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林業的結果 展開

林業

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

林業是指保護生態環境保持生態平衡,培育和保護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產品、利用林木的自然特性以發揮防護作用的生產部門,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林業在人和生物圈中,通過先進的科學技術和管理手段,從事培育、保護、利用森林資源,充分發揮森林的多種效益,且能持續經營森林資源,促進人口、經濟、社會、環境和資源協調發展的基礎性產業和社會公益事業。

2017年3月,中國國家林業局宣布,中國全國範圍內已經實現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

簡要說明


國家林業局中國森林風景資源評價委員會派出由國家林業局森林公園管理辦公室副處長陳鑫峰、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李渤生、北京大學城市環境學院教授武弘麟組成的專家考察組,由林業集團公司森林經營部主任李勇、副主任解亞春等領導陪同,對申報加格達奇國家級森林公園工作進行了為期四天的實地考察。
專家組實地考察了技術推廣站、林科所基地、北山公園、映山紅滑雪場、寒溫帶植物園等2個景區、30個景點,觀看了景區的影像資料,並對申報加格達奇國家級森林公園等事宜進行了座談討論。專家認為大興安嶺風景優美,在公園建設方面,應在保持原生態的基礎上,以自然為主,深刻挖掘內涵,打造出具有大興安嶺特點的國家級森林公園。

管理方案


林業
林業
一、依據《森林法》《森林防火條例》加強林木管護
1.任何單位和個人採伐樹木要經市級以上林業主管部門審批,並辦理"林木採伐許可證"方可按規定採伐,農村居民採伐屋前屋后個人所有的零星樹木除外。
2.對盜伐、亂砍、濫伐毀壞林木者,根據《森林法》規定嚴加處罰,情節嚴重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3.嚴禁毀林開墾和毀林採石、挖沙、取土、修墳墓,違者責令停止違法行為,賠償損失,並根據森林法的規定給予處罰。
4.加強對野外用火的管理。在森林防火期間,嚴禁一切野外用火,對隨意燒荒、燒地堰、在林區和林場地帶吸煙、燒香、燒紙、燃放鞭炮等,尚未造成損失的,發現一起罰款30-50元,對過失引起山林火災者,尚未造成損失的,要限期更新造林,賠償損失,並處以50-500元的罰款,對故意縱火,情節嚴重的,要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二、林木採伐審批程序
1.先由個人或單位提出採伐審批表。申請人到村委辦理計生證明,並在採伐審批表、三農服務審批表村委意見上簽字並加蓋村委公章。辦理需提交本人身份證複印件、林權證、三農服務審批表。
2.提交申請表后,有林業站組織人員現場清查,看是否和審批表信息相符。
3.查后沒問題的,由林業站向分管領導彙報,領導批准后,申請表蓋林業站章、政府章。
4.根據縣級林業主管部門下放到鄉鎮政府可審批自用材指標為準,林業站在批准自用材指標內審批申請人申請。商品材一律由縣級主管部門審批,當地林業站只負責收集材料和採伐設計。
5.採伐證辦理后,個人或單位按採伐證採伐期限及採伐標準進行採伐。
6.個人或單位進行樹木採伐,由林業站組織人員現場督查。
三、承諾時限
個人或單位審批採伐樹木,提交申請后,鄉鎮辦理部門應根據當地縣級政務大廳林業窗口辦理時限內完成辦理。

保護措施


林業
林業
保護森林資源,改善生態環境,是生態州建設的主要目標,也是林業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各級黨委、政府應正確認識和統籌好保護與發展的關係,牢固樹立保護就是發展的觀念,堅持建設與保護並重、數量與質量並舉,認真貫徹落實《森林法》、《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快林業發展的決定》等林業政策法規,嚴格執法守法,嚴格依法行政,依法堅決制止亂排亂放、濫砍濫伐、毀林開荒和亂佔耕地、林地、綠地的現象,切實維護森林資源安全和林區社會穩定,不斷鞏固生態建設成果。要結合國家生態公益林項目和退耕還林封山育林項目實施,認真抓好退耕還林補植補造,搞好幼林撫育,防止森林火災,防治森林病蟲害,積極開展“退人還山”試點試范工作,使林業生態建設發揮出最大的生態、社會和經濟效益。

基金策略


國家林業局林業基金管理總站(簡稱基金總站)是由中編辦於1989年批複原林業部成立的具有行政管理職能的事業單位。1998年中央國家機關機構改革后,明確基金總站為國家林業局直屬正司局級事業單位。2005年國家林業局核定基金總站下設7個處室,即綜合處、財務處、稽查一處、稽查二處、稽查三處、貸款管理處和生態補償基金管理處,並明確國家林業局林業基金管理總站(國家林業局林業重點工程稽查辦公室)的工作職能。
2017年3月,中國國家林業局宣布,中國全國範圍內已經實現了全面停止天然林商業性採伐。

總站職能


國家林業局林業基金管理總站(國家林業局林業重點工程稽查辦公室)的工作職能為:
一、配合國家林業局發展計劃與資金管理司(以下簡稱計資司)研究、完善中央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制度的政策和措施。
二、配合有關部門及計資司研究擬定林業信貸政策、財政貼息政策和相關規章制度、管理辦法。
三、配合計資司研究擬定林業重點工程資金稽查工作規章制度和工作計劃,
四、指導省級林業基金管理機構和林業基金稽查機構的業務工作,負責相關業務的培訓。
五、負責林業多種經營周轉金的清理、回收和日常管理工作。
六、承辦國家林業局領導和局計資司交辦的其他事項。

相關大學


北京林業大學,簡稱北林,原名北京林學院,是北京學院路八大學院之一。學校位於北京市海淀區清華東路35號,創辦於1952年10月16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點大學之一,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教育部與國家林業局共建的農林類高等學校。1996年被國家列為“211工程”首批建設的41所高校之一,2001年被列為《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建設的22所高校之一。2004年5月通過教育部評估,正式成立研究生院,成為全國56所建有研究生院的高校之一。北京林業大學被稱為“中國林業和生態環境的最高學府”,在中國林業院校中享有較高聲譽。
東北林業大學:
東北林業大學創建於1952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重點大學之一,亦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直屬、教育部和國家林業局共建、教育部和黑龍江省人民政府共建的國家“211工程”和“985工程優勢學科創新平台”項目重點建設高校。該校被納入“111計劃”高校,國家教育體制改革試點學校,國家級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點高校。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學科專業最多、規模最大的林業高校,是全國林業高校中擁有國家重點學科數最多的大學,擁有中國林業行業唯一的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建校以來,學校已向國家輸送畢業生10萬餘人,成為全國最大的林業高級人才培養基地。是亞洲佔地面積最大的大學(3.3萬公頃)。
南京林業大學:
南京林業大學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紫金山麓、碧波蕩漾的玄武湖畔,是一所中央與地方共建並以地方管理為主的多科性大學。學校前身為中央大學(創建於1902年)森林系和金陵大學(創建於1888年)森林系,1952年合併組建的南京林學院,是當時全國僅有的三所高等林業院校之一。1955年華中農學院林學系(武漢大學、南昌大學和湖北農學院森林系合併組成)併入,1972年更名為南京林產工業學院,1983年恢復南京林學院名稱,1985年更名為南京林業大學。
1958年,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前身之一湖南林學院在火紅的年代中誕生。1963年,在老一輩無產階級中南局第一局長領導革命家陶鑄(國務院副總理)同志倡導下,湖南林學院與華南農學院(現華南農業大學)林學系合併在廣州成立中南林學院。歷經數十載,幾經搬遷,2003年,學校主體遷往中國。長沙。2005年中南林學院更名為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在2011年獲得本科自主招生權並成為湖南省高水平建設大學之一。2010年中南林業科技大學等5所省屬綜合實力較強的大學,分別與湘南學院等5所本科院校簽署對口支援合作協議。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地處中華農耕文明發祥地、國家級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陝西楊凌,現為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大學,國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點建設高校。現任黨委書記張光強、校長孫其信。學校堅持開放式辦學,積極拓展國際科技教育合作與交流,提高國際化水平。與美國、英國、加拿大、以色列、德國、日本、澳大利亞、紐西蘭、荷蘭、奧地利等國家和地區的120餘所大學和科研機構簽訂了合作協議,每年有千餘名國外專家來校講學、開展學術交流;成立有“中美水土保持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中加旱區農業科技創新中心”、“中英農業可持續發展協作網路”、“中奧環境保護研究中心”等國際學術交流平台;2006年發起創辦的楊凌國際農業科技論壇,現已在國際農業科技界產生重要影響。
西南林業大學起始於1939年的雲南大學森林系,歷經昆明農林學院、雲南林業學院、雲南林學院、西南林學院,於1978年獨立建院,原屬林業部直屬院校,經2000年全國高等教育布局結構調整,管理體制由國家林業局直屬高校調整為“省部共建、以省為主管理”,如今是我國西部地區唯一一所獨立設置的高等林業本科院校。校址位於雲南省昆明市,校園榮獲“全國綠化模範單位”、“全國綠化先進集體”、“全省綠化優秀高校”稱號。

民俗體現


植樹造林

建國后陝西省除陝北建造“防沙林”帶、渭北黃土高原上的“林網化”、關中平原上的“農田林網化”及“四旁綠化”、河灘綠化和陝南許多適宜植樹的荒山飛播造林數百萬畝之外。巍峨的秦嶺、巴山橫貫陝南全境,林業資源十分豐富。不但有廣闊的人工林,而且還有巨大的原始森林,是陝西省主要的用材林業基地。由於林業發達,林副產品極為豐盛。
據《陝西森林》載,省主要的喬、灌木樹種就有160餘種,馬尾松油松、巴山松、柏樹、樺樹、桉、榆、椿、杉、楸、槐、櫟、楊、柳、檀、樟、冬青泡桐、桐等用材樹約60餘種。核桃、柿子、大棗、蘋果、柑桔、板栗、石榴、梨、桃、杏、李、櫻桃、枇杷、漆樹油桐水冬瓜(漆木油)、油茶油橄欖等經濟樹50餘種。藥用樹:山楂、木瓜、花椒、杜仲、山杏(杏仁)、側柏銀杏卷柏、桑、桂、厚朴酸棗等30多種(不包括數百種藥用草本植物)。灌木樹種更多,竹林也很茂盛,竹子品種五花八門,有箭竹、拐棍竹、木竹、毛竹慈竹剛竹淡竹水竹等30餘種。
植樹造林,陝西各地區都有悠久的歷史和寶貴的經驗。據《陝西森林》載,周時朝廷就設有專司林木管理的部門和官吏,人民群眾栽植樹木成習。

植樹方法

對用果實(籽種)繁殖的樹,一般是先下種籽育苗,待新樹苗長成之後,再移栽,如松、柏、桃、李、胡桃、椿、槐等樹皆如此。另一種就是“壓枝條”育苗法,就是將砍或剪下的樹枝埋入地下,待被埋的樹枝發出新苗再移栽。如冬青、楊、柳、桑等皆如此。民諺日:“榆撒錢(榆樹籽形圓如銅錢,故稱“榆錢”),桃愛嫁,砍下柳枝河邊插”。這是說,榆樹的生命力很強,適宜多種土壤生長,把它結的籽“榆錢”撒到哪裡都會生長成樹。“桃愛嫁99是說桃樹要嫁接,否則,結的桃子小而毛長叫“毛桃”,苦澀難吃。柳樹易生根,砍下的柳枝,只要插在濕潤的地方就會生根發芽。
植柳俗稱“插柳”,其方法較簡單,每年“冬至”前後,是“插柳”的最佳時期,將成年柳樹上的枝丫砍下,截成三五尺長的棍(棒),在地上挖一尺許深的坑,先倒進一些水,然後將柳枝插進坑填滿土壓實,來年春即會發芽成樹。因柳樹適宜生長於濕潤的地方,故人們多在河邊、池邊、溝渠邊栽植柳樹。
“棕要剝,椿要板,核桃要用刀子砍”,其俗是說棕樹每年要剝棕片,不剝,樹拿被棕片緊拖著不長。椿樹每年可發兩次芽,第一次扳掉一個芽,第二次就會發出二三個新芽。香椿芽是一種營養豐富的美昧小菜,扳芽又會促使椿樹生長,故每年春季有大量的“椿芽菜”上市。“核桃要用刀子砍”,就是說核桃樹到結核桃時,每年要在樹的主桿上砍幾刀,樹才結核桃,故一般樹上刀痕累累。這都是沿襲傳統的風俗。

漆樹種植

漆樹是中國的重要經濟樹種之一。陝西省栽培漆樹和生產漆製品的歷史悠久,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曾寫道“今梁州(今南鄭縣)漆最甚”“以金州(今陝西安康)為佳,故稱‘金漆…。1949年,陝西省除發展人工營造漆樹林之外,1957年還在漢中、安康飛播漆松混交林二萬多畝。陝西省的漆生產數佔全國百分之四十多,質量較高,也是陝西省主要的出口產品之一。
陝西漆樹林較集中的地區,是秦、巴山區和安康、漢中一些丘陵地帶。品種以野生灰皮和麻大木漆為主,引進品種有大紅袍、貴州紅等。漆樹適宜栽植於溫潤、肥沃、雜有碎石透水良好的腐植土壤和陽坡地(漆樹怕寒和大風),一般是五年開割,最長的貴州紅可割25年。漆林管理,既有國營林場,亦有個體林場和單家獨戶經營。但無論是國營林場割漆工人或是個體割漆工,在割漆時都有一些傳統的風俗和忌諱至今流行。
割漆工具與方法:割漆工具簡單,只用一把與鐮刀相似(較小)的、略微帶彎的刀,稱為“漆刀”。割時,根據樹桿的精細,用刀在樹桿(樹身)的一米至一米五處的皮上,開割一條斜口(口長約佔樹桿的三分之一),在斜口下端,插裝半個大蚌殼或用大竹筒做成的碗,稱為“漆盤”,使漆汁慢慢流入“盤”內,工人們再按時提上“漆桶”,逐棵將樹桿上的“漆盤”取下,將漆汁倒入桶內,再將蚌殼或竹碗插在原處,此活路叫“收漆”。
祭山是陝南巴山地區割漆時的一種傳統風俗。割漆時,先要在漆林邊上焚香、燃燭后,殺一隻公雞將血灑在林邊,眾漆工叩頭跪拜山神,祈求山神保平安,多收漆。在焚香敬神時,還要將“漆刀’’擺在前面供著;殺了雞,先往“漆刀”上滴幾點雞血,稱為“祭刀”。
割漆還有講究,一片林只能由一人去割,不許第二個人執刀。據傳說,兩人同割會使漆樹不長,少收漆甚至不出漆(汁),這種習俗,可能是“刀法”不一而影響漆汁流量之故。所以,割漆都是分片執刀,分山管理。

樹種種植


泓森槐種植

泓森槐,屬蝶形花科刺槐屬的落葉喬木,其花、樹皮、樹葉均有廣泛用途。它生長迅速,樹榦通直圓滿,冠窄,托葉剌小而軟,前2年有剌,3年以後剌基本脫落,葉色濃綠,花色白色,清香宜人,是一種市場潛力很大的速生豐產樹種。
現在全國造林樹種單一,土壤地力衰退嚴重,而營造泓森槐混交林可大大改良土壤,根瘤菌,能固氮,落葉可肥土。用榆樹、楊樹、柳樹等混交,長勢都會更好。泓森槐根系發達,具根瘤,可以固氮,提高土壤肥力,故其耐瘠薄、耐旱性優於楊柳科品種,在貧瘠的土壤中,也能較正常生長。泓森槐的固氮特性,是一個很好的混交林樹種,可以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促進其他混交林樹種快速生長。

馬尾松種植

馬尾松是陝西省人工造林面積最多的一種樹種。主要林區在陝南漢中佔80%以上,安康10%左右,為陝南用材和薪炭材的主要樹種之一。
陝南群眾以前就有用暗穴法(一鋤法)栽植馬尾松的習慣。建國后,南鄭縣山口子、馬家嘴等地多採用此法造林。馬尾松成活率高,生長好。“一鋤法”造林優點多:不整地、省勞力、成本低、效果好,曾向外地推廣此法。馬尾松宜生長於土層厚、濕潤、排水好的山坡和丘陵,有耐寒、耐貧瘠的性能。
育苗,先在沙土地里施少量底肥,將地整成畦,播松籽於畦上,再以細沙土掩蓋,保持一定的濕度。新苗出土后,要經常洒水,但不能浸泡。苗長至一尺五寸左右,即可移栽。
栽植,就是將培育的松苗,移栽於適宜生長的山坡上或丘陵地(停不住水的地方)。先在山坡上挖直徑尺余,深度尺余的“魚鱗坑”(距離相等,坑挖成遍坡似“魚鱗”,故稱魚鱗坑),相距5尺許。栽樹時,坑內先倒水浸濕,用盆或木桶合些泥稀糊,將樹苗根在糊中浸過再植於坑內,用土填實后再澆些水,日“定根水”。過後,再澆一二次水就可成活了。此法,即“一鋤法”的改進方法。

杜仲栽植

杜仲,也叫絲棉木,為我國特有。我國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早在《本草綱目》中記述了杜仲的藥用效能,是一種極有價值的樹種。它的皮、葉可人葯,木質細光是最好的細木用材。據現代科學試驗,它不但能治多種疾病,而且因為它含有大量的“馬菜樹膠”,是工業上的絕緣、粘合材料,經濟價值極高。陝西省少有大面積杜仲林,只有周至、西鄉、寧強等縣有對集約經營,大量的是陝南群眾在“四旁”(住房四周)栽植的杜仲。此樹枝葉茂密,生長旺盛,也是陝南群眾美化環境的樹種。
杜仲對氣候、土壤的適應性很強,但以土層深厚、濕潤、肥沃的山麓生長較好。種籽,要選用20~30年生,發育健壯、樹皮光滑、無病蟲害及未剝過皮的母樹採種。一般是在春播前先用溫水或涼水浸種催芽二、三月播種育苗,苗高二尺多,冬季或次春即可移栽。
杜仲樹分為喬木、矮林、頭木三種。樹木成熟后,喬木可剝皮、伐材、藥用。矮林主要是產葉;可利用其萌芽力強的特性,冬季截其干,施肥、培土,使萌發新芽,再長。頭木的枝、葉、皮生長較快。人們常在樹的主幹長成后,要截去上端,只留二米許的主幹,並在截干處留五個力枝。當主幹長粗,力枝成熟,即可每年采剝一個力枝,然後再選育一個替換力枝,稱為“截枝法”。

山杏林播種

陝西是山杏原產區之一,以天然林為主。建國后,陝北、渭北許多縣以營造水土保持林為目的,大量播種山杏,形成了林帶。山杏的主要產品是杏仁,為重要的木本油料,傳統的出口物資,主要用於藥材、榨油、糕點、食品等。既有極好的經濟效益,又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是黃土高原上較好的樹種之一。
山杏,適應性強,耐旱、耐寒。有早熟、中熟、晚熟之分;離核、粘核之分;甜仁、苦仁之分。
栽種,一般採用直播造林,隨整地隨播種,每穴3~5粒種籽。陝北多以種播,出苗整齊。若是春播,人們常將種籽進行“沙藏處理”。苗長頭五年內,要進行定苗、修枝、鬆土、除草,每隔二三年還要復墾一次,十年後即可疏伐。
杏仁既味美,又和“幸人”諧音,故人們在一些喜慶的宴席上和饋贈禮品時,常用“杏仁粥”、“杏仁酥”、“杏仁糕”、“杏仁羹”等食品,以取其“人人幸福”之意。此俗在陝南各地流行。

花椒樹種植

花椒,別名秦椒、鳳椒(即陝西鳳縣椒)。是芸香科灌木或落葉小喬木。陝西省是主要產地之一。
早在三千多年前,已有栽培。《詩經·椒聊》:“椒聊之實,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碩大無朋,椒聊且,遠條且”。明代著名醫學家李時珍撰修的《本草綱目》中說“秦椒,花椒也,始產於秦。今處處可種,最易蕃衍”。
花椒是一種主要的食品調味原料,也是香料、油料樹種。是陝西外貿出口的物資之一。除調味、榨油,其種子、果實、皮殼均可入葯,制土農藥防治菜蟲、蚜蟲等。木材堅硬,可做手杖、傘柄等。陝西花椒,以“鳳椒”(大紅袍)為最有名。
過去人們都習慣栽植於庭園、路邊,孤植、行植或密植綠籬兼收花椒,零星數少。建國后,黨和國家很重視發展花椒。由此時起,陝西花椒樹的栽植得到大幅度的發展。除秦、巴淺山丘陵地區成片培植花椒林,渭北旱塬上亦普遍培養栽植。如韓城縣一帶的農民,將花椒植於疆畔上(即梯田地畔),不但花椒發達的根系可以起到保持水土和固坡作用,而且結合農業生產,對花椒進行撫育管理,可收到因地制宜、多種經營的效益。
栽培方法,一般皆用“育苗移栽”之法。花椒喜歡在濕潤、溫暖、土層較深的地方生長,春分前半月左右是栽植花椒的最佳時期。樹苗成活,兩年的幼樹即要整形修枝,生長過於茂盛的幼樹,秋後還要修剪,以防凍害。伏旱季節,要及時灌水和鬆土除草。收椒之後,要結合整修枝,疏除病蟲枝條和過密枝條,使其有足夠的光照,並在上凍前(嚴冬),施肥、培土。到春季花后,還追施速效肥,使其結果。有些山區比較平坦的地方,人們栽植花椒初期,還間種豆類、薯類等矮桿農作物,待樹大成林后,便單一經營。

油桐栽植

油桐是中國特產的油料樹種之一,栽培和利用的歷史悠久,早在一千二百多年前已有油桐的記載。據《商南縣誌》載,陝西省栽培油桐約在北宋(960~1127(五月前為北宋,五月後為南宋))以前,至今已有800多年歷史。秦嶺以南(陝南)各地均有栽種,安康為主要油桐產區。據《陝西森林》載,陝西省佔全國總面積的51%。
油桐仁榨的油,是最好的幹性油,具有乾燥快、有光澤、不傳電、耐熱、耐酸、耐鹼等特性,工業上用途極廣,是陝西省重要的外貿物資之一,歷史上與絲、茶並為我國三大出口物資,在國際上享有很高的聲譽。據《陝西森林》載,我國油桐產量,如今為世界總產量的60%~80%。
油桐喜在土層厚、肥沃、疏鬆、微酸性的土壤中生長。好向陽、溫暖、濕潤、不耐寒,怕水浸。所以,陝南農民多把油桐栽植於梯田坎上,行株3~4米。既向陽,不怕水浸,又不影響地里莊稼。同時,在管理農作物時,還可兼撫樹苗,使桐樹得到充分的肥料。當地有民謠:“家有千貫,不如桐滿地坎”、“要想家興紅,多栽桑、麻、桐”。說明栽植桑、桐樹,是發家致富的好辦法,也是陝南人的傳統習俗。

風俗


栽植

陝西林業資源豐富,分佈面廣;除天然林,還有建國后營造的引進樹種林和發展栽培的傳統樹種林。
陝西各地群眾,在栽植樹木和用材方面,都有許多有趣的風俗,但因地域環境的差異,習俗也有所不同。這些習俗,至今在群眾中廣為流傳。
陝南有這樣的一些栽植樹木的順口溜、諺語:
“青松爬山頭,垂柳河邊走。”這是說栽植青松適宜於高山、陡坡上生長,垂柳栽植於濕潤的河(溝)邊易活。
“杏花門前開,白果屋后栽”。因“杏”與“幸”諧音,“白”與“百”諧音;含有前面“幸福花開”和後面“百年有果”之意。
“翠柏罩墳瑩,丹桂寺廟中,新婚不栽梨,年老多種桐”。據說,人們都喜歡在墳地上栽植柏樹,是因為柏樹生長期長,四季常青,有“萬年長青,福蔭後代”之意。因“梨”與“離”同音,新婚夫婦是不願聽到“離”字的,人們也認為是個不吉祥的字眼。“老年多種桐”,是因油桐經濟價值較高,栽下3年即可結果,人們認為多栽些油桐樹,比給後人留些家產(金錢)好。

用材

木材使用的順口溜、諺語有:
“雜木椽子鐵杉梁,松木板子做門窗。”
“黃洋木軛子桑木犁(犁頭),車轅最好用錢榆(即榆木)。”
“桃子扁擔杉木桶,香樟木箱子不怕蟲(裝衣服不生蟲)。”
“檀子梆子棗木錘(敲擊樂器),踩‘高蹺’要使‘柳木腿’。”
“栗子木桌腿梨木面,核桃木椅子穩如山。”
“楠木筷子棕木碗(過去,鄉村裡的人怕小孩摔壞了瓷碗,皆為小孩購買木碗吃飯),雞骨木拐杖‘硬腿桿’。”
“槐治痔(有一種治痔瘡的中藥,是以槐莢為主葯的),桑益肝,橘子皮能驅風寒。”
“椿木船板漚不爛,麻柳木肉墩剁不爛,青岡木礱齒磨不斷,樺膠木羅圈彎不斷。”
諸如以上的諺語、順口溜不勝枚舉,從生產、生活,到娛樂、醫藥,從建築、傢具,到交通工具;對各種木材的用途和性能都有描述。這是人們在長期的生產、生活過程中,經過實踐、認識,掌握的知識和經驗的總結。

禁忌

林區(包括國營林場和個體)群眾,長期以來還流傳著許多傳統的禁忌風俗。
人們忌諱在房前屋后栽植柳樹。俗話說:“門前不種桑,屋后不插柳,院中不栽‘鬼拍手”’。因桑與“喪”諧音,“柳”與“綹”同間,會招禍事和被盜。楊樹葉大,風一吹會發出“啪啪”之音,尤其夜間會攪擾人睡眠,故院中不宜栽白楊樹
“忌語”,這是林區群眾(包括林場的職業林木工人)的傳統風俗。人們在相互交談時,用語很有趣。如碰到蛇,不能說“蛇”,而叫“藤藤子”;因“蛇”與“賒”同音,是個“不吉利”的字眼。如“火”叫“亮亮子”,“煙”叫“云云子”,“燒火”叫“點亮”,“斧頭”叫“開山子”,“砍樹”叫“放樹”,伐木樹倒時要喊一聲“順山倒”、“逆風跑”,意思是樹要順著方向倒(伐木人慾讓樹倒的方向),並提醒附近的其他人,天有不測風雲,樹倒時突然起風會使樹改變倒的方向,人要逆風而避,免被倒樹砸傷。
禁俗這是林區群眾傳統的優良習俗,世代相傳。如巴山林區,人們習慣在安葬或清明節上墳祭祖時,都不在墳地上燒紙,而是在家中拿一瓦盆,將紙燒在盆里,將灰灑在墳地上,並在墳地周圍的樹枝、荊藤上掛一些紙張,稱為“掛紙”(不說燒紙)。
上山進林的人,不許帶火柴(易燃)只許帶“火鐮”,用火時可使用火鐮打火石取火。“火鐮”,鐵制打火用具,形如“半月”。相配用物還有“押草”、“火石”。棉花用鹼水浸后曬乾,見火易燃,稱為“押草”。一種堅硬的黑色“油石”稱為“火石”。取火時,將“押草”壓在“火石’’下邊,捏在一起;用“火鐮”敲擊“火石”,迸發出的火星落在“押草”上,用嘴一吹即點燃“押草”,然後再放在煙鬥上即可抽煙。
還有,林區群眾不“燒荒”和“燒肥”,而是用漚的辦法。無論是青草或落葉,收集起來堆放在一起,上用稀泥嚴蓋,或挖地坑將青草或落葉、禾秸堆放在坑內,放進少量水,然後再用泥土嚴蓋,稱為“漚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