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潘渭濱的結果 展開

潘渭濱

曾任浙江美術學院客座教授

潘渭濱(1914.6. ——至今)1914年生於浙江省湖州市。著名國畫家,教育家,海派畫派代表人物。曾拜師晚清著名畫家,書法家,篆刻家,西泠印社首任社長吳昌碩寫意花鳥畫,受教於潘天壽等人。后取法於石濤、八大山人。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浙江美術學院(現中國美術學院客座教授,中央文史館館員,浙江文史館館員,吳昌碩紀念館名譽館長等職。畫作曾作為國禮,贈予外國首腦。

個人介紹


老畫家潘渭濱先生自幼喜畫,親得潘天壽、諸聞韻兩先生指授,而與諸樂三先生過從更密,切磋畫藝,評論名跡,誼在師友之間。於鄉先輩吳昌碩先生更深傾企,寢饋其中,數十年如一日,畫遂大進。每展紙落筆,於遊行自在中,別見映帶飛動之勢,駸駸乎登缶盧之堂矣。七十年後,畫名更著,至有“江南一枝梅”之譽,四方丐畫者踵相接焉。十年來,浙江省文史研究館曾多次組織館員到雁盪、福州、廈門、海南、深圳等地訪問採風,先生無不參與,且廣結墨緣以歸。
先生為人平易淳厚,藹然仁者,平日獎掖後進,有譽無否,更熱心於社會公益事業,扶助傷殘,賑濟災民。1988年兒童節,先生不顧年邁,在家鄉縣政府門前烈日下為兒童揮毫義賣,兩小時得款全部捐助當地幼兒園。然遇人挾勢以求畫者,則遷延累月,卒不與之。而於所契者,輒不恤體力,欣然命筆。其和而介,大率如此。
生平喜遊歷,國內名山大川,無不有先生之足跡。曾二上黃山,十登泰山。八十歲猶一人入川,上峨眉,登金頂,淹留山匝月,為報國、萬壽諸寺作書畫。八十一歲又孑然一身上五台山,居山西半月,遍觀雲崗石窟。意猶未盡,更乘興馳騁內蒙古草原,直抵中蒙交界點二連王旗而歸。前後歷時卅余日,了無倦容,亦云壯矣!一耄耋之年,行萬里路,古今中外之畫家,如先生者,能有幾耶?壯遊歸來,畫風又變,刊落浮華,堂廡益大。辛稼軒詞云:“有心雄泰華,無意巧玲瓏”,真不啻為先生近年畫道焉。
先生平日極少畫山水,偶然戲作,亦筆意挺勁,韻致超逸,正如辛詞云:“嶙峋突兀,正在一丘壑。”書畫同源,理無二致,先生學畫過程,亦即學書過程,以作畫之理寫字,雖未遍臨晉唐名帖,而質樸天真之趣躍然紙上。更喜為人作擘窠大字,其氣勢之雄,直逼摩崖刻石,亦足令觀者震懾。
潘渭濱[著名國畫家,教育家]
潘渭濱[著名國畫家,教育家]
1991年4月,山東美術出版社曾為先生出版《潘渭濱畫集》,時隔五年,今由山東齊白石藝術館館長房世柱先生,獨立出資,為先生出此大型畫集,以資中外藝術交友,其熱心於精神文明建設,令人心儀!

潘渭濱年表


1914年出生於浙江省安吉孝豐,幼時酷愛繪畫,隨潘芝畦(吳昌碩老師)老先生學畫梅。
1922年七歲時拜國畫大師潘天壽學畫,先生深得大師讚許,在大師著意輔導下,始識圖畫線條的特點和用墨著色的技巧,為先生日後之名打下了基礎
1932年考入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
1934年加入“白社”。[注]:“白社”國畫研究會著眼於學術,是潘天壽先生倡導的,1932年成立時成員諸聞韻、潘天壽、吳茀之、張書旂、張振鐸共五位,分別為上海美專、國立杭州藝專、中央大學藝術系及新華藝專的教師,至1937年抗戰爆髮結束活動。他們努力繼承文人畫的優秀傳統,主張以“揚州畫派”的革新精神從事中國畫創作。各人修養都不錯,又十分注意獨創性,創自己的風格。
1938年“淞滬抗戰”暴發,始投筆從戎,考入軍校。
抗戰勝利后,因不滿國民黨官場的腐敗,無心仕途,遂辭官歸隱,避居安吉老家,潛心作畫。
1953年至浙江省交通廳任職,其後主持了時為國內第一座多孔大跨徑石拱橋建德白沙大橋的修建,並郭沫若為橋題名。
1960年代,受其啟蒙恩師潘天壽之邀,任浙江美術學院國畫系客座教授
1970年代,因十年動亂再次避居安吉老家,與好友諸樂三互相切磋畫藝其畫愈臻化境
1980年代其創作熱情高漲,精品屢出:
1984年出版由國務院副總理方毅題詞的《潘渭濱畫集》
1986年受邀,與許麟廬一起參加中國圓明園首屆著名書畫家聯誼座談會進行藝術交流。併合作書畫,被國家博物館收藏。
1988年潘渭濱和嶺南畫派畫家關山月在深圳共同交流畫梅心得。
1993年應時任解放軍軍委副主席張萬年上將之邀,為濟南軍區“八一”大禮堂作巨幅國畫《鐵骨丹心》。
1997年應邀赴美國舊金山舉辦畫展,被美國國家教育委員會授予“江南一枝梅—潘渭濱藝術大師”的稱號
1999年參加全國文史研究館書畫精品展,
2001年出席浙江省九屆人大二次會議
2003年參加浙江省文史館建館五十周年
2004年受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部邀請,在北京軍事博物館舉辦大型個人畫展。
2007年被中央文史館吸收為館員。成為浙江省首批中央文史館館員。
作品
作品
應濟南軍區范長龍司令員之邀,為濟南軍區作24平米巨作《盛世春華》。

歷年作品


1982年《晴雪
1977年《菊蟹
1980年《紅梅雙石》
1980年《常春樹下代代紅》
1980年《只釣鱸魚不釣名》
1980年《滿園春色》
1981年《雁盪合掌》
1982年《賞菊》
1982年《寒香撲鼻春來早》
1983年《鶴壽》
1983年《映日荷花別樣紅》
1983年《寒香》
1983年《八哥梅》
1984年《花開時節笑青娥》
1984年《水仙》
1985年《老龍呼出夜明珠》
1985年《含笑喚群芳》
1986年《老石坎水庫》
1987年《芭蕉菊花》
1988年《冬朦異翠》
1988年《門與白雲齊》
1988年《雪梅》
1988年《荷》
1989年《一枝梅》
1989年《瓶墨梅》
1990年《墨荷》
1990年《新篁》
1990年《紅梅》
1990年《喜慶》
1991年《胸底無私天地大》
1991年《歲寒圖》
1991年《老龍擎出夜明珠》
1991年《寒香》
1992年《清溪倒影映山紅》
1992年《江南早春》
1993年《春眠》
1993年《春》
1993年《夏》
1993年《秋》
1993年《冬》
1994年《清香》
1995年《輕舟已過萬重山》
1995年《秋菊》
1995年《幽穀神仙》
1996年《藤花系的好風光》
1996年《清氣》
1996年《乾坤》
1996年《鐵骨丹心》
潘渭濱[著名國畫家,教育家]
潘渭濱[著名國畫家,教育家]