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洽法師

曾任新加坡龍山寺住持

廣洽法師(西元1900~1994年),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四日,新加坡龍山寺住持,九十五歲的廣洽老和尚,與世長辭了。弘一大師晚年在閩南期間,洽師隨侍大師十年之久,與大師因緣最深,情誼最厚。他辭世示寂,使無數崇仰大師的人嘆息不已。

史籍記載


洽師二度回到南普陀寺,初任知客,後來升任副寺,一九二八年冬,弘一大師與尤惜陰、謝國梁二居士首度南遊,目的是到暹羅去的,途經廈門,大師為陳敬賢居士留下來,住在南普陀寺,洽師始認識這位持律嚴謹的一代大師,但以大師在廈門停留未久,翌年春又回溫州,所以他親近的機會不多。一九二九年十月,大師重到廈門,仍駐錫南普陀寺,廣師當時在南普陀寺任知客,有較多親近的機會。洽師對弘一大師仰慕崇敬,懇切無比,此後十年間,他經常隨侍大師,恭敬供養,朝夕請益,對大師的訓誨拳拳服膺,這可說是廣師一生學佛做人的轉轍點。
相對的,大師在南十餘年,講律著書,弘化一方,得力於洽師的承事協助之處頗多。大師生活瑣事,諸如寄發郵件經書、印刷經書、代購藥品等,一概委託洽師辦理。在林子青居士編輯的《弘一法師書信》一書中,全書七百餘封信件,致洽師者有五十二封之多,可見一斑。一九三五年四月,洽師送大師赴凈峰,居三日後,洽師辭別時,請大師為他訂一分修持日課,大師在〈為廣洽法侶定修持日課,附記蕅益大師入靈峰因緣〉一文中說:
廣洽法侶與餘數載聚首,相契頗深。送余入山,居三日,將歸禾嶼,囑訂修持日課,為略書如下:午前,讀法華經一卷,閱華嚴一卷。午後,溫習戒本羯磨,讀行願品一卷。余時默持佛菩薩聖號。布薩日,讀梵網戒經一卷???歲次乙亥弘一演音書。

相關事件


出家受戒

一九二二年,廣洽法師的剃度師瑞等上人到新加坡,助轉道法師興建普陀寺,廣洽法師也於翌年赴南洋參學數年。一九二六年回到閩南,在漳州南山寺依性願法師,學習叢林制度梵唄唱念,對於“四大祝延八大讚”尤為精到。那時轉道、瑞等諸師在南山寺創辦“南山佛化學校”,他也盡了襄助之力。一九二七年,性願法師與轉物、轉解二師赴南洋弘化,廣洽法師也離開南山寺,回到廈門南普陀。由於他精於唱念,長於法器,所以每值農曆春節,或佛菩薩聖誕日上殿時,都由他“掌鑼”。掌鑼是叢林唱念最重要的職務,因為鑼是唱念時的定音標準,定音不對,唱念就紊亂了。
是年十一月中旬,大師二度到惠安科山寺演講,十二月初回到泉州,即卧病草庵。左臂感染濕疹,僅一日許,前臂潰爛十之五六。未幾延及上臂,勢不可止。不數日,腳面又生疔,足腿盡腫,寒熱發作,十分嚴重。於是寫下遺囑,付侍者傳貫師。洽師聞悉,趕往泉州,接大師回到南普陀寺,每日陪侍大師,到廈門找一位黃丙丁醫師醫治,並施以電療。治療數月之久,始行痊癒。
洽師出家后本名照潤,大師為他易名普潤,改易一字,含義甚深。二十餘年後,洽師在《紀念大師逝世十五周年感言及後記》一文中,有一段敘述他隨侍大師的因緣:
衲以天假之緣,於大師三度弘化閩南之期間,親侍講席,每承耳提面命,慈誨獨多,薰沐恩波,水流識海。曾在廈門南普陀養正院,每日常課授以其精選之讀書錄,日省錄課文,親自批註,要言不煩,語語殷切。專講《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則全部逐篇先為分科分段,句讀圈點,朱墨燦爛。自卷首至完篇,纖毫不苟。講解之外,於緊要處,復加詮釋,其誨人不倦之教育精神,視未出家時尤有過之。嘗謂:“待人當寬而有節,持己應簡默凝重。不能感人,唯責己之誠有未至。為學第一須在變化氣質,克除結習,進修凈行。”又曰:“士先器識而後文藝,況乎出家離俗之人。應使文藝以人傳,不可人以文藝傳。”是直以當世菩薩聖哲之心,勉後學奮發立德之志,永無疲厭。

海外傳法

一九三一年,南普陀寺創辦培育沙彌的“養正院”,瑞今法師任教務主任,三三年洽師任養正院監學,至一九三七年出國而離職。在此期間,他與瑞今、慧雲二師還創辦《佛教公論》雜誌,弘揚正法,頗有影響。
一九三七年,中日戰爭爆發后,廣師應剃度師瑞等法師之召,往新加坡龍山寺,襄助瑞師弘化。龍山寺始創於一九一九年,系由瑞等的師父轉武上人開山。一九二二年,瑞等法師到了新加坡,協助乃師,後來得到實業家陳文烈居士的慨施凈資,繼續興建,於一九二八年始建寺完成。後來由瑞等法師繼任住持,組織“福緣念佛會”,每月農曆十七日聚眾念佛,信徒頗眾。廣洽法師到達新加坡后,協助瑞等法師又興建了後座的“喝雲堂”及“藏經樓”。
廣師到新加坡第二年,名畫家徐悲鴻到新加坡開個人畫展,以義賣所得支援抗戰。廣老歡喜讚歎,介紹信徒購買,給徐悲鴻的畫展予以很大的幫助。廣老並請悲鴻為弘一大師畫像,作為大師六十壽辰紀念。這一幅畫像,迄今仍保存在福建泉州開元寺的弘一法師紀念館中,抵星的第三年,廣師又擔任佛教居士林導師,以後連任多屆。
一九四二年,日軍發動太平洋戰爭,攻陷新加坡。日軍殘暴成性,不但對抗日的華人加以殺害,並且濫殺無辜,殃及一般平民。洽師目睹人民苦難,發動信徒救濟難民,受到難民的感戴。
一九四八年,洽師四十九歲,在芽籠購置房屋,創建“檐卜院”,隨緣度化。
一九五二年,龍山寺住持轉逢老和尚示寂,洽師繼任住持,又裝修龍山寺,使寺院面目一新。
馬一浮廣治法師豐子愷合影
馬一浮廣治法師豐子愷合影
一九六五年秋廣洽法師返國豐子愷陪同去杭州拜見馬一浮
洽師感於當時新加坡受英國殖民統治,只重視英文教育,華文學校極少,華僑子弟受教育甚為困難,因此他以龍山寺比鄰彌陀寺,曠地極廣,原為擴建彌陀寺之用,乃改變擴寺計畫,做為籌建“彌陀學校”的建築用地。洽老成立“新加坡彌陀寺及彌陀學校募捐建築委員會”,推請長於佛寺建築的轉岸老和尚為主席,洽老自為總務。學校建成,洽老選庄不唐居士任彌陀學校董事長,自為監理員,並聘請林瑞鼎居士為首任校長。學校創立迄今,已歷時四十餘年,華僑子弟早年入校受教者,多入社會各階層服務,為社會人士所稱道。

彌法利生

一九七二年,洽老重建龍山寺的大雄寶殿,同年又發起籌募彌陀慈善基金,舉辦社會福利事業。每年衛塞節時,他以現金及實物分贈各慈善團體,發揚佛教的慈悲精神。不僅如此,他以任居士林導師的身分,領導林友,籌募貧病老人的度歲慰問金,使貧困老人得以歡度新歲。此項工作,二十餘年持續不斷,並且是由他到居士林親手發放,直到他示寂的前一年,九十四歲高齡時仍是如此。
一九七三年,新加坡佛教總會改選,洽老當選為佛教總會副主席。七九年出任佛教施醫所副主席及第二分所主席。八一年復被推為文殊中學、菩提學校董事會副主席,一九八六年,以眾望所歸,膺選新加坡佛教總會,及佛教施診所主席,時洽老年已八十七歲,推辭不掉,在任數月,以年紀老邁、健康不佳為由而辭職。一九八七年,獲新加坡總統頒發公共服務獎章,表彰他為社會福利事業的貢獻。
洽老八十歲以後,曾多次回大陸探視訪問,一九八五年冬季回去那一次,同樣也是八十餘歲高齡的林子青居士,全程陪同他到全國參觀訪問,除到各大名山大剎布施供養外,對北京法源寺中國佛學院、上海玉佛寺的上海佛學院、莆田廣化寺的福建佛學院、福州崇福寺的福建佛學院、廈門的南普陀佛學院等處,各捐了數千元至數萬元不等的人民幣。一九八八年,他率領由龍山寺信眾組織的朝山團,到陝西扶風縣的法門寺,朝禮佛指舍利,並以泰國清邁王朝的貝葉經、古緬甸的貝葉經、及晉懷帝永嘉年間的鎏金佛像等寶物,捐贈給法門寺。
一九九一年,洽老以腦血管栓塞症住院,曾接受開刀手術治療。唯後遺症久治不愈,事聞於北京中國佛協趙朴初會長,大陸方面派出三位腦科專家到新加坡協助。是年,大陸發生嚴重水災,急待救援。洽老在病榻上,發動龍山寺信眾及居士林林友捐款救災,洽老罄其所有,首先捐出其缽資六萬元以為倡導。這一次其募集得三十萬元新幣,摺合人民幣百餘萬元,匯往大陸。
一九九四年農曆年初,洽老曾因下床不慎跌傷左手,再度入院治療兼旬,回檐卜院休養,於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四日(甲戌年正月十五日)安詳舍報。世壽九十五歲,僧臘七十三載,戒臘七十二年。治喪期間,新加坡總統王鼎昌伉儷、前總統黃金輝伉儷、各部首長、國會議員多親臨獻花弔唁。三月二日公祭,與祭來賓及四眾弟子數千人。荼毗后留下彩色斑爛舍利百餘顆,分別供養於龍山寺喝雲堂、檐卜院、當年披剃處的廈門五老峰下照普寺。公祭之日,檐卜院眾弟子的一副輓聯,概括了老和尚的一生事迹。聯雲
鷺島隨弘師督養正院學律南山德風可垂範三界
星洲興龍山創學彌陀扶貧濟世培植桃李普四海
於凌波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