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書品

書法品評之著作

二十四書品,拼音是èr shí sì shū pǐn,即書品,是中國古代對書法家及其作品作出品評的著作。它或分品論述而第其高下;或不分品第而評其優劣,是早期書論中的一種體裁。南梁袁昂的《古今書評》,是為書品之發端。

簡介


二十四書品,即書品。林語堂先生說:“在書法上,也許只有在書法上,我們才能看到中國人藝術心靈的極致。”書品,中國古代對書法家及其作品作出品評的著作。它或分品論述而第其高下;或不分品第而評其優劣,是早期書論中的一種體裁。

分類及解釋


分類

1、南梁袁昂奉勅撰《古今書評》,凡列25人,各以簡括語句評其風格,是為書品之發端。
2、庾肩吾《書品》,載漢至齊梁能書者123人,冠以總序,效《漢書·古今人表》之例,分上中下品,每品中又分上中下,合而為九品,各系以論,體例嚴謹。
3、南朝復有齊王僧虔《論書》。
4、唐李嗣真撰《書後品》,加逸品一等,載80餘人,文辭綺錯,條理井然。
5、張懷瓘書斷》,3卷,卷,上列書體10類,述源流,附之以贊,次為總論;卷中卷下,始分神妙能三品,各以體分,評百餘書家,前記小傳,後為評鑒,揚□古今,論辨精當,皆為前載所不及。
6、北宋米芾《海岳名言》,為平日論書語錄,則別為一體,雖於古人多所貶議,卻不乏精審、獨到之見地。
7、《二十四花史-居士(下)》:“本海上彈詞翹楚,名在公之放二十四書品。十年前曾一見之,后嫁其鄉人某氏,相依八載,復以貧故墮落。歲乙酉重晤海上,尚能略記往事,而時移勢易,尤甚潯陽商婦之悲矣。一曰吳新卿。儀度纖出自然,韶齡三五玉翩躚。”。

摘錄

《王羲之墨跡本行書美學》(作者: 都市野狐禪)摘錄:
高古:黃唐在獨,落落玄宗─楊景曾《二十四書品.古雅》云:“曰衛曰鍾,亦羲亦獻。棱圭俱無,精神斯健。漢魏遺留,晉唐素綣。色綦斑斕,春浮羅蔓。琴是已焦,蕙初摘畹。三代而還,實為我願。”其中所說的“棱桂俱無”,是高古美的微觀形式之一,認為衛瓘鍾繇王羲之王獻之都具有古雅風格,而這主要是歷史的時間之流摩挲所致。然而張懷瓘《書斷》評鍾繇:“點畫之間,多有異趣,可謂幽深無際,古雅有餘,秦漢以來,一人而已。”;王羲之則:“損益鍾君之隸,雖運筆增華,而古雅不逮。”注74在《書斷》中更指出:“若真書古雅,道合神明,則元常第一;若真行妍美,粉黛無施,則逸少第一。”可知在張懷瓘的美學體系中,王羲之屬於“今妍”,而只有鍾繇堪稱“古雅”,肯定王書變古為“媚”─“妍”了。王羲之的書法,開創一代新風,雖“古雅不逮”,但其閑雅還是有定論的,如李瑞清在王羲之〈別疏帖〉後作跋云:“此帖妍潤閑雅,右軍極軌也。”,古高與閑雅,各有佳處,未可軒輊。
詩品,或稱“二十四詩品”。司空圖是晚唐一位著名詩人和很有成就的文學理論批評家,其以詩歌意境為中心,總結了詩歌藝術發展中的重要經驗,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韻外之致”、“味外之旨”、“思與境偕”等著名的詩歌美學範疇。其代表作《詩品》(或稱《二十四書品》),以四言詩的形式,形成了二十四種風格特徵,其比喻的手法達到了極至。
《<道藏>太平部二》:“三洞珠囊一○卷 共68頁。原題‘大唐陸海羽客王懸河修’。南宋《秘目》、《通志·藝文略》及《宋史,藝文志》均著錄作三十卷。今《道藏》本僅存十卷,收入《太平部》。此書系唐代重要道教類書,摘錄各種道書,分品編集。今本共有三十品,其中救導品、貧儉品、韜光品、敕追召道士品等,述古來神仙道士生平事迹。投山水龍簡品、服食品、絕粒品、神仙丹藥名品、丹灶香爐品、坐忘精思品、時節品、叩齒咽液品等,述道教煉丹服食及養生成仙方術。長齋品、齋會品、舍失戒品、清戒品、立功禁忌品、受持八戒齋品等,言齋戒之法。二十四治品、二十四氣品、二十四地獄品、二十四職品、二十四應品、二十四真圖品等,言天師道立治設職及所奉天地鬼神。法門名數品、相好品,言神仙真靈之位業品級及其相貌。諸天年號日月品、分化國土品、劫數品等,言天地運轉劫數。老子為帝師品、老子化西胡品,言老子降世為帝王之師,化胡成佛故事。全書引述道書多達二百餘種,其中有不少亡佚古籍,如《道學傳》、《通門論》、《老子化胡經》等。是為研究六朝隋唐道教之重要史料。”。
庾肩吾的《書品》,標誌著書法品評審美視覺定位的真正形成。宗白華先生說,中國美學始於魏晉的人物品藻。呈現形式和內在的審美視角的定位上,其外在呈現方式主要以南北朝時期庾肩吾的《書品》為代表的著名的書法論著中——以“品”來體現書法審美的結構性成果為標誌。“品”從動態方面講,是品味(即欣賞),從動態的結果來說是定論,即包含著風格性定論和等級性定論兩個方面。
六朝美學中,有三個最重要藝術門類——關於“品”的著作:即鍾嶸的《詩品》、謝赫的《畫品》和庾肩吾的《書品》。鍾嶸《詩品》“文已盡而意有餘”謝赫《畫品》“氣韻生動”庾肩吾的《書品》體現了六朝重“趣味”。《書品》自漢至梁書家120餘人,全部以上、中、下三品。每一品又分上、中、下三等。“九品”品書制,其確立的品評標準和品評體系,標誌著書學學科藝術批評分支的基本成型。王僧虔的《書論》、袁昂的《古今書評》、蕭衍的《古今書人優劣評》等論著,對鍾繇、王羲之、張芝蔡邕進行了感受性和描述式的品評。《書品》道:“余自少迄長,留心茲藝,敏手謝於臨池,銳意同於削板。而蕺山之善,竟未增錢;凌雲之台,無因誡子。求諸故跡,或有淺深。輒刪善草隸者一百二十八人,伯英以稱聖居首,法高以追駿處末。推能相越,小例而九,引類相附,大等而三,復為略論,總名《書品》。”庾肩吾《書品》確立了“天然”與“工夫”為書法品評的客觀標準。
真正的經典書法藝術是高深莫測的,如:孫過庭《書譜》、李嗣真《后書品》、張懷瓘《書斷》。《書譜》全文洋洋洒洒3700餘字,“書之為妙,近取諸身。象八音之迭起,感會無方。”“功定禮樂,妙擬神仙。”“達其情性,形其哀樂”“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留不常遲,遣不恆疾”、“帶燥方潤,將濃遂枯”。“五乖”“五合”高度地概括了書法藝術創作與創作心理、創作環境的關係——孫過庭是中國書法理論史上第一人。庾肩吾《書品》,吸收借鑒劉勰文心雕龍》、鍾嶸《詩品》等大文化圈的思想藝術精神,也參照魏晉時期“九品中正制”品級格式和人格品藻。孫過庭《書譜》比庾肩吾《書品》成書要晚200餘年,吸收的書法藝術思想精華更豐富廣泛。
《新二十四書品》——當代金學智先生在前人研究書法風格的基礎上,在他的《中國書法美學》著作中提出了“新二十四書品”(新的二十四種書法風格),並附以明確釋義,頗有建樹。現簡釋如下:工巧:錯采鏤金,意趣盎然;天真:不拘成法,獨表性靈;豐肥:豐肌附骨,潤厚巨麗;方正:滿整端直,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