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南海郡的結果 展開
- 秦朝至唐朝的行政區劃名
- 大韓民國南海郡
南海郡
秦朝至唐朝的行政區劃名
南海郡,位於漢地南部,是秦朝時期設置的郡。公元前214年,秦朝統一嶺南,在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南海郡轄境是東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轄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據《漢書》記載),郡治番禺。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
南海郡因臨近南海得名。初轄番禺、四會、博羅、龍川4縣,治番禺縣(廣州城)。至隋唐期間,郡縣制取消,南海郡亦被撤銷。駐地改名南海縣 (後分設番禺縣,與南海縣並存,同駐廣州城)。唐代后,南海郡亦存亦廢。南海縣城民國曾駐佛山。建國后新建的南海縣,今為佛山市南海區並非歷史上的南海縣。
先秦時期,郡之地於上古至秦末屬百越支系下的南越部落轄境。據《漢書·地理志》記載,百越的分佈“自交趾至會稽七八千里,百越雜處,各有種姓”。也就是從今江蘇南部沿著東南沿海的上海、浙江、福建、廣東、海南、廣西及越南北部這一長達七八千里的半月圈內,是古越部落最集中的分佈地區,《呂氏春秋》中稱“百越”。
南海郡相當於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廣東在《史記》中稱“南越”,《漢書》稱“南粵”,廣東地區的先民屬百越之中的南越部落。先秦時期,廣東境內居住有南越、西甌、駱越等族群居民,演化為今天廣東地區的壯族、瑤族、畲族等少數民族,聚居在連南、連山、連州等粵北地區。廣東地區的漢族主要由南遷中原移民形成。先秦時期,廣東地區人口稀少,秦始皇統一嶺南后,為了鞏固對嶺南的統治,從中原遷來了50萬人。中原漢人大規模遷入,推動了廣東的開發,到西漢公元2年,廣東人口有37.52萬人。
自秦朝統一嶺南2200多年來,本地歷史上至少發生過6次較大的移民潮。漢武帝平定嶺南,留下佔領軍駐守,歷經西漢覆亡和王莽篡政等政治變革,先後又有5批移民來到嶺南。晉代嶺南移民被稱之為“流人”,北方士族和黎民百姓紛紛逃到東南沿海。北宋滅亡和南宋末年,兩度形成士族豪門、平民百姓和抗元將士南逃,兩宋時期的移民潮從規模上遠遠超出了兩晉。明朝末年,再次有中原移民遷徙嶺南,逐漸形成廣府、客家、閩南三大漢族民系。
秦代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領50萬秦軍攻打嶺南;公元前214年,秦軍基本上佔領嶺南。隨即秦始皇將所奪取的嶺南地區,設“桂林、象、南海”3個郡。這是廣東歷史上第一次劃分行政區。南海郡轄境是南瀕南海,西到今廣西賀州,北連南嶺,包括今粵東、粵北、粵中和粵西的一部分,境內有番禺、龍川、博羅、四會4個縣(據《漢書》記載),郡治番禺。今廣東省的大部分地區屬南海郡。此外,湛江等地屬象郡,粵西有一部分屬桂林郡,粵北部分地區屬長沙郡。
南海郡地理位置
漢代
《中國歷史地圖集》秦時期南海郡全圖
漢武帝元鼎六年冬十月平定南越國,把嶺南三郡析為九郡(南海、蒼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珠崖、儋耳),設交趾刺史部。南海郡治番禺縣,領番禺、中宿、博羅、龍川、四會、揭陽六縣。
西漢綏和元年(西元前8年)改交趾刺史部為交州刺史部,南海郡隸交州刺史部。
三國
吳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交州州治遷到南海郡番禺縣(今廣州市)。
孫吳黃武五年(公元226年),交州分為交、廣兩州,南海郡隸廣州,但不久就撤銷了廣州,永安七年(西元264年)又復置廣州。
晉
西晉太康三年(公元282年)置9縣,四會縣隸南海郡;廣信、端溪、元溪、高要、新寧、臨允6縣隸蒼梧郡;謝沐、封陽隸臨賀郡;統屬廣州刺史部。
東晉永和七年(公元351年),置16縣,分隸4郡,統屬廣州。四會縣、懷化縣隸南海郡;廣信縣、高要縣隸蒼梧郡;元溪、端溪、封興、都城、晉化、龍鄉、夫阮7縣隸晉康郡;臨允、新興、南興、單牒、平興5縣隸新寧郡。
晉代南海郡仍屬廣州刺史部,番禹為州治所在。
隋
隋開皇九年(589年)廢南海郡。次年(590年)以番禺縣地置南海縣(據清道光二十七年武英殿聚珍本《元和郡縣誌》),屬廣州總管府。南海縣政區建置自此始。其後,仁壽元年(601年),因避太子諱改廣州為番州。大業三年(607年)罷番州復置南海郡。南海郡領南海縣、曲江縣、始興縣、翁源縣、增城縣、寶安縣、樂昌縣、四會縣、化蒙縣、清遠縣、含洭縣、政賓縣、懷集縣、新會縣、義寧縣共十五縣。
唐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廢南海郡,復置廣州。天寶元年(公元742年)改廣州為南海郡。乾元元年(758)復郡為州,南海郡又改廣州。
唐代廣州稱為廣州都督府,—個是嶺南道的道治與都督府治所在地;廣州都督府行政界線南至寶安、中山,北至清遠, 西至四會;懷集,面積約4.2萬平方公里。917年,劉龑建立南漢國,定都興王府(廣州)。後梁貞明三年(917),清海、靖海兩軍節度使劉岩立國,國都廣州。國號初名大越,年號乾亨,次年改國號為漢,並在廣州地區設置咸寧、常康二縣, 以模仿帝都長安,史稱南漢。
宋
公元970年,宋平南漢后,廢興王府仍稱為廣州(以後一直沿用廣州名稱),廣州為廣南東路路治地(簡稱廣東。廣東省之稱自此開始)。廣州行政區域範圍面積約4.3萬平方公里。
元明清
元、明、清各朝代,廣州先後稱廣州路(元代),廣州府(明、清時),均為省治地(元代廣東省稱廣東道, 明代稱廣東布政司,清稱廣東省)。行政區域範圍雖有變化,但不大,直到清代廣州府行政區域面積約3.1萬平方公里。
朝 代 | 名稱 |
前 漢 | 南海郡 |
晉 代 | 南海郡 |
隋 代 | 南海郡 |
唐 代 | 廣州都督府 |
宋 代 | 廣 州 |
元 代 | 廣州路 |
明 代 | 廣州府 |
清 代 | 廣州府 |
隋開皇十年(590年)以番禺縣地置南海縣,駐今廣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