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北梅花鹿

鹿科動物

東北梅花鹿,梅花鹿東北亞種的別稱。梅花鹿東北亞種是梅花鹿的一個亞種,眼窩凹陷,有顏面腺;有足腺;無膽囊。胃4室,反芻。腿細長,善奔跑。具角,並具獠牙狀上犬齒。

簡介


東北梅花鹿
東北梅花鹿
梅花鹿東北亞種是梅花鹿的一個亞種,眼窩凹陷,有顏面腺;有足腺;無膽囊。胃4室,反芻。腿細長,善奔跑。具角,並具獠牙狀上犬齒。角是雄鹿的第二特徵,同時是爭偶的武器,其生長與脫落受腦下垂體和睾丸激素的影響。過了繁殖季節,角便自下面毛口處脫落,第二年又從額骨上面的1對梗節上面的毛口處生出,初長出的角叫茸,外麵包著皮膚,有毛,有血管大量供血,分杈;隨著角的長大,供血即逐漸減少,外皮遂乾枯脫落。雄性第二年起生角,每年增加一叉,五歲後分四叉止。雄鹿大於雌鹿。毛色夏季為栗紅色,有許多白斑,狀似梅花;冬季為煙褐色,白斑不顯著。頸部有鬣毛。足4趾,第三和第四趾發達,支撐身體重量,第二和五趾退化變小。雌鹿有2對乳頭。一歲半至兩歲半成熟。典型的草食性動物,吃草、樹皮、嫩枝和幼樹苗。善游泳。歷史上捕捉獵殺過度,野生數量極少,野生梅花鹿在中國已是高度瀕危動物,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

形態特徵


東北梅花鹿是一種中型鹿。體態秀美,角姿英俊,運動靈活,體成熟公鹿肩高95-105厘米,體長100厘米左右,體重135千克左右,1-6歲體重為60-130千克。母鹿肩高80-95厘米,體長75-90厘米,體重75-85千克。東北梅花鹿頭俊秀,耳大、靈活,軀幹緊湊,四肢勻稱、細長,主蹄狹尖。被毛呈明顯地季節性變化,夏毛艷麗,為棕黃色或紅棕色;冬毛褐色或栗棕色。冬夏毛均有白斑,但冬毛白斑較淡。背中線2-4厘米寬,呈棕色或黑褐色,其兩側有4-6條排列較整齊的白斑縱列。白斑越往下而越大而圓。腹下,四肢及尾內側被毛為白色。公鹿頸部冬毛生有捲曲鬣毛。臀斑在尾根以下呈白色並圍繞著黑色毛帶。公鹿角有4個杈,極個別的有5杈,無冰枝,眉枝不夠發達,且離角基較高。4月初開始脫角(盤),成角到8月下旬或9月成熟。眼下有發達的眶下腺,俗稱淚窩,平時呈裂縫狀,其分泌的外激素用於識別本群,標示領地。
東北梅花鹿初角茸平均乾重25-30克,若在初角茸長至5-6厘米時鋸下1.5-2.0厘米(俗稱“破茬”),還能生長分杈的初角茸,乾重可達150-200克。成年鹿1-10鋸三杈鋸茸鮮重平均為2.5-3.5千克,產茸最佳年齡為9鋸,單產3.3千克以上。一般頭鋸茸、二鋸的二杠鮮鋸茸的鮮茸單產分別為0.55千克和0.80千克左右。16-18個月齡性成熟,配種年齡在16-28個月齡,受胎率85-95%,繁殖成活率75-85%,雙胎率3%左右。公鹿的活重、屠宰率、凈肉率和出肉量分別為130-140千克、55.0-64.1%、50-55%和65-75千克;母鹿相應為65-85千克、51-54%、38-43%和25-35千克。

繁殖方式


每年9-11月交配,5-7月產子,每胎有一隻或兩隻小鹿

棲息環境


棲息於苔原、林區、荒漠、灌叢和沼澤。聽覺及嗅覺發達,喜愛群居,擅長奔跑。

主要價值


鹿齒

為梅花鹿或馬鹿的乾燥牙齒。首載於《新修本草》。較少用於中藥。性狀:質堅硬,梅花鹿齒較馬鹿齒相應略小。採收加工:四季均可採收。殺鹿后,將牙齒連同上、下頜骨一起卸下,清水煮爛肉,撥掉牙齒,刷洗乾淨,乾燥。炮製:洗凈,砸碎或粉碎。性味:氣微,味微咸。功能主治:具有行血、消腫的作用。主治鼠瘺(淋巴結核)、瘡瘍等證。用法用量:少內服,多製成乳油液加少量細粉敷於患處。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霉,防蛀。

鹿肝

性味:氣腥膻,味咸。功能主治:具有補血、養肝明目功效。主治肝臟虛弱、血虛萎黃、夜盲、目赤等,對貧血、虛弱及維生素缺乏症亦有明顯療效。用法用量:內服,30~60g,煮食或人丸散劑。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鹿腦為梅花鹿或馬鹿的新鮮或乾燥大腦。首載於《本草圖經》,謂“人面膏”。《本草綱目》亦有收載,謂之“入面膏,令人悅澤,刺人肉內不出,以腦厚敷之”。鹿腦含有豐富礦物質及微量元素,較少用於中藥。現今多民間應用。性狀:呈類橢圓形,大小不等。一般長徑為8~12cm,短徑約5。7cm。表面凸凹不平,布滿深淺不同的溝或裂(即腦回),黃白色或黃棕色,具油脂樣光澤。質輕,脆嫩。採收加工:四季均可採收。可鮮用;亦可將鮮腦洗凈后乾燥;還可將其置水中煮熟后,再乾燥。炮製:用時搗碎或粉碎。性味:氣膻,味甘。功能主治:具有補骨髓、益腦增智、補虛勞的功效。主治神經衰弱,偏正頭痛。用法用量:口服,每日1個。煎湯或入丸、散、膠囊劑。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潮,防蛀。

鹿血

為鹿科動物梅花鹿(CerrusnippenTern-minek)或馬鹿(CelaohusL)的
東北梅花鹿
東北梅花鹿
膛血或茸血,具有延緩衰老、抗疲勞、助強壯、促進創傷癒合、補腎益精、補血、提高機體免疫力、美容養顏、抗輻射等作用。鹿血中含有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dismutase,SOD)和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Glutathi—oneperoxidase,GSH—Px)等多種抗衰老酶類。其中SOD是生物體內重要的自由基清除劑。不僅在生物體內抗氧化、抗衰老,而且也有抗輻射、抗腫瘤、解毒等功效,因此受到科技界、醫藥界的極大關注。
在3個生理時期(生茸期、生茸前期、配種期)的溶血液中,生茸期溶血液的SOD含量極顯著高於配種期和生茸前期(P<0.01)。因此在利用梅花鹿血液製作鹿血酒和提取酶製劑時應考慮多使用生茸期溶血液。
鹿茸血是鋸鹿茸或加工排血茸時收集的血液;鹿血是鹿的鮮血。含有豐富的蛋白質、氨基酸、酶和鈣、鐵、鋅等微量元素。採收加工:四季均可採收。鹿茸血酒或鹿血酒的加工:血液與50度白酒按1:9的比例配製即成。血粉的加工:將鹿茸血或鹿血倒入方盤中,攤成薄層晾曬至完全乾燥,保存即可。性味:味甘咸。有補益虛損、和血止血的作用。在鹿血中,因白蛋白球蛋白含量較高,故服用后,不僅可激活網狀內皮細胞的吞噬功能,還可增強免疫細胞的識別、清除功能,從而提高機體的免疫力。
功能主治:梅花鹿鹿茸血:具有補虛、補血、益精、解痘毒、葯毒等作用。主治虛損腰痛、貧血、心悸、失眠、陽痿遺精、性神經衰弱、肺痿吐血、崩中帶下、痘瘡及藥物中毒。梅花鹿血:具有抗衰老、補氣血、補腎壯。陽,增強性功能,改善心血管功能,促小兒機體發育,解痘毒、葯毒等作用。常用於治療心悸、失眠、健忘、跌傷、風濕和類風濕、虛損腰痛,肺結核吐血,貧血性神經衰弱、遺精等,對婦女肢冷、關節痛和頭痛、頭暈亦有良效。高血壓、腎炎、以及肝功能不正常者,不宜服用鹿血。用法用量:用鹿血300g,白酒1000g,調和飲服,每日1次,每次30g,能提高性功能;取鹿血適量,以熱酒調勻,乘熱喝下治腰痛;以適量鹿血兌酒服,治老人心悸、失眠。取鹿血適量,放入白酒中,製成30%濃度的鹿血酒,每次飲服10mL,日服3次,可用於治療血小板減少症、白細胞減少症再生障礙性貧血以及苯中毒引起的血液病。常用方法還有梅花鹿血糕、桂圓燴鹿血、鹿血豆腐等。貯藏:酒浸或置陰涼乾燥處,防蛀,防霉。

鹿脂

為梅花鹿或馬鹿的脂肪或脂肪油。首載於《新修本草》。歷來少用,現今可加工后食用。性狀:呈黃白色塊狀、條狀或片狀,長15~20cm,寬10—15Cm,厚2~5cm,具有油脂光澤,半透明,體輕,柔軟。脂肪油灰白色,似冷凝豬脂樣,質硬,滑膩。採收加工:四季均可採收。將脂肪洗凈,切成小塊,陰乾。也可將其置鍋內熬煉,至油渣漂起呈淺黃色時撈去油渣,將煉油放於適宜的容器中,放涼,切成小塊,陰乾。炮製:可用水洗去表面灰塵或用小刀颳去表面不潔物,切成小塊,乾燥。鹿脂肪油可熔化后服用或塗患處。性味:微具膻氣。功能主治:具有消癰散腫、溫中、通腠理的作用。主治癰腫死肌,風頭,四肢不遂等症;外用治面部瘡皰等。用法用量:內服20~50g;外用適量。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蛀。

鹿精

為雄性梅花鹿或馬鹿的新鮮精液或冷凍乾燥品。始載於《本草綱目》。過去鹿多為野生品種,取精難度較大,故藥用甚少。當前,鹿場采鹿精的方法比較簡便易行,但主要用於鹿群的繁殖。HL陛狀:乾燥品呈黃白色粉末,質地松泡,具吸濕性。採收加工:大多在8月下旬到11月中旬。將收集到的精液置於低溫減壓乾燥箱內乾燥。炮製:原品入葯。性味:氣膻,味咸。功能主治:具有補虛贏勞損的作用。主治虛贏勞損證。陰虛陽亢者忌服。用法用量:取適量與其它中藥配製成散劑。貯藏:密閉,置低溫(溫度≤10℃)乾燥處.

鹿肉

為梅花鹿或馬鹿的鮮肉或乾燥肉。首載於《名醫別錄》。《本草綱目》中亦有論述:“鹿肉味甘溫,無毒。補虛贏,益氣力,強五臟,養血生容。”李時珍稱:“鹿之一身皆益人,或煮或蒸或脯,同酒食之良。大抵鹿乃仙獸,純陽多壽之物,能通督脈,又食良草,故其肉、角有益無損。”現今多作葯膳使用。有些成方製劑或見“鹿肉乾”。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膽固醇、易消化等特點。乾燥品為肌肉塊,大小不等,有的橫切,有的縱切,呈條狀或塊狀。可見肌肉纖維束。黃褐色或黑褐色,並混有黃白色或灰白色半透明的筋膜。質較輕,易撕斷。鮮品呈暗紅色或紅紫色,質柔韌。採收加工:四季均可採收。將肉切成薄方塊,洗去污血,鮮用或乾燥。也可將骨肉共置鍋中,煮熟后取出,摘去鹿骨,去掉脂肪,切成小塊,乾燥。炮製:干品用水洗凈,掰或切成小塊,用時搗碎或粉碎。性味:氣膻,味甘,微咸,性溫。功能主治:功能補五臟,強筋骨,通督脈,調血脈。主治陽痿早泄,虛勞贏瘦,產後無乳等症。用法用量:鹿肉可葯食兩用,既可與中草藥配伍,也可做葯膳,還可用腌、鹵、水煮、清蒸、滑炒、干煸等方法製作多種菜肴。藥用內服30。60g,可煮食,煎湯或敖膏;外用:搗敷。食用一般量為50~250g。貯藏:置陰涼乾燥處,防蛀,防霉。另外,除梅花鹿和馬鹿外,還有鹿科其它動物如水鹿白臀鹿白唇鹿、海南坡鹿、麋鹿馴鹿、獐、麂等多種動物的肉也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鹿糞

首載《本草綱目》,較少藥用。性狀:呈球形,長徑1.5~1.8cm,短徑1.2~1.5om,表面粗糙,棕黑色或棕褐色,有的具灰白色或黃白色草質纖維點。質輕鬆,易破碎。採收加工:掃取后,揀凈雜草,除去泥砂等雜質,曬乾。用時研碎。性味:氣微臭,味辛,微苦。功能主治:產婦經日不產。用法用量:內服,9g,研末,薑湯送服。貯藏:置陰涼乾燥處。

鹿胎糞

首載於《後漢書》:“食藥草,其胎中麂糞,可療毒也”。較少藥用。性狀:呈不規則片狀或塊狀,棕褐色或灰褐色,半透明狀,表面光亮,質脆。採收加工:採收期同鹿胎,大多在每年的5~6月份。將胎糞乾燥。炮製:除去表面塵土,用時搗碎。性味:氣腥臭,味微咸。功能主治:解諸毒。用法用量:內服或外用,適量。內服入丸、散劑。

梅花鹿尾

為梅花鹿或馬鹿的乾燥尾巴。首載於《青海藥材》,為名貴中藥。我國民間早期用其作滋補強壯劑使用。現多入成方製劑。性狀:帶毛者長約16~20em,莖部稍扁寬,割斷面不平整。多數具有背線沿續的黑線,黑線逐漸增寬至3.5~4.5cm,往下漸窄。尾的邊緣有白色長毛,腹面為稀短的白毛,露膚。少數鹿尾不具尾黑線,不帶毛者稍短,莖部略扁寬,割斷面縫合,尾尖略下彎,呈紫紅色或紫黑色,表面平滑,油潤,有光澤,可見凹點狀微細毛孔及少許茸毛,多具縱向皺溝,質堅硬。以色黑亮、無異昧、無蟲蛀、無毛根、長圓飽滿、尾肉多者為佳。性味:氣微,味咸。功能主治:具有補。腎壯陽,強腰健膝等功能。主治陽痿遺精,腰背疼痛不能或風乾,干后刷去泥土備用。

其他

此外,鹿皮、鹿肚、鹿唇、鹿耳、鹿口條等皆可人葯。如鹿皮敖製成膠,具有補氣補血作用,主治婦女白帶過多,血崩不止,男子。腎虛滑精等;鹿肚具有健胃消食作用,主治消化不良;鹿唇為古代八珍之一,擅美容養顏,主治口齒不清、流口水;鹿耳能夠養血補虛,主治頭昏耳鳴、耳聾。鹿口條擅補虛損,主治口僻,消渴等。

物種學史


梅花鹿(CervusnipponTemminck),屬哺乳綱(Mammalia)、偶蹄目(Artiodactyla)、鹿科(Cervidae)、鹿屬(Cervus)的反芻動物,是東亞季風區的特產物。歷史上,梅花鹿曾廣泛分佈於亞洲東北部,從西伯利亞的烏蘇里江直至越南北部、台灣島和日本島。然而,自20世紀20年代以來,野生梅花鹿的歷史生境逐漸縮減和破碎化,導致種群數量急劇下降,特別是20世紀40年代,梅花鹿的種群數量達到了歷史最低值,隨後幾十年梅花鹿的種群數量雖有所增加,但種群情況依然不容樂觀。

日活動節律


梅花鹿的日活動節律呈現明顯的季節性差異,這是受梅花鹿的個體行為
東北梅花鹿
東北梅花鹿
、氣溫變化、日照強度變化以及採食環境綜合影響的結果。春夏兩季處於雄性梅花鹿的生茸期、雌性梅花鹿的妊娠期及產子期,因此個體對能量有較高的要求,需要更長的採食時間,加上春夏兩季食物資源相對豐富,因此,梅花鹿將更多的時間用於外出採食活動中。比較各個季節各時間段的平均溫度和日照長短可以發現梅花鹿對溫度和日照有一定的選擇性,梅花鹿會迴避高溫以及強日照時段活動。綜合來看,食物豐富度、梅花鹿季節性生理特徵變化以及氣溫和日照長度變化是該區梅花鹿種群日活動節律的影響因素。
從東北梅花鹿集群行為研究結果來看,該地區梅花鹿平均集群大小為 1.42。而對俄羅斯錫霍特阿林山脈(Sikhote-Alin Mountains)梅花鹿種群的調查研究顯 示,錫 霍 特 阿 林 地 區 梅 花 鹿 的 平 均 集 群 大 小 為5.2。相比之下,研究區內的梅花鹿平均集群大小明顯小於俄羅斯,這可能是由以下幾個原因組成:一是該地區的梅花鹿由俄羅斯種群跨境擴散而來,梅花鹿種群在研究區內並不穩定;二是研究區內梅花鹿適宜生境的破碎化造成其生境尺度過小、以及保護區內相對較頻繁的人類干擾等因素迫使梅花鹿改變了對集群大小的選擇。
東北梅花鹿全年日活動節律具有明顯的雙峰趨勢,主要在晨昏前後活動,且日活動節律存在明顯的季節性變化,春夏兩季的活動強度較大,秋季次之,冬季的活動強度最小且持續時間最短;監測期內梅花鹿的平均集群大小為(1.42±0.0 3)只,集群大小和集群類型出現的頻次在全年及各個季節間存在極顯著差異,其中,1 ~2 個個體出現的頻次最高,主要集群類型為雌性單個個體和雄性單個個體,其次為雌性群和母子群。梅花鹿的行為表現差異受生活史特徵、氣溫、日照長度和人類活動的季節性變化等環境條件的綜合影響。

分佈範圍


東北梅花鹿曾一度在東北地區廣泛分佈,20世紀40年代,隨著長白山區林區森林資源的大面積開發和利用,梅花鹿的大部分棲息地遭到破壞,分佈區急劇縮減,目前其分佈僅限於長白山區、張廣才嶺以及老爺嶺地區,且集中在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以及與俄羅斯交界處。

飼養


1、場地的準備:鹿場搭建選擇地勢高燥,背風向陽,排水良好,水源方便的地方搭建鹿場。鹿活動量較大,鹿舍佔地面積每頭2~3平方米,運動場8~10平方米。用石板或平滑木板或水泥板鋪地,使糞便等易清掃。在鹿場周圍設置欄桿,高2.5~3米,以防鹿善跳而逃逸。不應選擇在工礦區和公共設施附近,不要在被牛羊傳染病污染過的地方或畜牧場舊址上建場。
2、設施的準備:鹿舍、精粗飼料庫房、飼料加工調製室、青貯窯(壕)、鹿茸和鹿其他產品加工室、獸醫室、其他副業生產用的建築。
3、技術的準備:養鹿的技術主要靠自己到書本報刊雜誌中學習或者中國鹿業網學習,不斷提高、豐富飼養養技術。
4、飼料的準備:鹿場要有足夠的飼料地或者有可靠的供應各種飼料的基地。完全圈養的梅花鹿每年每隻平均需要精飼料350~400千克,需要粗飼料1200~1500千克。
5、防疫的準備:梅花鹿抵抗力強,發病率低,在人工飼養下,發病較少,但有時也會香乙型腦炎、狂犬病、炭疽、大腸桿菌病等傳染性病,在人工養殖時也要注意防治。
6、引種的準備:引種前要全面、多方位了解供種貨源,掌握飼養的基本知識,要到有種苗經營資格單位購買的原則、堅持比質、比價、比服務的原則、堅持就近購買的原則,把好苗種的質量關、價格關。

所屬亞種


中國是梅花鹿的起源地,東北、華北、華南、西南和台灣等地均是梅花鹿的原始分佈區。中國境內曾廣泛分佈有6個亞種,分別是山西亞種(C.n.grassianus)、河北亞種(C.n.manidarnius)、華南亞種(C.n.pseudaxis)、四川亞種(C.n.sichuanicus)、台灣亞種(C.n.taioanus)以及東北亞種(C.n.mantchuricus).自全新世之後,野生梅花鹿在許多歷史分佈區內消失。其中,山西亞種、華北亞種早在1940年已經在野外滅絕,台灣亞種的野生種群也早已等省的狹窄區域,且分佈區相互隔離,呈現孤島式分佈。

種群現狀


東北梅花鹿屬東北亞種,是東北地區重要的有蹄類動物之一,對於維持東北溫帶針闊葉混交林的生態系統平衡具有重要的作用。與此同時,梅花鹿亦是東北溫帶針闊混交林區旗艦物種東北虎(Pantheratigrisaltaica)的重要獵物之一,是影響東北虎種群數量和分佈的關鍵因子。東北梅花鹿曾一度在東北地區廣泛分佈,20世紀40年代,隨著長白山區林區森林資源的大面積開發和利用,梅花鹿的大部分棲息地遭到破壞,分佈區急劇縮減,目前其分佈僅限於長白山區、張廣才嶺以及老爺嶺地區,且集中在黑龍江省、吉林省、遼寧省以及與俄羅斯交界處,東北梅花鹿的生境呈現較明顯的破碎化。直至20世紀中期,東北梅花鹿還存在有大量的野生種群,但目前野生種群已較為少見.20世紀70年代,黑龍江和吉林兩省調查結果顯示,黑龍江省內分佈的東北梅花鹿約有500隻,而吉林省境內分佈的東北梅花鹿的種群數量大概在565隻左右.80年代的調查結果顯示,由於棲息地的嚴重破壞和狩獵壓力,野生東北梅花鹿的數量下降到了148隻(1984年),到1992年只剩51隻.1999年,黑龍江省在俄羅斯邊界的調查結果顯示,僅在兩條樣線上現梅花鹿的蹤跡(占樣線總數的3%):在第一條樣線上發現3處梅花鹿蹤跡,在另一條樣線上發現43處梅花鹿蹤跡.2001年,國家林業局組織了一次全國性的陸生脊椎動物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共有500個梅花鹿個體分佈在吉林省,27個個體分佈在黑龍江省。

保護級別


梅花鹿已被我國瀕危動物紅皮書列為瀕危動物,屬於我國I級重點保護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