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李仙根的結果 展開

李仙根

孫中山追隨者、民國時期香山縣縣長

名蟠,廣東香山縣石岐紫里人(今中山市石岐區)。曾祖李遐齡,為嶺南名士:父李達廬,光緒舉人,在鄉教書。1908年入廣東陸軍小學,加入同盟會。曾參與辛亥武裝起義準備工作。1914年赴日本,1917年回國追隨孫中山,曾任其機要秘書。1924年任香山縣縣長。1943年在重慶逝世。著作有《小容安堂詩抄》及《嶺南書風》。其擅隸書,書法疏朗有致,秀雅閑逸,用筆利落,毫無俗氣,並形成自家面目。

人物經歷


一九○八年,李仙根 入廣東陸軍小學,加入同盟會。他與鄧演達同班同學,一同參與辛亥革命武裝起義的準備行動。一九一四年負笈日本,繼續革命活動,結識了朱執信、胡漢民、古應芬、廖仲愷、汪精衛等,並受知於孫中山先生。
一九一七年回故鄉結婚,夫人孫少卿(佩莪),是中山先生族妹。此後,長期追隨孫先生,在廣州、香港從事革命活動。一九二二年,陳炯明叛變,孫先生脫險赴滬。李仙根以先生的機要秘書身份受命留港,與討陳駐港辦事處同志配合,負責中山先生的機要聯絡工作,以確保中山先生及時掌握廣東事態變化,指導革命行動。
一九二三年二月,中山先生離滬經港回廣州,李仙根仍留港擔任機要聯絡。五月,李回在本營並奉委任大本營駐江門辦事處秘書長,協助辦事處主任古應芬統管西江軍務、政務,調節水陸各軍。江門辦事處亦稱江門行營,同月行營進駐肇慶。當時西江前線將領如鄧演達、李濟深、黃紹雄白崇禧李宗仁等,皆李仙根的同學。八月,西江粗定,李又奉命回大本營。八月至十一月,中山先生親臨東江討陳前線督戰,遷大本營於石龍(后改設行營),輕裝簡從,文官自始至終隨行者公李仙根一人。其間,孫先生不避鋒鏑,多次親臨前沿視察陣地,鼓舞士氣,李均緊隨左右,並攝有許多相片傳世。為便於行動,行營設於列車之上,十一月十二日,軍情突變,敗兵潰退,一時秩序大亂,李胸足受撞擊輕傷,仍負痛護持孫先生急登車頭,行至仙村會合古應芬、羅翼群等同車返省。不久,叛軍敗退惠州,東江稍定,行營結束。
在此期間,孫中山內則籌劃改組國民黨,外則準備北伐,日理萬機,李以侍從秘書機要秘書職,與眾幕僚襄贊左右。當時,李與廖仲愷、鄧演達友情至篤。二三年春,廖赴日與越飛再次談歸來,李在港迎接,並和鄧一同與廖傾談竟夕。一九二四年一月,國發黨一大召開,李仙根以“聯義社”方面的代表列席大會。
這一年,中山先生手令省長委任李仙根為香山縣縣長。八月,李離縣任仍回帥府,治縣雖僅半年余,頗有政聲。縣署前的馬路(今孫文路),即李在任內拓寬修建。他留有一幅拆路情況的照片,題字頗風趣,曰“破壞在我”。李回帥府時,中山先生正籌備北伐。九月十三日遷大本營於韶關,李仙根復隨節駐韶,隨侍左右,承乏機秘。孫先生在韶關的活動,李亦多攝像留存。十月份,孫先生返廣州,決定北上。
中山先生十一月十三日北上,胡漢民留守廣州代行大元帥職,李仙根亦留帥府。但孫先生甫抵天津病情即惡化,急電如李北上。李廿五日趕到天津,卅一日隨節移駐北平鐵獅子衚衕行轅。此後,直至三月十二日孫先生逝世,李繼續在孫先生身邊擔任機要,並侍疾。孫先生逝后,李參加治喪委員會,兼負秘書、總務兩組實際工作,秘書組組長為汪精衛,總務組組長為胡漢民。
中山先生 病篤之時電召李仙根北上陪侍,足見對李信愛之深。而李敬孫先生出於至誠,日記上載有決意“事之如父”的私願,誓以始終隨侍中山先生,故多次擬儀外放優缺,均辭不就。中山先生彌留訣別,李為極少數隨侍在側目擊全過程的一人。李所遺當年袖珍日記,逐日有孫先生病情變化和醫療措施的記載,包括每日體溫脈搏血壓,以及先生的言談和精神狀態等。同時,圍繞先生身邊的政治活動以及海內外的形勢動態,以至逝后在北平治喪期間的社情。亦有簡要記述。
孫先生既逝,李頓失依傍。然與粵系政要仍保持廣泛密切的聯繫。二四年九月,任江門政務專員。一九二七年出洋考察。回國后,粵寧在南京合組國民政府,胡漢民主國民黨中常會,古應芬出任國府秘書長,李應胡古之邀任國民政府機要秘書,直至粵寧決裂,隨粵系退出撤回廣州。此後,除曾一任中山縣縣長外,任粵漢鐵路南段局長曆四年。李在任內,和衷上下,苦心經營,終使粵漢面段全線建成通車。與此同時,李更協助廣九路的建設,時時往來省港,卒促廣九建成。路成,李轉任西遇政務委員會委員。李全力投身鐵路建設,亦以繼承中山先生部分遺願也。
抗戰開始,李舉家移寓香港,而李則被任命為國民參政會參政員。為共赴國難,李只身前往武漢、重慶。斯時,國事蜩螗,內憂外患,李時時憶想當年追隨中山先生革命時期一派蓬勃氣象而感懷不已,出席參政會對時政有所評擊。
一九四二年初,香港陷敵,李夫人攜子女內移,六月輾轉到達柳州,得張發奎接待並安置生活。李亦由重慶來會。全家團聚未及一年,復奉召於一九四三年三月獨自回渝。行前,李頗?趄,張亦曾加勸阻。孰料回渝僅三個月,即不幸於四三年六月十五日逝世。國民黨中央黨部林雲陔料理後事,家屬因無力無錢奔喪,廷半年至當年年末方到達重慶,早已殮?完畢。據告,李乃死於胃病大出血。解放后,馬湘(原孫中山先生的衛士長)告訴李夫人,李仙根是死於藍衣社的暗害。據告,李死後他是得耗去李寓所探視的第一人。對此,家人已無力查證。不過,李仙根在重慶獨居,確有一名軍統特務以照料生活為名,對李實行長期嚴密監視。由此觀之,馬湘之言應屬可信。
李仙根逝世時,才五十歲,正當壯年。他的一生,應該說是孫中山先生的忠實信徒的一生。他在國民黨內外地廣泛的友好聯繫,在廣東尤有人望。仍有許多人記住他,並期望將他的生平傳世。當年,國民黨方面在重慶為李召開追悼大會,當職是之故。值得一提的是,除許多高官到會外,中共方面,董老及鄧大姐曾聯袂蒞會。李逝世之前,正是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初步醞釀之際,而與其事者,多半為李仙根早年的同志、摯友。然則,李這突然不幸去世或亦與此有關乎?

主要作品


李仙根先生家學淵源,工詩文,書法剛勁。當年,胡漢民、廖仲愷、古應芬、于右任等多有唱和,著有《嶺南書風》、《小容安堂詩抄》等。除暢論嶺南書法源流風骨的《嶺南書風》一書尚少有存流外,其餘書稿悉已毀於“文革”。所珍藏有關孫中山先生革命活動的大量文獻、文物,則幸在一九六六年籌備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時,由李夫人捐獻於中央革命博物館,而得以留存。此外,還有李仙根一九二三、二四、二五共三年的袖珍日記三小本,由其李瑋珍藏而使此文有所本,得以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