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竹林禪院的結果 展開
- 香港市中心區的最大佛寺
- 隸屬湖南省津市市葯山寺
竹林禪院
隸屬湖南省津市市葯山寺
湖南津市葯山寺之獨立禪院。2014年10月奠基,將於2016年5月底竣工。
竹林禪院在離葯山寺五公里處,那裡有一大片茂密蒼翠的竹海。登高眺望,不遠處的水庫煙波浩渺。在竹海中,一座唐式風格的鋼結構建築——竹林禪院依山而建。除了禪堂,這裡還有多功能教室和齋堂、客房、茶室,自成一方凈土。竹林禪院將建立以禪宗見解為總攝,以默照禪和話頭禪為核心功夫的綜合修學體系,落實長老提出的“發菩提心,立般若見,修息道觀,入生活禪”的修行目標。除了明影法師之外,竹林禪院將邀請國內外資深法師來這裡主持活動。
為了將凈慧老和尚學修並重的生活禪家風傳承下去,鞏固夏令營等活動的弘法成果,老營員加油站、老營員禪修營、義工培訓班、國學師資班、企業家禪修班等活動將在葯山寺陸續推出。針對不同程度的參學團隊,明影法師將開設相應的講學和禪修課程,逐步地引導學員掌握生活禪的修行要領,使每個人都能獲得佛法的利益。
葯山寺原名慈雲寺,為唐代禪宗大師葯山惟儼禪師所創的道場,歷經一千多年,在佛教界一直享有崇高的地位,被尊稱為曹洞祖庭。
地處荊湘兩大文脈交匯處的澧州,葯山寺在唐肅宗時期便已成為“荊南佛國”的核心寺院。到晚唐時期,以葯山為中心,全長僅五十多公里的道水河谷中,先後建起了近五百所寺院庵堂,寺院群的規模和密度古今罕見,成就了晚唐澧州輝煌的佛教高峰。
據唐伸的《碑銘》記載,葯山寺在鼎盛時期“僧徒葺居,禪室接棟鱗差,其眾不可勝數”,形成“日有千人拱手,夜有萬盞燈明”的壯觀景象。當地人傳說,最盛時寺院殿宇達20進,后枕月亮山,前抵兔兒山,需“騎馬關山門”。作為當時湘西北第一大道場,僧團的興盛與建築的輝煌反映了葯山寺的巨大影響力,問道川流香客如織的場面可想而知。
葯山寺的崇高地位,主要歸功於開山祖師葯山惟儼禪師對中華禪宗的巨大貢獻。
惟儼禪師在禪宗史上與百丈懷海齊名,是中國禪宗走向繁榮的關鍵性大宗師之一。他先後向石頭希遷大師和馬祖道一大師參學禪法,在馬祖大師處徹悟禪道后,陟羅浮,涉清涼;歷三峽,游九江,於唐貞元初來到澧州后,便在山色俊秀,古樹蒼翠的福地葯山停了下來。從獨居一區簡陋的牛欄開始,弘法傳道三十多年,培養了雲岩曇晟、沖虛禪師、道吾圓智、船子德誠等眾多影響巨大的弟子,其中雲岩曇晟的弟子洞山良價及再傳弟子曹山本寂的禪法,被諸宗匠共推為“曹洞宗”。後來曹洞宗不但發展為唐代的主流禪法,在南宋時還遠傳到日本、朝鮮及越南,形成深遠的國際影響。惟儼禪師的另一弟子船子德誠禪師將禪法傳授給夾山善會禪師,創立了石門夾山善會道場,大揚禪宗。到北宋時期,惟儼禪師的法嗣天童正覺禪師,繼承並發展了曹洞宗的禪風特點,創立了宋代禪學的主流禪法“默照禪”。惟儼禪師其他弟子葯山高沙彌、葯山夔禪師、落霞和尚等都對禪宗各有建樹。
除法嗣弟子外,惟儼禪師在葯山寺還接引了眾多求法信眾。其中較著名的有刺史李翱、宰相崔群、常侍溫造等。在眾多的問道公案中,李翱的問道在禪宗史上流傳最為久遠,惟儼禪師以“雲在天,水在瓶”對他進行啟發,使李翱得窺佛法大道,於是忻愜作禮,賦詩曰:“練得身形似鶴形,千株松下兩函經。我來問道無餘說,雲在青天水在瓶。”時至今日,“雲在青天水在瓶”這句詩文仍然是中華禪宗一句標誌性偈子。
另一則惟儼禪師的著名公案便是月下長嘯聲聞九十里,為此李翱也曾專門作詩讚曰:選得幽居愜野情,終年無送亦無迎。有時直上孤峰頂,月下披雲嘯一聲。”
惟儼禪師示寂於唐太和二年(公元828年),享年八十四歲。繼他之後多位高僧住持過葯山寺,他們的公案及語錄在史料中廣有記載。其中較知名的有石室高沙彌、葯山圓光禪師、葯山禪師、葯山忠彥禪師、葯山可瓊禪師、葯山利昱禪師、葯山用和禪師、葯山宣禪師、葯山尋肅禪師、葯山義銑禪師、葯山慧照禪師等等。
漫漫千載,葯山寺在眾多禪師大德的住持下,雖屢遭廢興,仍弘法傳禪不輟。從會昌法難到五代禁佛,從宋朝冷遇到元代戰火,文革期間更是遭到毀滅性的破壞。在一次次磨難中,葯山寺如禪宗一塊擎天巨石,任風吹雨打而法脈不息。
時至今日,這座曾荷擔中華禪宗之重的祖庭道場,再次處於百廢待興的關口,殘垣漏瓦、草漫井污,開山大德惟儼祖師之“化成塔”更是年久失修,搖搖欲墜,令天下朝聖後輩慨然悲愴。
2013年12月,應津市宗教局邀請,明影法師繼承祖師餘烈正式住持葯山寺,志願再振禪法復興祖庭,並大力呼籲天下信眾善士共成此功。葯山寺在多年沉寂之後,終於再度迎來了勃發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