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道明

原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

楊道明(1910~1999),男,江西興國人,化名謝長生。1984年後,任永泰縣政協常委、委員,永泰縣佛教協會會長,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

1930年在興國參加農民協會,同年7月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後任團支部書記。1934年曾擔任閩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堅持根據地鬥爭失敗后,被迫逃入寺廟。

1999年5月14日,因病醫治無效,在永泰縣長慶鎮能仁寺圓寂,世壽90歲。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1930年在興國參加農民協會,同年7月加入共產主義青年團。後任團支部書記。1932年任興國縣永豐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同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任興國縣蘇維埃政府主席。1934年任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內務部長,5月調任中央政府內務部副部長。1934年8月調任閩贛省蘇維埃政府主席。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后,率省蘇政府機關人員隨軍區部隊轉入游擊戰爭。

工作經歷

1935年,在突圍時與組織失去聯繫,流落於福建省永泰縣,后在永泰縣暗亭寺當和尚。
投身革命
闇亭寺
闇亭寺
1929年,江西興國燃起革命烈火,1930年,興國成了中央革命根據地。國民黨對興國中央革命根據地的革命鬥爭十分仇視,發動了多次大規模軍事“圍剿”,當地的地主返鄉團也蜂擁而回。當時楊道明一家被洗劫一空,父親被迫投塘身亡,母親被國民黨抓走後得病無錢醫治死亡,長兄被槍殺,次兄被迫出家為僧(解放后才還俗),兩個嫂嫂和楊道明的妻子被返鄉團抓走賣給外鄉地主。一家8口被殘害,家破人亡的凄慘境遇,使楊道明欲哭無淚,楊道明咬著牙根,下決心跟黨鬧革命。1929年,在地下黨人蘭瑞洪引導下,楊道明參加了革命。由於工作積極踏實,他於1930年7月加入共青團組織,同年9月,被推選為鄉蘇維埃政府財政委員
1930年春,紅一方面軍解放了興國縣,並北上攻克吉安。2月,紅一方面軍回師興國后,在興國城關外山崗上召開有10萬人參加的軍民誓師大會。會場左右各搭兩個小台,中央大講台兩側掛有一副對聯,左聯是“人山人海慶祝一方面軍北上勝利”,右聯是“洋鼓洋號追悼死難烈士犧牲精神”。毛澤東、朱德、周恩來等領導在會上作了鼓舞人心的講話。人們更加堅定了革命信心和決心。誓師大會後,興國縣建立了蘇維埃政權,投入了打土豪、分田地的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運動。
1930年10月,國民黨軍對中央革命根據地發動了第一次大規模的“圍剿”。這時興國蘇維埃政府撤退到後方打游擊,支援紅軍反“圍剿”。鄉蘇主席蘭瑞洪、鄉軍事部長周顯鈞、工會委員長楊成燕,還有楊道明和姓李的同志一起去泰山村荷溪倉庫運糧食。不幸遇到返鄉團60多人在泰山村開反動會議,他們見到楊道明,就一窩蜂似地擁出,因寡不敵眾,周、楊被殺害,其他人衝擊重圍,撤退到龍坪。楊道明一邊組織群眾轉移疏散,一邊肩負籌集紅軍給養重擔。第一次反“圍剿”開始,人們採用“布袋戰”戰術,讓敵人進入龍崗、東古軍事要地。恰好這天大霧瀰漫,紅軍四面八方衝殺,敵人無法抵擋,全師覆沒,活捉敵師長張輝瓚,取得第一次反“圍剿”戰爭的勝利。
1931年1月,楊道明擔任荷嶺鄉少共書記。2月,國民黨又調集20萬兵力,對中央根據地發動第二次“圍剿”。為支援紅軍反“圍剿”,楊道明同全縣廣大群眾全力以赴投入支前工作,帶領青年、群眾往陳家祠挑槍、送糧、抬傷員,白天有敵機轟炸,就改為晚上摸黑行動,一個夜晚挑運往返20多華里從不叫苦,一直堅持到第二次反“圍剿”鬥爭的勝利。這期間,支前的男女群眾英勇頑強,今天挑來軍用物資,明天轉移又叫群眾把東西挑回去,群眾的一切婚喪喜慶、收割、栽種全部停止,全縣平均兩個半人中有一人蔘軍,剩下老人、婦女、小孩全力以赴搞好支前和後方生產。
由於楊道明工作積極肯干,謙虛謹慎,成效明顯,1932年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組織,5月當選為永豐區蘇維埃政府主席。因戰爭年代生活條件極為艱苦,每天只有一斤大米、八分菜金,區蘇秘書長不上任,楊道明只好既當主席又兼秘書,經常熬夜工作甚至通宵。不久,組織上調楊道明任興國縣蘇維埃勞動部、縣模範師師部秘書等職。這時,縣委根據中央擴大紅軍的指示,決定動員模範師一部分同志參加紅軍。楊道明遵照縣委指示,積極動員群眾參加紅軍,有6000多人自願報名參加了紅軍。中央政府送來“模範興國”榮譽獎匾,由楊道明和肖能璠負責掛在西門外照壁上。
1933年9月,興國縣第四次蘇維埃代表大會召開,楊道明當選為縣蘇維埃第11任主席。
楊道明接任縣蘇主席后,為主抓了三項工作:一是整頓縣蘇各部工作。楊道明針對當時縣蘇機關一些幹部存在對革命前途悲觀失望的情緒,進行耐心的教育,以提高他們對革命的信心。同時還抓了機關紀律整頓,嚴肅查處個別幹部違紀錯誤,從而使機關面貌煥然一新。二是抓好籌備出席江西省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的各項準備工作。
1933年12月,楊道明被推選出席江西省蘇維埃代表大會,當選為江西省蘇維埃政府內務部部長。當時省蘇主席是曾山,省委書記兼軍區政委是李富春,省軍區司令員是陳毅,政治部主任李賜凡。1934年1月,又出席了在瑞金召開的中華全國蘇維埃第二次代表大會。
全蘇二大結束后,楊道明回到省蘇內務部工作,在短短半年多時間裡,他拼死拼活地工作,除抓落實烈軍屬優撫工作,加強各縣城市管理、修建博生(寧都)至瑞金公路外,還深入石城(赤水)縣,參加縣蘇代表會並指導工作。
1934年5月,楊道明奉調中央內務部任副部長。當時內務部長曾山因工作需要留在江西,中央內務部工作由楊道明主持。任職三個月中,多次參加了由毛澤東、劉少奇、朱德、瞿秋白、鄧子恢等中央領導召集的會議,一起討論研究擴紅、經濟、土地和生產、教育等問題。由於敵機經常來轟炸,會議一般都在山上開。
張聞天
張聞天
1934年8月,為加強對閩贛中央蘇區的反“圍剿”鬥爭,中央決定調楊道明到閩贛省擔任省蘇維埃政府主席。當他接到通知時,感到有些為難。因為覺得自己年輕,才25歲,鬥爭經歷不長,擔心勝任不了這個重任。他即向中央提出改變對楊道明任職的要求。為了這事,毛澤東主席還和楊道明談了一次話,張聞天(時任中央人民委員會主席)也和他談了幾次,都是勉勵楊道明不要害怕,大膽工作,在鬥爭中鍛煉提高。楊道明覺得這是中央領導對他的信任和培養,也就服從了決定。
8月上旬,中央派了兩名警衛員,一個挑夫,並配了一匹馬把楊道明從瑞金護送到閩贛省機關所在地寧化縣城,向邵式平報到。當時邵是中共閩贛省委書記、省蘇政府主席兼省軍區司令員。在楊道明到任前不久,宋清泉已把邵的省軍區司令員職務接任了,賴昌作接任了閩贛省委書記職務。邵式平把閩贛省蘇政府主席工作交給了他。交接后不久,邵就離開寧化赴瑞金中央蘇區工作。
當時寧化縣城很破爛,一條溪河從城中穿過,一座拱橋成為城關交通要道。過了橋去中沙的大路邊不遠處,有一座大民房,這就是閩贛省蘇維埃政府辦公地點。離省蘇不遠處是省總工會。閩贛省委設在河的另一邊,也是一座大民房。省保衛局設在一座古塔的不遠處。
楊道明到閩贛時,已見不到正規紅軍。人們針對當時的嚴峻形勢,努力做了許多工作,主要是召開縣、區、鄉蘇政府主席擴大會;根據中央精神布置了查田運動的掃尾工作;動員了“反水”群眾回鄉秋收、冬種;加強蘇區警戒,防止敵特騷擾等工作。同時還在光嚴寺召開有200多人參加的優撫烈軍屬代表大會。此外,還抓了糧食徵購,支援前線,動員逃兵歸隊等工作。在物資緊張時,還派出遊擊隊到沙縣的夏茂、將樂的白蓮搞些食鹽回來供應群眾。
1934年11月,國民黨五十師(盧興邦師)9000餘人對閩贛蘇區實行大“圍剿”。當時人們只有十七和十八兩個團(原來還有的一個團已跟隨中央主力紅軍長征去了)幾百個人,無論在數量上還是裝備上與敵人相比,都相差很遠,敵我力量懸殊很大。當敵人到達清流時,省委決定,一方面由楊道明率領省級機關及軍區傷病員向泉上撤退,一方面調集各方面武裝力量同敵人決戰。可是,軍區妥協派以保全實力,不打硬仗為名,結果一槍未發,連失三城。
12月底,清流失守,部隊立即撤離寧化縣城,經店上到湖村的泉上。在泉上遇敵特縱火焚燒,又轉水茜到棠地。
部隊在撤離寧化的前幾天,曾派出祝維垣帶了一支由省蘇工作人員10多人組成的游擊隊,布防在中沙一帶,目的是打擊敵人的地下游擊力量,防止他們向寧化城關滲透、破壞。結果祝一去便杳無音訊,直到部隊撤離城關時,仍不明他們的去向。
部隊自寧化撤出以後,只在順昌元坑打了一個消滅10多個敵人的小勝仗,另在途中又打一個小勝仗。此外,都是處在被動挨打的局面,損失極大。
面對強敵圍攻,鬥爭環境愈來愈惡化,省軍區司令員宋清泉、政治部主任彭祜、參謀長徐江漢等省軍區領導人串通一氣,掌握了閩贛省領導機關和武裝部隊的實際權力,排擠和擺脫省委、省蘇領導,造成“槍指揮黨”的嚴重錯誤局面。他們對中央關於“應在中央蘇區及其鄰近蘇區堅持游擊戰爭”的指示置若罔聞,既不留在閩贛革命根據地區域內堅持鬥爭,又不向閩西、閩北革命根據地靠攏,反而將部隊轉入敵人力量較強的閩中、閩南地區,流動於順昌、尤溪、德化、永泰等地。
1935年5月初,部隊屢遭挫折,好不容易擺脫了國民黨軍隊的包圍和追擊,撤到德化、仙游、永泰交界的紫山上,但這三縣的國民黨保安團又追上來,把整個紫山團團包圍起來。宋清泉、徐江漢、彭祜等被險惡的鬥爭環境嚇破了膽,對革命悲觀失望、動搖,暗中策劃叛變投敵。一天早上,仙游縣保安團一個便衣特務摸上山來,宋清泉、徐江漢同這個特務密談了一夜,次日早上,軍區司令部派楊良生與這個特務一齊下山,被楊道明發現,便責問彭祜:“怎麼搞的,現在就派良生到仙游去聯繫投降嗎?”彭祜心虛地否認說:“只是去應付一下。”楊道明進一步追問:“應付一下,這麼大的事情,省委、省蘇不知道,你們打算怎麼應付法。”他預感到一場投敵叛變的惡劇將要發生,立即向省委書記鍾循仁報告,鍾十分焦急,同他交換了意見,決定部隊立即向山頂轉移。鍾循仁立即召集宋清泉、徐江漢、彭祜等人邊行軍邊開會,對他們悲觀失望、動搖革命的錯誤進行嚴肅的批評教育。他們帶領的省委工作團被安排遠離部隊駐地宿營。5月8日清晨,楊道明起床時,發現軍區駐地靜悄悄,部隊開拔了,山溝里只剩下省委工作團和一些掉隊的戰士。原來宋清泉、徐江漢深夜把部隊帶到仙游投敵去了。隨後,保安團包圍了省委工作團宿營地,省委工作團全體同志奮力抗擊,激戰中,當場犧牲20多人,被捕10多人,楊道明和鍾循仁、陳長青等9人因隱蔽在大森林中沒有被發現,而倖存下來。
遁入空門
九座寺
九座寺
紫山突圍出來后,他們隱姓埋名,楊道明化名謝長生,鍾循仁化名黃家法,往永泰西面走去。到了同安西安秋壟,發現路邊有座寺廟(九座寺),他們到這裡人地生疏、身無分文、語言不通,不管是借宿還是要飯都會引起人們的懷疑,認為不妨在寺中暫住一時,再作打算。寺里妙智法師考慮到九座寺過往行人多,有所不便,怕給寺廟帶來麻煩,就介紹到永泰與尤溪交界的 亭寺去。他們二人按照妙智法師指點的路徑於5月20日到 亭寺。主持品香法師見是不大尋常的人,不像要真正出家的,不肯收留。經再三懇求,才把他們收下。
經過兩個月的考驗,楊道明於1935年8月2日出家。出家后,為不暴露自己的身份,他一直沉默寡言,更少與外人接觸,這一切舉動引起品香法師的猜疑。一段時間后,楊道明見品香法師為人厚道,才如實告知自己的身世。他出家39天後,品香法師去世,妙玄法師代理主持。1939年妙玄當家師辭退,覺音和尚把他推上亭寺當家師的空缺。
1945年6月,永泰游擊隊經過“六角坑”渡口時,擊斃國民黨永泰縣保安隊一名分隊長。永泰縣警察局捕風捉影,將全縣有懷疑的人統統抓起來,楊道明也被關進永泰監獄。警察局雖然懷疑楊道明參加過紅軍,但底子不清,沒有證據。儘管審問了七八次,始終沒有問出什麼名堂來。永泰警察局只好把他轉押到福清縣保安一團去。團長鬍季寬親自看了他的案卷,也沒有發現什麼,但也不願釋放楊道明,又把他押送福州高等法院審理。高等法院看了案卷后批註:“證據不足,不予上訴。”就這樣,楊道明經永泰輾轉福清、福州坐了一年多監獄,終於1946年6月經永泰、福州、仙游佛教界聯名擔保,在福州釋放。出獄后,楊道明回到永泰高蓋山下院寺閉關兩年,面向西方專誦金剛經兼念佛號。1948年,楊道明回到長慶下沶能仁寺。由於長期慘遭折磨,他患上了肺病,又咳嗽,又吐血,幸得民間草藥治療和深山療養,身體得以恢復。
慈善濟困
閩贛古鎮
閩贛古鎮
1949年8月11日,永泰解放。楊道明看到人民翻身得解放,過上安定幸福的生活,非常高興。10月1日,毛主席在天安門城樓上向全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中國人民從此站起來了。此時,楊道明心潮澎湃,熱淚盈眶,思緒萬千:早在1934年毛主席就說過,反“圍剿”鬥爭是長期的,也是艱苦的,15年後配合全國總反攻,把紅旗插遍全中國。毛主席的預言實現了。15年前,楊道明一家人拋頭顱,灑熱血,為的就是今天翻身得解放。對,寫封信給毛主席等中央領導,並見見當年並肩戰鬥的戰友……不,不能。閩贛省已遭失敗,自己已經出家當了和尚,與黨失去多年聯繫,革命勝利了才找黨中央,於是決定不與黨組織訴說自己的挫折經歷。為了報答黨對楊道明的培養、教育,楊道明就在寺廟周圍積極開荒種糧,每年向國家交售多餘糧食1000多斤,支援國家建設。同時還經常義務幫助寺廟所在地的鄉政府抄抄寫寫,得到當地幹部、群眾的好評。
1952年下半年,永泰縣開展土地改革和民主建政,楊道明滿懷熱情地向長慶區公所要求在下沶就近給他安排個財糧工作,區長劉同聚答應了他的要求,但沒有得到上級批准,他的願望又落空了,只好繼續在寺廟沉寂下來。
楊道明全家福
楊道明全家福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發,紅衛兵破四舊,抓“牛鬼蛇神”,搞得天翻地覆,他們將“叛徒、牛鬼蛇神、包庇走資派”等帽子鋪天蓋地地向楊道明拋來。江西省的造反派接二連三地來找他,要他出具江西省委書記方誌純是叛徒的證明,被他婉言拒絕。十年動亂,使他感到寺廟也不是久留之地。於是,他開始與家鄉通信,想脫下袈裟返回江西興國縣。1976年,黨中央一舉粉碎了“四人幫”,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平反冤假錯案,落實宗教等各項政策。上級對楊道明的問題十分重視,專門派出調查組對他的政歷問題作了深入的調查,對楊道明的政歷問題作了客觀公正的結論:認為他自1930年至1935年從事革命工作,為黨為人民作出了一定的貢獻。

社會活動


1935年5月離開革命隊伍,一直信仰佛教,擁護共產黨,是永泰縣宗教界一位較有名望的人物。同時還安排楊道明擔任省政協委員,省佛教協會副會長、顧問,永泰縣政協常委、縣佛教協會會長等職務。
楊道明十分感激黨對楊道明的問題作了實事求是的結論和給予的名譽及生活上的照顧。為報答黨和政府的恩德,他大力協助黨和政府宣傳、貫徹、落實黨的宗教政策,積極組織僧尼並帶頭參加生產勞動(他參加種田40年)。在楊道明主持 亭寺期間,實現了寺里糧、油、柴、香燭自給,曾連續兩次被省佛教協會評為生產先進單位。1985年擔任縣佛教協會會長以來,楊道明以身作則,率先垂範,從嚴治寺,培養出一批修行好素質高的教徒,使全縣各寺道風有了很大的轉變。同時,楊道明積極帶領和團結教徒堅持自力更生並發動群眾共投資22萬多元,對 亭寺、重光寺方廣岩、仙佛寺、能仁寺等寺廟進行修復、擴建、重建、改建、塑像等,並為此做了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使這些寺廟面貌煥然一新,成為縣旅遊觀光之勝地。
長期以來,楊道明團結佛教界人士,帶動廣大信徒群眾堅持走愛國愛教的道路,並積極引導佛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他常告誡身邊人說:“黨委、政府的決定就是大局,人們就要貫徹執行,念佛勿忘愛國。”楊道明很重視慈善事業,把寺廟和自己省吃儉用的錢,投入寺廟建設和公益事業。在他主持下,修通了蓋洋鄉赤嶺至
亭寺公路、長慶鎮能仁寺至 亭寺道路,還為當地村莊捐資修路、修橋、建學校等,還積極發動佛教界開展賑災救困活動,楊道明堅持長期為縣光榮院6位孤寡殘疾人捐款(每月發給20元生活補貼款)捐物,使他們能跟人們一樣共同生活在溫暖的新社會中。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1999年5月14日,楊道明法師因病醫治無效,在永泰縣長慶鎮能仁寺與世長辭,終年90歲。

社會任職


1984年後,任永泰縣政協常委、委員,永泰縣佛教協會會長,福建省政協委員,福建省佛教協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