譜之學風行的背景下,部分復歸唐宋詞“正則”、而又有所創新的晚期詞。雖然明詞不免於神疲、境熟、語率易、意尖薄的毛病,但它在大變和復歸之中,卻試探了詞體對於音律、用語、境界、美感等方面的出格所能承受的限度;同時,它影響了清詞的開局,促使清代詞學流派中人更自覺地反思詞的美學特徵究竟停泊在何處。它是不能被一筆抹殺的一代詞。

明初期詞


明初詞壇,劉基(1311-1375 )、楊基(1326-1378)、高啟(1336-1374 )等人,由元入明,在政治上遭受挫折,
所作詞能自成家數,各具特色,尚存宋元遺風。劉基,曾佐朱元璋定天下,任御史中丞,封誠意伯,后因被詆
毀,憂憤而死。所作詩文,閎深頓挫;所作詞,有的“感喟激昂”而又表現得十分凄婉,有的於委宛摹寫中,並
寄深意,尚多可讀篇章。楊基的詞有的帶有托意,所感甚深,頗為縝麗並有一種清氣行乎其間,亦耐玩味。高
啟的詞或“以疏曠見長”,或“極纏綿之至”(沈雄古今詞話》),並有宋元風韻。在明初文壇上,楊基、高
啟與張羽徐賁齊名,世稱“吳中四傑”,張、徐不以詞名,楊、高的詞卻頗有影響。此外,瞿佑(1341-1427)等
人“風情麗逸”,所作詞“多偎紅倚翠之語,為時傳誦”(田汝成西湖遊覽志餘》),也不失詞的本色。
這一時期的詞作,大都具有深廣的社會內涵,充實的思想感情,而且個性鮮明,風格多樣。後來明詞中常見
的輕浮淺薄之病,這時都還未顯現出來。論者每謂明詞中衰,而此時固未嘗衰。因此,這裡所謂第一階段,實際
只相當於明詞發展的邏輯起點,是明詞的序幕。

明中期詞


明代中葉以後,詞風日下。楊慎王世貞湯顯祖等人,多所製作,卻都不是當行作家。楊慎、王世貞博聞
廣識,堪稱一代通儒,其所作詞也有過人之處,只是逞才恃博,“強作解事”,與樂章多有不諧(朱彝尊《詞綜
·發凡》)。湯顯祖是著名的傳奇戲曲作家,出其餘緒而填詞,雖偶有佳作,卻“患在好盡,而字面往往混入曲
子”,與兩宋蘊藉之旨相距甚遠(吳衡照《蓮子居詞話》)。楊慎等人的創作實際上已將明詞引上了歧途。此
外,錢塘馬洪雖然以布衣終身,並精於詩詞,自謂四十年僅得百篇,但其所作詞,名為《花影》,不過“月下燈
前,無中生有,以為假則真,謂為實猶虛”,氣骨輕浮,缺乏新意。明代還有一種風氣,兩宋諸名家詞,不很顯於
世,而《花間》、《草堂》諸集,卻獨盛一時,成為文士填詞的樣板。明人的填詞托體不尊,有的人還將填詞當
作酬應獻諛的手段,更使詞格愈趨卑下。因此,明中葉以後,詞的創作已漸凋敝。雖然這些詞人有這些缺點,但
是他們以其創作實績,使這一時期的詞壇呈現出生機勃發的中興氣象來。
這又是一個遠紹前哲復興詞學的時代。明人有詞話,有詞選,有詞譜,皆自此期始,亦以此期為多。舉其要
則有楊慎《詞品》,陳霆《諸山堂詞話》和張綖《詩徐圖譜》。另外還有十餘種詞的選本。從而使得近乎失傳的
詞學又呈薪盡火傳之勢。

明末詞


到了明末,由於社會發展變革,才給詞的創作帶來一線生機。明代末期,滿族貴族集團統兵入關並建立清
朝,民族矛盾上升為主要的社會矛盾。陳子龍在抗清鬥爭中英勇犧牲,其門生夏完淳,年僅十七,也以身殉
國。陳子龍的詞托體騷辨,所指甚大,“言內意外已無遺義”,早期所作風流婉麗,婀娜韶秀出於剛健之中,後期
所作綿邈凄惻,神韻天然而又有不盡風味。陳子龍是轉變風氣的第一人,允為明詞大家,陳延焯、劉毓盤等人均
推許陳子龍為明代第一詞人,常州詞派一代宗師譚獻更是將陳子龍置於明清兩代詞家之冠,“清詞殿軍”朱祖
謀在清詞點將錄中將陳子龍對應於晁蓋,以強調陳子龍在清詞振興中的先鋒作用。夏完淳所作《玉樊堂
詞》,“慷慨淋漓,不須易水悲歌,一時凄感,聞者不能為懷”(沈雄《柳塘詞話》)。他的某些作品,“聲哀以
思,與蓮社詞《雙闕中天》闋,托旨略同”(況周頤《蕙風詞話》卷五)。與陳子龍同時,入清后猶有創作活動
屈大均王夫之金堡(釋澹歸)等人也是能詞者,他們的創作,同樣不可與一般“批風抹露者”並論。因此,陳
子龍、夏完淳以及屈大均、王夫之、金堡等人的出現,使得明末詞壇煥發光彩,不僅挽救了一代詞運,而且也
為清詞中興開了風氣。
考察明詞的發展史程,明清易代之際既不應與前一階段相連屬,又不宜作為一個階段。但這一時期卻產生
了陳子龍這樣的傑出詞人,以及一大批雖不足以詞名家卻寫出了不少好詞的抗清英烈。他們既為近三百年的明詞
構成了輝煌的終結,又為清詞的崛起奠定了基礎。明詞的起始與終結,都在血與火的背景映照之下,客觀上使明
詞的一首一尾,都顯示出瑰奇多姿的風采。

陳子龍

陳子龍(1608-1647),字卧子,晚號大樽。明末傑出的詩人、詞人、散文家、駢文家。
陳子龍是明代傑出的婉約詞名家。詞在南宋滅亡之後的四百年左右時間內,逐漸進入衰微。陳子龍扭轉了這
個局面,開創雲間詞派,成為當時影響力最大的詞派,奠定了他在詞史上的地位。
陳子龍詞在詞史上的重要地位與其詞境的成功創造是密不可分的。他的詞在意境方面分別表現出了情韻生
動、渾融自然、含蓄婉約等特徵和風貌。這些風貌大大提升並增強了其詞的內涵及價值,使得其詞在明代詞壇上
熠熠生輝,並為清代詞的中興開闢了道路。他的詞風影響了他去世后近半個世紀,對詞壇回歸南唐、花間、北宋
風格作出了至關重要的貢獻。二十世紀三大詞學家之一的龍榆生先生說:“詞學衰於明代,至子龍出,宗風大
振,遂開三百年來詞學中興之盛。”著名學者錢基博在《中國文學史》評價:“子龍之詞,則直造唐人之奧宇
……陳子龍之《湘真閣》、《江籬檻》諸詞,風流婉麗,足繼南唐後主,則得於天者獨優也。觀其所作,神韻天
然,風味不盡,如瑤台仙子,獨立卻扇時;而《湘真》一刻,晚年所作,寄意更綿邈凄惻,言內意外,已無遺
議。”清末著名詞人、詞評家譚獻更是對陳子龍倍加推崇,認為他是明清兩代第一詞人:“有明以來,詞家斷推
湘真(陳子龍)第一。”這個說法難免過譽之嫌(因為清詞尚有其他名家可與陳子龍抗衡,而未必是陳子龍第
一),卻也可以看出其詞成就之大。陳子龍詞集有兩部,分別為《江蘺檻》和《湘真閣存稿》,後世以“湘
真”代稱陳子龍,即因此而來。

夏完淳

夏完淳 (1631~1647),原名復,字存古,號小隱、靈首(一作靈胥),乳名端哥,是陳子龍的弟子,抗清事敗
殉難於南京,年僅十七歲。他在國變之前的詞作也不外“曉風重樓人未歸”“東風輕薄誤多情”之類,而一旦國
難家仇當前,他的詞便勃發出沉鬱凄清之氣,如《一剪梅·詠柳》:
“無限傷心夕照中,故國凄涼,剩粉余紅。金溝御水自西東。昨歲陳宮,今歲隋宮。往事思量一晌空。飛絮
無情,依舊煙籠。長條短葉翠蒙蒙。才過西風,又過東風。”
【別雲間】三年羈旅客,今日又南冠。無限河山淚,誰言天地寬。已知泉路近,欲別故鄉難。毅魄歸來
日,靈旗空際看。(已被收錄於9年級語文課本)

明代詞學研究


明代除了出現若干較為出色的詞作家外,在詞學研究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有關詞譜、詞韻專書,明代
傳有張綖的《詩餘圖譜》、程明善的《嘯餘譜》、徐師曾的《詞體明辨》(附詞譜)以及沈謙的《詞韻》;詞的選
本,有楊慎的《詞林萬選》、陳耀文的《花草粹編》、董逢元的《唐詞紀》以及卓人月的《古今詞統》;詞話
有楊慎的《詞品》、陳霆的《渚山堂詞話》、俞彥的《爰園詞話》、賀裳的《皺水軒詞筌》等數種。此外,毛晉
汲古閣刊行《宋六十名家詞》和《詞苑英華》,吳訥彙輯《唐宋名賢百家詞》,也為詞的輯佚作出了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