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單船

紅單船

廣東商人造船需稟報海關,給予紅單以備稽查,故所造船名“紅單船”。這種船體大堅實,行駛快速,每艘可安炮二三十門。後來,廣東官員雇募它們用於海防。在太平天國時期,清政府把紅單船武裝調至長江流域鎮壓農民起義,起到了很大的破壞作用。

基本介紹


紅單船的記載
紅單船的記載
道光三十年(1850年)十二月,太平天國廣西桂平起義。咸豐二年(1852年)十二月,克武昌。欽差大臣向榮奏請調廣東水師鎮壓太平軍,清廷命他飛咨兩廣總督葉名琛等調撥應用。[1](第4冊,p314)
三年正月,太平軍離武昌沿江東下。清廷諭兩廣總督葉名琛、廣東巡撫柏貴:“現在贓匪東竄,江防萬分吃緊,已命向榮馳赴江寧迎頭截擊。著葉名琛、柏貴即將該省外海水師拖古戰船並快蟹、大扒等項凄足百隻,多備子葯,遴委水師勇干鎮將大員統帶,星速由海道駛抵江寧,聽候該大臣撥用。”[1](第4冊,p543)
二月,太平軍攻克南京,定為首都,改稱天京。清廷諭葉名琛、柏貴迅即選派水陸精兵二三千名,並酌派大員管帶,迅速前往江南,以助攻剿。[1](第5冊,p14)
三月,向榮奏請速催廣東水師、上海火輪戰船駛入長江會同陸路進攻。[1](第5冊,p438)
孫瑞珍奏請雇覓廣東紅單船趕江南向榮軍營攻剿,稱紅單船俱出順德之陳村等處,以販油為業,往來呂宋、暹羅諸國,船隻之快速,炮火之精銳,點發之嫻熟,較之額設師船得力不啻數倍。所有舵工、水手皆父子兄弟,一遇敵皆合力向前,無推諉潰散之虞。船大者約計水手60餘人,次亦四五十人或30餘人。[1](第6冊,p148)清廷即諭葉名琛、柏貴迅將所雇紅單船配帶炮、葯派黃開廣帶領速由海入江,聽候向榮等調遣攻擊。[1](第6冊,p207)又命葉名琛飭候補道伍崇曜雇覓火輪船隻為攻剿太平軍之用。伍崇曜,又名伍紹榮,原名元薇,字紫垣,廣東南海人。其祖父伍國瑩於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創設了廣州十三行之一的怡和行。父伍秉鑒,以敦元為商名報冊承充,行務大有起色,躍居十三行行首。因乳名亞浩,外國人呼為浩官。按當時行商子沿父名慣例,伍崇曜對外仍稱伍浩官。[2](p223)
當時,伍崇曜正卧病在床,得到通知后,即派親信與英國代辦領事官巴夏禮、英國公使文翰,美國副公使伯駕、公使馬沙利等商雇外國兵船。因為密迪樂已在天京,與太平天國有兩不相犯之約,故沒有結果。葉名琛又命署順德知縣馬映階至陳村雇募紅單船大號船8艘,中號船12艘,配足弁兵、炮械、火藥、鉛丸,由署香山協都司陳國泰管帶,於五月二十一日起程,開往江南。並打算再雇多艘,由署海安營游擊吳全美管帶,陸續起程。所有船價、口糧並添配弁兵一切,即在部撥江南軍需粵海關稅項下動支。[1](第7冊,p194)
陳國泰,廣東新安人,出身武生。[3](卷一○)吳全美,字碧山,廣東順德人。[4](卷四三)
六月二十一日,廣東又雇得紅單船大號6艘,中號8艘,除原船水勇照數應募不計外,每船加配水師各營弁兵幫同駕駛,共394名。又添配洋裝大鐵炮94尊,由一千數百斤至六七百斤不等。廣東地方當局撥給火藥五萬斤[1](第8冊,p129),由吳全美統領起程開往江南。
八月,福建巡撫王懿德奏請將吳全美、陳國泰所率船隊暫留廈門十五日,藉以鎮壓該地民眾的起義。[1](第9冊,p447)九月,王懿德又奏請使陳國泰帶領第一批共20艘開往江南,吳全美所帶14艘暫緩起程,繼續鎮壓廈門的起義軍。[1](第10冊,p202)十月,王懿德又奏稱紅單船多有損壞,須修補才能駕駛。清廷令王懿德飭紅單船迅即開行,若須修理,亦著趕緊督辦。[1](第10冊,p642)吳全美、陳國泰等於十月二十三日自廈門放洋,開往江南。[1](第11冊,p86)
十一月,署禮部左侍郎宋晉奏請特諭伍崇曜,迅再添募紅單船百號。雇募之費,伍崇曜如能獨力支付,助成巨功,固屬至善,否則,前太常寺卿龍元僖家業亦優,可協辦此事。令丁憂給事中蘇廷魁督帶,奮力清剿。咸豐帝接受了這項建議。[1](第11冊,p171)
吳全美等率船隊由廈門開往福州修理,行至崇武外洋,陡遭風浪,船身損壞,遂開回廣東修理。[1](第12冊,p126)
十二月,伍崇曜遞稟帖給葉名琛、柏貴,說其父伍秉鑒承充洋商50餘年,前後捐輸銀二百一十三萬餘兩。鴉片戰爭之後,洋商裁撤,伍秉鑒旋亦病故。咸豐元年,他自己奉旨辦理接濟團練經費,伍氏家族共捐輸銀十萬零七千九百四十九兩。現在遵旨捐輸雇覓紅單船經費,謹捐銀四萬兩,呈交廣東藩庫,作為紅單船經費,不敢仰邀甄敘。[5]
咸豐四年二月二十九日,葉名琛派紅單船50艘由廣東放洋,再次開往江南。
六月初六日,吳全美等抵吳淞口,上海有截留之意,清廷諭兩江總督怡良、江蘇巡撫吉爾杭阿,命紅單船入江與艇師合隊。二十二日,行抵鎮江焦山,因風逆未能即上。七月初二日,至瓜洲以西,江北大營欽差大臣琦善召吳全美到營,面授機宜。[6](卷七)吳全美、陳國泰進攻瓜洲,為紅單船與太平軍之首次作戰。吳全美部被向榮調赴上游,陳國泰部泊瓜洲大口以上。[7](卷九八)
閏七月,吳全美等與燕王秦日綱戰於天京三山營江面,俘太平軍大小船260餘艘,士兵200餘人。[1](第15冊,p178)接著,又與頂天侯張顯作戰,擊毀太平軍船一二百艘,俘去數十艘,張顯等100餘人被俘。[1](第15冊,p223)
在揚州,陳國泰督飭千總賴鎮海等夜襲瓜洲,未能得手。[1](第15冊,p259)賴鎮海,字盤洲,東莞縣昌平洲人,行伍出身。[5](卷七二)
在太平縣,吳全美擊毀太平軍船百餘艘,俘太平軍30餘人。[6](第7冊,p343)
八月,吳全美等在浦口截擊太平軍運糧船隊,擊沉太平軍船十數艘,總制譚龍才等被俘。[1](第15冊,p558)
向榮對吳全美大加獎賞。揚州大營單銜檄調,吳全美不稟請向榮示遵,即帶船折回浦口。向榮認為吳全美意存退縮,上奏清廷,表示極大不滿。[6](第7冊,p357)
九月,太平軍運糧船隊由天京下關出發下駛,吳全美等再次截擊,前後三日內,擊毀太平軍大小船30餘艘。[6](第7冊,p374)
十月,陳國泰等截擊太平軍船簰於泗源溝、李家溝,俘船簰2艘,得銅、鐵炮18尊,白米、黃豆900餘石,春官正丞相黃起芳等陣亡。[1](第16冊,p57)
吳全美等攻毀九洑洲太平軍營盤。[1](第16冊,p78)
十一月,清廷寄諭托明阿、向榮等,命吳全美即率水師上馳蕪湖會剿。[1](第1冊,p171)
向榮因吳全美與葉常春意見不合,互相猜疑,令副將李德麟與葉常春彼此對調,以便與吳全美會合上攻。[6](第8冊,p402)
十二月,吳全美等在下關江面擊沉太平軍大船2艘,小船十數只。紅單船也被打穿幾艘。[6](第8冊,p409)
五年正月,吳全美等在下關擊沉太平軍船7艘,紅單船亦被擊損7艘。[1](第17冊,p64)
二月,吳全美等又在七里洲與太平軍作戰,燒毀買賣街。燒毀船排三排。[1](第17冊,p153)
三月,升任總兵的吳全美等在下關一帶與太平軍鏖戰多時,斬斷攔江鐵索2道,擊沉、焚毀太平軍船三百數十艘。[6](第8冊,p447)紅單船被擊沉1艘、擊傷多艘。紅單船隊上駛。至三山營一帶,連日與太平軍作戰,擊沉太平軍船數十艘,燒船廠1座。吳全美對向榮表示,紅單船每年須修艌一二次,自上年春天由粵駛來,年余未經油艌,船身多為大炮震裂,恐日久滲漏,且僅止40餘艘,為數較少,不可不早籌辦。向榮奏稱上年廣東續調之拖古船30餘艘,紅單船20艘,派令碣石鎮總兵謝焜統帶,早經奏報起程,迄今未到,請督催趕緊來江助剿。[6](第8冊,p460)
吳全美等再與太平軍戰於三山江面,焚毀太平軍船200餘艘,奪獲25艘,炮85門,火藥4000餘斤,炮彈3000餘發。先鋒陳長順等被俘殺。紅單船被擊沉1艘。經向榮奏准,將吳全美、李德麟交部從優議敘。[6](第8冊,p466)
四月,吳全美等又在上三山與太平軍作戰,燒沉太平軍船不下200艘,奪獲16艘,得穀米40餘石、大炮1門,攻陷炮台3座。[6](第8冊,p473)
吳全美等配合翼長總兵德安指揮之陸軍與太平軍作戰於三山,焚破太平軍營壘3座,毀炮台7座、軍卡10餘處,擊沉船七八十艘,奪獲船22艘、大小炮35門。太平軍陣亡二三千人,遂退往大勝關。[6](第8冊,p482)
吳全美探知銅井太平軍扎造木簰,堆集蘆柴引火之物,遂派40餘艘戰船至銅井,將木簰7隻及蘆柴盡行焚毀。
五月,在上河口江面擊沉太平軍船6艘。焚毀木焜5隻,燒大糧船2艘,奪獲1艘。[6](第8冊,p488)
太平軍划船數十艘、大船20艘由天京運糧下駛至浦口,總兵葉常春令賴鎮海等截擊,划船被擊沉數艘、燒毀多艘,毀大船3艘、擊沉2艘、奪獲1艘。[1](第17冊,p396)
六月,吳全美、李德麟所部配合陸軍明安泰、德安等部,連日與太平軍作戰,擊沉太平軍船數百艘,攻陷太平縣及蕪湖,太平軍陣亡1萬餘人。[1](第17冊,p403,p440)
七月,水師總兵陳國泰配合托明阿部等陸軍進攻瓜洲。守備賴鎮海等在下關擊沉太平軍船多艘、奪獲3艘,得米糧30餘石,獲大炮4尊。[1](第17冊,p477)
八月,吳全美部配合其他清軍攻破蕪湖外援太平軍營壘11座,擊沉太平軍船20餘艘,奪獲米、豆、彈藥、火器船11艘,太平軍陣亡1000餘人。[6](第8冊,p497)
九月,攻破弋磯、廣福磯太平軍營壘7座。[6](第8冊,p497)
又連日與太平軍作戰,攻破營壘多座。
李德麟等在荻港擊沉太平軍船十數艘,奪獲4艘。指揮黃心田等被俘殺。[6](第8冊,p511)
金門鎮總兵陳國泰助江蘇巡撫吉爾杭阿進攻鎮江。[6](第8冊,p518)
十月,太平軍自安慶增援蕪湖,被吳全美等擊沉船10餘艘,奪去大木簰1隻、大糧船1艘、稻穀200餘石、槍炮等20餘件。[1](第17冊,p640)此役太平軍的將領為檢點賴桂英。
吳全美還指揮把總郭定猷等炮毀柳林太平軍米糧、火藥倉庫1所,攔江奪獲小划7隻、大竹簰1隻。總制廖述祖被俘殺。
李德麟在繁昌舊縣江面擊沉太平軍船10餘艘,奪獲2艘。[6](第8冊,p526)
十一月,吳全美派把總郭定猷攔江,在蕪湖江面擊沉太平軍船2艘,奪獲1艘,太平天國承宣邱廣升陣亡。[6](第8冊,p529)
陳國泰在鎮江江面奪獲太平軍木筏1隻、焚毀1隻,並奪獲江船多艘。吉爾杭阿認為陳國泰此仗代價甚小,賞銀四百兩。[6](第8冊,p543)
李德麟帶領紅單船在蕪湖神塘河擊沉太平軍船30餘艘,檢點趙元發等被俘殺。
吳全美在裕溪口擊沉太平軍運糧船2艘。
十二月,吳全美、李德麟在荻港擊毀太平軍船數十艘,將軍王紀興等被俘殺。又在劉家渡江面奪太平軍船30艘、軍器200餘件。[6](第8冊,p554)
葉名琛奏報,又雇得紅單船37艘,派參將李新明帶隊從廣東出發,開往江南。[6](第8冊,p570)
在這一年,由於東莞縣紳士捐輸紅單船經費,清政府決定將東莞縣科舉考試的學額永遠加兩個名額,以示鼓勵。[5](卷三五)可見僱用紅單船的經費並非由清政府支出,也不僅是由伍崇曜捐輸,同時還有廣東各縣紳士的捐輸。
咸豐六年正月,吳全美部在東、西梁山江面擊沉太平軍船數艘,焚毀運糧船十餘艘,奪獲2艘。二月,又在裕溪口、四合洲及東、西梁山等處與太平軍作戰,攻擊太平軍營壘[1](第18冊,p153)
陳國泰等在鎮江江面擊沉太平軍划船10餘只。[1](第18冊,p165)
吳全美、李德麟等又在大通江面擊沉太平軍船20餘艘,奪獲10餘艘。[6](第8冊,p593)
三月,燕王秦日綱等克揚州。清廷將托明阿等革職查辦,以正白旗漢軍副都統德興阿為欽差大臣,詹事府少詹事翁同書幫辦軍務。秦日綱部西進,德興阿等陷揚州。
吳全美部在裕溪口擊沉太平軍船5艘,將軍陳玉金等被俘殺。[6](第8冊,p611)
廣東續雇之紅單船27艘,由游擊李新明、都司黃彬帶領先後駛抵焦山。[6](第8冊,p615)黃彬,廣東順德人,行伍出身。[4](卷一○)
四月,秦日綱等敗清軍於鎮江煙墩山,江蘇巡撫吉爾杭阿死亡。
太平軍克蕪湖。吳全美部連日與太平軍作戰之後,奉命撤至江寧鎮一帶。[6](第8冊,p617)
五月,翼王石達開、燕王秦日綱等率軍大破江南大營。向榮等退往丹陽。
六月,參將李新明在六合東溝一帶擊沉太平軍船多艘,太平軍陣亡100餘人。[1](第18冊,p533)
七月,向榮死於丹陽。
八月,因東王楊秀清逼天王洪秀全封他為萬歲,洪秀全命北王韋昌輝、燕王秦日綱率部將楊秀清等殺死。
清廷以江南提督和春為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
陳國泰、黃彬等配合陸軍進攻瓜洲,擊沉太平軍船數艘,攻陷炮台數座。[1](第18冊,p633)
李新明等在六合東溝江面奪獲太平軍船2艘,擊毀岸上土壘2座。[1](第18冊,p635)
十月,洪秀全應眾多將士的要求,將韋昌輝殺死。迎石達開回京輔政。
安徽巡撫福濟奏稱克複和州,馳援桐城,李德麟部僅有紅單船、快蟹船14艘,上下游不能兼顧。吳全美部紅單船40餘艘停泊蕪湖魯港,請飭紅單船協剿。清廷命和春、德興阿即飭吳全美部聽候福濟調遣。[1](第19冊,p14)
太平軍大木排4架,中裹船隻,隨大小船數十艘渡江圍攻土橋水營,被陳國泰打退。[1](第19冊,p72)
十一月,湖北巡撫胡林翼等陷武漢。
陳國泰派兵登岸助攻瓜洲,奪獲大炮2尊、火槍4桿,太平軍陣亡百餘人。[1](第19冊,p99)
十二月,葉常春等在天京七里洲江面擊沉太平軍船數艘,焚毀六七艘,奪獲船2艘、大炮4尊,葯彈數百斤。[1](第19冊,p115)
陳國泰、賴鎮海等配合陸軍進攻瓜洲。[1](第19冊,p121)
吳全美等在蕪湖江面進攻太平軍運草船、岸上石壘,壘內火藥延燒,軍械焚毀一空,太平軍死傷不計其數。
咸豐七年正月,吳全美指揮郭定猷等擊沉太平軍船10餘艘,奪獲6艘,攻陷雙港,太平軍陣亡四五百人。[1](第19冊,p184)
二月至四月,陳國泰等配合陸軍進攻瓜洲。[1](第19冊,p245,p326,p354)
葉常春等在七里洲江面擊沉太平軍船十數艘,奪獲一艘。攻破九洑洲太平軍營壘4座。[1](第19冊,p356)
五月,翼王石達開因天王洪秀全猜忌率所部十萬餘眾離開天京。
陳國泰部紅單船戶捐造火船20艘,向瓜洲大口突入焚燒,從高資來的太平軍米船13艘被燒毀,檢點覃沅發被燒死。太平軍陣亡300餘人。李新明等在石埠橋登岸,燒太平軍營卡數處,太平軍陣亡數十人。[1](第19冊,p435)
閏五月,李新明等在石埠橋南岸與太平軍作戰,太平軍陣亡數十人。[1](第19冊,p480)
六月,吳全美部在蕪湖泥汊焚毀太平軍大簰數座,擊沉炮划數只,奪獲炮划4隻,太平軍陣亡百餘人。
七月,吳部擊沉炮划甚多,奪獲十餘只,太平軍陣亡四五百人。檢點張大來等被俘殺。[1](第19冊,p560)
守備賴鎮海等配合張國梁部陸軍進攻高資、鯰魚套,轟倒炮台數座,擊沉炮划數只。[1](第19冊,p553)
陳國泰等在瓜洲擊毀太平軍大糧船1艘。八月,又擊沉小船2艘。[1](第19冊,p592)
九月,參將黃彬等在浦口觀音門和天京下關、九洑洲、七里洲江面屢與太平軍作戰,擊沉大樓船數艘、大炮船1艘、船划數只,奪船2艘。
十月,賴鎮海等繼續攻擊鯰魚套太平軍。[1](第19冊,p683)
湖廣總督官文、湖北巡撫胡林翼奏稱湘軍水師楊載福等部轉戰1000餘里,克複縣城3座,破壘數十座,至銅陵舊縣峽口面見李德麟。李德麟攻7月之久、懸賞一萬六千金也未能攻破之泥汊,被楊載福一舉攻克。“紅單船向稱勇悍難馴,統帶之員每難調遣。此次目擊楊載福奮勇冠軍,士卒用命,雖桀驁性成,亦為心折,將來大軍整旅東征,必能和衷共濟,尤為軍營緊要關鍵”[1](第20冊,p25)
十一月,陳國泰等配合陸軍攻陷瓜洲,擊沉太平軍大船數艘、划船多隻,奪船30餘艘、大炮26尊、炮子40餘石、火藥20餘石。[1](第20冊,p54)
黃彬等擊沉太平軍船2艘,奪獲2艘,得米20餘石、炮2尊、火藥300餘斤、炮彈500餘斤。攻破燕子磯營壘一座,將領陳恩書陣亡。
李新明等奪獲划船4隻、火藥200餘斤、炮彈340顆、大炮3尊、抬炮42尊、米十餘石,攻破石埠橋營壘1座。[1](第20冊,p66)
賴鎮海等焚毀太平軍船數艘,奪獲大船4艘、划船8隻、銅炮18尊,攻破鯰魚套營壘多座。[1](第20冊,p73)
十二月,陳國泰等進攻七里洲、下關、九洑洲一帶,擊毀太平軍營卡、望樓數處,太平軍傷亡甚多。[1](第20冊,p119)
都司賴鎮海等在七里洲江面擊沉太平軍木簰2隻、船數艘,太平軍陣亡數百人。[1](第20冊,p142)
咸豐八年正月,陳國泰、賴鎮海等在七里洲、下關江面擊沉太平軍船數艘,太平軍陣亡者為數不少。[1](第20冊,p159)
三月,游擊賴鎮海配合陸軍在天京上關、雙閘口、下關等處與太平軍作戰,擊沉太平軍船數艘,擊毀太平軍營卡、望樓多處。[1](第20冊,p259)
五月,官文奏稱九江克複,楊載福可直達安慶,會合蕪湖紅單船并力東征,“聞紅單炮船誠屬利器,足以制敵,其將弁中必多好手。惟船身笨重,不如長龍、舢板進退攻擊風帆便捷。其水勇聞亦性情難馴,應請密飭帶兵大員與楊載福和衷共濟,合為一體,相機妥辦”[1](第20冊,p397)。
和春奏稱李德麟部在二三月間於銅陵江面擊沉太平軍船50餘艘、奪獲15艘,攻陷繁昌。四月間,又攻陷太平軍土橋營壘,太平軍陣亡一千六七百人。五月,太平軍進攻魯港,被吳全美部擊敗。[1](第20冊,p394)
李德麟部攻陷太平軍神塘河營壘,太平軍陣亡六七百人。李部獲炮11尊,火箭、噴筒200餘枝,子葯3000餘斤,米40餘石。[1](第20冊,p403)
賴鎮海等在下關江面奪獲太平軍船1艘,炮械多件。
六月,賴部又奪獲船1艘,太平軍陣亡百餘人。[1](第20冊,p443)
浙江溫州鎮總兵吳全美和楊載福一起至蕪湖察看形勢。[1](第20冊,p455)
賴鎮海等在雙閘口、金柱關、壽德洲江面擊沉太平軍船6艘,奪獲20餘艘。
七月,賴鎮海等配合陸軍進攻臨江、新城太平軍營壘。[1](第20冊,P466)
陳國泰、黃彬、李新明等擊沉太平軍船十餘艘,奪獲划船4隻,擊毀九洑洲營壘多處。[1](第20冊,p489)
八月,前軍主將陳玉成、后軍主將李秀成等再破欽差大臣德興阿大營,德興阿退走揚州。
太平軍進攻陳國泰水營,船被擊沉數只,退去。[1](第20冊,p585)
九月,李秀成克揚州。不久被張國梁奪去。
十月,吳全美部在蕪湖擊沉太平軍船十餘艘,焚毀更樓3座、營卡2座、峨橋營壘1座。[1](第21冊,p74)
英國公使額爾金帶5艘輪船至天京下關,紅單船擺開陣勢,呈與輪船會攻太平軍態勢。太平軍開炮轟擊輪船,輪船還擊,約一時許,輪船齊泊上關。次日,又回下關,與紅單船一起轟擊太平軍營壘,約兩時許。太平軍未還擊。英國輪船駛往上游而去。[8](卷三三)
十一月,吳全美部與陸軍配合在蕪湖魯港一帶攻陷太平軍營壘多處。[1](第21冊,p105)
十二月,李德麟部在桐城六百尺江面擊沉太平軍船20餘艘。
咸豐九年正月,吳全美部在蕪湖江面奪獲太平軍船3艘,太平軍陣亡百餘人。[1](第21冊,p148)
鎮守江浦的答天豫薛之元降清,太平軍出師討伐。和春派賴鎮海救援解圍,李昭壽入城受降。[9](p423)
二月,欽差大臣、蒙古都統德興阿被革職。江北軍務由和春節制,以寧古塔副都統富明阿幫辦軍務。
五月,浙江定海鎮總兵李德麟部在無為泥口擊沉太平軍划船20餘只,奪獲7隻。攻破毛坦等處太平軍營壘多座,太平軍陣亡四五百人,損失彈藥500餘斤,米麥40餘石。
吳全美部在陳家洲與太平軍作戰[1](第21冊,p405),擊沉太平軍划船4隻。紅單船5艘被擊損。[1](第21冊,p422)
六月,吳全美部在魯港擊沉太平軍划船2隻。
七月,賴鎮海等在三山、烏江一帶擊沉、奪獲太平軍船多艘,獲米糧一千數百石。陳國泰部在浦口擊毀太平軍卡樓數座。[1](第21冊,p480)吳全美等在三山江面擊沉太平軍船10餘艘,奪獲3艘。
八月,賴鎮海等在和州江面奪獲太平軍船4艘、稻穀200餘石、鹽40餘石。[1](第21冊,p531)
九月,吳全美部攻破蕪湖橫山、峨橋等地的太平軍營壘。[1](第21冊,p586)李德麟部在大通江面擊沉太平軍船10餘艘,奪獲3艘,炮3尊。信天福鍾廷才等被俘殺。[1](第21冊,p633)
十月,水師游擊賴鎮海等在東西梁山擊沉太平軍船10艘,毀兵卡1座。[1](第21冊,p643)
李德麟部接應韋志俊在池州叛變。[1](第21冊,p678)
十一月,水師游擊郭定猷等在和州攻破太平軍營卡兩座。十二月,又在金柱關擊沉太平軍船多艘,奪獲16艘。[1](第22冊,p6)
咸豐十年正月,陳國泰、黃彬、賴鎮海、郭定猷、李新明等配合陸軍攻陷九洑洲。太平軍陣亡1000餘人,損失大炮數十尊。[1](第22冊,p10)清廷賞給黃彬、賴鎮海、郭定猷勇號,李新明升副將,加總兵銜。[1](第22冊,p16)天京再次被圍困。洪秀全召上游太平軍來救。
二月,陳國泰等配合陸軍攻陷上關、下關營壘多座,奪獲船六七十艘,大炮一百數十尊,秦禮國等太平軍降者5000餘人。[1]((第22冊,p40)
閏三月,忠王李秀成、英王陳玉成等大破江南大營,張國梁死於丹陽。
吳全美率部破蕪湖對岸營壘,守將陳芸桂投降。
四月,和春死於無錫。
清廷命荊州將軍都興阿督辦江北軍務;命福建提督李若珠嚴防江面,勿使太平軍北渡;又以曾國藩署兩江總督。
李若珠奏准將吳全美部船200餘艘調駐狼山、福山。
陳國泰等在東溝擊沉太平軍船3艘,奪獲快划3隻、大炮2尊。[1](第22冊,p334)
倪在田記載:“水師呼餉不復應,終歲才得四月食,乃自立厘卡食其軍……部將郭定猷、李新明先與賊目相酬應(皆東粵產,又只一江隔之)……冒私販物,遠至九江、湖北,近餉金陵之賊。”[6](第5冊,p131)
七月,清廷加給黃彬提督銜,命他統帶鎮江、揚州一帶水師船隊。
九月,賴鎮海、李新明等在丹徒江面奪獲太平軍船80餘艘、糧米3000餘斤、火藥460餘斤、鉛彈1700餘發。[1](第22冊,p547)
黃彬、郭定猷部與團練陷江陰。
十二月,清廷命黃彬幫辦都興阿江北軍務。
咸豐十一年正月,都興阿奏稱:“其水師正餉,本由江南糧台支應,吳全美、李德麟勇糧各項歸江北糧台動支。”[7](卷二五八)
三月,都興阿奏稱:鎮江、揚州之紅單船、拖罾船均由廣東調來,近多損壞,修復無款可籌,請飭兩廣總督迅調紅單船等40艘至長江。清廷諭勞崇光辦理。[7](卷二六一)
六月,清廷以吳全美統領鎮江至江陰一帶水師。[7](卷二六七)
八月,曾國荃陷安慶。
同治元年(1862年)二月,馮子材等奏准由廣東每月添撥水師餉銀二萬兩。[7](卷二九四)
三月,李鴻章淮軍抵上海,署江蘇巡撫。
曾國藩奏准在韶關收取厘金以濟湘軍軍餉,“並抵廣東省應解紅單艇船經費”[7](卷二九八)。
四月,勞崇光復奏,已派守備李榮升、黃聯開赴各港口招集紅單船10餘艘,招募壯勇,在三月以內可募足40艘,配足炮械、米糧後放洋。[7](卷二九九)
五月,湘軍水師配合曾國荃部進逼天京。
廣東巡撫耆齡奏奉旨赴閩援浙,雇募紅單船10艘,購洋炮86尊,募水勇配駕。[7](卷三○五)
六月,李鴻章在給曾國藩的信中寫道:“紅單水師各將,惟吳全美尚能打仗,黃彬貪劣,李德麟騷擾,皆與馮日坤相等。”[10](卷一)
七月,李鴻章在給曾國藩的信中又說:“至續調紅單四十船,都公為黃彬所而奏請者,喬都轉及南、北台、鎮江金守皆有密函求鴻章咨商截止,此豈一咨所能允從,俗借大力去後日無窮之患,但使新船不來,現各部舊船俱朽壞不能動,勇數亦虛,翦除尚易。”[10](卷一)
李鴻章又奏稱:“上年都興阿、黃彬請調廣東紅單船四十號,所需餉項,現實無款可籌。查水師各幫內原雇紅單船七十七隻,兼之大洋艦、快蟹、拖罾各項戰船,共三百餘號,目下縱有抽減,如以船身稍舊者碇泊駐防,以其堅固者出江堵擊,似尚足敷調撥。應請飭令都興阿、黃彬及廣東督撫臣將前調紅單等船四十號即行停止,如已報起程,無論駛至何處,即令折回,毋庸來江,以節糜費。”於是,清廷發出上諭:“紅單水勇多系粵省亡命之徒,與粵匪難免熟悉勾通,前此江南用之,有害無利,當此軍情得手,大局已有轉機……都興阿……著查看情形,如前次奏調紅單等船四十號可以毋須來江,即著迅速奏請停止,一面行文廣東督撫截追回粵。”[7](卷三一五)
勞崇光雇募之紅單船36艘放洋開往揚州。
八月,勞崇光奏稱:遵旨雇紅單戰船四十號,派游擊黃聯開等管帶,風毀四號,配以炮火器械、官弁三十六員,柁工、炮手、水勇一千六百五十六名,於七月二十五日起碇赴都興阿軍營。於是,清廷又發上諭:既經駛入長江,無再令折回之理,命黃彬嚴加約束,如不得力,酌情撤回。[7](卷三一九)
李鴻章複信給喬松年道:“水師弁勇販賣米、葯濟賊,中外共聞,該管鎮將如肯實力諭禁,即不能御賊,或不至勾賊也。新調紅單船四十號,昨准都帥咨復,業准停調……似都公尚有意整頓,未盡為人蒙蔽。李新明、沈振廷聲名極壞……吾丈能否為都帥密陳汰遣以除民害而儆其餘,如滬將馮日坤通賊擾民……密旨飭……傳旨正法……業已遵照懲辦。……吳碧珊移防通海下游,亦較得力。”[10](卷一)
李鴻章在給曾國藩的信中又寫道:“黃彬實非善類,都公始為護庇,近緣廷旨飭查,似稍覺察,然未能去之。喬都轉續函謂若將下游水師總統奏歸楊軍門,則水營必易整飭。”[10](卷一)
都興阿奏稱:各幫大小炮船僅二百八十六隻,上自浦口,下至狼、福山,分防六百餘里。擬停調廣東師船,在湖北造船募勇。清廷上諭:廣東紅單船三十六艘,勢難再令折回。[7](卷三一九)
閏八月,卞寶第奏參紅單船各將,稱:幫辦軍務水師總統黃彬安坐瓜洲,不理營務,收取厘金,侵吞肥己。上年六月,游擊郭定猷擄劫商船,殺數百人,得數十萬,擅稟戰勝,奏請獎勵。總兵李德麟在通州城外佔住民房,縱情聲色。總兵陳國泰、賴鎮海,游擊張瀚皆有通賊之事。吳全美戰陣雖勇,然賦性貪猾,紀律不嚴,不宜專防之事。清廷發上諭:命曾國藩、李鴻章查辦。[7](卷三二二)
九月,紅單船36艘到上海,李鴻章截之使回,不聽,徑赴都興阿、黃彬兩處。李鴻章認為“黃彬欲添羽翼,豈肯放回”[10](卷二)。游擊黃聯開帶勇字船18艘、都司李榮升帶仁字船18艘共36艘在都興阿處報到。[7](卷三二六)
十月,漕運總督吳棠、署道趙炳麟、糧台喬松年、淮揚水師統領黃昌歧皆向李鴻章推薦吳全美取代黃彬。吳全美也寫信給李鴻章,說紅單船虛糜月餉,無裨實用,應加以整頓;都興阿改造長龍、炮划,捕殺都司劉大彰,皆黃主謀。李鴻章向曾國藩表示:“暫留粵船即不得不用粵人。”[10](卷二)
十一月,李鴻章奏參黃彬專以設卡網利為事,又攔劫商民,焚毀村莊,擄殺難民,捏報勝仗。廣勇獷悍,非粵人不能駕馭,請將黃彬革職,令吳全美接統師船,仍歸曾國藩、都興阿節制。應將舊船裁撤。沿江厘金,可派員稽收,均勻攤放,不準泊防師船分段把持,任意提用。於是,清廷將黃彬革職,交曾國藩查辦,由吳全美統領水師。[7](卷三二七)
同治二年正月,都興阿奏稱各幫師船亟應裁撤,而欠餉甚多,紅單船船價、勇糧有欠至二十餘月、三十餘月者,既裁撤,必應補給,舊欠應由糧台造冊,咨交兩廣總督補發,並先由江蘇巡撫籌給一月口糧作為盤纏回粵。擬派參將李新明督同廣東師船回粵。請派總兵陳國泰統帶回粵。清廷准行。[7](卷三三二)
三月,護王陳坤書率部自天京七里洲北渡,被吳全美等所敗。
四月,李鴻章在給曾國藩的信中寫道:“奉旨飭查大江水師一案……緣吳全美接統后江面漸覺肅靜,郭定猷、張瀚等現仍分防,未便追究既往。陳國泰所部濟賊多年,茲已遣撤回粵,應予薄懲。泊鎮年老勒休,似亦可塞眾望。江防吃重之時,無船可替,既用其人,不得不量從末減。且水師借口餉缺,營規實難深求。”[10](卷三)
五月,湘軍水師陷九洑洲,守軍2萬人陣亡。
八月,都興阿、富明阿奏稱:“總兵吳全美自軍興以來,久帶水師,轉戰江南、江北,疊著戰功,營規整肅,大小將弁,無不畏服……聯絡調度一切均合機宜。”[7](卷三五)
九月,曾國藩奏稱:“本年三月,有人見黃彬在船宴客,聞即粵逆渠魁。五月內石埠橋甫經投誠之賊在儀征縣楊鍾琛公寓宴飲,門外擁進多人,詢系黃彬水勇來尋賊目索取米賬。並有接濟賊米之船經民團查獲,該鎮輒借詞搶案懲辦民團。”[11](卷一九)
同治三年四月,清廷調都興阿為西安將軍,以富明阿為江寧將軍。富明阿奏稱:“江防各幫師船隨征十餘年,身經百餘戰,巡防堵截,力保完善……師船一律議裁,似與凱旋無異,可否由臣擇尤請獎以示鼓勵之處,出自鴻慈。”清廷命“著照所議辦理”[7](卷三七四)。五月,以吳全美為福建水師提督。
六月,曾國荃攻陷天京,太平天國政權結束。
七月,富明阿奏稱:金陵克複,紅單船二十五隻,作為頭批,令提督賴鎮海管帶回粵。二批派副將林宜華管帶回粵。三批統由提督吳全美統帶回粵。[7](卷三八五)
八月,富明阿奏稱:吳全美稟:紅單船自咸豐三四年間先後奉調出師,由粵而閩而江,十有餘年,轉戰三省,茲幸金陵克複,各船遣散,官弁兵勇,共慶生還,而追念死事諸人,未忍聽其湮沒,擬捐資在廣東順德建立忠義祠,歷年傷亡官兵均准入祀。清廷同意。[7](卷三九○)
十二月,清廷因徐宗干奏請,命福建水師提督吳全美迅速赴任。[7](卷三九九)吳全美請假三個月回籍修墓。清廷准許。[7](卷四○○)
同治四年四月,閩浙總督左宗棠命吳全美速帶所雇紅單船20艘、拖罾船20艘駛赴銅山,阻截侍王李世賢部出海。[7](卷四○四)閏五月,李世賢部失敗,左宗棠派吳全美部巡海。[12](卷一四)五年五月,吳全美因病開缺。[12](卷一七)光緒八年(1882年),吳全美督建鵝頸炮台,命名定洋。又修復沙角炮台,抵抗法國侵略。[5](卷二八)吳病死於光緒十一年。
綜上所述,可見紅單船是廣東民間經營對外貿易的大貨船,為了對付海盜的侵襲,裝備有火力強大的槍炮。在太平天國時期,清政府雇傭這些船隻,配備水師軍官以鎮壓農民起義,經費由廣東省籌措,基本上由各縣紳士捐輸。紅單船武裝先後在福建、江蘇、安徽等省與農民起義軍作戰,擊毀太平軍船隻以千計,殺傷太平軍以萬計,奪獲軍火、糧食等物資數量驚人,給太平天國帶來了嚴重的傷害。由於其月餉不能及時供給,於是私設關卡,抽收厘金自給,進而與太平軍貿易自肥。又搶劫商旅,殺害民眾,虛報戰功以求封賞。終於為人揭發,被陸續裁撤。紅單船問題是太平天國史上很值得研究的課題。
【參考文獻】
[1]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清政府鎮壓太平天國檔案史料[Z].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2.
[2]陳旭麓,等。中國近代史詞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3.
[3](光緒)香山縣誌[M].
[4](宣統)東莞縣誌[M].
[5]粵督葉名琛粵撫柏貴折(咸豐三年十二月廿九日)[Z].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檔案.
[6]中國史學會。中國近代史資料叢刊·太平天國[Z].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57.
[7]朱學勤。剿平粵匪方略[M].
[8]賈楨,等。籌辦夷務始末(咸豐朝)(影印本)[Z].北京:故宮博物院,1929.
[9]賈熟村。對李昭壽及其集團的考察[A].太平天國學刊(第五輯)[C].北京:中華書局,1987.
[10]李鴻章。李文忠公全集·朋僚函稿[Z].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11]曾國藩。曾文正公奏稿[Z].台北:文海出版社,1966.
[12]左宗棠。左文襄公奏稿[Z].上海:上海書店,19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