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中醫針灸以“人與天地相應”的觀點為理論基礎,認為人體功能活動、病理變化受自然界氣候變化、時日等影響而呈現一定的規律。根據這種規律,選擇適當時間治療疾病,可以獲得較佳療效。

因此提出“因時施治”、“按時針灸”、“按時給葯”等。子午流注就是辨證循經按時針灸取穴的一種具體操作方法,它是依據經脈氣血受自然界影響有時盛,有時衰並有一定規律而制定的。其含義就是說:人身之氣血周流出入皆有定時,運用這種方法可以推算出什麼疾病應當在什麼時辰取什麼穴位進行治療。

針灸大成》是明代針灸醫家楊繼洲所著,全書分為十卷。卷一為集錄《內經》、《難經》等;卷二、卷三為針灸歌賦;卷四為針法;卷五為子午流注及靈龜八法;卷六、卷七為經絡、經穴經外奇穴;卷八為諸症治法;卷九為名醫治法與灸法、楊氏醫案;卷十為《陳氏小兒按摩經》。徐氏有“剛柔相配,陰陽結合,氣血循環,時穴開闔”之說。

基本概念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是中醫聖賢發現的一種規律,中醫認為人體中十二條經脈對應著每日的十二個時辰,由於時辰在變,因而不同的經脈中的氣血在不同的時辰也有盛有衰。中醫哲學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把人的臟腑在十二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繫起來看,環環相扣,十分有序。
血氣應時而至為盛,血氣過時而去為衰,逢時而開,過時為闔,泄則乘其盛,即經所謂刺實者刺其來。補者隨其去,即經所謂刺虛者刺其去,刺其來迎而奪之,刺其去去隨而濟之,按照這個原則取穴,以取其更好的療效,這就叫子午流注法。
子 午 流 注 開 穴 表
7:00 09:00 11:00 13:00 15:00 17:00 19:00
甲己臨泣列缺外關后溪公孫申脈
支溝
商丘
隱白
尺澤
魚際
中沖
太溪
乙庚外關后溪公孫申脈公孫申脈
陽溪
商陽
委中
通谷
液門
臨泣
大敦
丙辛公孫申脈公孫申脈內關照海
陰谷
然谷
勞宮
太沖
少澤靈道
丁壬公孫申脈內關照海臨泣列缺
陽陵泉
俠溪
中諸
后溪
少沖解溪大都
戊癸內關照海臨泣列缺外關后溪
大陵厲兌二間
納子法
大腸虛
曲池
胃虛
解溪
脾虛
大都
心虛
少沖
小腸虛
后溪
膀胱虛
至陰
胃實
厲兌
脾實
商丘
心實
神門
小腸實
小海
膀胱虛
京骨
腎實
湧泉
足三里
沖陽
太白
神門
少府
陽谷
腕骨
通谷
京骨
陰谷
太溪
註明:每行天干第一行 為飛騰八法,第二行為納干法,此表最後三行為納子法
子午流注
子午流注

原理


有人以為開穴的原因是因為營氣和衛氣恰在同一點上相遇,這一點上的穴就開了,這是大謬。要知道營衛之氣在人體各部無時不在無處不在的,內經說:“營衛之氣一日夜分別運行都是五十周,周而復始,共行八百一十丈”而且每天如此,這樣一算,豈不是每天營衛之氣都有碰頭的機會了么?再仔細一算它們碰頭的機會在一天中有五十次之多;一天二十四小時,五十除於二十四得二,那就是營衛之氣在同一點相遇有兩次,如此說來,不是每天同一經穴要有兩次開穴,而且天天都一樣么這種理論如何站得住腳 其實他是把“開”字誤解做“開放”的意思,以為經穴開放,所以治病有效,所以才有這種理論。其實開字是宣通的意思,就是經氣在這時居於該穴,和該穴有關的身體各部病邪,都可藉針灸補瀉的作用宣通氣血(人身的疾病,歸納起來都是由氣血偏勝偏衰和積滯不通所致,)所以開穴時取此穴治病,效果最好(內經中有守時待氣之說,就是這個理論的根據)人體臟腑經脈,六十六個經穴(五行穴)都配合陰陽五行,“時”“日”天干也配合陰陽五行。因為人體是一個小天地,天地之氣和人體之氣是相應的,所以營衛之氣在人體經脈中就有盛衰不同的時候,而五行又有生克的關係,相生,同氣才能相應而合;相剋,異氣就不能相應而合。所以十二“經的天干”逢到“日的天干”相同時,同氣相應,這條經上的穴,只要“穴的五行”和“時的五行”相應,經氣旺盛,這穴就“開”了。但是為什麼用天干而不用地支呢?因為天之氣以陰陽五行生化萬物,針灸治病完全是根據氣化原理來的,所以前賢探究出經氣與天氣相應的道理,而發明了“子午流注”針法。
它是注重時間條件,以自然界周期現象,與人體氣血周流的情況相配合的。在《靈樞·經脈》篇、《營氣》篇,以及《難經·一難》、《二十三難》都有記載。《靈樞·九針十二原》篇、《本輸》篇,記載井滎俞很詳明,惟於井滎俞配屬五行,僅有陰井木、陽井金,其餘均無配屬。《難經·六十四難》對井滎俞配屬五行和十干運用,才有進一步的說明。《靈樞·衛氣行》篇云:“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靈樞·五亂》篇說:“經脈十二者,以應十二月。十二月者,分為四時”。《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篇說“:以一日分為四時,朝則為春,日中為夏,日入為秋,夜半為冬”。《素問·八正神明論》說:“凡刺之法,必候日月星辰四時八正之氣,氣定乃刺之”。是謂“得天時而調之”。《甲乙經》說:“隨日之長短,各以為紀,謹候氣之所在而刺之是謂逢時。病在於陽分,必先候其氣之加於陽分而刺之。病在於陰分,必先候其氣之加於陰分而刺之。謹候其時,病可與期,失時反候,百病不除”。凡此皆與子午流注有密切之關係。南唐·何若愚著《流注指微賦》,將子午流注的應用和方法,作了概括的說明,元·竇漢卿著《標幽賦》,內有“一日取六十六穴之法方見開闔,論其五行五臟查時日之旺衰”,由此可見子午流注到了元代已經成為一種獨特的針刺方法。它如明代的《針灸節要》、《醫學入門》、《針灸大成》等書皆有論述。而《針灸大全》徐鳳氏又推而廣之著“子午流注逐日按時定穴歌訣”,學者多為習誦以便應用。可知子午流注法由來已久,是千百年來勞動人民所注重的一種高級的針灸療法。

古書註解


子午流注者,謂剛柔相配,陰陽相合,氣血循環,時穴開闔也。何以子午言之?曰:子時一刻,乃一陽之生;至午時一刻,乃一陰之生,故以子午分之而得乎中也。流者,往也。注者,住也。天干有十,經有十二:甲膽、乙肝、丙小腸、丁心、戊胃、已脾、庚大腸、辛肺、壬膀胱、癸腎,余兩經,三焦、包絡也。三焦乃陽氣之父,包絡乃陰血之母,此二經雖寄於壬癸,亦分派於十干,每經之中,有井、滎、俞、經、合,以配金、水、木、火、土,是故陰井木而陽井金,陰滎火而陽滎水,陰俞土而陽俞木,陰經金而陽經火,陰合水而陽合土。經中有返本還元者,乃十二經出入之門也。陽經有原,遇俞穴並過之,陰經無原,以俞穴即代之。是以甲出丘墟,乙太沖之例。又按《千金》云:六陰經亦有原穴,乙中都,丁通里,己公孫,辛列缺,癸水泉,包絡內關是也。故陽日氣先行,而血后隨也。陰日血先行,而氣后隨也。得時為之開,失時為之闔,陽干注腑,甲、丙、戊、庚、壬而重見者氣納於三焦;陰乾注臟,乙、丁、己、辛癸而重見者,血納包絡。如甲日甲戌時,以開膽井,至戊寅時正當胃俞,而又並過膽原,重見甲申時,氣納三焦,滎穴屬水,甲屬木,是以水生木,謂甲合還元化本。又如乙日乙酉時,以開肝井,至己丑時當脾之俞,並過肝原,重見乙未時,血納包絡滎穴屬火,乙屬木,是以木生火也。余仿此。俱以子午相生,陰陽相濟也。陽日無陰時,陰日無陽時,故甲與己合,乙與庚合,丙與辛合,丁與壬合,戊與癸合也。何謂甲與己合?曰:中央戊己屬土,畏東方甲乙之木所克,戊乃陽為兄,己屬陰為妹,戊兄遂將己妹,嫁與木家,與甲為妻,庶得陰陽和合,而不相傷,所以甲與己合。余皆然。子午之法,盡於此矣。

定穴歌


甲日戌時膽竅陰,丙子時中前谷滎,戊寅陷谷陽明俞,返本丘墟木在寅,
庚辰經注陽溪穴,壬午膀胱委中尋,甲申時納三焦水,滎合天干取液門。
乙日酉時肝大敦,丁亥時滎少府心,己丑太白太沖穴,辛卯經渠是肺經,
癸已腎宮陰谷合,乙未勞宮火穴滎。
丙日申時少澤當,戊戌內庭治脹康,庚子時在三間俞,本原腕骨可祛黃,
壬寅經火崑崙上,甲辰陽陵泉合長,丙午時受三焦木,中渚之中仔細詳。
丁日未時心少沖,己酉大都脾土逢,辛亥太淵神門穴,癸丑復溜腎水通,
乙卯肝經曲泉合,丁已包絡大陵中。
戊日午時歷兌先,庚申滎穴二間遷,壬戌膀胱尋束骨,沖陽土穴必還原,
甲子膽經陽輔是,丙寅小海穴安然,戊辰氣納三焦脈,經穴支溝刺必痊。
己日巳時隱白始,辛未時中魚際取,癸酉太溪太白原,乙亥中封內踝比,
丁丑時合少海心,己卯間使包絡止。
庚日辰時商陽居,壬午膀胱通谷之,甲申臨泣為俞木,合谷金原返本歸,
丙戌小腸陽谷火,戊子時居三里宜,庚寅氣納三焦合,天井之中不用疑。
辛日卯時少商本,癸巳然谷何須忖,乙未太沖原太淵,丁酉心經靈道引,
己亥脾合陰陵泉,辛丑曲澤包絡准。
壬日寅時起至陰,甲辰膽脈俠溪滎,丙午小腸后溪俞,返求京骨本原尋,
三焦寄有陽池穴,返本還原似嫡親。戊申時註解溪胃,大腸庚戌曲池真,
壬子氣納三焦寄,井穴關沖一片金,關沖屬金壬屬水,子母相生恩義深。
癸日亥時井湧泉,乙丑行間穴必然,丁卯俞穴神門是,本尋腎水太溪原,
包絡大陵原並過,己巳商丘內踝邊,辛未肺經合尺澤,癸酉中沖包絡連,
子午截時安定穴,留傳後學莫忘言。

時刻與健康


中醫哲學主張天人合一,認為人是大自然的組成部分,人的生活習慣應該符合自然規律。把人的臟腑在12個時辰中的興衰聯繫起來看,環環相扣,十分有序:
子時 (23點至1點),膽經最旺。
丑時 (1點至3點),肝經最旺。
寅時 (3點至5點),肺經最旺。
卯時 (5點至7點),大腸經最旺。
辰時 (7點至9點),胃經最旺。
巳時 (9點至11點),脾經最旺。
午時 (11點至13點),心經最旺。
未時 (13點至15點),小腸經最旺。
申時 (15點至17點),膀胱經最旺。
酉時 (17點至19點),腎經最旺。
戌時 (19點至21點),心包經最旺。
亥時 (21點至23點),三焦經最旺。
簡易歌訣:寅時氣血注入肺,卯時大腸辰時胃,巳脾午心未小腸,申屬膀胱酉腎位,戌時心包亥三焦,子膽丑肝各定位。

發展歷程


中醫子午流注在我國歷史悠久,其理論基礎在兩千多年前的中醫經典《黃帝內經》中就已經奠定,在中華民族傳統醫學的寶庫中,是最具有特色的寶貴理論。
子午是指時辰,流是流動,注是灌注,子午流注理論是把一天24小時分為十二個時辰,對應十二地支,與人體十二臟腑的氣血運行及五腧穴的開合進行結合,在一日十二時辰之中人體氣血首尾相銜的循環流注,盛衰開合有時間節奏、時相特性。子午流注抗癌療法來源於這樣的規律,因時、因病、因人、因地從而準確、有效的調整患者氣血,調理臟腑氣血陰陽,在特定的時間點進行殺滅癌細胞,恢復患者氣血運行的正常時間規律,以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證明


今天,中醫的經絡、穴位已經被西方發達的電子檢測技術確認,並且發現經絡確實是“活”的,是象流水一樣有“走向”的,即是說,是符合中醫所說的“子午流注”規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