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永飛
白永飛
白永飛,男,博士,研究員,博士生導師,2008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現為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草原生態系統功能生態學研究組組長,2008年度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2010年入選中國科學院“百人計劃”。
教育背景
1993.9-1998.6 內蒙古農業大學草原科學系草原生態專業 碩士、博士。
1982.9-1985.7 內蒙古牧業學校草原專業。
工作經歷
2005.1-至今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研究員。
2000.4-2004.12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副研究員。
1998.6-2000.4 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 博士后。
1985.7-1993.8 內蒙古正藍旗草原工作站 技術員。
交流合作
2003.10-2004.5 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進行合作研究。
2005.1-2005.5 赴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進行合作研究。
草原生態學、生物多樣性。
承擔項目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渾善達克沙地與京北農牧交錯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試驗示範研究”. 第 1 課題“錫林郭勒退化草地恢復與合理利用試驗示範研究”(韓興國, 白永飛主持). ( 2000-2004 年)。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我國關鍵地區全球變化的生態安全機制與調控”. 二級課題“溫帶草原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響應的觀測與模擬”(白永飛主持)( 2001-2003 年)。
國家基金委面上項目“草原群落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對氣候變化的響應與適應機制”(主持人)( 2002-2004 年)。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 3 級課題“典型草原區的區域優化生態-生產範式” (白永飛主持)( 2000-200 5 年)。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草原群落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對氣候變化的響應與適應機制”” (白永飛主持)( 2003-200 6 年)。
論文論著
Chen, S. P., Y. F. Bai, L. X. Zhang, X. G. Han. 2005. Comparing physiological responses of two dominant grass species to N addition in Xillin River Basin of China. Experimental and Environmental Botany. 53: 65-75。
Chen, S. P., Y. F. Bai, , G. H. Lin,, X. G.Han. 2005. Variations in life-form composition and foliar carbon isotope discrimination among eight plant communities under different soil moisture conditions in the Xilin River Basin, Inner Mongolia, China. Ecological Research. 20:167-176。
Chen, S.P. , Y.F. Bai , G.H. Lin, Y. Liang, and X.G. Han. 2005. Effects of grazing on photosynthetic characteristics of major steppe species in the Xilin River Basin, Inner Mongolia, China. Photosynthetica , 43: 559-565.。
Wu, J. G., Y. F. Bai , X. G. Han, L. H. Li, and Z. Z. Chen. 2005. Ecosystem stability in Inner Mongolia (reply). Nature. 435:E6-E7。
Bai, Y. F., X. G. Han, J. G. Wu, Z. Z. Chen, L. H. Li., 2004 . Ecosystem stability and compensatory effects in the Inner Mongolia grassland. Nature. 431 (9): 181-184。
Wu, D. X., G. X. Wang, , Y. F. Bai, J. X. Liao. 2004. Effects of elevated CO2 concentration on growth, water use, yield and grain quality of wheat under two soil water levels,Agriculture, Ecosystems and Environment, 104: 493-507。
Zhang, L. X., Y. F. Bai, X. G. Han. 2004. Differential Responses of N:P Stoichiometry of Leymus chinensis and Carex korshinskyi to N Additions in a Steppe Ecosystem in Nei Mongol. Acta Botanica Sinica. 46(3): 259-270。
潘慶民, 白永飛, 韓興國, 張麗霞. 2004. 羊草根莖的貯藏碳水化合物及對氮素添加的響應. 植物生態學報. 28(1):53-58。
潘慶民, 白永飛, 韓興國, 楊景成. 2004. 內蒙古典型草原羊草群落氮素去向的示蹤研究. 植物生態學報. 28(5): 665-671。
Chen, S. P., Y. F. Bai, X. G. Han. 2003 . Variations in Composition and Water Use Efficiency of Plant Functional Groups Based on Their Water Ecological Groups in the Xilin River Basin. Acta Botanic Sinica. 45 ( 10): 1251-1260。
Zhang, L. X., Y. F. Bai, X. G. Han. 2003. Application of N:P stoichiometry to ecology studies. 2003. Acta Botanica Sinica. 45(9): 1009-1018。
陳世蘋, 白永飛, 韓興國. 2002. 穩定性碳同位素技術在生態學研究中的應用. 植物生態學報. 26(5): 549-560。
Chen, S. P., Y. F. Bai,X. G. Han. 2002. Variation of Water-Use Efficiency of Leymus chinensis and Cleistogenes squarrosa in Different Plant Communities in Xilin River Basin, Inner Mongolia. Acta Botanica Sinica. 45(12)。
潘慶民, 韓興國, 白永飛. 2002.植物非結構性貯藏碳水化合物的生理生態學研究進展. 植物學通報. 19(1):30-38。
Li, L. H., X. G. Han, Q. B. Wang, et al. 2002. Correlations Between Plant Biomass and Soil Respiration in a Leymus chinensis Community in the Xilin River Basin of Inner Mongolia. Acta Botanica Sinica. 44(5): 593-597。
Bai, Y. F., L. H. Li, J. H. Huang, Z. Z. Chen. 2001. The influence of plant diversity and functional composition on ecosystem stability of four Stipa communities in the Inner Mongolia Plateau . Acta Botanica Sinica. 43(3): 280-287。
黃建輝. 白永飛. 韓興國. 2001. 物種多樣性與生態系統功能:影響機制及有關假說. 生物多樣性. 9(1): 1-7。
白永飛, 許志信, 李德新. 2000. 內蒙古高原針茅草原群落β多樣性研究. 應用生態學報. 11(3): 408-412。
白永飛, 許志信, 李德新. 2000. 內蒙古高原針茅草原群落α多樣性研究. 生物多樣性. 8(4): 351-358。
白永飛, 陳佐忠. 2000. 內蒙古錫林河流域羊草草原植物種群和功能群的長期變異性及其對群落穩定性的影響. 植物生態學報. 24(6): 669-676。
白永飛, 李凌浩, 王其兵, 張麗霞, 張焱, 陳佐忠. 2000 . 內蒙古錫林河流域草原群落植物多樣性和生產力沿水熱梯度變化的樣帶研究. 植物生態學報. 24(6): 641-647。
王其兵, 李凌浩, 白永飛 , 邢雪榮. 2000. 模擬氣候變化對 3 種草原植物群落混合凋落物分解的影響. 植物生態學報 . 24(6): 674-679。
蘇波, 韓興國, 李凌浩, 黃建輝, 白永飛, 渠春梅. 2000. 中國東北樣帶草原區植物 d 13 C 值及水分利用效率對環境梯度的響應. 植物生態學報 . 24(6): 648-655。
白永飛, 許志信, 李德新, 魏志軍.1999. 牧壓梯度對克氏針茅生長和繁殖的影響. 生態學報. 19(4):479-484。
白永飛. 1999. 降水量的季節分配對克氏針茅草原群落地初級生產力影響的研究. 植物生態學報. 23(2): 155-160。
白永飛, 寶音陶格濤, 王其兵, 陳佐忠, 李凌浩, 李富生, 趙明旭, 賈寶泉, 張宏偉, 閻榮德. 1999. 北方農牧交錯帶農牧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初步研究. 北方農牧交錯帶可持續發展研究論文集. 劉公社, 王志遠主編. 北京: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pp116-120。
白永飛. 1999 . 第 1 章 導論, 第 2 章 地球起源與生命演化. 生物地球化學概論. 韓興國, 李凌浩, 黃建輝主編.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Springer 出版社. pp1-10. 共 5 萬字。
白永飛, 許志信, 趙鋼, 楊靜, 寶祥. 1998. 蒙古羊牧食行為的研究. 內蒙古農牧學院學報. 19(3):31-37。
白永飛, 許志信. 1997. 降水量的季節分配對羊草草原群落地上部生物量影響的數學模型. 草業學報. 6(2):1-6。
許志信, 白永飛. 1997 . 草原退化與氣候變化. 國外畜牧學:草原與牧草. (3): 16-20。
白永飛 , 許志信. 1997. 正藍旗草地沙漠化情況及其防治措施. 內蒙古草業. (2):7-9。
Dexin Li, Yongfei Bai, Zhixin Xu. 1997. Growth and reproduction of Stipa krylovii population under a grazing gradient. Chinese Journal of Arid Land Research. 10(1): 31-37。
白永飛, 許志信, 李德新. 1996 . 典型草原主要牧草植株貯藏碳水化合物分佈部位的研究. 中國草地 . ( 1):7-9。
李德新, 白永飛, 趙虎生. 1996 . 降水量的季節分配對羊草種群地上生物量影響的數學模型 . 中國草地 . (6):1-5。
白永飛 , 許志信. 1995 . 羊草草原群落初級生產力動態研究. 草地學報. 3(1): 57-64。
白永飛, 許志信, 李德新. 1994 . 羊草草原群落生物量季節動態研究. 中國草地. (3): 1-5。
白永飛, 許志信, 1994. 內蒙古典型草原牧草再生性的研究. 中國草地. (5): 7-11。
白永飛, 許志信. 1994. 典型草原 9 種牧草生長發育規律的研究. 中國草地. (6): 21-27。
許志信, 白永飛, 段淳清. 1994 . 乾草原牧草貯藏碳水化合物含量變化規律的研究. 草業學報. 3(4): 27-31。
白永飛, 王文江, 張振仁. 1992. 內蒙古東南部大針茅草原群落波動性研究. 中國草地. (4): 1-5。
在研項目
(1) 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群體項目“北方草地全球變化生態學研究” (2006-2008),研究群體主要成員。
(2)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北方草地與農牧交錯帶生態系統維持與適應性管理的科學基礎”,第一課題“生物多樣性的生態系統功能”(2007-2011),韓興國、王德利主持,主要參加人。
(3) 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羊草草原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和水分來源對牧壓梯度的適應與響應機制”(2007-2009),項目主持人。
(4) 國家科技攻關項目“錫林郭勒草原草地畜牧業技術示範”,項目主持人(2005- 2007年)。
(5) 國家基金委重點項目“草原生態系統中生源要素的計量化學關係及其耦合機理(30330150)”,韓興國主持(2004-2007年),主要參加人。
(6) 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防沙治沙關鍵技術研究與試驗示範”課題“京津風沙源區北部植被修復技術與草地畜牧業開發技術研究與試驗示範”(2006-2010),主要參加人。
(7) 國家基金委面上項目“草原群落物種豐富度、植物功能群組成和群落初級生產力對水分來源轉換的適應機制” (2006年),主持人。
(8) 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放牧對草原生態系統植物和土壤C、N、P化學計量關係的調控機理”(2008.01-2010.12),項目主持人。
已結題項目
(1)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重大項目“渾善達克沙地與京北農牧交錯區生態環境綜合治理試驗示範研究”,第1課題“錫林郭勒退化草地恢復與合理利用試驗示範研究”(2000-2004年),韓興國、白永飛主持。
(2) 科技部首都圈(環北京)防沙治沙應急技術研究與示範招標項目“錫林郭勒草原防沙治沙技術示範”(2000- 2003年),韓興國、白永飛主持。
(3)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第7課題“草地與農牧交錯帶生態系統重建及優化生態-生產範式”(2001-2005年),張新時院士主持,主要參加人。
(4) 中國科學院知識創新工程項目“我國關鍵地區全球變化的生態安全機制與調控”,二級課題“溫帶草原生態系統對全球變化響應的觀測與模擬”(2001-2003年),主持人。
(5) 國家基金委面上項目“草原群落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對氣候變化的響應與適應機制”(2003-2005年),主持人。
發表於 2000 年《植物生態學報》第 6 期上的論文“錫林和流域羊草草原植物種群和功能群的長期變異性及其對群落穩定性的影響”被編委會評為該刊物 2000 年最佳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