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體意象

身體意象

身體意象是畫家與畫布之間的肉搏效應,畫畫因而是身體的一場舞蹈、儀式、作戰,因為它來自畫家自我身體的驅策,是身體尋找身體的過程,觀畫亦然,也是身體尋找身體的過程。

正文


身體意象是指一個人心目中對自己身體的美學。所有時代的人類社會對人體美學寄予了很大的價值,但一個人對自己身體的認知可能不符合社會的標準。身體意象的概念應用在許多學科,包括心理學、醫學、精神病學精神分析學、哲學、文化和女性主義研究。這個詞雖然經常在媒體出現,但相關的學科和媒體也沒有對定義達成共識。在心理學中,它往往包括一個人對自己身體的看法、信念和情感態度,這個概念是用來討論各種疾病和障礙,如神經性厭食症、其他飲食失調、身體變形症(BDD)、身體完整認知失調biid)和各種中風后的狀態。身體意象問題也在精神病精神分裂症和虛無妄想綜合征(Cotard delusion)中顯現出來。身體意象經常與身體圖式(Body schema)混淆,後者涉及控制姿勢和動作。
一個人的身體意象被認為是親身經歷、個性以及各種社會和文化各種力量衍生的概念,通常透過與他人或一些文化的典範產生對自己外表的感覺,從而塑造自己的身體形象。一個人對自身外貌的認知,可與別人的認知不同。美國心理學協會在2007年的報告發現,性別化使女性對身體形象的焦慮增加。澳大利亞上議院常設委員會的報告指出,媒體把兒童性別化也造成身體意象的焦慮。研究得出女性較男性更擔心自己的身材從而影響健康的結論,評論家指出身體意象低的人會嘗試以某種方式改變自己的身體,例如節食或進行整容手術

概述


法國兒童精神分析學家弗朗索瓦茲‧多爾多(Francoise Dolto)發展了一種無意識身體意象的理論。一個人就自己身體的消極看法(如認為是脂肪),可以在某些情況下導致精神疾病,如抑鬱症或飲食失調如暴食症,儘管這些疾病可以有各種不同的原因。
最近傳媒業的辯論集中在零號身材模特對年輕人身體意象的潛在負面影響。有人認為,零號身材模特應被禁止走天橋步,許多急劇消瘦或身形修長的名人成為媒體攻擊的目標,如凱特·摩絲。一些女明星如維多利亞·貝克漢姆標榜身材纖瘦,但媒體只集中於零號模特現象對年輕女性的影響。然而,媒體迅速譴責那些贊同快速節食的名人,包括認為不理會朋輩關於身材的壓力等同“社會自殺”的歌星。
男性的身體意象是學術文章和大眾媒體中漸感興趣的話題。目前的研究表明,許多人想自己更加健壯,往往渴望擁有額外重26磅的肌肉量。根據這項研究,西方男性較亞洲男性高估肌肉質量多達30磅。許多人渴望擁有更多肌肉,這與陽剛之氣的概念有關。研究顯示一個人渴望擁有更多肌肉與他對男性傳統觀念的認可有關,肌肉和陽剛之氣的關係更在早年開始,像男孩的人形模型常被描繪成超級肌肉發達,甚至往往超出人體生理學的實際限制。研究發現,女性較男性更注意身體意象和支持纖瘦,這現象即使在女性進入老年後仍然持續。女大學生對自己身體滿意度在遇到纖瘦女性下降,而滿意度在接觸到體型較大的模特時則上升。

測量


受訪者就一系列的描述對自己體形和理想體形作出評分,兩者數值差值作為對身體不滿的指標,從而測量身體意象。研究人員發現44%女性對身體部位或整個身體表達負面情緒,而1997年的調查指出56%女性和40%男性不滿意自己的整體外觀。

身體意象與體重


減肥意欲與身體意象欠佳有密切關係,女性比男性更想減肥,研究報告指出渴望減肥的人士的身體意象沒有因不同性別而異。1997年後的研究表明約64%美國成年人超重,女性和男性不滿率應分別高於56%和40%,因為儘管有些沒有過重的人仍然認為自己是過重,但更多應該不滿意自己身體的人對身體表示滿意。換句話說,社會的減肥壓力對整體社會利多於弊,雖然壓力不利毋需減肥的人,但與肥胖相關的健康和社會問題在沒有社會壓力的情況下將變得更加嚴重。

媒體衝擊


許多評論家認為媒體和時尚業界把重點放在的纖瘦和理想的女性身形,損害年輕婦女的心理和自我形象,引起過度節食、運動及飲食失調如神經性厭食症。社會文化研究指出文化因素在女性神經性厭食症發病率的作用,如西方工業化國家通過媒體宣揚瘦削是理想白的女性形象。最近一項關於989,871瑞典居民的流行病學研究表明,性別、種族和社會經濟地位與患上神經性厭食症的機會有密切關係,父母不是來自歐洲的婦女病發率最低,而生於富裕的瑞典裔家庭的女性則有最高的病發率。
一項研究表明,從事需要保持身形纖瘦社職業的人士(如模特或舞蹈演員)在職業生涯中患上厭食症的機會較高,進一步研究表明厭食症患者與提倡減肥的文化源頭有較大接觸。神經性厭食症通常與西方文化有關,接觸西方媒體被認為是非西方國家個案增加的原因。其他文化可能不像西方般關注肥胖,而是強調其他的身體特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