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不統血證

脾不統血證

脾不統血證,中醫病證名。是指脾氣虧虛不能統攝血液所表現的證候。又稱氣不攝血證。常見於血證

病因


久病脾虛,勞倦傷脾素引。

病機


脾胃素虛,脾胃飲食傷,勞倦思慮傷脾,久病耗傷脾,均脾虛弱,運化司,血化源;血虛虧,固攝,則血溢脈致血。

辨證要點


脾統血功,脾虛則統血權,血離妄,血。血脫,血,尿血,溢於肌膚,則見肌衄,脾虛統血無權,沖任不固,則婦女月經過多甚至崩漏;脾氣虛,氣血生化不足,故眩暈、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肌膚失於濡養,故面色無華,脾虛水谷難化,濕濁內生,故食少便溏,舌淡苔白,脈細弱均為虛象。

臨床表現


便血、尿血、肌衄、齒衄,婦女可見月經過多,崩漏等。常伴有眩暈,神疲乏力,少氣懶言,食少便溏,面色無華,舌淡苔白,脈細弱等症。

治法


補脾益氣,攝血歸經。

常用方劑


歸脾湯加減。

常用中藥


黨參茯苓、白朮、甘草、當歸、黃芪、酸棗仁、遠志、龍眼肉木香熟地阿膠仙鶴草、槐花。

常用腧穴


腎俞膀胱俞血海陰陵泉、三陰交、關元、足三里

針灸療法


補法,可加灸。

預防調護


1.注意飲食有節,起居有常。勞逸適度,宜進食清淡、易於消化、富有營養的食物,如新鮮蔬菜、水果、瘦肉、蛋類等,忌食辛辣香燥、油膩炙煿之品,戒除煙酒。
2.避免情志過極。對血證患者要注意精神調攝,消除其緊張、恐懼、憂慮等不良情緒。
3.注意休息,病重者應卧床休息。嚴密觀察病情的發展和變化,若出現頭昏、心慌、汗出、面色蒼白、四肢濕冷、脈芤或細數等,應及時救治,以防產生厥脫之證。
4.吐血量大或頻頻吐血者,應暫予禁食,並應積極治療引起血證的原發疾病。

轉歸預后


血證的預后,主要與下述三個因素有關 一是引起血證的原因,一般來說,外感易治,內傷難治,新病易治,久病難治;二是與出血量的多少密切有關。出血量少者病輕,出血量多者病重,甚至形成氣隨血脫的危急重病;三是與兼見癥狀有關。出血而伴有發熱、咳喘、脈數等症者,一般病情較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