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磴鎮

重慶市大渡口區轄鎮

跳磴鎮,隸屬於重慶市大渡口區,地處大渡口區西南部,東鄰建勝鎮,南與巴南區魚洞街道、江津區珞璜鎮隔長江相望,西、北與九龍坡區陶家鎮、華岩鎮接壤,距大渡口區政府15千米,區域總面積49.68平方千米。

民國元年(1912年)后,跳磴鎮境域建立首屆基層政權,名跳磴鄉公所;1993年12月,由白沙沱鎮與跳蹬鄉合併設置巴縣跳磴鎮。截至2018年末,跳磴鎮戶籍人口為26049人。截至2020年6月,跳磴鎮下轄4個社區、1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跳磴正街67號。2021年,跳磴鎮人口為27972人。

歷史沿革


清康熙年間,境域屬巴縣智里六甲。
民國元年(1912年)后,建立首屆基層政權,名跳磴鄉公所。
1951年10月,銅罐驛區跳磴鄉人民政府成立。
1952年2月,跳磴鄉、銅罐驛鄉各劃出部分轄區合建白沙沱鄉。
1956年1月,白沙沱鄉撤銷,所轄分別劃歸原屬。
1957年,成立跳磴鄉高級合作社。
1958年,跳磴鄉高級合作社改建跳磴公社。
1966年8月起,跳磴公社更名紅燈公社。
1984年4月,恢復巴縣跳磴鄉。
1993年12月,白沙沱鎮與跳蹬鄉合併設置巴縣跳磴鎮。
1995年3月,跳磴鎮劃歸大渡口區。

行政區劃


2011年,跳磴鎮下轄白沙沱、藍沁苑2個社區,跳磴、雙河、溝口、石林、蜂窩壩、新合、拱橋、紅勝、南海、山溪、沙沱、石盤、敖山、金鰲、石林15個行政村;下設18個居民小組、93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跳磴鎮下轄4個社區、15個行政村:白沙沱社區、藍沁苑社區、幸福社區、華庭社區、雙河村、石林村、拱橋村、新合村、溝口村、紅勝村、南海村、沙沱村、石盤村、金鰲村、鰲山村、灣塘村、山溪村、蜂窩壩村、跳磴村,鎮人民政府駐跳磴正街67號。

地理環境


地形地貌

跳磴鎮地勢東部偏高,西北“一崗一丘”,南部偏低較平坦,西部沿中梁山脈,地形以丘陵為主,兼以平壩濕地和低山,屬於喀斯特淺丘地貌;境內最高點插旗山位於金鰲山東北部,海拔446.2米;最低點位於南海村東南面的長江江心島上,海拔171米。
氣候
跳磴鎮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多年平均氣溫18.3℃,無霜期年平均312天,最長達351天,最短為268天;年平均日照時數120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1200毫米,降雨集中在每年6—8月,7月最多。
水文
跳磴鎮境內主要河流為次級河流跳磴河,經九龍坡區華岩鎮,從北向南流經境內灣塘、紅勝等村,於紅勝村皂角灣東邊的河口注入長江,長25.8千米,流域面積68.3平方千米,年均流量0.9立方米/秒。
自然災害
跳磴鎮主要自然災害有洪災、旱災;嚴重的一次洪災發生在2007年7月15—18日,跳磴鎮因連續暴雨4天,造成跳磴河流域特大洪澇災害,損毀房屋1196間,沖毀鄉村公路37.9千米,公路橋2座,人行橋5座,轉移人口476人,受災人口6519人,直接經濟損失1500萬元以上;旱災嚴重的一次發生在2006年6月,跳磴地區連續90天沒下過大雨,其間有幾次不足30毫米的小雨,氣溫都在35℃上,極端氣溫逼近42℃,跳磴鎮受災人口8900人,直接經濟損失800萬元以上。

自然資源


跳磴鎮境內已探明地下礦藏有白雲石砂金石灰石等8種,其中已探明的白雲石礦地質儲量1938.6萬噸;境內林木覆蓋率49%以上,野生動植物有十多種,其中石林寺有國家二級保護樹種紅豆杉。

人口民族


2011年,跳磴鎮總人口24460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6325人,城鎮化率667%;另有流動人口8135人。總人口中,男性12978人,佔53.1%;女性11482人,佔46.9%;14歲以下4055人,佔16.6%;15—64歲11387人,佔46.6%;65歲以上9018人,佔36.8%;以漢族為主,達24390人,佔99.6%;有土家族等共70人。2011年,跳磴鎮人口出生率8.6‰,人口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長率3.0‰,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494.1人。
2017年末,跳磴鎮常住人口為32936人。
截至2018年末,跳磴鎮戶籍人口為26049人。
2021年,重慶市大渡口區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主要數據公報,跳磴鎮人口為 27972 人。

經濟


綜述

跳磴鎮
跳磴鎮
2011年,跳磴鎮財政總收入2828.1萬元,比2010年增長15.3%。2011年,跳磴鎮農民人均純收入8758元。
2018年,跳磴鎮有工業企業170個,其中規模以上18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2個。

農業

2011年,跳磴鎮有耕地面積7145畝,人均0.6畝;林地面積2.1萬畝。2011年,跳磴鎮農業總產值達到251.6萬元,比2010年增長9%,農業增加值200萬元。跳磴鎮糧食作物以水稻玉米為主。2011年,跳磴鎮生產糧食223噸;蔬菜種植面積2萬畝,產量3.3萬噸,其中火蔥85噸,四季蔥85噸,韭菜10噸。跳磴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家禽為主。2011年,跳磴鎮生豬飼養量2429頭;家禽飼養量3.7萬羽;畜牧業總產值0.1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0%。2011年,跳磴鎮水果種植面積405畝,產量611噸,主要品種有柑橘葡萄枇杷香蕉、梨。跳磴鎮漁業以草魚鰱魚鯉魚鯽魚為主。2011年,跳磴鎮魚塘養殖面積21.8公頃,產量301噸,漁業總產值453.3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7%。

工業

2011年,跳磴鎮工業總產值達到4.7億元,比2010年增長6.5%,實現工業增加值0.4億元,比2010年增長20%,占生產總值的1.1%。2011年,跳磴鎮有工業企業52家,職工4.2萬人;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職工0.5萬人,工業增加值16.5億元,比2010年增長15.1%;銷售收入達到億元以上的企業7家。

商貿

2011年末,跳磴鎮有商業網點98個,職工294人。2011年,跳磴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2.6億元,比2010年增長28%;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0.9億元,比2010年增長15%。2011年,跳磴鎮出口總額0.7億美元。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跳磴鎮有幼兒園4所,在園幼兒640人,專任教師37人;小學2所,在校生955人,專任教師64人;初中1所,在校生1907人,專任教師108人;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2011年,跳磴鎮教育經費達3084.5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537.5萬元。

科技

2011年末,跳磴鎮有科技人才113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29人,經營管理人才34人,技能人才21人,農村實用人才29人。

文體

2011年末,跳磴鎮有文化站1個,建築面積670平方米;公共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40平方米,藏書5400冊;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人。2011年末,跳磴鎮有體育場地5處,每年定期舉辦的體育活動有文體活動月、職工運動會;100%的社區和10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2011年末,跳磴鎮有廣播喇叭30隻,實現村村通廣播;有線電視用戶數為278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

2011年末,跳磴鎮有各級醫療衛生機構17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19張;專業衛生人員21人。2011年,跳磴鎮完成診療1.8萬人次,住院手術331台次,出院病人1267人次。2011年,跳磴鎮法定報告傳染病發病率為21/10萬,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7%,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40.8%;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15745人,參合率100%;孕產婦死亡率為零;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0.8‰,嬰兒死亡率為零。

社會保障

2011年,跳磴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54戶,人數211人,支出106.3萬元,比2010年增長-9.9%,月人均293.4元,比2010年增長10.4%;城市醫療救助和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共支出8110元,比2010年增長-23.8%;城市生活無著人員救助12人次,支出1.9萬元,比2010年增長5.3%;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375戶,人數750人,支出209.1萬元,比2010年增長13.8%,月人均199.9元,比2010年增長18.4%;農村五保集中供養54人,支出28.6萬元,比2010年增長24.8%;農村五保分散供養82人,支出43.5萬元,比2010年增長24.8%;農村醫療救助254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841人次,共支出2.4萬元,比2010年減少19.8%;農村臨時救濟71人次,支出8.3萬元,比2010年增長3.7%;國家撫恤、補助優撫對象98人。

交通


跳磴鎮
跳磴鎮
跳磴鎮有鐵路成渝線襄渝線川黔線過境,其中成渝線境內長7千米,設小南海、伏牛溪、採石場、西站4個站,通往成都;襄渝線境內長7千米,設西站,通往湖北襄陽;川黔線在境內長9千米,設跳磴、小南海站、西站,通往貴州。

文化


地名由來

跳磴鎮因轄區村民跳石磴子過河而得名。

非物質文化遺產

跳磴鎮地方特色文化有石工號子、祭祀歌等,其中跳磴石工號子被列入重慶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旅遊


風景名勝

跳磴鎮
跳磴鎮
跳磴鎮景點有中梁山森林公園、鞍子山公園、濱河公園及南海風情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